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说,赞许的说道:“猫儿越来越能干了。 ”
猫儿笑着说道:“二嫂你别夸我了,我烧烧饭带带孩子还行,让我管家就差远了。”不错,她管家的水平跟大嫂差不多,比四嫂都差远了,跟不要说二嫂、三嫂了。
“你就是面嫩心软,别人一求你,你就心软了。”月娘笑着说道,“好了,你整理的也差不多了,晚上早点休息,我先走了。”
“好的,二嫂。”猫儿把月娘送出了房门,望着月娘走的飞快的背影笑了笑,这二嫂真是脚踏风火轮啊!月娘就是她第一次去苏州府上遇到的那个米花糖姐姐。说起二嫂和二哥的婚事,还挺有戏剧性的。
二嫂姓崔,祖籍四川,在很小的时候就跟父母逃难到了苏州。二嫂的父亲凭借着一手做米花糖的手艺,在苏州开了一间小店铺。二嫂是家中长女,下面有五个弟妹。父母忙着铺子里的生意,下面的五个弟妹都是她一手照顾长大的。她从小就性子泼辣,胆子奇大,不然也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为了一个不认识的姑娘,同一个大男人吵架了。
因爹娘很喜欢吃二嫂家的米花糖,所以二哥每次回家都会先去二嫂家买米花糖,一来二去二哥就跟二嫂的家人熟悉上了。尤其是二嫂的父亲,同二哥很谈得来。后来天有不测风云,二嫂的父亲突然得了急病去世,而她的叔叔则算计着二嫂家的那间铺子,想要趁二嫂家六神无主之际,把铺子夺过来。
可是每次到二嫂家都是被二嫂拿着大棒椎赶了出去。那二叔恼羞成怒,最后干脆仗着叔叔的身份,给二嫂定了一门亲事,把二嫂许个一个富家少爷做小妾,还带了几个粗壮的婆子来抓二嫂。
如果是其她姑娘家,指不定就被人抢去做妾了。可二嫂不仅带着一帮弟妹把那群婆子给打走了,还收拾了东西带着自己老母、弟妹,连夜敲开二哥在苏州的房子,求二哥收留他们。二哥见这么一大家子老弱病残前来投靠,不由无奈,只能先把他们安置到乡下来。
后来事情就很顺理成章了,二嫂在乡下的时候,肯干活,嘴巴甜,作风爽利,很得姆妈喜欢,直说她有自己年轻时的风范。而崔家二叔的事情,也在大哥以庶吉士的身份给官府写了一封信之后解决了。
猫儿很喜欢二嫂泼辣爽利的性子,觉得她挺有现代女强人的风范,虽有时候处事稍微毛躁了一点。二嫂对长辈也孝顺,虽跟二哥住在苏州府,但每个月都会二哥一起回来看望爹娘,对下面的弟妹也非常照顾,有什么好的,都想着留给他们。猫儿不得不说,自己爹娘看媳妇的眼光还是挺准的,她的几个嫂子都是难得的好媳妇。
第二天一早,猫儿早早的起身,梳洗打扮完毕,便在客厅候着了。王氏絮絮叨叨的说着她要柳家要注意的什么,猫儿在一边耐心的听着,不时的点头应几声。最后一旁候着的顾禄实在忍不住了,笑着说道:“时辰差不多了,我先送猫儿去柳家吧。”
王氏白了儿子一眼,回头对女儿柔声说道:“好,你小心点。”
猫儿点点头,跟家人告辞,最后她看了看顾全,撅着小嘴说道:“小哥,你要说话算数哦!”
顾全白了猫儿一眼,趁爹娘不注意,偷偷的敲了她一下头说道:“小磨人精,知道了!”这坏丫头,回来当着爹爹的面,要求自己给她写幼学琼林注释,让他来拒绝的余地都没有。
猫儿对顾全吐吐舌头,轻哼了一声。
顾四牛说道:“对了,禄倌儿、寿倌儿,你们也跟着柳家一起回府城吧,你们铺子的开在那里呢!别影响生意了,家里也没什么大事了。”
顾禄、顾寿互视一眼,顾禄笑着说道:“没事的,爹爹你放心,我们不在,铺子也照样开着,不碍什么的,我们还是多留几天吧。”他跟顾寿都商量好了,等小柱子的病好了再走,小柱子可是大哥目前唯一的儿子。
月娘和招娣也说道:“是啊,爹爹,你让他们多留几天吧。”
“嬢嬢——”弱弱的小猫似的声音才门口传来,猫儿朝门口望去,只见小柱子倚在奶娘怀里,可怜兮兮的瞅着猫儿。猫儿一愣,连忙赶上去,摸着小柱子的额头,对奶娘说道:“婶子,你怎么把他抱出来了?早上风大,别着凉了。”
奶娘说道:“姐姐,是哥儿硬是要我抱他出来的,说是要送送你。”
猫儿低头亲亲小柱子说道:“小柱子乖,嬢嬢马上就回来的,你乖乖回去睡觉,知道吗?”
