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现在干脆一脚把他踢出长安,踹去西南解决蛮人的问题。离开了长安,去了偏远的西南蛮夷之地,自然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过些年后,他在出现在长安,就不会有这么大阻力了。毕竟江陵一战,已经有张飞这位名闻天下的虎贲将军死了。死人是揽去责任的最佳人选。死者为大嘛。就算一个人生前有在大的罪,死了也就一了百了了。相比较之下。自己也算是幸运的了。沮授虽然得到九卿的高位,但他安定了整个冀州才有这个位置。程昱虽然得到散骑地位置,可是程昱被关押了多少年?又有郭嘉的推举,郭嘉在嬴啸心目中的地位可不是庞统能比的了的。
自己也是因为有庞统的推荐,又有了这个契机,嬴啸才会委任给自己任务。要不然自己还不知道要被闲置多长时间呢。现在地诸葛亮明白,自己不是去立功,是去赎罪。当他的功劳足够大的时候,才有可能平息军中的怨言。大秦军中就是这样,有本事的上位,没本事的一边凉快去。
当即行礼:“定然不辜负陛下的信任。”解决西南蛮人的问题,也算是委以重任了,能不能得到朝廷的认可,就在此一举了。
诸葛亮走后,嬴啸也赞许,聪明人啊,一下就明白自己地意思了。呵呵,便让朕看看,能得庞统如此赞誉地师兄弟,到底有多少本事。
“陛下,周天珠已经交给太史令,镶嵌在观天阁之上。”
得到奏报,嬴啸也就不在意了,三百六十五颗珍珠被嬴啸交给太史令。太史令负责观测天文同时记录皇家历史,这些珍珠合了天数,便将他们置于观天阁了。这些小珍珠嬴啸其实看不上眼,珠宝他见的多了。只是有了这个意义在,才被他重视,专门做了处理。也可以成为皇宫之中地一道风景线。
太乐令徐干(建安七子之一)求见,嬴啸也愣住了。这家伙很少求见的,现在来求见,难道是事情有了进展?徐干,北海人,擅长辞赋,其诗,妙绝一时,世人称赞。又精通音律,游学学宫之时,被嬴啸提拔,成为太乐令。
“宣。”
“参见陛下。”
“不必多礼,可是事情编排成功了?”
“是的。陛下委托,臣殚精竭虑,终于完成,只等陛下验看了。”
嬴啸为了恢复先秦的风气,专门交代徐干以秦始皇嬴政留下的琅邪石刻为蓝本,编制一套兵甲舞,吟诵帝王之伟大。现在徐干说编好了,嬴啸便要亲自看看了。
是夜,宫中***辉煌。嬴啸带领所有地皇后妃子亲自观看这《帝皇颂》,到底是什么样的景象。
宽阔的场中,***灼灼,火焰带来黑夜中的光明。三百条八尺(1米84)大汉。全身甲胄,玄色衣甲更显得威武肃穆,每人面前均置一面大鼓,手中鼓槌粗如儿臂。一动不动,宛如军队,等待军令。
在嬴啸示意开始后,徐干手中大旗一挥。声嘶力竭的喝到:“起鼓。”
三百条鼓槌同时落在大鼓之上,发出一声巨响,震动了全长安。这沉闷的鼓声仿佛从亘古而来,穿越了无尽的历史岁月,来到炎黄422年的宫廷之中。
咚咚的鼓声响起,让人不由想起金戈铁马地沙场,一阵军鼓之声让所有人热血***。也让嬴啸感慨,仿佛又回到带领铁骑席卷四方,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厮杀场之上。只有战。才是大秦的精神。
一阵让人热血冲顶的军鼓之声,徐干又挥动手中地大旗:“起歌。”
咚咚的鼓声变得急促,好似暴雨落地,连绵不绝。苍凉豪迈的嗓音也从这三百条大汉口中呼喊而出,好似灵魂的呐喊般震撼。
“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显白道理。东抚东土,以省卒士。”
以秦始皇的“琅琊刻石文”为开始,大汉们不断擂动面前大鼓,口中唱出词句。
“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应时动事。是维皇帝。卑贵贱。不逾次行。奸邪不容,皆务贞良。细大尽力,莫敢怠荒。远迩辟隐,专务肃庄。端直敦忠,事业有常。
皇帝之德,存定四极。诛乱除害,兴利致福。节事以时,诸产繁殖。黔首安宁,不用兵革。六亲相保,终无寇贼。欢欣奉教,尽知法式。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随着鼓调的变换,一首《琅琊刻石文》吟诵完毕。鼓声却是不停,更加的急促。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以更急促地鼓声鼓动人的情绪,而以《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中的篇章为结束。
