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说样子可神气了。 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袍的,有背插靠旗、头顶伞盖的,坐则有麒麟虎豹或者莲花座、带云气纹等等。董洁尤其喜欢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那兔爷二目直视,三瓣嘴紧闭,脸蛋上施淡淡的胭脂,俊秀中含威武,端庄中有稚气,活泼生动惹人喜爱。
“好可惜哦,这些东西都是泥做的,不能长时间保存,要不然,真想通通买回家慢慢摆着看。”
“喜欢就买回去,摆放得当,也能放个一年半载。这兔前后这几日工夫的活计,明个过了十五,摊子就收起来了。小姑娘喜欢多买几个,咱算得便宜些就是。”小贩一旁热情地推销道。
董洁挑了半天,犹豫再犹豫,精减了又精减,最后还是选了十几个之多。
回家路上,水果摊又称了两样果品。两人兴致好,索性也不坐车,沿着街边溜溜哒哒往家走。
“李悠然!”
正说说笑笑中,迎面过来了一位熟人。
“咦,张燕!”
大山有些意外,“真巧啊,你也出来买东西?”
张燕摇头,“爸爸的药吃完啦,我去前边药店再抓两副。”
大山注意到,张燕瞅了几眼自己手里提的水果,眼光似有些羡慕。她家境本就贫寒,如今父亲又在休养中,这个中秋节,只怕是月饼都不舍得买上一块来吃吧?
“呵呵,真巧,我刚正和小洁说呢,过节了,从前也在张大爷那儿麻烦了好一阵子,还有你们家,大家总算打过交道,也该拎点水果月饼登门看望一下。赶巧了,在这儿碰着面,那么,我们就不特意跑一遭了,喏,这点东西你顺便拿回去。”
张燕摇头,坚决不肯收。“是我们家欠你们两个的情。现在还住在家里,说好了给付房租,可你说的那点租金,和白住也差不多,怎么好再收你们的东西?李悠然,谢谢你啊,这东西,我不能收。”
“一点应节的水果点心,不值几个钱。怎么,非得要我亲自送到门上才能表示我地诚意啊?”大山开玩笑的说,“在学校你也帮了我许多,快别客气了。”
董洁从大山身后探出头,“是啊,燕子姐姐,一点点零食,今晚过节吃了应景,”把东西塞到她手里,“我们还赶着给张大爷送东西去,燕子姐姐,不能陪你聊了,再见啊。”
她一边招手告别,一边挽着大山走开了。
“哥哥真是好体贴,是不是心疼人家过节没得吃献殷勤啊?”
“怎么了?不高兴自己的吃食给人家呀?哇,小洁原来这么小气啊。”大山逗她道。
“乱讲,我哪里有小气啊?”董洁不依的捶了他一拳,“又要去买东西,逛街很累的。”
“张大爷那儿,还是去看一下吧,怎么说也是老人家了,咱不能做人一走茶就凉的事,先前倒是我疏忽了。外公那边,名酒好茶都是现成的,再买点水果就得。”大山好声好气的哄道:“小洁再辛苦点,好不好?晚上哥哥陪你赏月去。”
说话间,正好路过一间邮局。
“哥,咱们先给丁爷爷陈爷爷他们打电话问好去。”
大山点头,“前几年,都是和陈爷爷他们一块过的团圆节,大家凑一大桌子又吃又喝多热闹。今年我们不在了,尤其是今天,爷爷他们会想我俩的。”
赶上过节,等着打电话给亲人问好地人特别多,线路更是赌塞的历害,直待了快一个小时,电话才接通。
“大山?”陈老爷子特有的大嗓门从线路那头清晰的传过来,“我就知道,今天你一定会给爷爷打电话。上午没等到,我琢磨着也差不多就这个时间了,吃过午饭没敢出门,怕错过你的电话,呵呵……那啥,你丁爷爷也在我旁边坐着呢,你等等。”
话筒那边一阵细碎的移动声,随后丁老爷子的声音响起来,“大山,我是丁爷爷……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们打算去北京了,欢迎不欢迎啊?”
“真的吗?太好了,当然欢迎,十二分热情的欢迎……”大山捂住话筒,“小洁,丁爷爷他们要来北京呢。”
董洁又惊又喜,“真的呀?快,把电话给我,我问问……”
丁老爷子告诉她,再过两天就是国庆了,几个老战友约好了一起聚聚,“过了节,明早我们就动身。小洁,爷爷就要去看你了,也不知道你这阵子胖了还是瘦了。你电话里总说自己好,一切都好,不亲眼看看,爷爷可不放心。你的那些个古薰,爷爷一起找车给你送过去,你们有自己的房子了,那些古董也终于可以重见天日……”
第八十六章 客自故乡来(二)
真正是翘首以盼。
几个月不见了。要说平时也忙,不论工作还是学习,就是适应并熟悉环境,那也得占去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更何况,独立门户居家过日子,大事小事林林总总的琐事总有那么多,叫人不得闲。
可是,思念它一日一日,与那渐渐凉下来的天气恰恰相反,却是有增无减。
多少个日里夜里,兄妹两个谈话,说着说着不免就扯到了旧时往事上头。于是就要唏吁好一阵子,也念叨着,陈老爷子等几位老人,什么时候能来北京住段时间呢?房间都早早备下了,筑得香巢,何日凤来?