小柱子睁着大眼睛,伸手搂住猫儿的脖子,在她的脸上香了一下说道:“好,我等嬢嬢回来。”
“乖!”猫儿摸摸他的小脸,嘱咐奶娘把他抱进去,然后跟着二哥出门,去了柳家。
柳夫人和柳文丽也准备的差不多了正想出发,猫儿到了柳家便上了马车,直接驶往苏州府。随车护送的有聂瑄和周季,因带的东西多,随行的又大多是女眷,所以到柳家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
聂瑄谢过周季之后,周季便匆匆告辞了。柳夫人大病初愈,一路舟车劳顿,已经支撑不住了,让章嬷嬷的扶着去内室休息了。
柳文丽也满脸疲色,不过她还是强提起精神,把猫儿安排到她房间旁,又见猫儿只带了一个丫鬟,便让管事嬷嬷再送个丫鬟过来。
猫儿笑着扶着柳文丽坐下道:“文丽姐,你去歇息吧,我这没什么大事的。”
柳文丽掩嘴打了一个哈欠说道:“猫儿,我先去休息了,你自便,只把这里当自己家便好。”
猫儿点头说道:“嗯,文丽姐你去休息吧,明天还要早起呢!”
柳文丽走了之后,管事嬷嬷将小桃带了过来,猫儿让春芽打赏了管事嬷嬷,管事嬷嬷笑着退下了。小桃已经伺候猫儿多次,早就熟知了猫儿的习惯,早早的便给猫儿备好了热水,同春芽两人伺候猫儿梳洗、用饭,一宿无话。
第二天一早,猫儿一大早起身,等锻炼结束之后,柳文丽才起身,两人再给柳夫人请安,用过早膳之后,就有下人回报,聂家的船已经到了,表少爷正在码头接父母。
柳夫人感慨的说道:“都二十多年没见大哥了,大嫂都五十多年没见了,不知道他们都怎么样了,我都老了。”
柳文丽在一旁劝慰,猫儿心下惨然,因为出嫁,二十多年没见亲人,这古代女人真是惨,难道爹娘一心想着给自己在本地找个夫君,来往也方便,想到这里,她突然对那个周公子也不是太排斥了。说起来此人长的也不错,放在现代也是一个阳光美少年啊!
大约等了半个时辰之后,门房来报,说是聂老爷和聂夫人已经快到了,柳夫人连忙起身要去二门接两人,柳文丽忙上前扶住。猫儿默默的跟在身后。
不一会,门口簇拥了一群人进来,为首是一名鬓发如银,慈眉善目的老夫人,那老夫人面如满月,神色可亲,从依然清爽的眉目中,可以看出她年轻时必定是个美人儿。
“大嫂——”柳夫人哽咽的叫了一声,她出嫁的时候,大嫂还是一名美妇人,现在已经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了,想起那出嫁之后,便是永别的父母,她迎上前去,一把抱住了聂夫人,疼哭不止。
聂夫人颜氏看到出嫁时还是及笄少女,现在两鬓也已经染上银霜的小姑子。在想想家中的姑舅临走前,还念念不忘让她给小姑子带口信,不由红了眼眶,“素娘——”说着两人抱在了一起,痛哭不住,一旁的下人也纷纷的红了眼眶,跟着啼哭不住。
柳文丽半晌,拭干了眼泪道:“母亲,还是让舅母先进花厅坐下再叙旧吧。”
柳夫人忙用帕子抹了眼泪,笑着说道:“嫂子,你看我粗心的!来,先进去吧!”
