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52部分阅读(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说完,梦溪冲萧俊点点头,扶着知秋缓缓的走了出去。

见表嫂走了,秀儿挥手打发两边的奴婢出去,红珠见了,看向二爷,萧俊想了想,冲红珠说道

”你们都下去吧。“

红珠是真担心秀儿和二爷再闹出个什么来,伤了二奶奶对二爷刚刚燃起的热情,听了二爷的话,无奈地应了声,担忧的看了他一眼,领着丫鬟们迤逦走了出去。

见众人都走了,萧俊说道

”表妹有话请先坐下来说。“

秀儿没坐,依然站在那儿直视着萧俊良久,开口问道

”表哥,为什么要拒绝秀儿?“

”表妹是当朝御史的掌上明珠,嫁与人做妻都怕亵渎了,更别说是妾了,是我不配表妹,而且我也一直当你是亲妹妹。“

”秀儿喜欢表哥,只要能和表哥在一起,秀儿不在乎名分,表哥是怨秀儿当初没能挺身而出为表哥冲喜,才这样绝情吗?“

”我与你表嫂是早有婚约的,怎么会让表妹冲喜,表妹聪明伶俐,国色天香,值得更好的。“

”秀儿不要,表哥喜欢秀儿,秀儿也喜欢表哥,秀儿不在乎表哥有妻有妾,秀儿就要和表哥在一起,秀儿要表哥收回今日在寿禧堂发下的誓言,以后把这个誓言彻底忘了!“

”表妹真的误会了,我一直当你是亲妹妹,没有别的情意!“

”胡说!表哥这话是违心的,对不对,如果不喜欢秀儿,为什么小时候我们一起出去玩和奴才们走散了,被人欺负,表哥宁肯自己被打的鼻青脸肿也要护着秀儿,每次秀儿闯了祸,都是表哥替秀儿遮掩,为此还常受姨夫的责罚……如果不喜欢秀儿,表哥大婚时,为什么会对表嫂那么冷!“萧俊一直为曾经伤害了梦溪后悔不已,今日又被提起,不觉心中一阵刺痛,脸瞬时也冷了下来,抬头看了表妹一眼,冷冷的说道

”表妹是女人,当初我们一起出去玩,遇到坏人,我作哥哥的自然是要护着,不仅表妹,换做别人,我也会这样护着的,我从来只把你当做亲妹妹,还请表妹把我忘了,早日找个好人嫁了。“

正文第二百四十八章太子祭天

听了表哥的话,秀儿追问道:”表哥敢说从来没有爱过秀儿!“

”我从来都没爱过表妹,以前也多次和表妹说过,我一直把你当亲妹妹。“

萧俊清冽的声音,仿佛晴空一声炸雷,轰隆隆落在秀儿的耳边,震得耳朵嗡嗡直响,一个踉跄,险些栽倒,忙用手扶住桌案。

定定的看着表哥的眼,一字一字地说道:”表哥,你看着我的眼,秀儿没听清,表哥能把刚才的话再说一遍吗?“

见秀儿如此,萧俊也心生不忍,转念一想,常言道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今日不让她死了心,怕是以后还会纠缠不清,于是,双眼看向秀儿,一字一字地重复道:”我从来都没有爱过表妹,一直以来,我只把你当亲妹妹,无意中伤了你,是我的错,表妹还是忘了我吧。“

看着表哥的嘴一张一翕,秀儿胸中瞬间生出一股滔天的恨意,她恨表哥,恨表嫂,恨老太君,恨姨妈给了她那么多希望,又一次次的失望,让她苦等了这么多年,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水中捞月……

这一刻,她恨萧家所有的人!

稳了稳身子,强压下要砸烂这个屋子的冲动,压下心头滔天的恨意,冲表哥说道:”好!好!好!表哥,秀儿苦等你这么多年,最终你还是负了我,我张秀发誓今天和你恩断义绝,从此以后我与萧家势不两立!“