直到鼓声停息,全场观众数百人,在无一丝声音,皆被震撼。秦人豪迈,慷慨赴义,奔赴沙场,为帝国拼杀到死。而这一曲《帝皇颂》似乎看起来是在称赞秦始皇的功绩,但是最令人心灵震颤的,却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十六字。
过了良久,已经激动的嬴啸大叫一声:“好。”这一生宛如平地炸雷,所有人都疯狂为这些人欢呼,实在是太震撼了。这鼓声,这歌声,让人完全被震撼了。三百条大汉,就这么一会的擂鼓歌唱,却是都累的额头冒汗。三百条大汉合唱,却是显示出一种军威般的恢弘,让人震撼到无以复加。
“真乃壮士也,我大秦便该如此豪迈慷慨。来人,赐酒。徐干。”
“微臣在。”
“你负责将《帝皇颂》推广天下,让此曲豪迈慷慨之风传遍天下。”
“是。”
蔡文姬也盈盈起身,对着嬴啸说:“陛下,此曲慷慨恢弘,正当推入全国,让所有人都见识这般豪情。妾身为女子,都不禁为其热血***,好乐,好鼓。”
第二日嬴啸便召集在长安地所有官员将军,在长安大校场上,这三百条大汉,再一次震撼了所有人,当他们的豪迈歌声结束之时,所有在场的士兵们都在跟着曲调高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声震满长安。
看着人们的表情,嬴啸哈哈大笑。这震撼不会只属于他自己,更属于天下。天下所有的人将被震撼,这发自灵魂的震撼。《帝皇颂》将会让所有人都拜服在这种震撼之中。
这次来观看地,蛮人的使者和百越人的使者都被完全震撼了,请求嬴啸恩准,让他们送人来学习传唱这《帝皇颂》。这也是让嬴啸颇觉意外,不过这样的事情,他是很高兴玉成的,当即答应。
从文化上同化,是最稳固的方式。文明的先进,将会让这些外夷完完全全的被同化,成为大秦帝国的子民。蛮人和百越人都是被赐予了秦籍地,但是让他们完全同化,还有相当地道路要走。
风起云涌第三百四十七章入侵三韩
更新时间:2009…6…723:11:04本章字数:5065
随着《帝皇颂》在全国的推广,秦风的慷慨恢弘也被传遍了各地。让所有的人震撼,兵甲舞也成了最风靡的音乐。而那威风凛凛的秦甲也成了人们钟爱的收藏品,徐干,也被人们称呼为“兵甲乐圣”。
这也让徐干哭笑不得,这名号一听怎么就象是个军汉,而不是文人呢…………
现在的林邑国王范逸正在研究眼前的一套秦军士兵铠甲。他在心中感慨,这大秦真是富有啊,这士兵都能装备这么精良的铠甲,怪不得自己在前方总是打败仗呢。随着秦军不断的获取胜利,他也惆怅的不行。
“你还有什么其他的办法?”范逸问自己的智囊区易。刚刚他说的办法,范逸实在不想使用。
“王上,正面战我们不是秦军的对手。我们只能用这样的全国抵抗了。您也发现了,这秦人的铠甲对正面和两侧的防护力很好,但是背后却没有多少防护。”
“这说明秦军悍不畏死,只有向前冲杀。”
“不错,所以在正面战场上我们确实比不上秦军,只有用这个办法了。”
“唉…………只是可惜了那些人,会被杀很多吧。”
“王上,灭国就在眼前了,现在不是顾忌人命的时候。若不这样,我们拿什么去抵挡秦人的大军。在说他们是王上的奴仆,就应该为王上而死,这是他们的荣幸。”
“好吧,你便去布置吧。”
林邑这里生活落后,民风凶悍。土人们响应林邑国王的号召,开始了偷袭大军。而这里山多林密,虽然这些人的武器落后,但是吹箭,竹矢让人防不胜防,躲在树林中偷袭出手,而后消失无踪,让大军无法追击。虽然抓有向导,可以躲避瘴气沼泽之类地。但是也是伤亡了不少。
这样地伤亡越来越多。也让魏延无可奈何。茂密地树林让他只能望而兴叹。和这些当地人比熟悉环境?那明显是不可能地。魏延军地征战脚步一下慢了下来。前进速度和乌龟一样。这样虽然击杀了很多当地地土人。但是自己地伤亡依然不少。
更可怕地是。因为这种情况产生大量地非战斗减员。军队地士气受到影响。虽然在魏延地威望和军纪地压制下还不会出事。但这样下去。会是大麻烦地。林邑国地战争陷入了僵局。魏延也不得不向国内求援了。而自己却依然象乌龟一样地速度前进…………
这个时候。郝昭带领大军已经和庞德会和。举兵十万。攻打三韩。首先冲向了带方郡海冥。这里本属幽州。只是在诸侯混战地时候被马韩人占据。而后称呼其为三韩地固有领地。
对于这些无耻地家伙。嬴啸指令。不用客气。若不屈服。便用刀枪说话。而为了防备草原上地人来趁机劫掠。庞德也只出动了八万正规军。后面跟了两万“蝗虫军”。
这些“蝗虫军”就是仆从军。他们地任务就是去打劫滴。只是他们打劫地八成财物要上缴而已。为了维持汉人士兵地战力。军纪是深深埋入大秦士兵骨头里地。他们只管作战。消灭敌人就是了。至于抢劫。有这些本就是抢劫专家地人在。不必他们动手费事了。
“报。营外有自称马韩王使者地家伙求见。”
庞统接报,也是奇怪,他们来做什么?宣战还是求和?自己都出兵了,那里有收兵的道理,不过两军交战还不斩来使呢。且让他进来。看看他要做什么。
使者进来,却是一副高傲的样子。庞德先问了:“你是什么人?”
