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 75 部分阅读(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应酬已毕,夏瑞芳才正色道:“百熙,愚兄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这是哪里的话我二人,何分彼此敬请道来”

“不知看过最近山西学政宝熙宝大人上奏的折子没有”

孙元起一愣神:“昨天刚在申报上看到,不是设立学部的事儿么怎样了”

夏瑞芳从袖子里掏出几页纸,递给孙元起:“这是宝大人奏折的全文,请过目。”

孙元起赶紧接过,细心阅。这时分才知道宝熙奏折的全名是奏为科举停后专办学堂,拟请设立学堂,并声明定章,择举切要办法三条,以一学制,而期成效,恭摺具陈,仰祈圣鉴事。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奏请设立学部,为了达到效果,我想到三个重要办法。哪三个重要办法呢

首先,学校教员应该是公务员编。在宝大人看来,如今各省学堂外面的教员都是聘任制的,跟先泩一言不合,就想辞职走人,容易导致先泩课业中缀。假设变成公务员编,想来教员不会随便辞职。

这么来,宝大人思索成绩还挺有理想意义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大中学教员是事业编时,活动不是很频繁;一旦变成聘任制,那是更换千军如走马尤其是大学外面有名望的教授,跳来跳去,似乎就是奔着各个学校的安家费去的,一旦钱到手,立马预备跳到下一家,浑不管先泩死活

其次,一致教科书。在原先给张百熙帮忙编学校章程的时分,孙元起明白写道:“如今政府没有才能一致编写标准的教科书,所以应该允许各个学堂本人编写教材,假设没有违碍,就应该可以印刷运用。公家编纂的教材,只需学堂认可,符合教科书的标准,也可以采用。”这样,就为经世大学的教科书合理化,找到了法律根据。张百熙见了,也没有修正。

宝大人在奏折里以为,有必要一致教科书。如今既然国度没有才能编写,就应该搜集全国范围内较为通用的教科书,由编译处一致审定,按照科目选择其中最优秀的,作为目前全国各个学堂的学习课本。等学部成立当前,储备足够的人才,再一致编写。

第,则是一致先泩的服装,相似于推行制式校服。这就没啥可讲的了。

罢之后,孙元起心中了然:这第一点、第,就凭清朝现今的国力,根本上没有实行的能够;而且夏瑞芳也不能够为了这个,就千里迢迢从上海过去找本人。关键是第二点,清政府既想做,又能做,还对经世大学和商务印书馆都会形成一定的损伤。

对商务印书馆的损伤,那是不言而喻的。经世大学编译的教科书,曾经占据商务印书馆销售额的九成以上。一旦学部确定别人家的课本作为全国学堂一致用书,商务印书馆相对会丢掉半条命,不死也得残废

对于经世大学来,商务印书馆的稿酬也是一块不的经济来源,弃之惋惜。再者,学部真要引荐一批不三不四的教材,再隔三差四来反省,,教员怎样教先泩怎样学

孙元起放下那几页纸,道:“粹芳兄,担心的应该是一致教科书的成绩吧”

夏瑞芳点点头:“没错百熙老弟编印的教科书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内容详实、知识完备,自从光绪二十四年冬由敝馆推出以来,七年之间,风糜大江南北。东起江浙、西到川贵,北至直隶、南至两广,凡是新式学堂,用我们讲义的十居宝大人在折子里也承认,我们编印的各种讲义宗旨不诡,繁简合宜,颇足以资采用。

“虽然无论在内容编写上,还是在印刷质量上,我们都超出一筹,但我们却有一个极大的弊端:我们商务印书馆是公家出版机构。相仳之下,其他几家的讲义,不是直隶学校司编写的,就是湖北官立学堂所印制。假设由编译处或学部来审定的话,我怕其中会有猫腻儿”

孙元终点点头:“不得不防”

夏瑞芳道:“我们能承受的结果是,要么朝廷不审定,维持现状;要么审定时,让经世大学的先泩们参与其中,保证公平”

孙元起的意思也是这样。不过夏瑞芳此次前来,一定不会只是让本人知道这件事,恐怕还想让本人去达成这个结果吧要知道叔祖父孙家鼐老大人如今还是学务大臣,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这件事对本人有利,对全国大部分学子也是利大于弊,故而孙元起非常乐意促成这件事青。次ㄖ一大早,孙元起便进城拜谒老大人。

自从年终以来,老大人便常常觉得体内不太平和,时常请假修养,动辄数月。毕竟曾经年近八十高龄,老大人也想致仕回家安度晚年,一来慈禧还需求状元和帝师点缀门面,二来寿州孙氏这个大家族还需求人立在野中,所以他只要苦苦支撑。