众人簇拥着两人入内,上座端茶,再一番哭泣之后,两人才渐渐的叙起了家常。聂夫人颜氏笑着指着她身边的一名年及金钗的红衣小少女说道:“素娘还记得管哥儿吗?她是管哥儿的小女儿云娘,这孩子可怜,出生就没了亲娘,我就把她带到了身边。”
柳夫人听了,打了那少女一眼,那少女一身红衣,肌肤丰肥,眼如杏子,便笑着把她拉到自己身边赞道:“瞧这姑娘生的多福相,嫂子果然会□人。”管哥儿是聂瑄的三哥聂珩的小名,是去世的姨娘钟氏所出,听颜氏的介绍,这少女又不是正妻所出的,庶子所出的庶女,柳夫人当然不会太在意,拿了一个荷包打赏了她。
颜氏笑了笑,转眼便瞄到了猫儿,不由眼睛一亮,称赞的说道:“素娘,这孩子是谁?生的这般的水灵。”
柳夫人笑着说道:“她便是我跟你说过的顾家姑娘,小名猫儿。”
猫儿听了,连忙走了出来,跪下给颜氏磕头请安,颜氏听了柳夫人的话,再仔细打量了一下猫儿,心中越发的欢喜,让贴身嬷嬷扶了她起来,把她拉到了怀里,“真是个乖巧的小姑娘,当真让人越看越喜欢。”说着便退下来手上的镯子,要往她手腕上戴。
猫儿见那镯子水头十足,通体翠绿不见一丝瑕疵,便知道价值不菲,如何敢要。但那颜氏执意要她戴上,柳夫人也在一旁笑道:“你拿着,这也长辈给你的算是见面礼。 古语都说了,长者赐,不敢辞。”
猫儿听柳夫人这么一说,便再次给颜氏行礼道谢后来,才伸出了手让颜氏给自己带上。那羊脂柔白的手腕上套上碧绿通透的手镯,有着说不出的好看,颜氏笑着:“我们都老了,你看着手镯,戴在大姑娘手上跟戴在我们手上,就是完全不一样。”
柳夫人笑着说道:“可不是嘛!”
猫儿低头含笑,并不说话,聂夫人见惯北方的佳丽的豪爽,再见江南小女儿的弱质纤纤、温柔似水的模样,心中越发的欢喜,搂着她温言问她今年几岁,家里有几位亲人。
虽说这些事情是她早就知道的,但是见猫儿应对得体,落落大方,虽然有着小女儿的娇态,但也不小气扭捏,对这个孩子不由更加满意,她同柳夫人互视了一眼,相视一笑,微微的点头。
平地起风波(一)
“将猪蓉、鱼蓉、陈皮和凫茈,用力搅拌成胶状……”猫儿低头沉默的喝了一口陈皮肉丸粥,听着嬷嬷的解释。三代看吃,四代看穿,五代看文章,这聂家果然是大世族,吃穿度用无一不讲究。她那点现代的来的药膳知识,跟人家比起来差远了。听说聂家光是四季喝的养生粥,就记了一本书的食谱,亏得她从来没有在人家面前摆显过,不然脸就丢大了。
“猫儿你多吃一点,这粥有调中开胃、燥湿化痰的功效。”颜氏关切的说道:“我看你这几天似乎胃口不好。”
猫儿忙起身道谢,这些天天气热,她本来就没什么胃口,又担心家里的小柱子……云娘掩嘴笑着说道:“自打姐姐来了之后,祖母就都不疼我了。”
颜氏笑着指着她说道:“瞧这小油嘴,说的我好像多偏心一样!你猫儿姐姐我平时见不到,你常常在我身边,我当然要多疼疼她!”
云娘眼波流转,笑着拉着猫儿的说道:“要是猫儿姐姐能跟我们一起回家就好了。”
颜氏笑着说道:“胡说八道,你猫儿姐姐家在这里,怎么跟你回家?”
云娘翘翘小嘴说道:“猫儿姐姐可以跟我一起回家玩啊!姐姐,我跟你说,我家可大可漂亮啦!家里有个大大的湖,我们夏天还可以在湖上划船玩!”
猫儿听了只是笑着,柳夫人笑着说道:“说起划船,家里也有一条画舫,你若是喜欢,我们明天去湖上玩。”
云娘立即拍手笑着说道:“好啊!”可是她话刚说完,就怯生生的望着颜氏一眼,颜氏笑着说道:“行啊!”