“小臣乃马韩王使者,来请将军退兵。将军无故侵犯我边境,是何道理?”
庞德皱了皱眉头:“这个事情你去和朝廷说。本将只是奉命出兵,其他一概不问。”
“将军兴此不义之师,必然为天下唾弃。将军难道不怕葬身异国吗?”
“沙场将军,马革裹尸。若怕死就不要到战场上来。使者请回吧,这些话你应该到长安去和朝廷说,朝廷诏命退兵,本将自然退兵。”
那使者也傻眼了,现在去长安,在等长安下了命令来?那要等到猴年马月去了。口中却是强硬:“将军出兵名不正言不顺,就不怕我马韩国数十万王师一到,将你们斩尽杀绝吗?”
王师…………马韩基本被孙策打的灭国了,还王师。你就吹牛吧,你们要是有数十万军队,早将孙策灭了,还被孙策打的和孙子一样。
“本将不和你们废话了,一句话。本将依照朝廷命令行事,你要想说,去长安朝廷说吧。”说完一挥手,就用士兵上来强行“送客”了。
旁边郝昭也说了起来:“将军您何必对他们这般客气?这些人太无耻了,直接赶走了事,省地呱噪了。”
庞德却微笑了一下说到:“这些人若不是这么无耻,陛下又怎么会让我军以攻打孙策为名,拿下整个三韩呢?对付这样无耻的小人,没有任何礼仪可言,杀过去就是了。海冥这边的情况探查如何?”
“将军放心,海冥中的汉人已经联系了我们,他们会帮助我们处理好一切,只要我军一到,不费吹灰之力,海冥便到手了。”
“海冥有多少马韩军队?”“马韩的军队基本都被抽调去和孙策打仗了,海冥之中,只有一千来人的军队。”
庞德当即被这“巨大”地数字震住了,海冥也算是个重地了,居然只有一千来人的军队。马韩已经被孙策打成这个样子了吗?
马韩现在还是城邦制的原始状态,和部落差不多,只是名义上遵从马韩王的命令。而各个城邦都有自己地臣智(头领)。本来他们占据了带方郡海冥、提奚等地。只是现在被孙策打的没有了力量去守备这些地方了。
庞德大军到达海冥,城中的汉人打开城门,迎击王师的到来,海冥收复了。马韩军跑的比兔子都快,他们只有一千来人,庞德浩浩荡荡,无边无际地大军一开到,他们还等什么?赶紧撤退吧,没人愿意送死。
过了海冥就是江华。江华岛距离慰礼城(汉城,貌似现在改名叫首尔)不过百里之遥。这里便是百济城邦了,也是马韩地王所在地。百济部正在逐步的统一马韩各部,可偏巧先横空出现孙策。将他们打击地岌岌可危。而现在秦军地大规模入侵,更是他们不敢想象的巨大力量。
马韩王沸忽现在更成了热锅上的蚂蚁,本来基本上已经被符国灭国了,现在又跑出秦军这么只恶虎,他如何抵挡的住?派去使者交涉不果。秦军长驱直入,也让沸忽着急,不用多久。秦军将兵临城下。
根据去秦军那里使者地说法,秦军无边无际,他们如何能抵挡的住?其智囊温古主张投降,汉人素来讲求礼仪的说法,只要马韩王投降了,那么会受到秦国很好的待遇,虽然会寄人篱下,但总比做现在这朝不保夕的马韩王要好些。
至于符国,自然有秦军去收拾他们。沸忽现在也深深的后悔。当初为什么要拒绝秦军要借道去消灭符国的提议啊,弄地自己现在毫无办法。不过他若是同意秦军借道,他的国家一样会被吞并…………
马韩王投降了,百济部消失了。秦军将他们全部送去幽州,等待长安方面的命令。而庞德的军队也和孙策军对上了。
孙策在三韩这里也是风生水起,不长的时间几乎将三韩打到全部灭国。现在他手上更是有不少军队,就是时间还断,训练水平跟不上。可这样,七万人的规模也让庞德小心谨慎。孙策和周瑜名满天下,可不能等闲视之。
汉江之上,雷铜的舰队也出现了。他们的目标是周瑜的水军,对于周瑜,雷铜早有心一战,现在有了机会。他怎么会放过呢?
