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12部分阅读(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三夫人就笑着领了小姐们避到了西边的屏风后面。

屏风后面是个宴息的地方,大家分头坐了,只有甘七小姐,凑在屏风的缝隙边朝外望。

甘三小姐忙去拽妹妹:“有什么。过几天爷爷寿诞,侯爷会去祝寿,你直管看个够。别在这里丢人现眼!”最后一句,非常的轻,但屋子里没有人说话,大家都听了个一清二楚。

甘七小姐甩姐姐的手:“哎呀,我就看看。六弟天天在嘴里叨唠着他多厉害,我倒要看看他有没有三头六臂。”

甘三小姐拉了妹妹的手不放:“你这样,我就再也不带你出来了。”

林小姐掩袖而笑,唐小姐却面露不屑,只有乔莲房,若有所思地望着甘家三小姐。

外面就传来七嘴八舌的招呼声:“侯爷来了!”

一个醇厚温和的声音穿过那些嘈杂锁碎直叩人心:“见过母亲!”

甘家两位小姐就愣在了屏风前,其他的人都屏息静声坐直了身子,包括十一娘在内。

“快起来,快起来!”太夫人的声音里有掩饰不住的喜悦,“今天怎么这么早就下了朝?朝中没什么事吗?”

“这几日还算清闲。”那声音不紧不慢地道来,给人一种从容不迫的笃定,“听说几位夫人在这里,特来问个安!”

“不敢!不敢!”几位夫人纷纷客气,但也听得出来,对于徐令宜的这种举动,她们都挺高兴的。

甘家七小姐眼珠子一转,重新凑在屏风前窥视,甘家三小姐站在那里,拉了,又怕外面的人听到动静,不拉,又是极失礼的动作,真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十分尴尬。

乔莲房掩了嘴直笑,就是十一娘,也不免莞然。

简单的寒暄后,徐令宜就起身告退:“……不耽搁诸位夫人雅兴!”

大家纷纷道:“侯爷慢走!”

甘家三小姐就趁着外面有动静狠狠地拉了妹妹:“回去我要告诉娘!”

甘家七小姐却一点也不害怕,得意地望着众人:“我看到侯爷的样子了!”

乔莲房几个面面相觑,不知道说什么好。十娘却是一笑,道:“可有三头六臂?”语气十分的活泼。

甘家七小姐微讶,看十娘的目光转为赞赏,又把屋子里的其他人扫了一眼,扬着脸笑道:“只有我们两人想知道侯爷长得什么模样。”神色间带着几分戏谑,“你过来,我只告诉你!”

十娘轻轻一笑,竟然就施施然走了过去。

五娘大急:“十娘,你要干什么?”

第一卷 第四十四章 看戏(上)

十娘转身,下巴微翘,虽然笑盈盈地望着五娘,但眼底有一丝轻蔑掠过:“姐姐何必大动肝火,我等会告诉你就是了!”

屋里全是聪明人,都看出了罗氏两姐妹不和,一个个都作壁上观。

十娘莫名其妙地出现,大太太对她的冷眼,胞弟情况又不明,此刻十娘的挑衅让本就不十分沉得住气的五娘立刻陷入了狂怒中,她两眼冒火,上前两步,张嘴就要训斥十娘,却被一旁的十一娘及时拉住。

“十姐说话可要算数哦!”十一娘微微侧头,笑容俏皮,“不然回去告诉母亲,说你借了我们的胭脂不还。让母亲训斥你!”说完,朝着五娘眨了眨眼睛,“五姐,你说好不好?”

十一娘看似柔软无力的纤细手指紧紧地捏着五娘的手臂,让她感觉到一阵疼痛。可也正因为这疼痛,使她很快清醒过来。等到十一娘说出“告诉母亲”的话时,她已冷静下来。

是啊,万事还有母亲做主呢!

