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4部分阅读(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船说唱得格外慷慨激昂。

胤祯微笑着看我们,待我们唱完了歌儿,手就往我面前一伸,浅笑着道:“礼物呢?”

我微微一笑,还没说话,弘暄就殷勤地抱来了一大幅字,和弘春弘明一起展开来,原来是一幅百寿图。一百个寿字,一百种写法,字字不同。“他们三个傻孩子,可是认认真真写了好长一阵子才写好的。”我不忘为孩子们邀功。

胤祯微微颔首,看了三个孩子一圈,欣慰地叹了一声:“都长大了……”

我也笑着,道:“可不是么?春儿十五了,弘明弘暄也十一了。”我说罢,又低下头故作惆怅状,笑着叹道:“都说红颜易老,眼看我都三十了,唉……”

“额娘才不老呢,额娘最漂亮了!”我话音刚落,弘暄就嚷了起来。

胤祯轻笑着看我,目光明亮,道:“弘暄这话说得有理。”

我笑着看这两父子一唱一和,从袖子里掏出一个绣鸳鸯荷包,递给胤祯,嗔了一句:“不许说我绣得丑啊。”这是我第一次做女红,跟着小月学了好久,手指被扎破了无数次,浪费了无数的上好丝绸和绣线,才绣出来一对丑不拉叽的鸳鸯,可怜兮兮地趴在香色的荷包上。

“额娘,这是……鸭子么?”胤祯还没表态,弘明就瞪着大眼睛,指着荷包上那两只可怜的“不明动物”,满脸疑惑地问我。

我的嘴角抽动了一下,大声纠正道:“这是鸳鸯,鸳鸯!”

胤祯轻轻一笑,拿着荷包端详了半晌,终于给了一句评价:“恩……有你的风格。”他一说完,三个孩子就发出一阵哄笑声。

我两眼一翻做晕死状,这几父子什么时候背着我形成了统一战线?亏我刚才还为他们邀功,这会儿就跟着他们阿玛一起取笑我了。

他们见我坐在一边挫败的模样,笑得越发的欢。我看着他们笑成一团的样子,心里突然感觉很温暖,一直以来,自己期盼的不就是这样么?一家人乐融融地坐在一起吃饭、说笑,纵使外面有再大的风雨,关上了门窗,这个世界就只有我们一家五口,和我们的快乐。

这餐饭吃得很开心,待饭后嬷嬷和小厮们送了三个孩子去睡觉,我才在胤祯身边坐下,道:“今儿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儿?”

胤祯正在看我给他绣的荷包,听见我问,就点点头,道:“准噶尔部再次叛乱,拉藏汗被杀,西藏陷落,准噶尔那些叛贼已经控制了整个西藏。”

我点点头,心里清楚,胤祯这一生最伟大的成就和辉煌,马上就要来了。“皇阿玛怎么说?”

胤祯把手里的荷包放在一边,道:“皇阿玛属意由我任大将军,领兵征讨准噶尔汗策旺阿拉布坦,收复西藏,剿灭准噶尔叛贼。”他说着,又看向我,牵起我的手,轻叹了一声,道:“瑞雪,我……”欲言又止。

我对他扯出一抹微笑,“我知道,去吧,为皇阿玛和大清国,打一场漂亮仗。”说话间,虽然我面上是笑容,可眼睛却不由自主地湿润起来,一滴眼泪不争气地从眼眶里滑落。

胤祯伸出手轻轻为我拭去脸上的泪,看了我许久,就紧紧地把我抱进怀里。

我听着他重重的呼吸和沉稳的心跳,轻轻抚了抚他的背,努力把眼中的泪都逼回去,笑着道:“别担心我,我会照顾好自己,也会照顾好孩子,等着你的凯旋。”

胤祯点着头,一下一下地吻我,我也忘情地回吻他,这个夜里,胤祯格外狂野,我们仿佛是要把对方都揉进自己的身体里,好永远都不再分开一般,久久地,一次又一次地拥有着对方。

