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出如锦对薛亦然的维护,弄芸眨了眨眼就露出一抹哂笑,并不再说下去。
……
等到午后,弄芸、弄熙二人陪着钱氏一起坐在梧桐院的主卧里。经过方才的一番周旋焦急,弄熙面容有倦,掩手在那哈欠连连。
钱氏见状,心疼地抓着她的手道:“怎么这么困,昨夜在秦府还好吗?”
弄熙别嘴,想起昨夜淡淡地就道:“很好。”
发觉女儿表情异常,钱氏担心她受了婆家委屈,紧了紧手中的手问道:“你别怕,有什么事母亲给你做主。昨夜,没出什么事吧?”
自己女儿的火爆脾气,钱氏还真的是担心。
这夫婿不是弄熙心头上的人,偏得心里倾慕的人又在同一个屋檐下,头一夜能过的安稳才是奇怪。
弄熙抬头,看了看钱氏,犹豫的神色又望了望旁边的弄芸。
弄芸拉过弄熙的另一只手,说道:“妹妹,怎么了?跟母亲和大姐害什么马蚤,有什么就说什么。”
钱氏望着弄熙又点了点头。
“我、我昨夜、昨夜……”弄熙吱唔了两声,似是有些难以启齿。
“昨夜怎么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
弄芸、钱氏忍不住催促,弄熙被催得急,一闭眼就道:“也没什么,就是昨夜我把他打了出去”
“啊?”
“曦儿,你说什么?”
弄芸吃惊,钱氏也扶着额头,似是被吓了一跳。旁边弄芸扶住母亲,转头对着妹子满脸惊愕,张口就问:“你是说,你把四妹夫打了出去?”
弄熙微微点头,瞥见旁边钱氏就要怒斥自己,忙又开口:“我也不想这么做的。可是他、他怎么就这样成了我的夫君呢?母亲、母亲,我心里不喜欢他呀”眼眶一红,委屈地就望向钱氏。
正文 第一百六十三章 教导
第一百六十三章 教导
这章明日一早修改,语言有些不通~来不及了,嘻嘻,不好意思
弄熙说着眼泪就流了下来,泣道:“当初的事又不完全是我的错,母亲你偏要我嫁给他。秦林哪有秦大哥的好,他成日就知道欺负我。”
听得弄熙抱怨,钱氏心里也不是滋味。自己从小就捧在手心里宠的女儿,不明不白地丢了清白。可是不嫁给秦林能怎么办?女孩子就是这样吃亏,身子给了谁,人便也得给了他。
钱氏伸手抱过弄熙,拍着她的后背安抚道:“我知道,这事你受了委屈。夫妻呀,都是慢慢过出来的。我看四姑爷那性子也直爽,虽然从前是胡闹了些,毕竟现在成了家,我看着今后对你也不会差的。”
“什么直爽?”
弄熙嘀咕着,抬眼望着钱氏道:“母亲,我知道我必须得嫁给他。你当初跟我说的到底我也明白,我是薛家的女儿,凡事就必须顾全大局。可是、可是为什么是我?”
弄芸一脸心疼地望着弄熙,无意道:“当初妹妹你就不该跑到秦府去,现如今这样,你也就只有认了。”
这话,就是让弄熙认命。
饶是平日里薛弄熙再怎么大条,也听出了这份意思。从钱氏怀里退出,坐在那边伸手就拿衣袖抹着眼睛,不置一词。
钱氏睨了大女儿一眼,眸中尽是不满,然后只看着弄熙道:“好了,今日是你的回门日子,外面那么多宾客,亲眷们可都在,莫要再哭了。”抬起手帕,就为女儿拭泪。
弄熙抽噎着,嘴中还道:“早上他还故意不提醒我时辰,偏让我回来晚了。”
本来女儿晚至,钱氏是有所在意的。毕竟当着这么多人,才嫁人就误时不懂规矩,外人看着只道是自己教女不善。可此时听女儿解释,钱氏就再也生不了气,轻道:“不怪你,你也别去怪姑爷。不管怎么样,你们小两口今后的日子还长,可要好好过下去。”
听母亲这般告诫,弄熙也知道是早前自己三天不让秦林进屋,所以对方生气而造成今日的场面。此时理亏,就不再辩驳,只是点了点头。
见女儿这般委屈,又强忍着,钱氏心里也觉得难受。才三天而已,她就知道将委屈往肚子里咽,拍了拍弄熙的手语重心长道:“四姑爷心性不坏,你莫要再信任,毕竟他已经是你的夫君,怎么能把他关在门外?”