四弟胆子小,就算是放了十娘出来,肯定是上当受骗。母亲就是责罚,也不过是禁足、夺了月例之类,等日子一长,三姨娘在帮着求求情,也就过去了。如果自己此刻做出了什么失礼的举动,丢了脸不说,还连累了罗家的声誉,心里的那点小盘算就永远不可能实现了。白白让十一娘得了好处……

想到这里,她不由看了十一娘一眼。

那个在自己面前总是谦虚忍让的妹妹,此刻眼中全是担忧地望着她。

是怕她乱来吧!

五娘心里突然间涌出一份内疚。

自己总是防着她,这样关键的时候,她却帮了自己……有四姨娘这个前车之鉴,母亲是决不会让十娘进徐家门的,因此只要十一娘保持沉默,鹬蚌相争,得利的就是十一娘这个渔翁。她却放弃了这个机会……

念头一闪而过。

心里却有个声音告诉她:也许十一娘根本就不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只是出于对十娘的讨厌而选择了帮助自己。毕竟,十娘住在十一娘楼上的时候,没少欺负过她……

说来话长,五娘的心情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看见屋里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自己的身上,她笑道:“十一妹这主意好。要是十妹不告诉我们,我们回去就告诉母亲……让母亲去教训她。”说着,呵呵地笑起来,欢快的表情中带着几份促侠,就像在和姊妹们开玩笑。

十一娘看着五娘的表情时明时暗,最后说出“十一妹这主意好”的话来,再一次把责任推到了自己的身上。

她非常的失望——五娘已经自私到了不顾大局的地步……她难道没听说过“倾巢之下没有完卵”这句话吗?

别人看她们姐妹这样斗,心里一定觉得很好笑吧!

心中一动,眼睛已经止不住地睃了屋里众人一眼。

大家神态各异。

乔莲房目光闪烁,一副看戏不怕台高的模样;唐小姐面露讥讽;林小姐则低头整着自己的挑线裙的褶皱,好像根本没有注意到这边的情况似的;甘家三小姐嘴角微翕,欲言又止;甘家七小姐则睁大了眼睛望着十一娘,目光中充满了惊叹!

其她人的表情十一娘很能理解,可甘家的两位小姐……一个看上去对她们的事充满了同情,一个看上去对她本人很是好奇的样子!

十一娘心中一动,耳边却传来十娘的嘻笑:“你们又到母亲面前告我的状……”

只是她的话还没有说完,三夫人出现在屏风处:“侯爷走了——我们接着听戏!”

大家自然不能再说什么。由离屏风最近的甘家姐妹领头,鱼贯着出去,重新坐下。

十一娘就发现十娘把自己的锦杌朝着甘家七小姐的位置挪了挪,等戏开场,她就和甘家七小姐窃窃私语起来。

五娘也发现了。

她哪里还看得进戏,眼睛一直睃着她们。却被坐在对面的乔家夫人看见了。

等第三折唱完换场景时,乔夫人突然道:“我们这边听戏,也别拘着孩子们。你们看罗家的小姐和甘家的小姐,早就坐不住了!”

大家的目光一下子全都望了过去,特别是大太太投过来的目光,犹如刀锋般锐利。

十一娘优雅地坐在那里,微微地笑。

五娘却回头狠狠瞪了十娘一眼,换来十娘不以为然地一笑。

甘家七小姐索性站了起来,不顾一旁姐姐拽她的衣襟,嘟着嘴对太夫人撒娇:“我要去放风筝,我不想听戏!”

太夫人好像很喜欢那些活泼可爱的孩子。很纵容地笑道:“去吧,去吧!”然后叫了身边一位姓杜的妈妈:“你带了甘家七小姐去库里,看她喜欢什么样的风筝。”想了想,把屋里的小姐扫了一遍,“还有谁要去放风筝的!一块去了。也免得我们听戏的时候在一旁扭来扭去的——你们难受,我们也难受。”

大家都笑起来。

十娘就笑着站了起来,高声道:“太夫人,我也要去!”