秀儿说完,伸手从发间拔下当初表哥送她的那枚珠花,双手用力一扯,珠子纷纷落地,说道:”我张秀不雪今日之恨,有如此花。“

秀儿说完,用力向地上摔去,珠花的整只玉柄碎在了萧俊脚下,转身快步走了出去。

望着因爱成恨的表妹匆匆离去的背影,萧俊无声的叹了一口气。

秀儿回到养心园,不顾大太太再三的挽留,和崔姨妈连夜离开了萧府,本已憔悴不堪的大太太,眼见姐姐不顾亲情决然离去,也彻底的卧了床。

……

连续暴雨的肆虐,使江南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洪灾,洪水淹没了土地,冲毁了庄稼,导致苏北大批难民向北方流窜,甚或出现了流民暴乱,消息早传到了平阳,谨帝忧心如焚,正和群臣策划调粮赈灾之事,哪知祸不单行,山戎人联合九大部落四十万大兵,分东西两路度过穆鲁河,来势汹汹,镇北将军连夜发来六百里加急请求增兵。

前线的战报一到平阳,谨帝大惊,连夜召见宰相和六部尚书商讨北方增兵和苏北赈灾及治水之事,并准备明日一早朝议。

第二天一早,早朝还是老规矩,谨帝一上朝,群臣三拜九叩,声若洪钟的山呼万岁,谨帝唤了声众卿平身,一番折腾后,群臣立于两班站好,谨帝目视群臣,正要说话,只见钦天监监正汤若守出班奏道:”启奏万岁,万岁,万万岁……臣昨夜观天象,荧惑颜色青黑,入主心宿,滞留不去呈荧惑守心之象,此为大凶,主国有大丧,易政,我朝开国至今,曾出现过两次荧惑守心,第一次为凌帝十年,荧惑守心40日方去,凌帝驾崩,天下大丧,缟素麻衣,第二次为睿帝三年,荧惑守心30日方去,睿帝听了钦天监监正之言,由宰相贾全为万岁的替身承受天谴,睿帝三年,宰相死,国泰民安,我朝宰相贾光重在位七年,毫无功劳,尸位素餐,导致今日洪灾泛滥,流民暴乱,兵祸横行,以至遭到天谴出现天变,至此国难之时,宰相应挺身而去,报效朝廷,此臣之愚见,恭请圣裁。“

古代迷信占卜,荧惑守心在星占中属非常凶险不祥之象,帝王不是死亡就是绝嗣断后,至少也要死个宰相,大齐人对这种天象的惶恐程度仅次于日蚀月蚀,今日听闻大齐出现如此大凶之象,联想起近日南方的水灾,满朝的大臣一个个投栗变色,不觉交头接耳小声议论起来,金銮殿中立时一震嗡嗡声,目光纷纷刊向宰相贾光重。

太子见了,额头顿时沁出一层细汗,没想到燕王会首先对宰相发难,一个天象,就要当朝逼死宰相,看来燕王忍不住要出手了。

见群臣的目光聚了过来,贾光重的中衣早已贴在了背上,感觉万岁爷正看着他,硬着头皮出班奏道:”启奏万岁,上天出现不吉天象,是臣之责,无关万岁,若以臣一人之命,能代万岁分忧,保万民平安,从此消弭灾祸,臣愿代万岁接受天罚!“

殿中群臣见宰相自请代万岁受天谴,一时间以御史为首的大臣们纷纷出班附和,俨然成了一边倒的局势。

这也难怪,人主不德,布政不均,招来天谴,降下凶兆,钦天监预言不是死帝王,就是死宰相,这时候,有几个人敢说让帝王死的,除非活的不耐烦了,况且大齐史上确实发生过钦天监预言而逼死宰相之事。群臣奏完,屏着呼吸分列两边,等着圣裁,燕王的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一次贾老贼死定了,看这朝中众臣还敢不顺他燕王,下一个便是萧家和颐春堂!

群臣奏完,正当燕王暗自得意之时,只见太子太师、内阁大学士苏鹏出班奏道:”启奏万岁,万岁,万万岁,北朝时代,文景帝在位时,有一年发生荧惑守心,文景帝恐惧,召钦天监孙博询问,孙博奏道这是’天罚‘,而且灾祸就应在文景帝身上;并告诉文景帝,可以移祸于宰相、百姓或年成,文景帝表示,宰相辅助自己治国,移祸于他不祥;如果没有了百姓,哪有他君主?更不能移祸于百姓,移祸于年成,同样是害民,也不是为君之道;文景帝最后决定自己来承受’天罚‘;不料孙博听后立即跪倒称贺,他说文景帝拒绝了三种嫁祸于人的方案,是’有至德之言三,天必三赏君‘,文景帝将感动上天,转祸为福,荧惑不久便会离开心宿,文景帝还会增加10年的阳寿,后来果然荧惑7日便离开了心宿。“

