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 57部分阅读(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船说;至于菩萨呢你查查佛经看,那更不要说了,有些菩萨,话都没有说,就成功了,那更快。 古人也是人,现在人也是人,人哪里还分古今呢说什么人心不古啊这种话都是没得智慧,没有愿心的话,我们跟着世法上只好那么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啊其实,人的智慧无古今,都是一样的,就是看你有没有毅力决心。一念专精,无事不办。

现在人有一个毛病,只是习气大一点就是,比古人更偷懒,这是真的。因为物质文明进步了以后,人爱贪图物质依报的享受,依报的享受大了,自己顶天立地的精神、法性身的正报,反是萎缩了。若说现在人心更坏,从前人好,也不见得。你看现在人做慈善事业不要别人讲劝呢个个都是喜欢做。以前农业社会悭吝啊,钱赚得辛苦啊,所以能够做社会慈善事业的人,能够做一点善事的人还是很少,因为经济不充裕啊。现在的人,你看是怎样呢社会慈善事业,大家普遍在做,你没有看到做好事吧报纸一登,到处都来了,一样的,人心无今古。

你看我喜欢提倡古道,喜欢讲这些陈年老醋,但是我也喜欢今啊。道理是要体会,有些是要智慧去探寻它,要参出来,要深刻,不要肤浅。什么事情啊,半面一看,就以为自己懂了。要深入,深入,把身心投进去了才行。做学问都必须这样,何况求道。

王同学习禅录影

此时,王同学正在座上,气机动,又自动打起拳来,有如密宗金刚亥母拳路。他并未学过,都是自然而来的。

师对王同学说:王xx停住它你们知道他这是何故吗心念一空,气机慢慢自己动了。因他见理不明,自己不能完全做主。假如外面传神拳的人,就由此变成外道法门,何以如此呢他不知性命之理,灵知之性被自心迷了,久而久之入魔境去矣。那么为什么你们有此现象,我就让你们搞呢这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告诉了你们原理,只要中心有主,可以自由做主,就可暂时玩一下,有助色身的健康。普通学这一套的人哪,不能自由做主,等身上这一股力量跑完了,静下来时,人也是半迷糊的状态,那就不可以。

学佛的人,要注意听啊,见地功用,缺一不可。功用就是功勋,打坐禅定都是功勋边事。功勋见地都须要配合的啊,这是修学佛法的一大原则。何以说呢佛在显教经论上没有这样有系统、有条理地给你说明白,它是散置在各处的。因为佛经是当时讨论的对话记录,要注意听啊,不要贪图静境啊这个时候很要紧,不管程度深浅的,都要注意听啊

在密教呢它又着相于修法的功用,太着相了,而整个修为的次序,又没有条理化、系统化地坦然说清楚。也许是诸佛菩萨有意留此一法门,要你自己的智慧去参透,自己去融会贯通。所以禅宗初见道时叫做破初参,得见性空。在经教上呢,这个时机也叫做得法眼净,比较能够看清楚正法的真谛了。

依此再深入,大而言之,也就是菩萨得无生法忍。 无生,就是一念不生全体现了。所谓忍,就有切断的意思。如何是无生法忍呢是身心皆忘,身体的感受、知觉一切皆忘,身心皆空,等于这位法师所引用道家的话:“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只有这么形容它了。无生法忍,是拿教理的名词讲;禅宗门下,就叫破初关,后来也叫做破初参。破初参是后世的话,因为抱到一个话头在参,把这个话头参破了,得到这个境界,所以叫做破初参。但是有些禅和子,把话头参破了,已经悟到那个理,功用却没有达到这个境界,所以仍旧不能说他已经破了初关,这是个大关键。要真正达到这个实际理地,参也参破了,见地功用都到了,才是真正的破初关。

破初关的功用如何呢就是四禅八定的初禅二禅之间。怎么样说只在初禅二禅之间呢此时见地上只是见到空性的一面,功用上就是心一境性,定生喜乐的境界。

喜乐起以前,有两个可能的趋势。哎呀其中的岔路,细微末节,我还懒得讲呢一时想不起来了,此时没有这个机呀我就想不起要讲什么了。给你们讲实话,因为我说话的时候,心中没得准备,没得事,空空洞洞的。今天讲完了,又觉得明天就没有什么可讲的。到明天,又有一个人进步了,他的功用见解需要再加剖析了,那我的话又来了。总之,一切无心的好,有心处之,就变成世间知见,那就有穷尽了。无心而处,应机施教,随因缘而说,理无穷尽,话无穷尽。因此,你们心念之间,一举一动,一思一想,一个情绪的闹动,大概我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这并不是神通,只是慧力而已。因为众生有意,而我无心,有意入无心之中,所以就反映得清清楚楚。这话不是我说的,你们看大智度论等经教上都有。

刚才王xx的抖动,就是身上气机勃。气机勃不是气脉动,也不是拙火。等这个状况过了,还有好几个阶段,慢慢浑身软化了,毫无力量,如醉如痴。也许有人软一两天,三四天,七八天,不一定,也许一刹那之间过了,然后才得真正的气脉畅通而定,定生喜乐,可以得心一境性。定心坚固,可以达到气住,还不到脉住。

此时最容易贪着定境。要想翻身呢难喽怎么难呢正如憨山大师所说:“荆棘丛中下足易,月明帘下转身难。”一个立心修持的人,要在烦恼丛中,想要求得一念空相,还算容易,并不难。但在清净事中要你转身就很难了。所以维摩经说菩萨看二乘入定,如地狱一样,就是这个道理。要想由空而见有,也不容易。

观明点习禅录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