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说达到三、四万人,如此这般也能形成一个不小的营寨了。
此时此刻望着船上那一张张虔诚的脸庞,蔡吉不禁感叹有时候面对未知的世界还真需要信仰的力量来做后盾,无论这信仰是来自神灵,还是来自贪婪。不过想到神灵,蔡吉不由下意识地回头,向身后的小道士王韫问道,“怎么没见于道长?”
“回使君,先师在两个月前已先行渡海前往锦西港。”年轻的小道士谦卑地作答道。
于吉提前两个月去锦西?莫不是怕自己在船上呕吐的模样有损仙风道骨的形象吧。蔡吉在心中坏坏地腹诽着于吉。不过腹诽归腹诽,蔡吉还真得感谢于吉的忽悠,若非如此她很难说服如此多来的太平教众走凶险的海路移民去辽东。毕竟这些教众来自于内陆,而非沿海。更何况海上也确实有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存在,如巨*、如风暴……碰上这等人力所不能扭转的灾难,除了向神祈祷之外似乎别无它法。好在这些船上的人也都拥有属于他们的神。
且就在蔡吉暗自感叹移民前路凶险之时,忽见段融领着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者径直朝自己这边走了过来。虽然蔡吉之前并没有见过这个老者,但通过对方的气度与举止,蔡吉猜想这位老者多半就是前河内太守李敏。因为在这个时代能有这等做派的人,多半都当过官,而蔡吉本人也是其中只一。
果然,段融一上来便引着那老者向蔡吉介绍说,“主公,这位便是来自辽东的李大人。”
“蔡吉见过李老。”出于尊老的习惯蔡吉连忙客套地向面前的老者施礼道。
不过对面的李敏却并没有立即回礼,而是眯着三角眼上上下下地打量了一番蔡吉。不可否认,蔡吉比李敏想象中还要年轻。一想到自己即将同这么一个年纪可以做自己孙女的女娃儿商讨军国要事,李敏总觉有些不自然。过了半晌之后,李敏似乎是意思到了自己观察的时间长了一点,于是他赶紧收敛起了目光,微微拱手作揖道,“老夫李敏见过蔡使君。”
“李老无需多礼。”蔡吉面带微笑地建议道,“此地风大,不如借一步说话。”
李敏也知他与蔡吉所要谈及的内容,可不是三言两语说得完的。于是便默不作声地随蔡吉走进了位于港口大道上一间名为观海阁的酒楼之中。话说观海阁并非是龙口港最大的酒楼,但它却是东莱最老的酒楼。在龙口港建港之初观海阁便已屹立于此,而它的东家正是身为东莱之主的蔡吉。话说蔡吉最初造这间酒楼的时候,只是想像那些仓库一样租借出去换点钱,解决一下东莱捉襟见肘的财政。不过很快她便发现酒楼这种地方不光可以用来提供住宿,还可以做许多意想不到事。例如交换情报,例如见一些特殊的人物。因此蔡吉最终没有将这幢酒楼租出去,并时不时地会在这里宴请本地或外地来的商贾代表。一来是拉近关系,二来有许多事情还不方便在衙门里说。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李敏的装扮。此时这位来自辽东的复仇者,身穿一件松绿色的丝绸锦袍,脚踏一双小鹿皮软底靴,腰间挂着叮当作响的玉佩,手指上戴着无颜色六色的戒指,乍一看就同那些进出龙口港的商贾没什么不同。显然段融打算让外界以为蔡吉不过是接见了一个远道而来的商贾而已。至于外人会不会这么想,那就不得而知了。至少蔡吉就能从李敏迈的官步上看出这老头与她是同行。
不过蔡吉本人对伪装什么的并不在意。因为在她的计划中,倘若李敏真是她所需要的那种人,那这老头儿从今往后就用不着再在东莱伪装其身份。于是,在一番寒暄之后,蔡吉端起手中的茶杯便向李敏敬道,“李老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吉在此茶代酒敬李老一杯。”
“蔡使君真是客气了。使君小小年纪就能在此边郡之地重现齐桓之辉煌,真是令老夫汗颜。”李敏煞有其事地端着茶杯回敬了一下蔡吉之后,跟着却又骤然冷笑道,“不过老夫更没想到,使君竟对太平妖道感兴趣”
好吧O(∩_∩)O~~小蔡又要借一步说话鸟~~~~
第2卷青州之鹏 第76节互惠互利
“那些人是积善道。”虽说没想到对方一上来会提如此尖锐的问题,蔡吉还是不动声色地向李敏纠正道。
但李敏显然不可能接受这样的说法,却见他眉头一拧反问道,“换汤不换药的东西,又有何不同?”