苏大学士说到这,偷眼观瞧,见万岁没有不悦,暗舒一口气,又接着奏道:”天现不祥,是上天降下的谴责,自古’有道之君‘不会嫁祸于大臣,而是采取措施来避免,《天官书》中说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其次修禳,正下无之,今日万岁不嫁祸于宰相,便是修德,微臣请万岁临时启动祭天仪式来修救,乞求上天收回惩罚,以求回转天心,转祸为福;此微臣愚见,恭请圣裁。“

苏大学士说完,钦天监监副南怀忠出班奏道:”启奏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子太师苏大学士所言极是,荧惑颜色青黑便是主水灾,主疾,臣观天象,荧惑入主心宿之前便呈青黑之色,此为天灾而非宰相之祸,臣恭请圣上开启祭天仪式修救天罚,此臣之愚见,恭请圣裁。“

南怀忠奏毕,朝堂上立即开了锅,分别以太子和燕王为首的群臣各抒已见,引经据典展开了激励的辩论,谨帝无奈只得散朝再议。

经过几次朝议,谨帝于谨帝七年七月廿二连发了几道圣旨,大意是:

册封太子和宰相联合举荐的周德景为振武将军,领兵30万,出兵穆鲁河会合镇北将军司徒森平定山戎叛乱。

救灾如救火,责户部加紧筹备赈灾粮款,即日发往苏北赈灾。

天降异象,此天子之责,谨帝自请剪发责己,以求得到上天的谅解,并依钦天监所勘定的日期,太子奉诏于谨帝七年八月初一代父祭天……

在大齐的各种祭祀仪式中,祭天最重要的一种,一般每年一次,选在冬至那天,但特殊情况也要祭天,如天旱祈雨等,这次南方出现百世不遇的洪灾,北方的兵灾,上天又现大凶之象,在以太子太师、宰相为首的群臣力荐下,谨帝隆重地开启祭天仪式,只因谨帝身体有恙,怕秽气亵渎了上天,再遭致更大的天罚,因此下旨由当朝太子代父祭天。

圣旨一下,太常寺卿开始忙碌起来,准备牲畜祭品,祭器、祭词等,太子戒斋三日于谨帝七年八月一率百官在祈风殿代父祭天。

盛大的祭天仪式结束了,百官们终于长出一口气,都祈祷大齐的年景能随祭天的结束好起来。

哪知太子祭天后又发生了一系列的大事,令大齐上下人心惶惶,仿佛末日到了。

谨帝七年八月初三,也就是太子祭天的第三日,大齐出现长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扫帚星,尾部直指南方。

谨帝七年八月初五,南方六百里加急传到平阳,扬州南部出现了罕见的瘟疫,症状可怖,传说人们相互之间说话都会传染,接触病人拿过的东西也传染,甚或这个人死了,两个人抬出去,没走几步,就倒了一对半,常常是一家子整个死在屋里,没人抬,被传染者感到剧痛难忍,也有人浑身颤抖,屁股和大腿出现豆核状脓包,猛烈吐血,仅二三日便会死亡,瘟疫发生的黄桥村,目前整个村中已无一个活人,而且正迅速的向外蔓延……

谨帝七年八月初七,北方传来八百里加急军报,镇北将军的先锋张继东统帅的东线5万大军在穆鲁河南岸中了山戎人的埋伏,全军覆没,两位副将和张将军生死未卜……

一道道凶信传来,朝野内外人心惶惶,平阳城中更是谣言四起,纷纷盛传太子失德,代父祭天又遭天谴等等,在百姓中引起巨大的惶恐,纷纷走上街头,强烈要求废太子,以平天怒……

注:荧惑就是现代说的火星。

第二百四十九章圣旨

太子祭天招了天变,闹的平阳城里流言四起,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当太子焦头烂额的时候,八月初八谨帝一早儿上朝,御史大夫张重、副都御使孙建,通政使吴勇等三十几名官员联名上本弹劾太子失德,使上天降下灾难,强烈要求罢黜太子,另立新储,并要求太子自杀谢罪,以平天怒。

张御史奏完,南监副上本奏到

”启奏万岁,荧惑主文学迷乱、贼、疾、丧、饥、兵,七月十八臣和汤监正同观天象,出现荧惑守心之象时,荧惑就已曾青黑之色,青主水灾,黑主疾病,那时上天就已预示会有瘟疫流行,无关太子祭天失德。

