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4部分阅读(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我略一沉吟,说:"你就在一张大纸上写:千古流芳,赤壁之战。赤是赤裸裸的赤,壁是墙壁的壁。"

他拿起笔,对旁边半死不活的一人说:"你研墨!"呵,这简直是另一个我呀!

他大笔一挥而就,我一看就傻了,这简直是蒙古文哪,敢情医生的书法古今相同啊,谁也看不懂。我看旁边研墨的人有气无力的,只好说:"可以了,我的小弟也可以写。"

转身拉佑生起来,连抱带拖地把他弄到桌前说:"你写!周正就行。我的毛笔字像狗爬着写的。"

他叹息了一声,伸手拿起了笔。就这样,他一条右腿站着,左腿拖在地上,我在左边搂着他的腰,他的左臂搭在我肩头,颤颤巍巍地,给我写了三张广告。他的字清俊挺拔,煞是好看。(日后这三张字成为无价之宝,被人疯狂追捧竞拍,那是外话了。)

我让李郎中把广告贴在小场地周围,把桌子选了位置放好,摆了小木头在桌上。忽然想起了个事情,就对刚刚贴了广告回来的李郎中说:"我还要一扇门板和一副床褥,我的小弟用。"他一转身,对那几个跟来的人说:"听见没有?快去找,你们回来我再给他看病!"好,比我狠。

▲BOOK.HQDOOR.COM▲虹桥▲书吧▲

第22节:第六章◎讲书(3)

等门板搬来后,我让人把门板抬到正对着桌子的地方,好让我容易看着佑生。我把他扶到门板上躺好,头下的褥子折成个枕头,让他的头枕在上面。给他严严实实地盖好被子,帽子下只露出一张嘴。

人们渐渐地聚过来。我坐在了桌子后面。李郎中对着我在佑生旁边坐下。一个神色有些傲慢、穿着讲究的年轻人也坐在了前面。小乞丐们在四周坐了,围着中间零零散散的人们。我微微一笑,轻吸了一口气,啪地把小木头拍在了桌上,众人一惊。

"诸位父老乡亲,我云起曾游历千山万水(坐飞机不过两小时的事),观遍五湖四海(电视啦),见识过许多奇闻轶事。我现下所要讲的,是奇中之奇,异中之异,更难得的是人人事事具是实情!话说有一中华之国,山川秀丽,国土丰饶。在这个国家的历史上,有过一次神奇瑰丽让人叹为观止的大战--赤壁之战。其中曲折机关、风流人物被后人传颂千载而不衰,我在此就为大家细说根源!"

话说北方曹操挥兵南进,一路长胜,以二十万精兵加各方降兵部众,共八十三万人马,陈兵大江北岸,要一扫江南。南方刘备只有两万步兵,号称五万,孙权则只有三万水军。

介绍了背景,我微笑着看着大家,"诸位,一方是八十三万,一方是两万加三万,这仗还用打吗?"大家满脸困惑。

我一拍醒木,"可惜这世上万事,俱在人为,而并非只靠数量多寡。我这里要为大家介绍两位人物。"

一是东吴三万水师都督周瑜周公瑾,此人一十七岁领兵,二十几岁即成一军统帅,身经百战。赤壁之战时,年方三十有余。他相貌堂堂,风姿潇洒,白盔白甲,望如仙人。更奇妙的是他熟知音律。"千年之后尚还流传"曲有误周郎顾",就是那些美眉们为得见英俊周郎的一个侧面,故意弹错一个音符。"下面一片笑声。

另一个是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孔明先生。他胸怀宇宙,有无数神机妙算,习天书玄法,易如反掌。此时年纪只在二十五岁左右!