太夫人呵呵地笑:“好,好,好。”十分喜欢的样子。

五娘有几分迟疑,十一娘却笑道:“我还是看戏吧!也不知道那蔡伯喈会不会答应入赘牛丞相家里。”语气里一副意犹未尽很是向往的样子。

她觉得今天情况很复杂,最好的办法就是以静制动,跟在大太太身边,在大太太眼皮子底下让她看着,总是不会出错。

太夫人听着点了点头,望向了林小姐。

林小姐微微地一笑,道:“我想去看看二夫人!”

十一娘就看见乔夫人、唐夫人、乔莲房和唐小姐都微微变色,望着林小姐的目光很是阴晴不定。

“上次来看丹阳表姐的时候,蒙二夫人青睐,送了我几张澄心堂纸。”林小姐在几人的目光下神色自若,优雅如昔,“我前几天得了一卷二王府本的《淳化阁帖》,想送给二夫人。”

太夫人喜不自胜,连声说“好”,还道:“那帖珍贵的很,给了怡真你怎么办?这样吧,我手里有幅夏圭的《松溪泛月图》。”说着,喊了魏紫,“你去拿了给林家小姐。”

林小姐听了忙站起来推辞:“怎能收了您的礼!”

太夫人已笑着摆手:“我这也是红粉赠佳人……我知道你喜欢画画。”

林小姐考虑片刻,大方地给太夫人曲膝行礼道谢:“早知道这样,就应该寻些法帖来和太夫人换画了。”

太夫人听了呵呵笑:“我也就这些老底子了……”后面的话却很突兀地咽了下去。

十一娘觉得有些奇怪,飞快地打量了三夫人和五夫人一眼,却见两人都笑吟吟地望着林小姐,并没有什么异样露出来。

或者,是自己多心了……

她思忖着,就看见乔莲房缓缓站了起来,笑道:“我陪林姐姐一起去看二夫人吧!上次她和我说可以用松花做饼,我回去以后试了试,却没做成……正好去请教一番。”

“好,好,好。”太夫人笑眯眯地望着她,“你们各自寻了各自喜欢的玩,宾至如归,我心里才高兴。”

她的话音一落,唐小姐也站了起来,笑道:“我和明远一道吧!说起来,我很久没有见到二夫人了。还记得她酿的‘青梅酒’呢!”

“我也去看看!”五娘咬了咬牙,突然站了起来,“上次喝了二夫人泡得茶就一直惦着,现在听大家这么一说才知道,原来二夫人不仅会窨茶,还会酿酒,擅长书法。说起来,我也很喜欢书法。也想见识见识林小姐手中二王府本的《淳化阁帖》。”

大太太脸上的表情已有些僵硬。

十一娘恨不得上前捂住她的嘴。

你既想到去看一个寡居的二夫人,怎么就没有想到去看看自己卧病在床的姐姐呢!

十娘也察觉到了五娘的急切,她嘴角一翘,挽了甘家七小姐的胳膊,笑着问甘家三小姐:“甘姐姐,你是和我们一起去放风筝呢?还是和林姐姐她们去看二夫人呢?”

甘家三小姐忙道:“我自然和你们一起去放风筝。要不然,兰亭还不知道要闯出什么样的祸来!”

甘家七小姐踩着脚娇嗔着喊了一声“姐姐”,惹得大家一阵笑。

十一娘也笑,心里却道,原来甘家七小姐叫“甘兰亭”,不知道甘家三小姐叫什么?

甘夫人就叹了口气,望着甘家两位小姐无奈地笑道:“可不许惹事!”又叫了身边的丫鬟:“跟着两位小姐。”

丫鬟忙上前曲膝应了“是”。

这样一来,人就分成了三拔。甘家两位小姐和十娘一拔,去放风筝;乔莲房,林家小姐、唐家小姐和五娘一拔,去看二夫人;十一娘自个一拔,留在这里看戏。看戏的好说,坐在这里就行了,去看二夫人的也好说,让姚黄带上几个丫鬟好生服侍就是;放风筝的却有些麻烦,又叫开库去挑风筝,又要去花园找了适合的地方,还怕靠近水失了足……琐事很多。三夫人想了想,带着丫鬟、媳妇亲自去安排两位甘小姐和十娘三人。

厢房里安静下来。

太夫人就瞧着各府一直没有作声的奶奶们:“要不让丹阳陪着你们摸牌去?”