康熙五十七年十月十二日,康熙皇帝下了圣旨,十四阿哥由贝子超授王爵,并任命为抚远大将军,准备率师西征准噶尔,彻底解决准噶尔部叛乱的问题,以清除大清朝最大的隐患。

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胤祯率兵出京。

胤祯出征的前一夜,我们俩拥着对方,说了一宿的话。我努力抑制着自己的泪水,一直笑着,笑着听他说他的宏图大志,笑着看他神采飞扬的脸,紧紧地握住他的手。

“胤祯,送我样礼物吧?”我趴在他的怀里,轻轻地道。

“你想要什么?”胤祯握着我的手,闭着眼道。

我想了想,就说:“我想要几缕你的头发。”

胤祯睁开眼狐疑地看着我,半晌,终是点点头,起身下床取了剪子,绞下一段头发,放入我的手中。

我从他的手里接过剪子,也绞了一节自己的头发,和他的头发混在一起。我不会编同心结,就把我们俩的头发简单地遍了一条辫子,拿着他系头发的穗子系好,又取过他生日时送给他的荷包,把那条遍好的辫子放进荷包里,把荷包放入他的掌心,看着他道:“记得你曾经说的么?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这一次我们俩的头发是真的绑在一起了,就好象我们的命连在一起一般,再也不会分开了。”

胤祯听着我的话,也湿了眼眶,一只手紧紧抓住那个荷包,一只手把我圈进怀里,轻轻亲吻着我的额头。

“你不许想我,要专心地领兵,为皇阿玛办差,这样才能早早回来。”我靠在他的臂弯,轻轻地道。

他摇着头,抱我的手紧了紧,“怎么能不想?瑞雪,我恨不得把你揉进我的身体里,好带着你一起走!”

我偏着头,笑着看他,“你已经带走我了,天涯海角,我的心都系在你的身上,随着你一起走。”我说着,把头埋进他的怀里,深深地呼吸。我知道,在以后的三年里,我可能都呼吸不到他身上的气息了,所以我要一次把三年的思念,都吸进我的肺里,留在我的脑子里。

第二日,康熙皇帝为胤祯举办了大清朝开国以来最盛大的一次出师仪式,其隆重程度有如天子出征一般,让胤祯领正黄旗纛,依王纛式样,称大将军王。

此次随着胤祯出征的有四位亲王,一位郡王和废太子的儿子,于出征当日,全部着甲胄,集结在太和殿外。其余不出征的王公和二品以上官员,全部着蟒服,集合在午门外。胤祯身着正黄旗甲胄,在太和殿里接过了皇阿玛亲授的大将军印,并随敕印出午门,骑马出天安门,由所有的王公和二品大臣送着,往德胜门去。

我则和其他二品以下的官员一起,等在德胜门大营里送他。

出征的队伍来时,德胜门的内外已经黑压压地跪倒了一地的百姓和官员。胤祯领着正黄旗亲王纛,骑马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向沿途的百姓致意。

我笑着看着他在马背上的飒爽英姿和飞扬的笑脸,心里是满满的一个妻子看着自己的丈夫建功立业的感动。

胤祯骑马过来,见到我,就朝我暖暖一笑,跳下马来,往我这边走。

“瑞雪……”我迎上去的时候,他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轻轻地唤了一声我的名字。

我用力忍住自己的泪,点点头,对他扬起一抹笑容,“去吧……打了胜仗回来。”

他伸出手紧紧地把我拥进怀里,我也用力回抱着他,心里原本有许多许多的话想对他说,可在这个时候,却一句也说不出来,只想把千言万语都化为一个永远不分开的拥抱。

许久,才听见胤祯轻叹了口气,在我耳边道:“瑞雪,与你大婚那天,我没有用心给你射轿门,今日,给我个机会,让我为你补射一次罢。若我不能回来……”

我忙用手去捂他的嘴,嗔道:“不许乱说,你会回来的,我知道你一定会得胜还师!”

