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9部分阅读(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明天先弄块匾额挂起来。简简单单的就写周宅就可以。”

第二天老顽童收拾妥当准备离开,念慈把包着伍万两银票和信的小布包递给他。并嘱咐道:

“大哥路上要注意安全,别先顾着玩。钱和信最好交给我们都认识的人,比如说我师傅,黄蓉郭靖,你师侄,洪七公什么的。要是这些人都不在那里,就给最大的将军。按我说的顺序给,不要乱了。”

“你怎么知道有谁在呀?如果你说的一个不在,皇上老儿在襄阳怎么办?”老顽童故意说。

“你忘了我跟师傅学过星象占卜,虽学艺不精有时也能蒙着。”她随口打发着。

“我不信。万一你猜错了,等我回来罚你。”

“没问题,别忘了早回来。你外甥可能在腊月里出生,你可不要迟到。”

“不会的。”

“还有就是大哥你识人的眼力一流,在路上如果看到有用之才就带回来。我们下一步要发展点什么事业。虽然还没想好,但需要可靠的人才。有劳大哥注意着点。”念慈突然想到老顽童虽然天真烂漫,但直觉惊人。好人坏人一看便知,从他向来不和心术不正的人交往就可以看出来。

老顽童走后,念慈把心思都放在养胎上。和做饭的李婶商量着要进补的食谱,定期请最好的大夫来家诊脉,也开始忙着跟李婶学做孩子的小衣服。杨二倒是个很认真负责的管家,没几天就按念慈的意思找了几个帮佣。门房`园丁`打杂的加上厨房的大师傅一应俱全,做家务浆洗的妇女也找了几个。杨二的意思是买两个贴身丫环伺候念慈,被她驳了回去。自己本身就对古代的生活不是太了解,想找有经验的人来帮忙,而没有耐心和精力去调教小丫头。看着李婶稳重妥当,念慈就让她从厨房调进自己院子,近身照顾自己,也让其它的人注意找手脚麻利的年轻妇人,以便日后照顾自己和孩子的生活。

自从知道大哥要离开,念慈就捉摸着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想着像桃花岛那样摆个阵出去。一连几天乘着马车带人去城外花农的花圃,选购自己想要的花材。经过挑选,念慈买下数百盆的茉莉花。当地花农培育的茉莉花加上花盆能有一米多高,郁郁葱葱的绿叶上面顶着数十朵洁白的花朵,扑面而来的香气清灵淡雅,花期长从初夏直到深秋开花不绝。茉莉花是妈妈最喜欢的花,自己的名字中的莉莉就是由此而来的。在家乡种满妈妈的最爱,无形中念慈感到自己离家人的距离近了许多。

盆栽买回来,念慈张罗着众人搬到自己院子附近,遣散其它的人,拿出早已根据师傅教授和自己笔记所摸索总结出的画稿,指挥着杨氏兄弟将一盆盆放在指定的位置。完妥时一座太乙九宫阵完美的展现在面前。针对自己的院子太小,不能像桃花岛种植桃树摆诸葛孔明的八阵图,也无法像归云山庄按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建造,她就因地制宜摆设了此阵。白天因为有人来往问安,将阵眼关闭,晚上开启保护自己。就是有心记住行走路线也不妨,自己动颗小石子,进院的路线又会改变,记住又有何用。这阵没有什么大的危险,只是让闯入者哪里来的又回到哪里罢了。