唐家的那位大奶奶就笑道:“看您说的。我们又不是十四、五岁的小姑娘,只知道玩;也不是不谙世事的大小姐,说了柴米油盐都是个‘俗’……我就喜欢这个。听听戏,说说闲话,快活似神仙。”

太夫人笑起来。

十一娘却由衷的佩服。

这些笑眯眯坐在那里不做声的奶奶们,只怕没有一个好惹的。

瞧人家唐家大奶奶这番话,既点了甘家的两位小姐只知道玩,又点了林家的小姐不知世事。既打击了甘家,又打击了林家……实在是厉害!

第一卷 第四十五章 看戏(中)

戏“钪钪戗戗”开了锣,唱的是第四折《寻夫》。

婆婆、公公去世了,赵五娘一路乞讨去京都寻找蔡伯喈。路上遇到下雪,赵五娘拿着破碗,哆哆嗦嗦地在一座破庙里,憧憬着与丈夫团圆的美好未来。

与越剧的婉转内敛不同,赵五娘唱词深情大胆,唱腔热情奔放,就是唱到自己窘境时,虽然悲伤,却不幽怨……这就是不同剧种间各自的魅力吧!

十一娘大感兴趣。

据说,燕京除了戈阳腔还流行昆山腔、余杭腔。不知道这昆山腔余杭腔又是怎样一番光景?听三者的名字,都是以地名命名,应该与发源地有关。说起来,昆山和余杭同属江南,自己在罗家的时候却没有听说过……或者,因为罗家在孝期,所以自己不知道……

她胡思乱想着,有小丫鬟跑进了禀道:“太夫人,四夫人来了。”

屋子里的人全怔住,大太太第一个站了起来:“这孩子,身体不好,凑什么热闹!”嘴里抱怨着,人却往屋外走去。

十一娘立刻起身跟了过去。

见文姨娘、陶妈妈等人簇拥着一架肩舆走了过来。

太夫人走到了厢房的门口:“快抬进来,快抬进来。”

肩舆就一直抬了过来。

日光下,元娘的脸色呈现出一种冰冷的蜡黄。

太夫人就嗔道:“有什么事让人带个话就是。怎么还自己来了?”

跟在她身后的几位夫人也七嘴八舌地附和:“就是,你这样折腾,小心又折腾出病来!”

元娘神色怏怏地歪在肩舆上,吃力地露出一个笑容:“几位夫人都来了,我怎么也得来请个安。”

“又不是外人。”黄夫人快言快语,“讲这些虚礼作什么!你只管静心养着,自己的身体要紧。”

那边戏台上看见这边喧阗起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都停了唱。

院子里一下子安静下来。

“就是为了这事啊!”太夫人嗔道,“你好好养病才是正理。这屋里又没有外人!”虽然语带关切,但不像提起二夫人,笑容就从脸上一直到了眼底的深处,也不像提起五夫人,带着纵容与溺爱摆度帖巴首发。

这屋里没有一个糊涂人。谁又听不出这其中的区别来。

大太太脸色微僵,气氛就有些冷。

五夫人忙笑道:“今天天气暖和,四嫂出来走走也好,免得天天关在家里,没病也能闷出病来。”

“是啊!”元娘笑道,“还是丹阳知道我的心思。”直呼五夫人的名字,很是亲昵的样子。

大家说笑了几句,侧身让了道,让元娘的肩典抬了进去,停在了左边的短榻旁,抬肩典的媳妇退下,自然有人招呼不提。

几位奶奶纷纷上前和元娘见礼,元娘勉强应着,大家都知道她身体不好,自然不会见怪。一圈应酬下来,元娘额头汗水淋淋。文姨娘忙拿了帕子给她擦拭。

五夫人亲自给元娘斟茶:“四嫂,正唱到第四折,还赶得及。”

元娘由文姨娘托着手接过了茶盅——好像连端茶的力气也没有了

“第四折《寻夫》”沉吟道,“正如弟妹所言,我来的还不算晚."