他轻轻地抚我的背,笑着道:“你又知道了。”

“我知道,我就是知道!”我终于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哭着揪住他的甲胄,“你一定会得胜回来的,我跟孩子们就在家里等着你。”

他笑着点头,替我擦去脸上的泪水,道:“不哭,我的瑞雪福晋是最爱笑的,是不是?”说罢,他的手一伸,小成子就马上送上了准备好的三支镶金圆头箭和上次在塞外他与那日苏比骑射赢了时皇阿玛赏的御弓。“去吧,上轿子,我给你射轿门。”

我含着泪看他,心里明白,他是不想让我哭着看他走,便点了点头,往轿子走去。

小成子忙前去为我打起了轿帘,我刚要进去,却被胤祯一把拉住。我回头错愕地看他,他也定定地看我,目光柔和如水,让我的心如平静的湖水突然投进一颗石子一般起了波波涟漪。我愣了半晌,才听他道:“瑞雪,不论如何,你要记得,今日才算是我真正娶了你。”

我听着他的话,心里奇怪,孩子都那么大了,怎么叫真正娶了我?我刚想发问,却被他催着上了轿子。

轿帘落下,我坐在里面,只听“噗、噗、噗”三声,三支箭不轻不重地打在轿门上。轿子外传来胤祯清晰沉稳的声音:“好生伺候着福晋,夏时不要给她吃太多冰冷的食物,冬要记得添衣。”然后是小月答应的声音,最后是他的一声吩咐:“起轿,送福晋回府。”

我在轿子里听着他对小月一样样的嘱咐,捂住了嘴无声地哭泣。 胤祯,你不要我看着你走,我就不看,你宁愿是你送着我走,我就先走。我让你放心,你也要让我放心,好么?

五十·重逢

胤祯去了西北后,西北边陲开始捷报频传。

当年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噶尔丹败亡后,准噶尔部经过十几年的休养生息,再一次积聚了力量,继噶尔丹后成为准噶尔汗的策旺阿拉布坦与噶尔丹一样,推行对外扩张政策,并从康熙五十三年开始,由喀尔喀边界向外进行掠夺,清军的一度轻敌给了他们更大的机会,五十七年七月,色楞将军在藏北全军覆没,消息传来,举国震惊。这也是康熙老爷子痛定思痛,派胤祯亲率大军出征的原因。

康熙老爷子看人的眼光很准,胤祯的确是个将才。如今,在胤祯带领的十万雄师的征讨下,准噶尔军节节溃败,渐渐撤出西藏。

胤祯的胜利让康熙老爷子很高兴,对我和孩子们的眷宠更是一日盛过一日。不仅逢年过节时重重地给赏赐,还年年带着弘春、弘明和弘暄往热河避暑,甚至在朝堂上公然欣喜地说,他所有的儿子里,就属胤祯最像他。更骄傲地向亲王罗卜藏丹津说,大将军王是我皇子,确系良将,带领大军,深知有带兵才能。

康熙老爷子此言一出,整个朝堂再一次震动。这是什么样的褒扬……康熙老爷子一定是非常为这个儿子骄傲的,才这样不遗余力地为他在各位王公大臣面前树威信。因着康熙老爷子这样的褒奖,胤祯要被立为储君的消息再一次传得沸沸扬扬。

我对此只是淡然一笑,自己能说什么呢?我心里清楚,胤祯在外征战,他的每一个决定和举措,都需要朝臣的支持,有的时候,误会是获得支持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在这个储位不明的时代,更是如此。这个时候,我不能灭了他的威风,长了他人的志气。

所以,自胤祯走后,在家照顾孩子起居和进宫陪伴德妃娘娘,就成了我生活里的全部重心。德妃娘娘一直都最疼爱胤祯,胤祯这一走,更是让她哭红了眼睛,日日担忧不已。我也一样担心,虽然我知道他最后一定会平安得胜回来,但是还是会想,他会不会受伤?会不会生病?青海高原气候严寒,他的身子能不能受得住那些高原反应?

