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 38部分阅读(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船说没有不敢说,反正他很爱打坐就是,倒是处道中人,还有些似乎到相似的定境,但可惜见地不真,无可奈何

初禅到达后,愿力大、智慧大。 要理事配合了始为初地。

二禅定生喜乐,身心如同离开,与物理世界脱开一般,有一种远离的感觉。现在你们打坐时,虽在理上都知道了“我”,见到意识清净,但非本来面目,解脱不开身体的感觉,解脱不开时间空间,物理世界的观念习气。要离开这些观念,才得离生喜乐。中国人综合经验来说出入息停止了,名为气住,始能达到离生喜乐。如此,中国道家说,人服气可以才生不老,可以辟谷。印度瑜伽术也有此同样说法,但还没有中国多,如法师昨天表演道家功夫的一套,在印度瑜伽术中也有此功夫,谓之腹贴背。现在世界上有很多炼道家或瑜伽术有功夫者,可达到气住的地步,但要注意这并非二禅。二禅是禅定的功夫深厚了,然后达到出入息自然停止,并不是以气功勉力达到,这是一个关键,非常重要。所以做学问必须要仔细,不能混淆而谈,必须有科学精神。如此出入息自然停止了,达到气住,才能离生喜乐。光想求证果位,不用功不行,要一步一步地努力。

再进一步的三禅“离喜妙乐”,离喜即离心境上的喜悦,只有定境之乐,浑身十万八千个毛孔无处不乐,故大乘经典说菩萨内触妙乐,然后才可舍欲界粗触之乐,不到达此地步,休妄言无情色之欲。要知此欲界中众生,哪个不是因欲念而来的中国人综合经验,谓三禅为脉住这在佛经上是看不到的。心脏脉搏接近停止了,此与瑜伽术之勉力使心跳停止不同。后者是用妄想之念力控制,使之停止,而三禅是妄念不起,自自然然地就达到的,此是大关键,不可不察。故访道要有眼光,世俗以为有道者,其实此道非彼道。脉虽住了,然身上暖寿不减,到三禅后,出入息停止,渐渐心脏脉搏接近停止了,但全身暖而柔软,连筋骨都软化了此时不可碰它,如婴儿之体,如老子所说:“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即如婴儿之体,内触妙乐,可以返还童真天地的境界。

再进一步到四禅,其境界“舍念清净”,既然气住脉停,如何还有念呢此是指身见,人我执的小我的念,再舍此我之妄心,才进到相似无我的大我。所以上午告诉你们“念佛是谁”“是我”乃理上事,还必须在事上证到才行,还早得很哩必要在舍念之后才得清净。楞严经所说的:“清净圆明,含裹十方”,有些人认为在理上一悟即可到达,即行了,哪有这种事光是理上悟到是抵不住事的。现在是什么时代得拿出修证的证据才行。故楞严经说:“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不修持还行吗口头佛法谁不会说本来如此嘛但我们既然全心全意深入地学佛法,就应该求证嘛

说明了四禅以后,还有四个定境,合起来称为四禅八定:一色无边处定。色代表光明及物理世界,即色法,是很抽象的观念,精神有时也包括在内。此境界将四大:地水火风都化空了,能与宇宙相通,色无边际。 现在我们打坐,都不出肉身四大的范围,如何能有神通眼识所及要到无边际处才算数。

二空无边处定。现在有些人打坐不是空空洞洞的境界吗但空的边际只是在此色壳子的范围,更不能包括此虚空,如何能说到求证呢

三识无边处定。识即意识精神,可在刹那之间,越十万八千里无边处,放之弥于六合,收之退藏于密。

四非想非非想处定。非现有思想,也非说其无作用,是有作用的,百千万亿化身皆可办到,是妄想又非妄想,也可看到的。

以上即是四禅八定,所谓九次第定,是加一灭尽定。这是大阿罗汉进果用的,一切境界皆灭尽、丢尽,住在清净境界,暂不再来,即如刚才xx法师他说的:躲在涅槃境界中不再来了。许多行者也都以为住山洞中,了生死,就可以达究竟了。慢说你还没有修到,即使做了,还是小乘罗汉境界,是有余依涅,习气未尽,阿赖耶识中的习气种子未净,纵然一定可定上八万四千劫,还是要出定的,不要以为不得了。而且须知时间的观念是相对的,在宇宙本体言,不过一弹指时间,如平常打坐境界好时,半小时如一刹那顷,若功夫差时,五分钟时间就觉悠长得很,好不难受。何以罗汉进了果位,纵使经过八万四千劫还要出定到时为何非要出定不可这又是一个问题。出定以后仍要回心向大乘,心大愿,才能上证菩提大道,否则一转娘胎再来,生在大富大贵之家,至多智慧、品德高一些,可是若在富贵场中迷误了,再来时也许会转到下三道中去了。地上菩萨,未到不退转位者,以及大阿罗汉,都还有隔阴之迷的挂碍。

密宗介绍习禅录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