“二姑娘,你这是摆的一个阵法吧?”杨易听到喧哗声在自己兄弟的搀扶下,来到近前一直观察念慈的举动。

“是呀,我太钝愚师傅的绝学学不到一成。也只是会摆这么个小阵,全当一直陪在他老人家身边吧。”念慈随口说着。

“是不是很难闯入?”他紧接的问道。

“有一定规律,这不是太为复杂的阵法。白天我会将其关闭,晚上打开。毕竟这里自蒙古人来后不太平,我一个行动不便的女子得有点保护自己和孩子的手段。”她不愿多往下说。

“从这个奇妙的阵就可以看出二姑娘的师傅必是世外高人,不是一般的凡夫俗子。”他接口道。

作者有话要说:对不起,忙着看比赛,没更文。

靠上大树

话说念慈怀孕有六个月了,虽说在不知情的前五个月,生活很是刺激,一直从事强度很大的体力劳动,但和老顽童一起心情舒畅,四处品尝美食营养充足,对腹中的胎儿没什么不良影响。现在生活稳定后,宝宝的发育很快,大大的肚子快赶上快要分娩的样子。因为前期的不知情,念慈一直坚持在睡眠中练内功直至发现有孕,和老顽童商量后认为练功对腹中的孩子也有益处,也许可以增进孩子的功力,先天就带有内力底子,所以她仍然没有放弃。随着孩子的长大,念慈已经能够感觉出胎动,那一刻作为母亲来说是多么激动人心呀,可惜无法和别人分享这一喜悦。周围都是大老爷们要注意礼数,就是孩子的父亲,她也无法想象能同现代的新生爸爸那样,趴在妈妈的肚子上倾听孩子的动静。想到酷酷的黄药师做出如此幼稚的举动,她止不住一阵恶寒。

回忆脑海中有关胎教的常识,念慈在每天的早晚总要摸着肚子,和小宝贝做会儿游戏。将手放在肚子上轻轻抚摸,片刻里面相对的位置就会有反应,再换个部位也会很快做出相应。准妈妈和小宝贝都很享受这个同乐时光。渐渐的孩子的活动越来越多,念慈坐在床上练内功时,气感到体内做周天循环,孩子相应的也跟着忙碌,好像在和某人玩捉迷藏一样。

每天念慈都在李婶的陪伴下,到前面的花园散步,去小湖边看金鱼,向新来的园丁出点子,如何能更好的延长茉莉花的花期。杨氏兄弟也各负其责,内部管理,考察外部投资环境,巡视已购置的房产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念慈只进行宏观调控,小资的生活有滋有味。

一日杨氏兄弟来汇报说蒙古派的最高长官到了,原来是铁木真手下的一个千夫长。因为济南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大部分军需粮草都在这里转运,所以派来心腹总抓当地的行政和军事部署。托家带口来的,看样子要在这里长驻。念慈想了想吩咐下去,准备拜访去最高长官。

过了几日估计新官的三把火烧完后,念慈带着杨二和杨三,准备好要上供的礼物来到官邸。杨三在暗地里塞给门口的士兵一点儿碎银子后,名帖顺利的送进去,不多时有人来请。

“二姑娘,我同你一起进去吧。我会说蒙古话,可以当译者。”杨二搀扶她下马车时说。

“是呀,我怎么就忘了语言不通这回事了,幸亏有你。”念慈恍然大悟。

很快来到大厅,就见一位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子的蒙古大汉坐在里面。他看见身怀六甲的念慈也有几分诧异,不知她的来意。

“小女子黄周氏看过大将军。”念慈施礼说道。什么妾身贱妾等名词,打死自己也是说不出口的。后面杨二也跟着施礼后,开口翻译着。大汉不由的看着杨二。

“这是我家的手下,跟小女子的夫君曾去大漠经商,会说点蒙古话。”念慈指着杨二解释说,就听他叽哩呱啦的说的一大通,可能在做自我介绍。

大汉满意的点点头,也说着鸟语,又指指椅子率先过去坐下。念慈也紧跟其后。杨二站在她身后,翻译着二人的对话。原来他叫苷荠吉,在西征的途中返回来,带着家人来到济南。念慈则编了一段可怜的身世。说自己和夫君是大宋的普通百姓在金国京都经商,战乱时全家逃难准备回老家,不想路上与夫君走散找不到了。发现自己有孕后与所跟着的家人来到济南定居,前来拜见希望他看在自己孤儿寡母的份上,行个方便给自己留条生路,说着献上厚重的礼物。苷荠吉见眼前的黄周氏长相平常,谈吐谨慎,出手阔绰一副商家主母的样子,家人也其貌不扬谨慎小心,也就相信了八九成,并不知道二人都是易容。豪气的将礼物收下,并言称有空来内宅找其夫人聊聊,大漠女子初来内地很陌生,希望交几个闺好。念慈客套寒暄后起身离开。

