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伐楚途中苦撑的盖余、属庸两人得到宫廷政变的消息后,抱头痛哭。史记说两人率军向楚军投降了。后人考证出司马迁记错了,盖余和属庸当时弃军逃跑了。远在中原的吴王僚之子庆忌则招兵买马,立志要为父亲报仇。国内外的反阖闾势力都聚拢到庆忌周围。阖闾很快就派出刺客成功刺杀了风头很盛的庆忌,境外的反阖闾势力四分五裂。这三位吴王僚的至亲都没对阖闾造成实质影响。但当三叔季子出使晋国归来后,阖闾的地位才真正受到了威胁。季子跑到吴王僚的墓地放声大哭。当时季子依然受到国内的拥戴,比阖闾更具有即位的合法性。季子依然保存着闲云野鹤的性情,与世无争。当阖闾恭敬地要将王位让给三叔,请三叔顺应民意的时候,季子淡淡地说:“这王位是你夺得的,你就坐的。”季子依然做他的大夫。民间则传说季子退出朝野,归隐山林。阖闾这才坐稳了王位。吴国即将迎来更大的展,登上历史的巅峰。
反思光与僚的争斗,它无关国家、道德、责任的神圣与光荣,只是个人意念之争。归根结底,权力才是罪魁祸。吴国先辈混乱了权力继承的秩序,想当然地认为要将王位传播给品行高洁的某个人季子,为此错过了多次明确权力序列的机会寿梦死时,诸樊死时。要知道权力传承制度是政治的核心内容之一。历史上的宫门之变多数因此而起。非正常的权力传承不仅是动乱的源泉,即使完成了平和的权力交接也往往在野史和民间留下诸多的疑问。可惜春秋时的吴国人似乎不明了这一点。
在你争我斗的政治场中,季子无疑是一个另类。有人将吴国的宫廷流血事件归咎为季子个人的不明事理。季子连续多次退让了送到跟前的王位。如果他接受了王位,吴国就会避免流血争斗吗似乎并不见得。兄终弟及的顺序和父死子续的顺序的矛盾会始终存在,保不准季子死后吴国宫闱流血再起。而我们对季子不仅不能责备,反而应该用一种崇敬的眼光瞻仰他。在你来我往、非名即利的政治场上,季子的存在实在是太难得了。我们不能用肮脏的政治潜规则去要求一个品行真正高洁的君子。这场政变的另一个亮点是专诸的成名。有人说他是“一剑酬恩拓霸图”,有人说他是被公子光牺牲掉的棋子,也有人说他是“士为知己者死”。总之,专诸千古扬名了。他们俩可能是其中最令人欣慰的人物。
巫蛊风起1
生在武帝晚年的巫蛊3之祸扑朔迷离,众说纷纭,是西汉王朝史上最大的谜团。这场灾祸延绵数年,牵连诛死者包括太子、皇后、嫔妃、公主、皇孙等皇室成员和丞相等公卿大臣。都城长安在剧变最激烈时期日夜笼罩在刀光剑影之中,街道沟壑尽是尸体。
一
所谓的巫蛊之祸在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冬天的十一月就出现预兆了。
当时京城长安聚集了许多方士和巫师。在西汉社会中一直存在的巫蛊风气此时旺盛了起来。京城百姓纷纷求助巫蛊来排解烦恼,安抚心灵。有许多女巫公开在宫中来来往往,教宫中的嫔妃们念咒。嫔妃也许是长安城中最需要巫蛊帮助的人群了。她们生活压抑,长期照耀不到阳光,虽然锦衣玉食,却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以及严防各种明枪暗箭来袭。
情况在当年的十一月生了变化。在位的汉武帝对巫蛊现象做出了反应。朝廷三辅骑士先在皇家的上林苑大张搜捕之网。整顿巫蛊的行动从皇室开始,“以身作则”,迅蔓延到整个长安城。朝廷关闭长安城门,在城里进行地毯式搜查。搜查行动持续了十一日才告一段落。史载:“巫蛊起。”