打中秋知道消息,心情一直就在激动中起伏着,掰着手指伸长脖子盼啊盼,只觉得度日如年。经常做着某件事,思绪忽然就飞远了,于是恨起这时光,无事时它溜的极快,真正有事了,你瞧那座钟上的时针,怎么瞅它都乌龟爬一样,半天动不了一格半格。
中秋与国庆只隔两天,学校于是连着放了几天假。大山索性呆家里,推了学校组织的游园会。
太阳高高升起啦,吃过早饭,董洁铺开宣纸,又开始涂涂抹抹起来。大山极赞同她这个爱好,不欲呆屋里打扰于她,悄悄拉门出去了。
院子里,姜红叶正拿喷壶,给盆里的花草浇水,身上穿戴整齐,随身的包包放在一边,一副要出门的打扮。
看到他慢慢顺着抄手游廊踱过来,一边不停手的洒水,口中招呼道:“早啊。”
“红叶姐,我来吧。”大山急忙打算接手。
姜红叶摇头,“马上就好了。刚才正要出门,发现这几盆花该浇水了。反正也用不了多少时间,就顺便做了。”
“今天是国庆,天安门广场那边的人一定多得不得了,店里忙得过来吗?”
“没问题,陈雪姐姐说好过去帮忙。昨天几款刚做好的秋装已经送到店里了,我想。今天的销售额一定会给我们一个惊喜。”
大山摸摸鼻子,不好意思的笑道:“看,我和小洁都是粗心大意的性子,给花浇水这样的小事,也得麻烦红叶姐操心。”哎,自家的小丫头,极是爱花地。却从来不是个合格的护花人,兴致来时,也会兴冲冲给它们浇浇水,更多时候却又全然把这些需要细心呵护地绿色植物抛诸脑后。
“小洁那丫头,嘴里常念叨着说想要一个四周都是玻璃围起来的温室做花房,要在里面种这样的花那样的草。也不想想,自己又粗心又懒散,怎么伺候得了?单这几盆好养活的花,也没见她有多上心过。”嘴里说着抱怨的话,口气却是一团宠溺。
刚浇过水的花。湿漉漉地叶子看上去格外青翠精神,一颗颗活泼泼滚动着的水球,阳光照射下,珍珠一样浑圆又可爱。
姜红叶出门上班了,大山扫扫院子,拎过鸟笼来逗弄一会儿,便听见敲门声响起。
陈老爷子他们到了。
老人还是一样爽直性子,大门口就拉着大山的手。端详半天,“嗯,又长高了,精神不错,比以前好像白了点,老丁,你说呢?”
丁老爷子上下打量一会儿。摇头道:“高是高了点,我倒觉得跟从前比,还显得黑了些。”
大山心情激动,“陈爷爷、丁爷爷,你们来了就好,我和小洁可想你们了。两位爷爷瞧着可是一点没变,又精神又硬朗,路上累着了吧?快,咱们进屋说话去。”
后面跟着开过来一辆厢式军用卡车,陈老爷子的警卫员拉开车门跳了下来。“小王。你在这儿待会儿。一会还有人来,你帮着搭把手,把车上的东西都搬到屋里去。”
“搬东西的时候小心点,可千万别磕伤了。”
丁老爷子叮嘱,待那个警卫员笑着连连点头保证,才放心的对大山解释:“小洁买的古董,尤其是瓷器和那套家具,都是需要轻拿轻放的东西。刚进北京,我们就给你唐家的爷爷打过电话,这会差不多也快到了。”
“罗嗦!”
陈老爷子不满地嘀咕,“轻点轻点,一提起你那些盆呀碗呀,你就罗嗦个没完。 大山,小洁呢?也不知道出来见见我们哪。”
“她还不知道陈爷爷到了,否则早跑过来了。”大山边说,边头前领路。
两个老人一边走,一边打量周遭的环境。陈老爷子“啧啧”连声惊叹,“大山,你这房子,可够阔气的,搁从前,不是亲王府第,也得是属得着的一品大员的住宅吧?怨不得这半天,小洁也听不到我们在门口的动静,敢情,这房子弄的挺复杂。”
随着大山穿过垂花月亮门,又拐进一个院落。大山已经扬声喊了起来,“小洁,快出来,陈爷爷丁爷爷来了!”