弄熙抬头,心里仍有不甘。
“你现在是为**,为人儿媳,是个秦家的少奶奶。你如果无理取闹,私下里那些下人会怎么看你?”
弄熙瘪嘴,“他们私下里早就不知怎么想我看我了。”
钱氏心知这是因为早前的事,不好多言,只凑前道:“靖安侯夫人对你怎么样?”
“还好。”
钱氏再问,“你见着了秦家世子,没做出什么出格的事吧?”
弄熙咬唇,低头道:“女儿知道我和他的身份,称他为大哥。”
钱氏松了一口气,心疼又怜惜地望着女儿继续道:“等到今夜回去,就让姑爷进屋。你现在是他的妻子,他便是你的天,不得失礼。靖安侯府也不是一般的人家,你婆婆现在没说你,许是念你才刚过门。但长此以往,你如果一直给四姑爷冷脸瞧,关系总是不好。”
弄熙心又不愿,却又不敢开口。
钱氏知她心思,郑重地又道:“你必须听得为娘的话,母亲都是为了你好。你现在已经嫁进了秦家,就是秦家的人。四姑爷、四姑爷你现在虽不喜,但是难免今后相处的过程中会喜欢的。再且,女儿呀,为了你的今后,你这不喜也得变成喜啊~”
弄熙面容不解,疑惑地就看向钱氏。
“四姑爷现在年轻,身边没什么人,你如果现在受不了丈夫的心,今后还能怎么办?”
弄芸见状,插话就道:“对呀,四妹妹,你和秦二公子已经是夫妻了。不管你愿不愿意,这都是事实。你的下半辈子幸福,可都在这个男人身上。”
弄熙被这话激得一怒,“我为什么要靠着他”面上倔强,心里却不得不认同这个事实。
钱氏忍不住就对弄芸道:“不晓得你妹妹心情不好,少说两句。”
弄芸不得不噤声。
钱氏这才对着弄熙又说了一通道理,见女儿情绪越来越稳定,似是想通了不少,对自己也一再保证。这才爱抚地摸着她的发,慈祥道:“我的熙儿,现在也是个妇人了。”
弄熙低头,这婚事对她来说称不上完美。
钱氏也知不能逼弄熙逼得太紧,慢慢道:“好了,回府和姑爷好好过日子。平常没事的时候,就多回来瞧瞧我。本来你大姐刚嫁出去不久,我是想多留你……”话至此,钱氏停下叹了声道:“母亲啊,一直都在你身后,心里受了什么委屈,尽管跟母亲说。”
弄熙乖巧地点头。
见女儿一脸泪痕,发髻有些凌乱,钱氏对外就唤来齐妈妈,让她带着弄熙往隔壁的耳房里净脸梳洗一下。等二人出了屋,钱氏才看向许久未曾开口的弄芸,不满道:“明知你妹妹是个什么脾性,你这话非得说的这般直”
钱氏少有的责怪,弄芸只好解释道:“女儿只是觉得,熙儿都嫁了过去,很多事情就容不得她慢慢消化,必须得认清事实。”
钱氏心里赞同,面上却瞟了大女儿道:“你四妹妹不是个不懂道理的人,你同她慢慢说,自然就明白的。”
“是,母亲,女儿记住了。”
“记住就好。”钱氏眼圈犯黑,拧了拧自己的太阳|岤漫不经心地就道:“你今日倒是甚有时间,前几次回来可是吃了饭久回陈府。”
弄芸莞尔道:“女儿是想多陪陪母亲您。”
钱氏放下了手,没好气地道:“平时咋也不见你这样的,是什么时候转性了还是怎的?”