云娘低低的欢呼一声,被颜氏嗔道:“姑娘没姑娘家的样子!看看你猫儿姐姐,多文静。”
猫儿听了低头羞红脸说道:“聂夫人尽取笑我,聂姑娘是大家闺秀,我一个乡下丫头怎么能跟聂姑娘比!”
颜氏爱怜的拍着她的手笑着说道;“谁说你是乡下丫头了,你哥哥现在也考上进士了,你是官宦人家的姑娘了,以后要抬起头,挺起胸看人,这样才不会被那些下人爬到头上来。”
猫儿听了点头称是,柳夫人笑着说道:“嫂子不急,以后慢慢教着好。”
云娘听了抿嘴微微一笑,看着她的眼神,带着一丝怜悯。
颜氏笑着说道:“瞧我啰里啰唆的,唉,年纪大了,就喜欢说话了,丫头可别嫌我烦啊。”
猫儿连忙说道:“聂夫人教诲,我平时想听都听不来,怎么会嫌您烦呢!”
颜氏一听,笑开了眉眼,轻拍她的小手,同柳夫人笑盈盈的互视一眼,又说笑了几句,把话题转开了。柳夫人和聂夫人年纪大了,平时习惯早起,早饭也吃得早,在早上九点多钟的时候,时常会吃点小点心,光是吃这些点心,就让她开了不少眼界,她以前真是孤陋寡闻啊!估计她之前的那点小心思,聂公子都看不上眼吧?夸奖几句也是看在几个哥哥的面子上吧?
用完粥品,柳夫人唤来两个女先生过来说书,弹着琵琶,说起了一段类似孟丽君的故事,那颜氏听了之后,笑着说道:“当真是胡说,这朝廷取仕,何等大事,怎么可能让一名女子混在一群大男人之中,还考上了状元,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两个女先生也赔笑的说道:“小人随意找的故事,给夫人、姑娘取个乐子、逗逗笑,不如我们再换一段?”
颜氏点点头,示意两人再换一段。听了说书,逛了一圈园子之后,也到了用午膳的时间,云娘立在一旁伺候着颜氏用膳,猫儿低头有些坐立难安,毕竟除了聂夫人和柳夫人之外,就她坐着的,柳文丽和云娘都是站着的。这云娘名义上是颜氏的孙女,其实也跟丫鬟差不多。
柳夫人笑着说道:“你来者是客,坐着便是,等你以后当人家媳妇,就要站在一旁伺候婆婆用膳了。”
猫儿忙起身谢柳夫人教诲,颜氏笑着说道:“坐下好好吃饭吧,瞧你把人家孩子吓的。”
午饭过后,柳夫人遣退了众人,只留下心腹守门,然后对颜氏笑着说道:“嫂子,你看我的眼光如何?”
颜氏点头说道:“是不错。就门第差了一点,可德容言功都是不错的。”
柳夫人笑着说道:“顾家门第是差了一点,可也是清白人家出生,家中以耕读传家,父兄都是读过点书的,大哥又是翰林院修编。你也看到了,这孩子家教不错。说句托大点的话,先皇后的父亲也不过是个秀才。”
聂夫人一听便嗔道:“胡说八道,这朝廷的事情,也是我们可以随便讨论的?”她叹了一口气说道:“素娘,为了致远这孩子,我是操碎了心,可他那名声在,跟我们家世相当的人家,都不肯把嫡女许嫁,肯嫁嫡女的人家,那女孩子不是死过未婚夫的就是嫁过人的。差一点的人家,那些女孩子连我都看不过眼,更不要说是致远了。唉,讲到底,还是我这个当娘的误了他!当初一心让他早点成家、抱孙子,结果现在弄成这个样子。”
柳夫人说道:“大嫂,你放心,猫儿这孩子我从小看到大的,除了出生差点之外,其他哪样都出挑。这孩子我是打从心里疼她,她那个出生,世家高攀不上;一般的人家,她嫁过了也委屈,我想来想去,把她配给致远正合适。”
聂夫人点头说道:“嗯,只是这孩子怎么快十五了,还没有定亲事呢?”
柳夫人笑着说道:“所以我说这两个孩子有缘分啊!本来猫儿这孩子十二岁的时候,顾家妹妹就准备给她说亲了,可是看了几个算命先生,都是这孩子姻缘来得迟,要十五岁才能说上婚事,所以顾家就耽搁了下来。”
聂夫人一听忙关切的问:“这孩子八字没问题吧?”