“二姑娘,你为什么花钱和蒙古人套交情,我们井水不犯河水,至于去看他们的脸色吗?”坐在回去的车里,杨二忍不住问道。

“二总管,你们兄弟以前是不是从来没求过人,攀过交情呀?”念慈笑着问,时间越长她自认对这五人越了解。

“嗯,嗯~~~也不是啦。”他吭叽着不知该怎么说。

“你别在意我的话。不管以前怎么样,我们现在的身份是蒙古人统治下的良民。和苷荠吉套好情分,以后我们在济南这里做什么都好说,也不会因为树大招风的。下一步我打算利用手上的店铺做点生意,有了他这层关系不管是蒙古兵,还是街霸都不敢轻易小瞧我们,生意不就会好做了。”她解释道。

“你不怕他贪得无厌,又见我们人单势孤,打你的什么坏主意?”他继续问。

“看看我这张脸和身子,不会有人起不轨吧?再说下一步他不是让我和夫人多来往吗?我也想和他的娘子多走动走动,万一有什么不测,还可以有人吹枕边风。不管怎么说蒙古人生性粗野□,一路攻来烧杀抢掠,老百姓苦不堪言。我们能攀上这颗大树的话,日后会省去很多麻烦。”

回去后对不理解的其他杨氏兄弟,念慈也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听完她的述说,杨易说道:

“二姑娘的接人待物和寻常人不同,眼光看的很远,把钱财也看的不重。真不知你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磨练的。”

“你们也一样呀,气度非凡有点鹤立鸡群的感觉。从不曾真正向什么人弯过腰吧。”既然是试探,就索性试探到底。

“没有呀,只是以前家境好而已,好汉不提当年勇罢了。”杨易摇手说着。

“我也是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呀。为了我和大哥还有未出生的孩子,能花钱办到的事就是最容易的事。做点放低身份的事,来换到安逸稳定的生活还是应该的。钱花光了还可以在挣,如果因为节俭而惹上麻烦,可就得不偿失。我们初来乍到,你们五兄弟又是身份不明的壮年男子,在蒙古人驻扎后不能不防引起别人的疑心。在此之前和苷荠吉就混个熟脸,一旦济南府发生什么事,也不会有人怀疑到我们身上。”现在的宋末元初还没有完善的户籍制度,不然的话她还真想花点钱给这一家子人弄个合法的身份。

念慈不认为给当权的首脑送礼说几句场面话有什么不对,她还认为做到远远不够,日后想好好走走夫人路线。朝里有人好办事,这在现代社会屡见不鲜,对杨氏兄弟这种江湖人物来说可能有伤尊严吧。

作者有话要说:本章谨献给男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中惊险夺冠的美国四名handsome men

菲尔普斯誓拿8块金牌勇气可嘉!希望成真!