弄芸面色窘迫,钱氏就道:“你的性子我还会不明白,若不是有事,平日哪会在这陪我那么久,早就回去陪你的好夫君了。”
“母亲。”
弄芸身子一扭,脸上微带羞意,对钱氏就撒娇道:“母亲说的女儿好生没有良心,真是让我羞愧不如。”
“我不指望着你多有良心,凡事能想到几分薛府就好了。”
弄芸噎住,看着钱氏不知该说什么。
后者似是想起一事,开口道:“你最近怎么迷上了拜佛,从前你可不信这玩意。”
弄芸害羞地低头,脸红道:“女儿想求个孩子。”
想到这个,钱氏的目光就不禁往薛弄芸的小腹那投去,淡淡道:“本也没那么急,不过姑爷是陈家的长房嫡子,你如果能早些为他生下嫡长子,今后在陈家的日子也会好过些。”
“女儿便是知道这个理,所以才急着求。”
钱氏摇摇头,“孩子,这还真不是求就能求来的。”说着看向薛弄芸,再道:“最近你同姑爷怎么样?”
薛弄芸露出小女儿的羞容,喜道:“挺好的。”
“挺好?”
钱氏微微皱眉,“我怎么记着前些日子你还和我说你和姑爷又大吵了一架,最近倒是又好起来了?”
弄芸点头。
钱氏手搭在案几上,撑着自己的下巴道:“你们也真是今日晴明日雨,以前看着恩恩爱爱,要吵起来也是十天半个月的事。不过芸儿,夫妻忌分忌吵,你现在知道修好关系,也算是懂了。”
弄芸抬头,颔首就道:“母亲莫要为女儿同浩宁的事情再担心,我们好得很。对了,浩宁也时刻记挂着您,说那次见您好似身子不适,今日带来的补药便是他吩咐备下的。”
“你们好,母亲见着也高兴。”
钱氏此刻脸色才微微放松,望向墙角处的青瓷鸟兽图案花斛幽幽道:“母亲呀,还是那句话,夫妻之间没有过不去的槛。不管是弄熙和四姑爷,还是你和大姑爷,平时吵架都要注意分寸。他们男人间自然有自己的骄傲,女人偶尔低个头赔个不是,家也和睦了。”
“女儿明白。”
钱氏沉吟好一会,而后眯了眯眼道:“今早你离开了屋子,说是要出去走走,怎的最后竟是去找了五侄女?”
弄芸惊讶了一下,此时并不想钱氏知道自己的心思,就轻描淡写地道:“本是在院子里走走,可后来走着走着竟是去了五妹妹院子门口,就进去看了看她。”
钱氏听后连眼皮子都没抬一下,对女儿的话,看不出是信还是没信,只道:“亏的你倒是还念着她。”
弄芸讪讪道:“家里如今就只剩下三妹妹和五妹妹了,府中可是冷清。”
钱氏不以为意,“有什么好冷清的?等过不了多久,你大嫂就进门了,过上一个年头为家里添个孙少爷,府里也是热闹。”
弄芸听钱氏计划地好好,笑笑附和道:“母亲说的是。”
心里惦记着一事,薛弄芸忍不住就道:“对了母亲,二叔一家是不是真的要分出去?”
钱氏正了色,冷道:“分出去?呵~真以为分出去是这么容易?薛家分了家,最得意的是谁?”
正文 第一百六十四章 来信
第一百六十四章 来信
白芍正指使着小丫鬟们在廊子下清洗着红木窗栏,听到院门口传来声音,转过身放眼看去,正是如锦低着头一步步走来。
“姑娘,怎的这么早就回来了?”
如锦抬头,神色有些深沉,淡淡回道:“前面吵得厉害,便回来图个清静。”
口上这般说着,如锦脑海中却浮现出方才路上遇着陈浩宁的情形。这还是重生后头一次,他主动来找自己。说是巧遇,但那一声声的问话,那急切眼神,盯着自己似是想要寻到另一个人的影子。
分明就是早有计划地等在那里,如锦脑子里嗡嗡地响着。
怎么会、怎么会?自己是错漏了哪一步?他竟然问自己是谁,那双专注的眼眸,绝对是早就起了疑心。
抿起嘴角,如锦心中冷笑,是谁?
不就是一盏碧潭飘雪,半包橘饼,难道就能由此联想?
薛弄芸不会将茶的来历告知他,那他又是怎么知道茶为自己所泡,点心什么也是由自己建议的?