“前面发现敌人战舰。”听到望手地声音。雷铜激动了:“全军备战。”战舰组成阵形,准备接战。雷铜摆出鹤翼阵。他的舰船比周瑜多不少,他想一口吞掉周瑜的舰队。
周瑜这里看了一下,却是从容不迫的说到:“程普,你带人上去,放火船,让雷铜的舰队烧起来,这家伙,太轻视我了。居然想一口吞掉我们。我们就先让他崩掉几颗大牙。”
周瑜军开始了动作,无数小船,当先迎了上来。这些小船速度极快,船边上有钩索。一旦冲近秦军船只,勾住点火。熊熊火焰就出现了,滚滚浓烟更是弥漫了大家的视野。虽然击沉了不计其数地小船,可是秦军中依然有不少船只被钩住,点燃了火焰。
两军都在抢占上风头,风与水流,是水战的两大助力。占据了上游和上风头自然会占据优势。江上也打的烟雾弥漫,两军士兵射出无数的火箭,接弦战更是惨烈的白刃战。水鬼队出动,以高超的水性在水下寻找猎物,狙杀落水的人。
双方的火船也是源源不断的冲向敌人,巨弩纷飞,弓箭如雨。江面上是浓烟滚滚,厮杀阵阵,最终雷铜先顶不住了,虽然他地船只比周瑜地多,但是他却比不上周瑜的战法精熟,经验老道。
最后双方打了个不分胜负,各自退走。雷铜地损失却比周瑜大很多。让雷铜眉头直抽,自己占据了船只的优势,这样也输了,太窝囊了。当下整理军队,等待国内的后续舰船,等到了在去击败周瑜。
而周瑜回去后却也和孙策商议了起来,他们现在的形势可不好啊,秦军大兵压境,他们的力量还是有些不足。
“公瑾,秦军此来,来势汹汹,我们确实不好对付啊。”
“主公,这秦军前来,攻打主公不过是个借口。我想那嬴啸的目的是要三韩的土地,而攻打主公不过是个借口。”
“应该是这样,可这里已经是我最后的力量了。不能在退了,现在这些三韩人还算顺服我们,只是这些人的军队,总是不够精锐。”
“唉…………秦军发现的太早了,要是在有几年时间,定然可以训练出更多更好的精锐军队,但是现在,也只有拿这些人应对了。我们毕竟有七万大军了,只要计策得当,完全可以获得一场大胜。”
“不错,日前你与秦军水军交战,他们的水军如何?”