大家捧场似的笑了起来。

元娘就问道:“怎么不摆度帖巴首发见其他几位小姐?”

吴夫人笑道:“林小姐,乔小姐,唐小姐和罗家五小姐去了二嫂哪里,甘家三小姐,七小姐和罗家十小姐去花园放风筝”又指了十一娘,“这个倒和我一样,是个喜欢听戏的!”

元娘微微的笑,对十娘的突然出现并没有露出异样的神色,这让十一娘不禁猜测,她早就知道十娘来了!

说了几句笑话,大家坐下,五夫人叫了身边的妈妈去招呼戏班重新开演。

大太太断了锦杌坐在女儿的身边,十一娘只好立在她们的身后,

台上赵五娘声泪俱下:“不幸家乡遭荒旱良米欠收少吃穿。头一年不分昼夜织布纺线”

身后唐家奶奶和乔夫人窃窃私语

声音或高或低,却正好能让她听到只言片语:“也不好好歇着。这几年都是三夫人帮着掌家非要在亲眷故交面前出着风头,也不相想三夫人的立场”

十一娘不由打量元娘。

元娘歪在银红色七彩团晕迎着枕上,双眼微闭,好像睡着了。

又侧脸去看摆度帖巴首发大太太。

眉头微蹩,脸色紧绷。显然是听到了两人对话。

十一娘在心里暗暗叹了一口气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元娘这样,的确容易给人气量狭小的感觉,不过这不是自己能说的话,不如老老实实站在这里听戏

心念一转,她把注意力放在了戏台上

蓝色缎面的百纳衣半掩粉面,妙目转动,凄婉悲切。赵五娘腔调高亢:“那东邻西舍花发尽都全然借遍,卖了纺车又卖了衣衫”

“十一妹”身前的人突然唤她,声音微弱却柔韧,“你在家时,住哪里?”

十一娘微怔,片刻才回过神来——元娘在跟她说话

“回大姐”她恭敬道“我住绿筠楼。”

“绿筠楼啊?”元娘已睁开了眼睛。她望着戏台,目光平静而清明,“在什么地方?在娇园的什么地方?”

“在后花园。”十一娘尽量清晰明了地向她说明,“从芝芸馆的后面门向东有卷棚,出了卷棚向北有回廊,下了回廊,是片黄杨柳树林,绿筠楼就修在那树林西边。”

“西边!”摆度帖巴首发元娘回忆道,“我记得那里有个暖阁的。怎么?把暖阁拆了重新起了绿筠楼吗?”

“没拆!”十一娘笑道,“就在那暖阁前面不远。”

元娘点头。

戏台上一幕喝完,锣敲突然静了下来。

她并没有察觉到,依旧和十一娘闲聊:“我小的时候常在那暖阁里看书,现在那暖阁做什么用了?”

满屋的人都听到她的声音。

十一娘压低了声音:“冬天下了雪,母亲会让人点了地火,我们姊妹都会在那里做针线。又明亮,又暖和。”

元娘笑起来,转头对一旁坐着的几位夫人道:“我精神不济,就陪大家听着半折。算是我的心意。”

丫鬟们轻手轻脚地给众人换茶。

大家纷纷道:“正当如此,你快去歇着吧!”

元娘笑道:“听说晚上还要放烟火,我等会也看看热闹。”

太夫人和大太太都露出犹豫之色。但太夫人毕竟是婆婆,有些话不好说。大太太则直接些,问道:“你身子骨能撑得住吗?”

元娘望摆度帖巴首发了五夫人:“正如丹阳所说,我总关在家里,没有病也得闷出个病来,何况是有病,正当多动动。”

五夫人笑吟吟地连连点头。

大太太还要说什么,元娘已笑道:“娘放心,我就在隔壁院子里歇着,能行酒出来陪陪大家,要是不行,我就在院子里看看……到时候大家别怪我失礼。”

众人纷纷应“好”。

太夫人就叫了刚才去给甘家小姐和十娘开库拿风筝的杜妈妈:“你带几个人去?br />下载

船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