八月初三出现的长星,属逆乱凶孛之气,《天百书》中批注此为臣呆君,子杀父,妻害夫,小凌长,众暴寡,百姓不安,干戈并兴,四夷来侵之象,长星突然出现,只是上天对圣君的又一次预示,而非天降灾难,此臣之愚见,恭请圣裁。“

南监副奏毕,宰相贾光重出班列奏道

”启奏万岁,自古胜败乃兵家之常事,太子不掌兵权,北方兵败无关太子失德,储君乃国之根本,值此内忧外患、国难当头之计废立储君乃是国之大忌,微臣恭请万岁千万不要轻信小人谗言,动摇了国本。“

宰相一道本章,如一粒石子投入湖中,立时引起了新一番的辩论,朝堂之上俨然已分成了两派,双方都引经据典,各抒己见争论不体,至此,太子和燕王之争已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随着储位之争的白热化,朝堂之上更是暗潮汹涌,流言四起,比如今日刚传出燕王出生时恰巧是旭日东升,是大贵之象,燕王是当今皇后所生,是国之正统等等,第二日就会传出,旭日东升是大异之兆,是弑兄杀父之兆,八月初三出现长星预言的臣杀君、子杀父就是预示燕王会谋反。

大齐境内肆意横行的天灾、、兵乱,让英明果断的谨帝焦头烂额,他并不糊涂,关于太子失德的谣言他也不信,但迫于压力,也不得不谨慎行事,尤其是钦天监也俨然分成了两派,一派以汤若守为主,极力主张废太子并以太子祭天,以平天怒,另一派以南怀忠为主,主张谨帝大赦天下,广施仁政,并采取素服、撤乐等施救措施,以求回转天心,保国泰民安。

两派意见,让谨帝左右摇摆举棋不定,从慈宁宫出来,挥手打发了步辇,只留个小太监跟着,谨帝想自己走走,太后的病越来越重了,谨帝甚至怀疑荧惑守心之象会不会应验在太后身上。

对于太后的病,太医院也束手无策,太后这些日子更是昏睡的时候多,清醒的时候少。让谨帝头痛的是,即便如此,太后对朝政愣是掌握的一清二楚,趁今日清醒,太后召见了他,说大齐眼前的灾难是因为国储失德,引起上天不满,才降下天罚,要他为了大齐的社稷着想,罢黜太子,另立新储,以求上天收回天罚,保大齐国泰民安。

太后的废立之意,谨帝早就知道,这次只是借天象做引子罢了,不说燕王弘绵没有太子弘晖宅心仁厚,单说弘晖是前皇后慕容清浅,他此生最爱的女人所生,清浅离世前,他曾对她承诺,除非太子严重失德,否则绝不废立,尤其眼下内忧外患,正是求稳不求变的时候。

一路想着心事,不知不觉来到了永和宫,静妃见万岁愁眉紧锁,也知他为国事担忧,正不知如何劝解,灵机一动,想起了净云大师,于是小心翼翼的向谨帝说道,既然钦天监的意见相左,不如去见见净云大师,传说他已活了几万岁,是个有道高僧,说不定真能参透天意呢。

谨帝一听,眼睛顿时一亮,说了声

”好,爱妃有理!“

谨帝七年八月初十,谨帝为求国泰民安,破例去净云寺拜祭,和净云大师长谈了两个多时辰。

谨帝回宫后,于八月十一下诏告天下,大意是上天连降异象,大齐竟内连招天灾、、兵乱,此朕之责,朕因此掌思己过,施政失诞处…特下诏于谨帝七年八月十三大赦天下,并于即日起天子及众臣素服三月、撤乐三月,以示对上天的虔诚,求上天回转天心,收回天罚,降福于民……

燕王出手了,平阳城中四起的流言和颐春堂门口燕王暗卫明显的增多,让李度忧心不已,因为早就放出谣言,说是主人病卧南方,这些日子南方有信息传来,燕王已派人挑了南方的几个分店,逼问药神的下落,幸亏太子的手谕及时送到,燕王的人才收敛了许多,不敢明面上乱来。