“这个水军将领雷铜,还是有些经验不足。若不然今日败退的很有可能是我了。秦军的战舰制造技术要优先于我们,而他们的船只也比我们的多,装备也优良于我军。只是对这里的熟悉不及我,若是这样交战数次,怕是会越打越艰难。”
“不要紧,只要打败了庞德的大军,一切就好办了。只是这庞德的军队不好打啊,八万人马,我们并不占多少优势啊。”
“呵呵,主公某要忘记了,现在是在三韩。秦人侵入三韩人的家园,对于三韩人来说,我们是自己人,而秦军是外人。这个时候,只要宣传得当,不怕这些三韩人不出力。”
“公瑾之言有理,只是这些三韩人总觉得有些不可靠。”
“他们是有些不可靠,但是有黄盖将军的训练,他们也可以有一战之力了。只是一旦战争陷入了胶着,对我们就不利了。我们出动的是全部实力了,而秦军不过来了一小部分而已。我们的实力比秦国还是差的太远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七万士兵已经是最大的限度了。想想当初这些三韩人的作战模式,实在是简陋,就这样的人还想吞并中原,真不知道这些人脑袋里做的是什么梦。”
“呵呵,主公,这些不重要。他们连自己的国家都无法统一,对于中原不过是做做梦罢了。但是在主公您的带领下,等统一了三韩,就可以北上,将幽州,高句丽一一拿下,我们回师中原并不是梦想。”
“唉…………只是就算有那个时候,在中原汉人百姓的眼中。我们却成了外人。”
周瑜也沉默了,这也是无奈的事情。现在在孙策的领导下,这些三韩士兵已经脱胎换骨了。但是这样依然要面对秦军那巨大的压力,先战胜庞德大军吧,要不然一切都是空的。
庞德得到水军交战的消息后,也是越过了汉江,向着利川挺进。而孙策现在平泽集结兵力,准备与庞德决战。
现在来说,庞德军只有八万人马了,两万仆从军被庞德留在了后方,他们会去压榨三韩人的血汗,同时保证陆地粮道的畅通。本来想用水军来运输粮草辎重的,但是一场水战,却让周瑜占了便宜,在没有肃清周瑜舰队之前,水路却不能保证安全。也只有水陆两线进行运输,以确保无虞了。
双方都在集结自己所有的力量,准备在这江汉平原上展开决战了。
风起云涌第三百四十八章以杀止杀
更新时间:2009…6…820:34:58本章字数:5646
嬴啸在长安接到了魏延的求援奏章,刚好贾诩就在旁边,嬴啸也就问起了贾诩如何处置这个事情。
贾诩脸上却没有什么表情:“陛下,林邑国土人不知礼仪,对抗陛下大军。这些人都是无知者无谓而已,而这个时候不妨让仆从军打头阵,所过之处,寸草不留。朝廷军队紧随其后,缓慢推进,而他们自己也将大肆宣扬,在杀戮之下,这些人将失去抵抗之心,以杀止杀。”
贾诩早明白了嬴啸的心思,这次魏延出兵林邑,在征服的过程中,杀戮绝对是主基调。为何?这次魏延南征统带的正规军不过五万,但是百越人组成的仆从军就有四万之众。而对仆从军也没有任何约束。
这就很明显了,烧杀强掳,任他们行事。不但让刚归附的百越人感觉跟着新皇帝有奔头,同时也给这些林邑土人狠狠的教训。要知道,百越人虽然要上缴八成的战利品,但是在他们刮地三尺之下,就是留下的两成,也是让他们赚的盆鼎满贯了。
而很多林邑壮丁,被活捉后成为奴隶,送回帝国来。现在帝国需要劳动力的地方多着呢。但是嬴啸又不想过分扰民,所以这奴隶就有大用了。
现在无数被俘的林邑国人,哭着喊着说自己是汉人,省的被抓成奴隶或者被杀掉。可惜这里面只有一小部分是汉人,被核查后放过,成为大秦帝国的子民。这里面当然有鱼目混珠的,那里可能全部核查的清楚呢?不过这些不要紧。即便有漏网之鱼,也没有什么用处。
“恩,这样是不是显地朕太残暴了。”
当皇帝就是这样,拿着捏着,实际上心中是千般的愿意,还要装一下样子,最后假装听从大臣们谏议。事后。有问题,大臣担着;没问题,才是皇帝的功绩。^^“呵呵,陛下放心,我国子民谁不念陛下是一代仁皇。而对于这些外夷,又有什么仁慈好讲的,他们对汉人挥动屠刀的时候,可没将过半分情面。”
“也好。就按你的意思办吧。传旨给魏延,不必管束仆从军,让他们为所欲为。”
嬴啸一道圣旨,这些林邑人的末日到了。以往和大秦朝廷正规军作战,这些正规军除非没有粮食了,否则不会去烧杀抢掠。而仆从军就不一样了。他们存在地意义就是为帝国抢劫财富,作为抢劫专业人员来说,他们确实比正规军更适合打劫。
“陛下,林邑国不过是小患,帝国南方的威胁在扶南。而我军目前需要注意的是三韩这边,军报到了,雷铜将军和周瑜舰队交锋。不分胜负。庞德将军也在和孙策军对峙。”
嬴啸也是叹息,不亏是孙策啊。这次多长时间,就已经基本灭掉了三韩,拉起了一支能与自己远征军抗衡的军队,若是不消灭他们,如何能安心的北征草原?
自己的心腹大患,不是林邑,不是三韩,而是草原。草原不灭。他们随时都可能南下。嬴啸雄心勃勃,才不想守着长城,等待草原人打上门,他的思想是进攻,进攻,?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