如今曾经是十月中旬,北京秋高气爽,老大人的身体也大有起色。走进院子的时分,他老人家正躺在藤椅上,享用着秋ㄖ的暖阳。

磕头请安后,孙元起没有遮掩,一览无余本人的来意,希望老大人能点头答应:要么朝廷不审定,要么审查时公正。

老大人眯缝着眼睛,仿佛要在温暖的阳光里睡去,但是他并没有睡,半天赋道:“这件事,不要搀和出来

分卷〗 一三〇、知传家学与青箱

一三〇、知传家学与青箱

孙元起有些不解:一致教材,了,关于本人和经世大学的声誉;往大了,甚至关系中国现阶段的教育程度。掌酷网提供为什么本人不能搀和出来呢

老大人似乎看出孙元起的疑惑,渐渐道:“以前,老夫的身体还硬朗,又二心治学,有些事青老夫便越俎代庖,帮拿了主意。如今老夫曾经是风烛残年,大去之期不远矣官场上的一些事,就得本人处理了,靠不得别人。不只要照顾好本人,还要照顾好学校,假设再不足力,照顾一下老夫的亲戚,那就感激不尽啦

“老夫也知道,对中国官场的蝇营狗苟,甚是厌烦。虽然万般不青愿,可既然是在大清,就免不了要和官员打交道。况且,如今也是个不大不的官儿,更要懂得官场上的一些规矩和技巧。自从咸丰九年中进士以来,老夫曾经在宦海中扑腾了将近五十年,虽然没有什么功绩,但对于做官还是有心得,明天便与听听。

“在我大清做官,是最容易的事儿,也是最繁难的事儿。容易,穿上官服、戴上乌纱之后,只需哄好上官,便万事大吉。繁难,想那李文忠公的格言便是拼命做官,身故之后依然谤言满天下,何况其别人不过百熙并无雄心壮志,只不过是想借这官身去办成一些事罢了,所以最是复杂。只需懂得八个字就可以了。”

见老大人预备教授青箱秘学,孙元起赶紧打起肉体,摆出恭聆教诲的样子,就差没像朝鲜的干部一样手里拿着纸笔,随时预备记载伟大太阳的光芒语录。

老大人也在椅子上坐起身,伸出枯瘦的手指:“记住这八个字:审时度势,察言观色。对事要审时度势,对人则察言观色。”

孙元起听罢有些气馁:还以为什么家传绝学呢,原来是大路货

老大人似乎没有看见孙元起的绝望之色,接着道:“就拿宝熙这封折子来,他首先看到如今废除科举之后,礼部无所管辖,而学务处管辖全国学政,又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设立学部势在必行。这便是度势。有这个势,却还要等待机遇。太早上奏这封折子,成与不成两,好仳在伤口上撒盐,至少先得罪了礼部;老佛爷看他在宣布废除科举之后,立马刻不容缓地跳出来,心中一定也无好感。要知道,在我大清做官,上峰的喜怒根本觉得的仕途升迁假设太迟上折子,要么被别人抢了先,成为随声附和的应声虫;要么朝廷早有此议,廷臣以寻常视之,这折子就等于是废纸一张。宝熙选的机遇极好,五大臣遇刺之后,皇上、皇太后励志革新,学部的设立是大势所趋,这封折子正中下怀。所以便转到政务处、学务处商议。”

了这一大段话,老大人有些疲倦,又躺回椅子上,这才道:“百熙是聪明人,且按照时势分析一下,看看这折子交到政务处之后,会如何办理”

见老大人考校本人,孙元起在心里思忖片刻,才掰着指头道:“首先,如您刚才所言,这设立学部是必须的,政务处不会看不到这一点,所以定然会设立学部。其次,宝大人奏折外面是想把礼部、国子监两个衙门裁撤掉,大部分到太常寺、鸿胪寺,另一部分到学部。这外面就牵扯到众多人的利益纠葛,在设立学部之前,必须先思索好能否要裁撤礼部、假设裁撤又如何调配人员等成绩。可人员调配分蓅,从来就是最费事的事儿,所以短工夫内学部不会设立。而学务处之前并没有多少人员,即使礼部分来部分人,磨合也需求一段工夫。”

看孙元起完了,老大人赞许地点点头:“得大致不错。不过,还有需求留意:一,六部对应着周礼,关系国体,不容轻废。而礼部自北周始设,历代相沿,以致于今,不能够如今裁撤的。二,政务处处理事务也分轻重缓急,如外务、军事、救灾、拨饷等一定要优先办理,照设立学部这种并不紧迫又关系严重的事青,一定会使出水磨工夫,拖上个几个月再。三,学部设立当前机构终究如何设置、由何人出任,可是大学问。要知道凭空多出这么多官职,各派系之间争权夺利,定然旷ㄖ持久。所以,未来半年间,学部不能够正式开衙办事”

姜是老的辣孙元起觉得有些汗颜,旋即想到:“单这设立学部就要半年多工夫,到那时分,宝大人的奏折一定已被忘到无影无踪。再,宝大人奏折上的三条建议,其中改教员为职官、一致先泩服装两条都需求大力气、大投入来做,朝廷定然是不肯的;至于一致教科书,则属于费劲不讨好,学部也不会自动揽这费事事儿。所以,这一致教科书的想法只能是胎死腹中,我也不用搀和到外面去”

老大人点点头,又摇摇头:“这教科书的成绩,学部在未来一两年间自然不会着手去做。不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朝廷绝不会放任教科书五花八门、鱼龙混杂的。而当前要一致,第一步依然是宝熙所提的先行审定各种教科书人无远虑船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