这一日,李度正和欧阳迪讨论药堂的事儿,只见小伙计飞跑进来四道

”回掌柜的,外面,外面来了许多太监,守在了门口,说是要主人出去接旨。

李度、欧阳迪听了,猛虎了一跳,不知什么事情,忙放下手里的事儿,摆了香案,大开中门,那传旨的太监姓李,听说颐春堂主人现在南方,也没为难,要李度等人代接圣旨。

见李度等人跪了,李公公面南而立,展开圣旨,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圣旨大意是:扬州南部出现百年不遇的瘟疫,又有太后病重卧床两月有余,太医院太医对此束手无策,举荐颐春堂主人李梦谈,有妙手回春之术,素有药神之名,诏令李梦谈即日进宫,为太后诊治后,择日与太医等南下,治疗南方瘟疫。

李公公宣读完圣旨,李度、欧阳迪已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叩头接旨后,李度为难的说道

“主人早就病了,想是公公您也听说了,颐春堂的药停了近两个月了,主人实在不能立即奉旨进宫,小人这就快马加鞭将此事传给主人,还请公公在万岁面前美言。”

听了李度的话,李公公随口问道

“听李掌柜所言,那药神李梦谈现在何处。”

李度一听,不觉暗暗叫苦,一个月前,没有料到南方会发生瘟疫,所以他和欧阳早已散布出去药神病卧在南方的消息,这时说主人在南方,那就得奉旨治疗瘟疫,如果说不在南方,搞不好会闹个抗旨不尊的罪名,被杀了头。

偷眼瞥见李公公正盯着他瞧,容不得多想,主人是万万不能进宫的,有燕王和太后在,那等于羊入虎口,心思电转间,硬着头皮说道

“回公公,主人病卧在南方,要返回北方至少要一个月有余,还请公公奏明万岁。”

李公公听完,没再多说,道了声扰转身离去,李度忙送到门外,又偷偷的塞了几张百两银票,连连要他在万岁面前多多美言,见李公公含笑声头,李度这才松了口气。

颐春堂势力再大也不敢欺君,送走了李公公,李度和欧阳迪匆匆来到二楼,现在只能尽力补救了,两人商量了半天,最后决定,第一,先将这事传给主人,让她无论如何,还得想办出府,奉旨去南方治疗瘟疫。

第二,立即去求太子,虽然太子也身陷流言之中,自身难保,但朝堂上的事儿,只有太子能周旋。第三,颐春堂这面也做好准备,万不得已,就让主人以药神的名义诈死,关了颐春堂,销声匿迹。

不说梦溪接到李度的传信,忧心如焚,犹豫着要不要和萧俊摊牌,单说太子一接到李度的求救,立即连夜进了宫。

直到戌时,太子才从宫里出来,回到太子府,只见李度、周隐、钱忠等几个谋士一直等在翠锦园,见太子回来,众人上前见礼坐定后,周隐问道

“药神之事,万岁意下如何?”

“父皇主要是为了南方瘟疫,父皇也早听说药神不在平阳,入宫为太后瞧病是因为燕王和太后的进言,父皇才不得已下了旨,李度说药神没在平阳,也在意料之中,父皇并没有动怒,本王去的时候,父皇正要宣本王晋见,和父皇做了一番深谈才知,这次燕王发难,还多亏净云大师和二弟,本王才免于被问罪?”

听了这话,钱忠不解的问道

“殿下此话怎讲?”太子端起茶喝了一口,说道

“父皇一直对本王祭天后出现长星一事耿耿于怀,在太后的催逼下,父皇原本已生出问罪之心,是净云大师化解了父皇的心结,并告诉父皇南方的瘟疫药神可解,要父皇速速寻找药神,以解天下百姓之苦,父皇早知药神是本王的义弟,这才要本王戴罪立功,即日起身去南方联合药神治疗瘟疫,如瘟疫治好也就罢了,否则一并问罪。”

听了这话,钱忠随口问道

“依殿下所说,万岁爷今日下诏大赦天下及素服、撤乐三月也是净云大师之见。”

见太子点头应了声,李瓒长舒一口气说道

“这样就好,殿下,只要万岁爷暂时不问您的罪,我们就有翻盘的机会,常言道对意难揣,眼见大齐竟内天灾、兵乱肆意横行,微臣一直担心万岁顶不住压力,信了汤监正的预言,准了张御史的奏折,那殿下几年的辛苦都付之东流了。”

听了李瓒的话,周隐、钱忠等几个谋士也连连点头,太子也点点头,正要说话,只见周隐欠身br />免费电子书下载Www.

船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