我渐渐进入情绪,讲到孙吴文官要降,武官要战,孙权犹豫不定,诸葛先生单赴朝堂。

我说道:"诸位,孔明先生在此之前,结庐隆中,那众臣只道他是区区一介草民!心里早想着如何将他言语折辱。却只见先生,身着一袭素色长衫,手摇一柄羽扇,缓步行来,款款自如。上得堂来,好一派光明磊落,洒脱大方!他目光炯炯,神色庄重,顾盼含威,举止从容,未及开言,已让人心折三分哪!"我一拍醒木,众人一片叹息。又细讲了诸葛亮如何口出妙言,分析形势,舌战群儒,说服了东吴与刘备携手,同力破曹。

好,该要钱了。"若知两家联手,是否有得胜机会,且听我慢慢道来。其中兵略战策,妙计奇谋,实非一言可尽。若想知晓全战始终,每人纹银三两,单节每人五十文,我将再讲演七节。每节之间休息一盏茶的时间。"一拍醒木,我告一段落。

我看向众人,那李郎中激动得眼中含泪,盈盈欲泣。那神色傲慢的年轻人变成了一副恭敬之色。不知什么时候佑生把帽子推上去,露出了他的眼缝儿,他的肿脸没变,但我可以感到他比以前放松很多。

李郎中一下子跳起来,"交钱,交钱!快点儿,快点儿!"那年轻人扔下银子,却快步离开了。

李郎中行走众人之间,"拿钱,拿钱!这么好听的故事,白听啊?"他以敛钱出名,倒省了我许多事。我就让他帮我管理银子了。

要知道人们可以自己填补身体的空虚(吃饭就是了),但精神的空虚却要依靠别人的思想。我来此第二天就已发愁,如果我看不到书籍和接触各种传媒,生活该是多么枯燥!不要以为只有知识分子才有这种需求,广大的劳动人民也需要精神食粮。有什么比战争故事更能引人入胜,比英雄人物更能激动人心的呢?

若说到口才,B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是白吃的?哪一级没有十几个各省的状元?这些人刚来时,谁不是神情清高,鄙视众人,一副可憎的天下唯我的臭态?与这些人胡搅蛮缠的任务,自然就落到像我这样没成状元的人身上。

我绝不是我们班中的上层人物。顶尖的是一位从东北来的"四歪"同学。此人歪脸,歪眼,歪鼻子,歪嘴,故名为"四歪"。但此人若不开口,还则罢了,若开了口,必让人笑得前俯后仰,断肠岔气,涕泗横流,也成"四歪"。此人的女友从来美貌,还有一大堆美眉经常腻腻歪歪地围着他左右,只为听他一言半语。可恶,我怎么就没有长出这种毒舌?

论资排辈,我只算得上"绘声绘色"。但咱有一样可补先天不足,那就是本人是个"人来疯"。自言自语时可能还算平静,可只要我逮着一两个愿意把耳朵让我摧残的人,我就会大放厥词,指手画脚,滔滔不绝起来。一次停电时,大家都在宿舍里大侃,我讲到忘情之处,有人告诉我,我此时两眼贼亮,若我能长此以往,我们宿舍完全不需要电灯。

还有人总结了我的一些不足:如果我长得妩媚一些,我有可能成为一代妖姬,舌谗君王;如果我多些仙气,我有可能成为邪教领袖,蛊惑人心;如果我长得清纯孱弱些,我有可能成为成功的售楼小姐,赚个盆满钵盈;如果我是个男的,至少我能是个花花公子,万花丛中,以巧言夺得众美眉的欢心……我是吗?我都不是,只能甘居末流,当个秘书助理。

←虫工←木桥 书←吧←

第23节:第六章◎讲书(4)

谁能料到,今日在这个小镇,我得以一展我未酬的壮志!再也不用担心我的话和"四歪"的相比,平俗不堪。再也不必审字斟句,唯恐用词不够水平。看来只要我开口,就能得到众人认可,真让我扬眉吐气啊!看着面前的人们,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四歪:真俗啊!给咱们班丢脸吧你!)

李郎中已重新坐下,那个离开了的年轻人跑回来,还带了三个都穿得不错的青年人,纷纷在前面坐了。那三个人统统掏了大块的银子,李郎中踞傲地接过来,神情就是在说:我拿了你的银子,真是给你脸了!