董洁笔尖一抖,画笔不受控制的斜斜划过纸面,毁了半日地辛苦成果。她不管这些,画笔一扔,脚底生风直奔了出去。
见面叽叽喳喳说了好半天,才甘心一手一个,拉着两位老人进了屋。
各种精致的点心和已经洗好的水果早就摆在桌上,董洁动手冲了几杯香茶,大山快手快脚端过两盆水,干净的新毛巾浸在水里,“爷爷,你们先洗洗脸,吃点水果点心垫垫,中午咱们再出去吃好吃的。”
陈老爷子端起盆,脸整个浸在水里泡了了好一会儿,舒服的叹息一声,把毛巾拧拧干,大概擦了擦道:“中午呀,你唐爷爷请客,咱不跟他客气,非得挑个好点的馆子,放开肚皮大吃一顿不可。”
“好你个陈老头,心可真黑呀,背后算计着我荷包呢吧?”说话地是唐父,几个警卫员搬着大大小小的箱子跟在后面。
“爷爷,外公!”大山连忙招呼,一边把椅子拉开,伺候老人围桌坐下。
几个老人互相点头招呼,客气寒喧一阵。唐父转向陈老爷子,奇怪道:“我说,你陈老头什么时候变这么大方?人来就来了,还带这么多礼物?”
陈老爷子翻翻白眼。“你以为这是我千里迢迢给你带来的礼物呀?想什么美事呢?我肯空着手大老远跑来看你,已经够给你面子了。这些东西可没你的份。我跟你说,这是大山他们过去几年,在沈阳添置的家当,我给人送过来的,知道吧?”
大山指点着警卫员,把那套红木家具放到事先计划好的地方,其余大大小小的箱子放到地上。
其中一个箱子。特意用笔做了记号,粗粗的黑笔写一个圈起来地“青”字。
董洁猜测:“丁爷爷,这箱子里,放着我那件天青过雨吧?”
丁老爷子笑着点头,“天青过雨可是传世珍品,存世本来就不多,万一不小心碎了,钱财上地损失事小,毁掉这么一件宝贝,爷爷地罪过可就大了。做个记号。心里有数,路上也好多注意着点。”
“天青过雨?听说过,我还没见过真品呢。”唐父很感兴趣。自打退下来,同龄的老战友各自都发展了新的晚年爱好。守着琉璃厂,也有喜好摆弄古玩的朋友,平日往来,也多少接触过古董,自家不觉也有了几分兴趣。
董洁打开箱子。丁老爷子很细心,包了厚厚的两层护垫。最外边是塑料泡沫,里面竟然是软软的棉絮再裹了一层。
陈老爷子一边发牢马蚤道:“这个丁老头,小心翼翼只拿这些个东西宝贝一样待见,生怕磕了碰了,一路上这忙前忙后的不消停劲,晾我老人家一边当根草。魔障了我看他。大山,你陈爷爷委屈哪,越老越不受待见了,我这地位越发地连个瓷瓶也比不过了。”
大山憋着笑看陈老爷子耍宝,一旁的唐父急着看瓷器,不客气啐了他一口,“去,一边呆着去,越老越活回去了,跟几件死物也能较劲。还好意思跟小辈面前显摆,羞不羞哪?”
噎的陈老爷子直翻白眼,恨恨咬牙道:“这家伙,嘴巴还是那么毒。就这暴脾气,大山,他有没有让你受委屈?甭客气,咱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跟爷爷讲,爷爷找他拼命去!”作势挽袖子,便打算上演全武行。
董洁顾不得老人之间独特的熟络感情的方式,一心扑在她的古董上。
小心的一层层打开包装,仔细剥出那些易碎的青花。哦,真想把它们放到脸上,静静感受那细腻如二八少女水嫩肌肤般的纹理,她的老朋友,久违了,在北京地这段日子,可真想它们呀。
丁老爷子协助她收拾出所有的古玩,唐父和韩父蹲一边,一件件拿手里把玩细看。
“这可都是好东西呀,放琉璃厂都算是少见的精品。”逛过几次古玩市场的韩父忍不住赞叹道。
这时候的旧货市场,真东西多,价钱虽说贵不到哪儿去,人们几十元的工资,却也支持不起这样奢侈的消费。这几年,手头较一般人宽裕些的韩父,闲暇倒也淘了几件好东西,可与这里地这精品一比,还是低了不只一个档次。
大山可真舍得花钱,这些东西加起来,那可绝对是个令人咋舌的数字。已经知道两个孩子能干,身家颇丰,如此能挣也敢花的烧钱方式,还是让唐父和韩父连连摇头。
“小洁喜欢古玩?”韩父忍不住吃惊道:“这么小的孩子,可真是让人……意外的爱好!”