负责整顿巫蛊行动的“专案组长”是一个“直升机干部”江充。汉武帝任命江充为使者负责整顿巫蛊。江充带领着许多胡巫少数民族的巫师、巫婆们在长安城里这边看看,那边转转,一有风吹草动就掘地三尺搜索偶人。谁敢有半句怨言,就被铐上锁链押送监牢。江充一行人抓捕了许多参与巫蛊的人,也抓捕了许多在夜里祭祀的人。所有被捕的人看起来都证据确凿。胡巫们每当看到“鬼”的时候,受怀疑的地方就会出现污染和巫蛊的痕迹。有人上前理论就被抓到监牢中“验证”,烧铁钳灼,屈打成招。在酷刑之下,百姓们相互诬告指认,导致被捕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都被贯以“大逆亡道”的罪名遭到屠杀。在这段时间里,受到巫蛊株连而死的人前后有数万人。
67岁的汉武帝刘彻没有看到这一切。67岁在西汉已经算是高寿了,活到这个年纪的汉武帝出现了生理和心理上的许多毛病。他绝大部分时间没有住在长安城内的长乐未央宫,而偏爱城外的甘泉宫今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城北甘泉山南麓。在甘泉宫里,这位西汉最伟大的君主静静地调养着饱受疾病困扰的身体。遗憾的是,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远比生理毛病严重。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向前所未有高度的刘彻累了,面对牢牢在握的权柄疑惑了起来。他感觉自己的权威正面临潜在的威胁,变得不自信了。他不能确认威胁潜在什么地方,因此要多重出击,即使不能将暗箭掐死在摇篮里,也能用威权震慑住敌人。晚年刘彻当时最主要的近臣就是江充。汉武帝喜欢江充,不是因为江充出身高贵,才学出众,而在于江充敢办事。在明哲保身、争权夺利的宫廷中,能够找到敢办事的人是相当困难的事情。江充在汉武帝病重的时候就奏言,认为皇帝的疾病根源在于有人利用巫蛊暗算皇上。
刘彻不一定完全相信江充的话,但他敏锐地现了这其中包含着针对自己的威胁因素。早在元光年间,刘彻的第一位皇后陈阿娇失宠,曾使用巫蛊之术诅咒受宠的卫子夫。汉武帝知道后干脆废黜陈阿娇,并牵连女巫楚服及宫人三百余人,尽行诛杀。几十年后再次接触巫蛊,汉武帝不及细想就任命江充为使者治巫蛊。
“使者”只能算是一个差使,算不上是官职。有人以为差使没有稳固的职权、官署,权力不大。但江充的这个差使可比所有的官职都要重要,因为他是汉武帝钦命的差人,直接对皇帝负责。他的职权的确不固定。可就是这不固定的权力让江充可以上下其手,为所欲为。
江充的表现带有很强的流氓性。这和他的出身有关。江充也许是刘彻朝宫廷中出身最卑微的近臣。其他人出身不好,起码也能和还算显赫的先祖拉上关系。而汉书对江充的身世交待只有简单的一句话:“江充字次倩,赵国邯郸人也。”江充本名江齐,大概就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百姓。江充有着强烈的权力欲望和达欲望,不惜将善鼓琴歌舞的妹妹献给赵国太子丹作为自己前进的台阶。江充一度和赵太子走得很近。后来太子丹怕江充将自己的丑事揭出去,先下手为强,对江家举起屠刀。江充的父亲、兄长都被杀了。江充逃了出来,来长安告御状,将太子丹和姐姐及王后通奸淫乱、交通郡国豪猾、攻剽为奸的事情和地方官吏不敢过问的现象都揭了出来。汉武帝大怒,将太子丹收监,严厉惩罚了赵王父子。
巫蛊风起2
江充从此进入了汉武帝的视野。汉武帝自死都清晰地记得与江充初次见面的情景。那一次,江充别出心裁地穿着纱袍,围着裙裾,戴着插着羽毛的步摇冠,加之身材魁梧,相貌堂堂,汉武帝一见称奇,对左右说:“燕、赵固多奇士。”汉武帝与江充谈话后,现这个出身卑微的年轻人头脑清晰、回答干脆,对他很欣赏。江充志愿出使匈奴。汉武帝问他如何应对强悍的匈奴人。江充回答说:“因变制宜,以敌为师,事不可豫图。”的确外交错综复杂,难以预测,最管用也最核心的原则就是见机行事、因变制宜了。江充归来后,拜为直指绣衣使者,负责抓捕三辅地区的盗贼,禁察逾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