眼神蓦然收紧,如锦轻轻摇了摇头。即便是他心有怀疑,也没有证据,说自己就是花落槿。现在,便是要这种似真似假的感觉,让他寻不得答案。
故而方才,如锦只是淡淡一笑,转而离开。
他心里一定很纳闷,为什么早前那般纠缠于他的自己,此刻却与他形同陌路。说到底,陈浩宁同秦枫倒是有个共同点,便都是太过自负,总以为别人的目光理所当然地就该落在他们身上。
陈浩宁提前对自己起了疑心,这是意料之外的。想不通其中的理由,如锦摇着头就准备往屋子里走去,可等见着门口那些个拿着布巾的站在廊下的小丫鬟,绷着脸道:“今日府上那么多客人,平日里不打扫,怎么就偏挑了今日?”
几个小丫鬟低下头,白芍走去就解释道:“姑娘,是这样的。方才奴婢等回到院子,也不知从哪里跑来一只野猫,上蹿下跳的,直将墙壁窗柩都弄脏了。奴婢们担心过会有客会来,便想早早就清理掉。”
如锦点了点头,也不再言语,只跨进屋子。
可没过一会,如锦又走出房门,望着众人严肃道:“方才可有谁进过我的屋子?”
几人面面相觑,都茫然地摇头。白芍见如锦脸色凝重,心知是出了什么事,凑前就道:“姑娘,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今日四姑奶奶回府,奴婢们都往前院瞧热闹去了。”
如锦蹙眉,“便是说,你们什么都不知道?”
白芍点头,见如锦脸色不悦,忙道:“姑娘,可是丢了什么东西?奴婢去找看守院子的几个妈妈,问问她们可见着有什么人进姑娘的房间。”
如锦听后却是摇头,怔怔地低语道:“罢了,若是谁来过,自然也不会让她们知晓。”说着转身,便想进屋。
“咦,姑娘竟是回来了?”
如锦闻声回头,只见白英匆匆从外走来,脸色慌慌张张的,手上还拿着一封信。
等近了身,白英对如锦行了礼,才将手中的黄皮信封递向主子,开口道:“姑娘,您的信。”
如锦大惊失色,左边的袖口紧了紧,里面同样也塞了一封信,陌生的笔记,加上奇怪的内容,让如锦看得心中不安。那是方才在自己梳妆台前发现的,而眼前的这一封……如锦望着上面“五姑娘亲启”的几个字,怔怔地就没回过神。
白芍见自家姑娘没有接过,望着白英递在空中的信,忍不住就问:“是谁的来信?”
似是为了让如锦回神,白英前后翻了翻信封,转而就看了看两边的几个小丫头。
如锦见状,忙挥了挥手将众人遣退,打开门就让二人往屋子里去。
白英等进了屋,才抬头看着如锦,轻声回道:“姑娘,是唐府的来信。奴婢方才在花园里的时候,守后院的婆子找来奴婢,称是唐家的人送来的。奴婢寻不着姑娘,以为您还在大堂那,故匆匆送去,却是扑了个空。”
“唐家的信?”
如锦启唇,想到方才白英的回话,看着她又急问:“是唐府送来的信,你方才去了大堂,岂不是让众人皆知?”
白英见如锦目中责怪,忙解释道:“姑娘莫急,奴婢只是悄悄去了大堂,没见着姑娘,奴婢就回来了。”白英顿了顿接着笑道:“这信唐府让人自后院送进来,怕是不能惊动别人。奴婢虽愚钝,却也明白事关姑娘清誉,自然不能引人注意。”
如锦松了口气,伸手接过信就道:“你明白就好。”
薄薄的信封,此时如锦握着却觉得它似是个烫手山芋。信都送来了,不引人注意?这是不可能的。
谁说从后院送来的就不会让人知晓,若真是不想惊动一人,就该不动声色。且信中的内容若是无关紧要,自可光明正大的送过来。现在偏是选了后门,反倒是让有心人误会,多添麻烦。
捏着信,如锦的手心渐渐渗出汗水。自己要不要打开呢?
“姑娘,是谁的来信?”
白芍凑前也紧张地看着如锦,心里很是茫然,自家姑娘何时同唐府的人有了往来?平日里从未听?br />
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