午夜梦回的时候,我常常会想起胤祯出征时的踌躇满志,想起他在塞外草原上跟那日苏比骑射时的张扬和骄傲,想起他带着我策马奔驰时的爽朗笑声。脑子里勾勒了一万遍他穿着正黄旗甲胄,骑着黑色的骏马,站在三军之前,手中的长剑一挥,便有千军万马跟着他冲锋陷阵的场景。

日子就在我和德妃娘娘她老人家的牵挂和担忧里,一天天地过去。因着皇阿玛的恩宠和胤祯的频频得胜,我和十四贝子府的地位也日渐扶摇直上。次次宫宴,我都是众人注目的焦点和争相巴结的对象。对此,我只是淡淡地应付着,不去欣喜接受,也不去冷淡拒绝。我过得比任何时候都小心谨慎,我知道,这个时候,我不能做错任何事情,不能让胤祯有任何牵挂。胤祯在西北战场上做着他该做的事情,而我,也应该为了他做我应该做的事。

我想,这些日子里,成熟的不止是胤祯,还有我。

胤祯经常写信回来,每一封都很长,详细地跟我说他的各种琐事,我知道,他是想让我放心。我渐渐不担心他了,皇阿玛教了他许多得人心的方法,施恩百姓,抚恤官兵,一时间,整个西北,不论是兵勇还是百姓,或者是蒙古和青海的王公,无不赞扬大将军王的丰功伟绩。

我也给他写信,告诉他家里的事情和皇阿玛对我们的照顾,好让他能安心。当然,是让孩子们代笔,我那一手烂字儿哪里拿得出手。

在两个人的思念和一来一去的书信往来里,三年的时间很快就过了。我终于等到了康熙老爷子传旨诏胤祯回京述职的消息。

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凯旋,但胤祯回来那天,皇阿玛还是为他举办了盛大的庆功宴。

我看着胤祯意气风发地周旋在王公大臣中间,看着皇阿玛牵着胤祯的手时那自豪的笑容,片刻间连我这个知道历史的现代人都有了错觉,这样的荣耀,怎么会不是皇阿玛心中的太子储君?

参加完庆功宴回府时,胤祯把我从大门口一直抱入房里,就像我们年轻时那样。我把头埋在他的颈间,“咯咯”地笑着看着他抱我走过时,府里的丫鬟嬷嬷门嘴张成“O”型的样子。

那一夜我们都格外兴奋,分开了三年,可是彼此依然熟悉,没有一点陌生的感觉,仿佛我们已经这样在梦里互相拥抱了很久。在接近天堂的那一刻,我听见胤祯在我耳边低沉地说:“瑞雪,我好想你。”

我忍了三年的眼泪终于决堤,趴在他的胸前泣不成声。

胤祯一下一下地吻我的脸,轻声安慰道:“别哭,我这不是回来了么?我们再也不分开了,再也不会。”

我含着泪看他,这三年他瘦了许多,长期奔波在青藏高原,他的脸也生出了不少红血丝,但目光炯炯有神,比三年前干练、成熟多了。

有一件事,已经在我的心里搁了许多年,在这个时候,我想,我是应该问了。“胤祯,有件事儿……我想问你,你要跟我说实话。”我想着,就开了口。

他挑眉看我,笑着道:“我几时瞒过你?”

我微笑着摇头,想了想,就道:“胤祯……你想做太子的,对么?”

他正在绕我的发丝的手突然就一顿,半晌,才道:“我不愿瞒你,是。”

我听着他的话,就在心里叹了口气,其实这是早就知道的事实,我只是不甘心,想听见他亲口的承认,否则我下不了决心。“如果……我是说如果,你最终没有成功呢?”

他听着我说,狐疑地看了我好一阵子,突然轻笑出声,道:“不到最后那一刻,谁都不知道结果,当竭尽全力。”他说罢,沉默了半晌,才又幽幽地道:“八哥和九哥的希望,都在我的身上。”

“那我和八哥、九哥相比,哪个对你比较重要?”我看着他问。

他听了我的问题,就轻轻一笑,把我搂入怀中,道:“你是我的妻子,八哥九哥是我的手足兄弟,对我而言,都是最重要的人。”

“如果只能选一个呢?”我不依不饶。

他低头看了我一眼,就笑着道:“自然是你。”

“若……你选了我,八哥、九哥或许会……会死呢?”我想了很久,终是问出了最想问的。

他听了我问,却不回答,只微微一笑,把我往怀里紧了紧,道:“竟想些傻问题,我们都不会死,我答应过你,要好好的,所以我们都要好好地活着。”他说罢,又看了我许久,就狐疑地道:“你今儿怎么了?怎么竟问这些奇怪的问题?”