雷扎克坚持到最后一秒钟的精神值得中国队学习,尤其是之后被淘汰的那两个双打的羽毛球女队员。

开业大吉

拉拢工作像文火熬粥似的,慢慢进行着。苷荠吉的老婆哈珠是典型的大漠女子,性格豪迈大方,丈夫长时间在外征战她担起家庭的重任,照顾三个孩子饲养着几百头牲畜。然后随升迁来到济南,就像草原上的野马一下子被圈养一样,住进深宅大院。身边又没有知心的朋友,虽然长年在外的丈夫回来了,但整天忙于公事,所以哈珠倍感寂寞,就在这个时候念慈来访。

每次因为语言不通,两人都需要译者的翻译,不过聊胜于无。随着来往次数的增多,念慈刻意的经营下,二人的友谊渐渐深厚。得知念慈怀有身孕和夫君失散的经历,回想起自己在大漠几年里操持家庭的艰辛,哈珠不由涌起怜惜之情。在礼尚往来之余,苷荠吉的耳边也叨唠过不少遍她的不易,达到了念慈想要的预期效果。随着自己拜访次数的频繁,城内都知道周宅的当家人二小姐和蒙古人的交情非浅,不是等闲人物,原来流传的有关未婚有子的诸多猜测也没有的下文。

在念慈条件自认为外部条件成熟后,把伤好痊愈的杨易和其他四人叫到一起,对未来设想展开讨论。念慈在现在生活中一直任职于星级酒店,后更成为餐饮部门的一名管理者,从酒店未开业就参与了员工培训,联系货源,行销企划等一系列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后又跟黄药师在厨房里学了不少佳肴的制作,连久负盛名的桃花酒的酿制也略懂一二,所以她决定开酒楼。店面不用愁,最繁华的街道上就已经有一座二层饭店是周氏所有,再者说自己一直想帮黄容的忙,在这里开酒楼可以更快速的探听蒙古人的动向,为她通风报信。

“北宋末期金人南下,夺取济南后经济发展较为迅速,成为重要的盐运集散地,由此便奠定了济南的经济地位。看现在的济南和我们初来时的萧条就不可一日同语,在蒙古人有序的统治下,这里很快就能恢复从前的繁荣景象。不管什么人来都得吃饭,所以我想利用已经买下的店铺开酒楼。你们意下如何?”念慈向杨氏五兄弟问道。

“二姑娘总是想的比我们兄弟详细,让杨某不佩服都不行。”杨易说道。

“你先别忙着给我戴高帽。不管怎么样这只是我的想法,至于是否可行还得请你们这有丰富江湖经验的行家指点一二。”念慈明白理论和实际是有差距的。

“我们兄弟虽然没开过酒楼,但所谓万事不离其宗。二姑娘前段时间花费心机,和这里的大将军府搭上关系,扫除了外在的不利因素。客人的来源也为此不成问题。如果要开酒楼的话,就要处理好内部条件就可成行。我想二姑娘不会有本钱方面的困扰,缺的只是得力的帮手和拿手的菜肴而已。现在虽然济南府的经济日渐复苏,但也还需时间。所以我们不愁找不到好的伙计和厨师,只要酬劳再略高点,用什么人就是我们说的算的。至于店里的菜品就得从长计议。如果二姑娘不嫌弃,我们兄弟愿效犬马之劳。”他认真的分析道。

“不瞒你们说,我确有其意。你早就一针见血的说过,我大哥不是做生意的材料,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再不到两个月孩子就要降生,所以我想在此之前将店开业,委托你们管理。本钱方面不用愁,该花的就花,来日方长嘛。虽然这时候开业对我不利,但当初你们信任我愿意和我一起发财,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而让你们有被埋没的感觉。”她接着说。

既然大家达成共识,在分工后各自忙碌起来。念慈本身的特殊性,只在一旁指挥监督。杨易毛遂自荐当了大掌柜,是全权负责酒楼的开业事务。杨二还是当家宅的总管,杨三一直做的是消息的探听工作,这次则负责员工的招募。杨四揽下货品采购的活计,杨五则是机动人员,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主要还是跟在杨易身边。