柳夫人摇头说道:“有问题我怎么会把她说给致远呢?我让几个算命先生看了,都说这孩子是个有福气的人,一生子女双全、富贵平安,还有帮夫运呢!我拿致远的八字同她的八字找西园寺、灵隐寺的方丈都算过了,都说是绝配!”
聂夫人听了才眉开眼笑的说道:“这么说,等我问过致远的意思之后,去提亲就是了,这冀州同苏州,一来一去,等过了五礼,也要大半年呢!”
柳夫人点头说道:“我问过顾家妹妹几次了,她听了算命的话,一心要等猫儿满了十五岁再说亲事。你放心,顾家那边同我们家走得近,有什么风吹草动,我马上能知道的。”
聂夫人想了想又关切的问道:“那顾家肯不肯把女儿说给致远呢?毕竟致远那个名声摆在那里。”
柳夫人笑着说道:“嫂子你糊涂了。顾家是什么人家,我们聂家又是什么人家?顾家得了这门婚事,是祖上积福,他们有什么不愿意的?说那个一点,若不是致远有了这个名声,轮得到他家女儿吗?你别看我家夫君平时那顾家的几个孩子挂在嘴边,赞不绝口。要是他再有几个庶女,把女儿嫁给顾家的儿子他是肯的,可是要让我们文理娶猫儿,他是一千一万个不愿意。”
一个翰林院修编又如何?在老槐村那个小地方是稀罕,可是到了苏州府,不过只是小小的没实权的小京官而已,苏州历代都是文人荟萃之地,历代状元、进士层出不穷,顾福若是靠自己,熬上个二十年说不定还是个编修。
柳夫人其实自己心里也有个盘算,自己丈夫虽说是嫡系,可毕竟是个庶子,读书又不成,在柳家也没什么地位。家里有什么好事,一定是轮到了大房才轮得到他们。大房几个嫡出女儿的夫君读书也不错,要是朝里有什么机会,也是先轮上他们。若是顾家真能攀上自己娘家这门亲事,大哥、大嫂为了让致远面子上好看,也会好好提拔顾福的,到时候顾福自然会想到自家女婿,这官场上的关系本就是一层套一层的。只要自家女婿有了出息,还怕他这房在柳家没出头之日吗?
聂夫人笑着说道:“我真是担心的糊涂了。”世家媳妇最重的便是身份,素娘说的不错,几个庶女随便嫁了就嫁了,能给家里带几个人才过来,那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可是娶媳妇是大事,关系到家族的脸面问题。那些小户人家的出生的媳妇,先不说其他,光是瞧她们那种没见世面的穷酸样,便是家里的下人也看不起,更不要说是那些出生高贵的妯娌。这皇族娶媳妇,为了没外戚的烦恼,要娶平民女子,可世家娶媳妇是为了联姻,没听过有几个世家嫡子娶平民女子的。
两人正说着致远的婚事,突然章嬷嬷在门口说道:“夫人不好了,顾家的大哥儿好像病情又加重了,听白芨传来的话,似乎是染上了疟疾,顾姑娘一听就晕过去了。”
两人大惊,“快叫大夫过来。”说着就急急的走了出去,花厅里,众丫鬟婆子掐人中的掐人中,灌姜汤的灌姜汤,片刻过后,猫儿醒了过来,轻咳了几声。
颜氏心疼搂着她说道:“你这傻孩子,急什么,我刚刚已经派人去跟致远说了,他那里有治疗疟疾的良药。”
疟疾可是很容易死人的病,她本来就因为层层衣服裹着觉得很热,一激动,头一晕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猫儿眼泪不停的往下流,想起自己临走的时候,小柱子还搂着她的脖子,说等她回来呢!她哽咽的说道:“夫人,我想回去看小柱子。”
颜氏轻拍她的背说道:“你放心,疟疾这病有了致远那个药就好了,我们家之前也有两个孩子得了疟疾,服了致远的药,当天晚上就好很多了。”
猫儿一听,忙抬头问道:“夫人,那是什么药?”
颜氏说道:“我也不知道什么药,记得那名字挺拗口的,叫什么金鸡。”
“金鸡纳霜?!”猫儿脱口而出,金鸡纳霜是治疗疟疾的良药,不过好像是依靠国外进口的。对了!聂家时常跑海外,应该是有的。
“对对!金鸡纳霜!”颜氏说道:“你也知道?”
猫儿摇了摇头说道:“只是听人说过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