“当然有所不同。黄巾贼是一心想要夺天下的乱贼。而这些人只是一群想找片安身之所的普通百信而已,只不过他们碰巧也信黄天而已。”蔡吉带着无辜的笑容解释道。
“蔡使君真这么认为?接受这些乱民的不是东莱,而是辽东蔡使君可曾想过,倘若这批太平余孽到了辽东之后与那黑山贼相互勾结,那可如何是好?”李敏加重了语气质问道。事实上,在来东莱之前李敏只当林飞等人是要将中原躲避战乱的流民移民辽东。可等他在黄县呆了一段时间之后,却渐渐发现所谓的流民根本不是普通的流民,而是自徐州、豫州、扬州等地汇聚而来的太平道余孽。话说,李敏身为朝廷命官向来对为祸天下的太平道、黄巾贼恨之入骨。加之黑山贼张燕部又一直游走于幽、冀两州。因此在李敏看来蔡吉移民辽东的这一批批太平余孽根本就是群随时可能造反的祸害。而这事要不解决的话,那接下来合作事宜也就用不着深谈下去了。
哪知蔡吉听罢李敏所言,非但没有被他的假设所吓唬住,反而悠然一笑道,“如此这般李大人岂不是又能凭空多出数万兵马?”
李敏没想到眼前的少女会如此回答自己。一时间转不过弯来的老者,立马胡子一翘问道,“蔡使君此话是何意?”
此时的蔡吉眼见李敏已被自己的话题所吸引,便不紧不慢地侃侃而谈道,“想必李大人也清楚,如今中原虽然战乱不断,可真有胆量移居辽东属国那等蛮荒之地的人却少之又少。若非这些个在中原呆不下去的乱民,本府又能上哪儿去找数万人建锦西城?至于黑山贼张燕嘛,那可是连袁绍都得拉拢的人马。若是能以太平道的关系与其联手,锦西城岂不是又能平添一份助力?”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能量守恒定律不仅适用于唯物的物理世界,同样也适用于群雄逐鹿的世界。所谓的“天下”就这么大,人力、物力、财力也就那么一点儿。你不用,别人就会用;你用了,别人就没得用。蔡吉不是神仙,不可能念个咒撒把豆子,就凭空变出军队来。她所能做的就是像这个时代的军阀们一样拉拢一切可拉拢的力量,哪怕这个力量曾经是你的敌人。
李敏好歹也是在乱世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的人,更何况几年之前还刚刚经历过抄家之痛。他当然知晓矫情并不能换来实力,也不能帮他报仇。因此听罢蔡吉所言,李敏也觉得利用太平道或许真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你能利用到别人的同时,往往意味着别人也能利用你。所以李敏对太平道的态度可并乐观。这不,在低头沉吟了片刻之后,李敏不由语重心长地向蔡吉提醒道,“蔡使君所言虽有道理。然而乱民终究是乱民,毫无信义可言。使君若想真正控制这些乱民就必须除去其首脑。否则就是在与虎谋皮”