酒楼在原来的基础上翻饰一新,念慈并没有比照现代的装修出新奇的点子。本身自己已经在济南府有点标新立异,如果酒楼太独特,保不住有人枪打出头鸟的。招募的口风在城中传开,立刻吸引了不少百姓的关注,毕竟战乱刚平息工作不好找。凭借杨氏兄弟识人的眼力,按照念慈的意思,找了十几个机灵嘴严的男孩子,还高薪雇用三名大厨,据说在城里都小有名气。念慈未雨绸缪的和大厨签了雇佣文书,并拿到大将军府看在哈珠的面子上,请苷荠吉的手下做公证。她想把现代的和桃花岛学的菜式教给大厨,当然是不想替人做嫁衣的。蒙古人对法律条文不精通,在念慈的忽悠下济南府的官印公然成为小小酒楼的保护伞。

在大家全心协力的连夜赶工下,酒楼终于要开张了。在鲁菜系中最负盛名饭店是汇泉楼和聚丰德。汇泉楼的九转大肠和糖醋鲤鱼更是家喻户晓,可惜在2000初期汇泉楼被三联集团合并后,将酒楼拆除在旧址上建起三联大厦,一座百年老字号的酒店成为历史。而传说著名的北京烤鸭起源于鲁菜,全聚德的名字就是从聚丰德偷师来的。念慈注意到现在的济南还没有这两个酒店,于是她懒得想名字从两者中挑出一个,新酒楼取名——汇泉楼。

念慈在怀有身孕八个月时,第一家自己的企业开张了!效仿现在新店开张的样子,吩咐伙计们提前在城中散布消息,并承诺开业当天打八折,十天之内九折的优惠。并提前给苷荠吉和他的得力干将,以及城中为数不多的名门贵族们都送了请柬。念慈还特地不顾身体的笨重,亲自上门请哈珠和三个孩子捧场,并央求她一起邀请苷荠吉为剪彩嘉宾。

开业当天,汇泉楼的门前锣鼓喧天,彩旗飞扬。在时辰还不到时,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的宾客。念慈并没有现身,她呆在最豪华的雅间里陪苷荠吉夫妇和相识的军官聊天,下面杨易带着他的兄弟们和来宾寒暄。时辰到后,小伙计上楼来请苷荠吉下去剪彩,孩子们也跟着看热闹。念慈和哈珠站在窗前观看。

“诸位济南的乡亲大家好!我叫杨易,在下不才是汇泉楼的掌柜。东家是剪子巷内的周大公子,我们原也是济南府人士,可谓是游子重归故里。蒙各位乡亲的捧场,开个小店混口饭吃。现在有请济南府苷荠吉大将军来揭开匾额。”杨易熟练的说着开场白。

苷荠吉特是入乡随俗穿着汉人的长袍走上前来,伸手将两个伙计抱着的匾额上的红绸揭下,周围传来一阵喝彩声。然后小伙计麻利的将匾额挂到大门上方。

“还请大将军为我们百姓讲几句话。”欢声落后杨易说道。

“我是苷荠吉,也就是你们所说的济南的父母官。今天我来到这里先恭祝汇泉楼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广进达三江!然后对济南的百姓说几句,我们蒙古人并不是害你们的。济南是富饶的地方,但你们在大宋以及金国的统治下没少受罪,现在我保证!今后在我们大汗的统治下一定会过上好日子!”他大手一挥,用半咸不淡的汉语说到。

“好,谢谢我们的父母官为百姓的承诺。现在有请大将军,和成内的名士李员外张员外,以及本人代表我们的东家为新店剪彩。”杨易继续说。

点到名字的乡绅上来相互谦让后,拿起剪刀将横在酒店门前的红绸剪断。一时间鞭炮齐鸣甚是热闹。食客们纷纷进入大厅,请来的贵宾们则上二楼,让入各包间。念慈和哈珠坐下来,哄着三个看完热闹的孩子,等着伙计把酒菜端上。

“哈珠姐姐,今天多谢你了。想我一个小女子何德何能,请的动济南府最大的官员为小店开幕。”念慈用刚跟杨二学的蒙古话说。

“瞧妹妹说的,我家将军还得谢谢?br />

船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