“不会,无论有什么困难,我都会坚持下去的。”我回答。
史书亮和几个局长笑了,可是,我的心却是很沉重。
他们关心的只是他们自己的政绩,而不是企业的死活。对于他们的政绩来说,我这样的企业以后怎么样根本不是他们关心的。
这些官员眼中的政绩,就是未来他们升迁的主要评判标准。“干活不看主,等于二百五”,这是王兆瑜常说的话。话虽然粗了一些,但的确是实话。不管是领导班子也好,官员也罢,如果他们的职务由上级任命,他们的政绩由上级考评,他们能否得到提拔由上级决定,在实际工作中,却让他们干活看老百姓的脸色,那不是笑话吗?他们为什么要看老百姓的脸色办事?老百姓能给他们什么?“俸禄”吗?虽然俸禄来自纳税人?但给不给他们,纳税人说了能算吗?
我现在其实也能理解他们,他们也不容易。他们都有着浓厚的“短跑心态”,不是定下心来做艰苦细致的工作,打持久战,而是追求轰动效应,打速决战。这怪他们吗?不能,因为,这是由体制决定的。在短跑心态驱使下,不少地方发展规划总是变来变去,换一个主要领导就换一种思路,就会重新换一张发展蓝图,而且规划朝令夕改,一届班子就要干几张蓝图,明摆着决策上有主观性和随意性。
新官上任,杀j取卵,竭泽而渔,只管自个创业绩,哪顾后任背黑锅。短期见效、大出风头的事情精心组织,亲自指挥,大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而对见效慢、周期长的事则束之高阁,或敷衍搪塞,混几年留给下任,岂愿为别人铺路,为他人作嫁衣裳。一有动作则要求出经验,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追求轰动效应。
我来到这里才听说,史书亮一上任,就搞全民招商,连上课的中小学教师也分摊招商指针,完不成任务的扣发工资。于是一些部门就招来外地淘汰的项目来应付。史书亮短期内打开了经济建设局面,物质文明上去了,却把人心搞散了,把队伍搞烂了。
望着史书亮和那几个局长,我心里不禁感叹:上级机关选拔干部,往往赐重那些会“造势”、会“来事”的干部。那些在短期内能制造显赫政绩的干部特别受青睐,却不去考虑这些政绩的成本和过程。
当天晚上,我跟杨再田说了赢家中心销售出现了问题的事情。他想了想,说,“你赶紧回去吧,这边的事我来应付。”
我有些不放心,说,“这个天都市的官员都是嘴上说的好听,办起事来却是拖拖拉拉。”
杨再田笑了,说,“天总,跟你这么长时间了,怎么处理这事我明白。”
我说,“这个项目跟咱们以前的不大一样,以后有困难你直接找史书亮。他是咱们的股东,不能只拿钱不办事。”
杨再田道,“看情况吧,我尽量叫萧雅去办。不行我再亲自找史书亮。”
在所有的官员贪污受贿案件中,这些官员100%包养了“二奶”。而这些情人呢,通过其美貌的外表、...
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