“我和小洁都喜欢。”大山解释道:“前两年,日子好过了,偶尔也去旧货市场逛逛,看到有些人家,把老辈传下来的一些东西拿出来卖钱贴补家用,有些小物件瞧着确实让人喜欢,丁爷爷也懂一些古玩方面的知识,请他帮忙掌掌眼,就买了几件。嗯,时间长了,不知不觉就攒了这么多。”
陈老爷子插嘴道:“哎呀,哪个孩子不喜欢玩具呀?大山和小洁,在他们眼里,这些古玩就是他们最喜欢地玩具了。虽说贵了点吧,到底在两个孩子能承受的范围里。”
极具鉴赏价值的的古董,保存往往是个问题,锁保险柜里吧,也失去了那份把玩欣赏的乐趣,放明面上吧,不小心碰了摔了,或者门户不严被偷,都不能让人省心。
好在这座四合院,在大山他们住的内院主卧室下面,有个极宽敞的地下室,里面规划设计的都不错,看得出先前的主人极用心的经营过。想来,过去没有银行,有钱地人家,总有许多值钱的金银细软,需要一个安全的地方存放,特意建了这么一个地下室。
大山请人做好了博物架,一早便摆进了地下室。这时候,便在几个老人的帮助下,把这些瓶瓶罐罐都搬了下去,一一分门别类放架子上摆好。
丁老爷子绕地下室转悠几圈,“这里通风做的不错,一点也不觉得气闷,就是空气里水分重,潮了些。”
“又不放纸张和布料,这些瓷器类的东西,倒不怕这个。以后想想办法,用石灰还是别的什么办法,把这湿气除去。”大山左右端详着摆放后的整体效果,一边做调整一边道。
董洁张嘴想说话,想想又咽了下去。呃,也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得卖地下室除湿器。她曾经在朋友家见过,比空气加湿器略大一点,插上电,只需隔上几日把存下来的水端出倒掉,古玩字画典藉,都可以放心的存放了。
大山看看腕表,“哎呀,真不好意思,让几位爷爷帮我们忙了这大半天。该吃午饭了,今天我做东,请几位爷爷出去好好吃一顿。”
唐父看看陈老爷子,笑道:“不,还是我来请客吧,不然你陈爷爷可就有意见了。”
“对对,大山,你要请客,那得下次。”陈老爷子拍拍他的肩膀,斜睨着唐父道:“无端端抢了我老人家的大孙子,这口气憋得狠了,不好好让老唐出出血,我老人家非憋出病来不可!”
第八十七章 出头琉璃厂
身为长辈,韩父和唐父始终挂念着董洁的入学问题。
他们不得不承认,感情这东西,是需要时间一点一滴培养的。在大山和董洁的心里,丁老爷子和陈老爷子的份量,可比他们这些人来得更深更重一些。
趁两位老人家在北京,找个机会,避开董洁,叫上大山,几个人碰头坐下来开了个小小的坐谈会。
韩父和唐父主张董洁还是得上学,“不是我们老脑筋,谁家的孩子长到七八岁,都要去念书,就是农村,那也得普及八年制义务教育,对不对?大山,你们有自己的想法和计划,这我们能理解,干事业也好,买屋建厂也罢,我们也尽可能去支持。可是,小洁不念书,这不合适吧?”
陈老爷子一贯也主张董洁上学接受教育,闻言一个劲点头赞同。
丁老爷子与董洁最熟,也是最疼小姑娘的人。他持相反意见,认为董洁倒不急着入学,只须再过得几年,插班考直接念初中甚至高中就行,“凭小洁现在的文化水平,不论是语文还是数学,与初中生比起来,都只强不差,更别说外语了。让她和一帮小姑娘坐一块,从头学加减乘除学拼音?那不叫接受教育,我说那纯粹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才对!”
大山赶紧点头,“丁爷爷说得有道理。外公,我十岁才开始读书,之前一直在家里和小洁、我们两个人看书自学,后来直接考进了五年级。我觉得吧,再过几年,小洁不妨也走这条路,现在,她还真是没有时间上学。”
他掰着手指给大家算了笔帐:一天二十四个小时,董洁差不多得有十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一日三餐扣掉两小时,梳洗和锻炼身体也得两小时。剩下的十个小时。她还要学外语,画设计图,看书,给一些慕名找来的人做私人的服装设计,哦,每天晚上总得挤出点时间兄妹俩说说话看看电视休息一下。时间安排的很满。并不是大家想像中的清闲加无所事事。
董洁上学的问题,至此算是盖棺定论了。不管怎么说,兄妹二人统一口径,两个孩子倔起来,唐父与韩父还真是拿他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