我在他怀里,微微摇头,胤祯啊……我要怎么对你开口呢?我该怎么开口呢?

正在发呆的时候,他温和而坚决的声音幽幽地传入我的耳中,“瑞雪,不要担心,若是真的有那么一天,我一定会尽我最大的能力保全你和孩子,一定会。”

我听着他的话,一行泪就从眼里滑落。我相信,若是真的有什么危险,胤祯绝对会牺牲自己保全我和孩子,可我呢?我总是说着我爱他,可是我却一直因为害怕改变了历史,自己会消失,而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心里,守口如瓶。

安雪啊安雪,你还记得你叫安雪么?你怎么能这么自私?

半年的时间过得就想流水一样快,日子转眼就到了康熙六十一年三月。

这个春天来得似乎特别早,才三月初,御花园的花儿就全部开了,姹紫嫣红,很是漂亮。我又动起了御花园的花儿的脑筋,兴冲冲地拉上小月就进了宫。

正在永和宫里陪着德妃娘娘话家常时,就见兰嬷嬷一脸忧色地进了屋子,朝我和德妃娘娘福了福,道:“娘娘,福晋,奴婢听说……皇上今儿早朝下了旨,让十四阿哥再次返回军中,坐镇甘州。”

德妃娘娘一听,笑容就僵在脸上,喃喃地道:“不是说准噶尔正在乞和么?怎么还要回去呢?”她说着,就红了眼眶,拿起帕子印着眼角的泪。

我并不意外,只牵起了德妃娘娘的手,微笑着安慰道:“额娘不要担心,皇阿玛知道胤祯的抱负和才干,定是想让他好好干一番事业的。”

兰嬷嬷听了我说,也忙在一旁附和道:“是啊,主子,福晋说的对啊,外边儿都在说,皇上是想让咱们的十四阿哥建功立业,好将来……”

我听着兰嬷嬷说到一半仿佛又想起什么似的停住了嘴,在心里微微摇了摇头,等不到了,若皇阿玛无此心,那么胤祯注定是等不到,若皇阿玛真的有此心,他老人家也等不到胤祯回京了。

德妃娘娘显然跟兰嬷嬷的看法是一致的,她听着我和兰嬷嬷的话,只微微一笑,点了点头,道:“是啊,老十四是该建功立业了。”

从永和宫里辞了德妃娘娘出来,我也没什么心情去折花儿,带着丫鬟嬷嬷们就准备回家。

还没出苍震门,就看见了皇上身边的李公公朝我们这边走,在我面前停住了脚步,躬着身子朝我打了个千儿,道了声:“十四福晋吉祥。”

我也朝他点点头,浅笑着道:“李谙达,可是有什么事儿么?”

李公公看了我一眼,就道:“万岁爷请福晋过去说话儿。”

我闻言心里突然就一个咯噔,但嘴上还是笑着道:“有劳李谙达了,瑞雪这就随你去。”我说罢,就随着他往乾清宫去。

说来也是搞笑,虽然我是堂堂的十四福晋,康熙老爷子的儿媳妇儿,但除了逢年过节行叩头大礼时,我还真的没有来过乾清宫,同样,除了上次在良妃娘娘的储秀宫,我也从也没有单独跟康熙皇帝说过话。

我在暖阁前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头发和仪容,才踏进屋里。

屋子里很静,虽然我已经极力小心落步,但花盆底鞋还是在地板上发出了“咔、咔、咔”的声音,和我“突突”的心跳声融合在一起。

康熙老爷子正倚在宝座上看书,我跪在地上朝他行了大礼,道了声:“请皇阿玛万福金安。”

好一阵子,才听见一个苍老但沉稳的声音:“起来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