我心中一松,看来马车在望了,更加放开心怀,坦坦然,一节节讲起来。这"群借华"若是演全了,是三天的大戏。我今天只想讲三四个小时。所以就挑着精彩之处,细细道来。

蒋干一次过江,想游说周瑜投降。周瑜让蒋干窥见他藏下了伪造的蔡张书信。蒋干上当,盗书献与曹操。曹操立斩蔡张二将,人头呈上就意识到自己中了借刀之计,心头大痛,伏案不起。傻帽蒋干偏此时来邀功,曹操大骂:"你本是书呆子,一盆面酱啊!"众人哈哈大笑,不知我从小就被我爸用这句唱词荼毒无数次。

诸葛亮许诺三天筹来十万狼牙箭,周瑜让他立下生死令,同时命境内工匠不得接工。谁知诸葛先生泛草舟于江上,饮酒舱中。大雾起时,逼至对岸敌营前,让人大鸣锣鼓,惑敌军万箭齐发,借来了十万箭羽。众人大声叹息。

周瑜与诸葛亮互探对方战策,终于各自在掌中写下一字。两人同时亮掌,竟都是个"火"字!众人频频点头。

灯光昏暗的营帐中,周瑜假装不知黄盖在旁,轻声叹道:"他曹操有人敢诈降于我,可叹我东吴竟无人敢为。"黄盖从暗影中跨出,白发苍苍,一身硬骨,抱拳说道:"我愿为我东吴诈降!"众人感慨。

周瑜怒打黄盖,众人均跪拜求情,唯诸葛一人,默默饮酒,垂头不理。阚泽感于黄盖报国之心,愿独自一人,前往敌营下诈降书。他在曹操面前,临死不惧,侃侃而谈,终于令曹操信服。众人叹息。

我在间歇中,背了手站在大树前,想着还有三节就可收场,人坐得很满了,银子已大概够了,李郎中一直在照看佑生,倒不必我来操心,至今也没有人来找麻烦……心中放松了,不禁对着佑生笑起来……

忽听一声"好个俊秀的小哥儿啊,爷来看看……"抬眼一看,嘿,真有这种不要命的人!醉得东倒西歪,看来是刚从馆子里出来,眼睛里也没看见我前面这么多人,张着双臂就向我扑过来。好,不是来找佑生的就行。我忙转身背向着他,女子防身术最强的就是这一招(也是我会的唯一一招),但只能背对着人使用。我双手在胸前抱成拳,吸气运力在右肘。余光中瞥见李郎中和那几个衣着不错的青年人都跳起来,佑生也挣扎着要起来,可酒气已到了我后颈,眼看那人的手就在我身边。我一低头,稍往前含了胸,向前伸出合抱的双拳,又猛地将右肘向后击去,一下击在他上腹部位!他大叫一声,连退几步。我转身刚想补上一脚,那个原来神色傲慢的年轻人已赶在众人前头,飞起一脚把那人踢了一个大跟头。那人扑倒在地,哼哼唧唧,索性不起来了。

我向那个年轻人抱拳一笑,他直瞪着我,忙也抱了一下拳。

李郎中骂道:"不想活啦,下回找我去就是了!云起,接着讲!别理他,我记着他了,以后算账!"

我都替那人害怕。我看向佑生,他正坐在那里盯着我。我对着他皱了眉,他慢慢地躺下,重新盖上被子,还是看着我,我笑着对他微点了一下头。

回到桌前,我重拍醒木,再起篇章。

蒋干二次过江,又被周瑜设计(我叹道:"倒霉蛋就是倒霉蛋啊!"大家哄笑),逐箫声见到了庞统。欢喜万千,拉了庞统当即溜到江边,偷了一只小船,回到曹营。

庞统献连环记,曹操铁索战船,二十一排,三十一列。

周瑜登战船,遥望江北,见战船紧锁,不禁冷笑。一阵风过,旌旗角拂过他的面颊,周瑜胸中一紧,接着吐出一口鲜血,昏倒在地。(众人惊惧)原来此时正是隆冬,寒风从北劲吹而来,如若火攻,不烧敌人,反烧自己。(大家哀叹)

那鲁肃悲哭不已,言道:"我东吴,休矣!"诸葛先生微微一笑,前去探病。那周瑜病卧床上,昏昏沉沉。诸葛提笔,写下千古流传,一十六字--若破曹兵,需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读罢,一声长笑,起身相拜。诸葛先生料算出气象变幻,为不露天机,只许诺自己将于半屏山上设坛,祝告上苍,某月某日某时,东风必起,连吹三天三夜。周瑜笑道:"一日即可!"

讲到关键时刻,我不禁仰天长叹,"可叹我云起未曾生在那个时代!看那智慧过人的诸葛先生挺立于半屏山上,俯瞰江北重重敌军,持剑向天一指,强悍东风自空而降!看那英姿勃发的周公瑾周将军,挥手向北,万军齐发!看那白发苍苍的黄盖老将军,忍痛横刀,立一叶小舟之上,乘风疾去,引着满载柴草火油之船队,直冲北岸。那曹兵还只道是黄将军前来投降,不及抵挡,只听得黄将军一声令下,船船点火,风助火势,直扑那曹营排排锁住的战船。好一片熊熊大火!只烧得曹兵丢盔卸甲,四散奔逃!可叹曹操八十三万重兵,其中降将部众,溃散而逃。二十万精锐,逃得了火烧战船者,逃不过诸葛先生所设重重关卡、道道阻拦,消耗殆尽!曹操本人与仅百余随从逃出生天!"

虹桥书吧

第24节:第六章◎讲书(5)

我收回目光,看着大家,"诸位可记得我初时的问题?一方是八十三万,一方是两万加三万,这仗可还打得?"我想我现在的眼睛大概亮如灯泡,因为大家一个个目瞪口呆地看着我。

长舒了一口气,终于讲完了!对着佑生,挑了一下眉毛,表示我们功成圆满了。我微笑着一拍醒木叹道:"后人苏东坡有一首好词,专写这以弱胜强的神奇之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朗声吟罢,我笑着看向大家,一个个依然如痴如醉,没人说话。又看佑生,也一动不动地躺着看着我,都傻了。得叫醒他们,我一抱拳,"云起多谢大家捧场,我在此……"

李郎中如梦方醒,"你不讲了么?"

我笑道:"此战已结束了呀。"

"那你还可以讲个别的故事呀!"他理所当然地说,众人忙应声一片。哦,这就是谢场后的加演哪。你还让不让我活了,我还有事呢。

我面露难色,"云起还要去买马车。"

"在谁那儿买?"

"前街左转第二家。"

"哦,老张头家。那谁,你去叫他来,就在这儿成交,一会儿让他再把车推过来。他不来,你就说下回找别人治他儿子吧!"这李郎中还是一霸呢!

我又忙推脱,"云起要出城过夜,还要买草料喂马……"

观众中一个老人站起来,"请任先生到我悦来店过夜,免费上房,外带草料。"

李郎中一挥手,"就这么着了,那谁,你快牵了马先去喂上,我一会儿陪云起去悦来店。"又看向我。

我看日已西斜,就说道:"天近晚了,大家还未饮食。"

那个替我踢了醉鬼一脚的青年一下子跳起来说:"我们XX四少就在对面轻风楼为任先生设宴,万请赏脸!"

李郎中一拍手(跟我学的)说:"对呀,我和你去吃饭,带着你小弟。你们大家先各自回去。"他看看天,"擦黑的时候你们再回来,云起就在轻风楼讲了!"

我要是干演艺这一行,一定要让他给我当经纪人!

我看佑生,见他一手遮了脸,无声地抖成一团。可气,居然敢笑我!我只好抱拳道:"多谢诸位了。"

李郎中马上指挥人过来帮着搬桌椅,抬佑生。我把馒头都留给了小乞丐们。大家浩浩荡荡地往轻风楼去了。

所谓轻风楼,不过是一幢两层破房。楼的一层大部分是厨房,外面只有窄窄的一条道,随便摆了一些桌椅。大家上了楼,二层都是圆桌木椅,比一层稍好点儿,这就是雅间了。里面没别人,也好,不用我琢磨谁是江湖杀手。我让他们把佑生躺着的门板抬到墙角,用椅子两头架好,自己拿了椅子坐在他身前,也算挡住他了。李郎中坐在我的右边,那个说要请我吃饭的青年坐在了我的左边,余下的三少对面坐好。

一桌人相互介绍,说实在的,谁的名字我都没记住。只好内心把我左边的人称为四少甲,余下的乙丙丁,表面上一律称兄弟。

人们说一种能力强的话,其他的能力就会弱。瞎子一般耳朵特灵,聋子眼神儿特好。

我有很好的视觉记忆,但听觉记忆就很差。年轻的时候(你现在才多大),我在考试时可以闭上眼睛,在脑海里看到那页课本,字字句句,乃至书角的页数。这大概就是所谓过目不忘的基因,实在和努力学习没关系。所谓倒背如流,不过是把脑海中的那页纸上的文字反着念一遍罢了,不是什么神秘不堪的才华。我告诉你一个秘密,你下回若遇见一个号称可以倒背如流的人,你就让他睁着眼背给你听!同时还可在他面前做些个鬼脸,我保证他背不下去,你当即就把他摆平了。

现在年纪大了,看不清脑中那页纸上的字了,它们显得模模糊糊的(我脑子也得了近视了),只看得清那页角的页数,所以还可以很快查到所需材料,哄骗一下众人。

但另一方面就是,单凭耳朵听的东西大多记不住(可见我能记住我爸那些京剧对白是遭受了多少万次的迫害)。最常见的就是名字。我就怕在公众场合,人家握手一介绍自己,人家手还没拿开呢,我已经把人家的名字给忘了。这对于一个秘书助理来说是绝对的硬伤。我经常要迎接一下公司的客户,弄得我每次真像做贼一样!我面带无敌笑容,心怀叵测,总想着怎么让他把名字再说一遍,或者给我张名片什么的。可谁想把名片给个秘书助理呢?刚刚不告诉你名字了嘛。我只好把所有老的男同志(三十以上),统称为老总,小的男同志,统称为帅哥。女同志,一律叫声姐,哪怕她像个老大妈。哎!难哪!做人难,做女人难,做秘书助理难,做记不住别人名字的秘书助理更难!我很多临危不惧的品格都是这样锻炼出来的。

我看那四少,一个个虽然装得比较愤青,实际上也就是城市里小痞子的模样,人还都算淳朴。让我想起原来在大学时,父母家附近的阿姨们有时会特意请我去家里坐坐,和她们那些不爱读书的小孩子们"说说话",启蒙一下,也做个免费家教什么的。四少此时看着我的样子就像我过去在那些阿姨家点拨的小木头脑瓜们。

李郎中点了菜,四少唯诺诺而已。上菜的时候那个马车老板来了,李郎中根本不用我开口,咔嚓嚓又砍了些价下来,接着让那老板把车直接送到悦来店去,还别忘了车辕马套等。刚说完,又转头看我,"你还要什么?让他去买去!"厉害!

←虫←工←桥书←吧←

第25节:第六章◎讲书(6)

我想了想,为了隐蔽佑生,要了些草席,柴刀,几条绳索,另外给自己要了一件短衫和头巾。李郎中自然付了银子,吩咐去办了。

菜上来,我一看,真是一点儿胃口也没有,都是黑糊糊的农家菜,绿色的也给你炒黑了。就只拿了个馒头,掰了一半给佑生,自己把另一半就着几筷子看得清是什么的菜给吃了。别人倒吃得津津有味,口中大响,四少还大喊上酒,我连连推辞,说我喝了酒就不能说故事了。他们几位却开怀喝上了。

酒过三巡,说话明显不同。原来的那些毕恭毕敬的客套话,什么先生见多识广,口若悬河之类的,慢慢地变了。"先生"成了"云起",文言辞成了"太好了"之类的大白话。

免费TXT下载

船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