面对李敏的一番郑重提醒,这一次蔡吉终于收敛起了笑容,露出了些许凝重的表情。因为李敏的话语确实触及了她内心深处的某种不安因子。于吉和林飞,那两个家伙真的可靠吗?但蔡吉很快就将这一疑问强压了下去。显然无论于吉和林飞可靠与否,蔡吉眼下都需要利用他二人的势力。就算对方极不可靠,她也只能先捏着鼻子忍了再说。所以在稍稍动容之后,蔡吉很快就恢复了应有的,冲着李敏颔首道,“多谢李大人提点。不过说到对移民的控制,本府现下正需要李大人这般的辽东名士相辅佐,方能加强对锦西港的掌控。”
李敏见蔡吉采纳了自己的意见,并主动提出要与自己合作,不由捻着胡须摆手道,“老夫不过是一介黄土埋脖之人,如何能帮得了蔡使君。”
既然黄土都埋到脖子了,这么还有精神漂洋过海来我这儿?蔡吉一面暗自腹诽了一番李敏欲擒故纵的手段太过简陋,一面则继续向李敏奉承道,“李大人此言差矣。本府虽有心经略幽州,却怎奈幽州与中原相距甚远,本府对幽州特别是辽东的情况知之甚少。正需要李大人这样的辽东名士指点一二。”
有了蔡吉这番话起头,李敏自然是顺势就将辽东各郡的大致状况做了一番介绍。这期间自然也少不了对公孙度的控诉。不过蔡吉不是林飞,不是段融,不会只听李敏的一面之词。实际上,就蔡吉所知的历史而言,公孙度并不是一个毫无作为只知横征暴敛的偏远诸侯。相反许多史料都表明,公孙度是个志向远大,极有抱负的“寒门豪杰”。他不仅在辽东数次远征高句丽等东夷,为汉朝开疆扩土,还在辽东本地招贤纳士,设馆开学,广招流民。至于诛杀辽东名门,亦是出于压制世家豪族的目的。正如曹操当初在徐州也做够相类似的事。 而蔡吉同样也在日夜琢磨着如何解决那些盘踞中原的世家豪族。
所以说,公孙度无论是志向上,还是在执政理念上都与蔡吉有着许多共同之处。然而在这个时代有共同之处,并不代表两者就能是盟友。盟友间基石是利益,而非理念。相反相同的理念,往往意味着不可调节的对立。因为要达成远大的志向,就需要拥有压倒性的实力;要拥有压倒性的实力,就难免会参与群雄逐鹿。所以蔡吉虽欣赏公孙度,但对方依旧是挡在她面前的绊脚石。正如蔡吉也很钦佩曹操,而曹操注定会是她对手一样。如此矛盾的情形,正应了后世基辛格说过的一句名言。
历史的大悲剧不是发生在正确与错误相对抗时,而是发生在两个正确相对抗时。
此时此刻,听罢李敏的一番控诉之后,蔡吉当即顺着对方的话头,低声叹息道,“未曾想公孙度在辽东竟如此暴虐。”
“蔡使君明鉴。老夫所言句句属实,绝无虚言。眼下辽东百信正处于公孙度的yin威之下,度日如年。倘若蔡使君能出兵辽东诛灭公孙度,老夫愿以此残躯助使君成就大业”李敏说罢,猛地向蔡吉俯身一揖。
“这可是不得。李大人折杀本府也。”蔡吉赶紧上前扶起了李敏。
但李敏却依旧俯身请命道,“蔡使君请救民于水火”
就这样经过一番退让之后,意识到火候差不多的蔡吉,便向李敏坦言道,“不瞒李大人,此番袁大将军命本府出兵幽州助其围攻公孙瓒。虽说本府身受皇命,正打算出兵徐州救驾。但东莱还是会派出舰队为袁大将军从海上负责运输辎重。倘若东莱军能在易水河口建起军港,便可与锦西港遥相呼应。届时无论是治理移民,还是日后出兵辽东,皆无虑也。”
李敏一听蔡吉将派遣舰队前往幽州助袁绍攻打公孙瓒,心头不由略微咯噔了一下。要知道,李敏刚到东莱时乍一听东莱刚刚经历过青州之战,蔡安贞不仅同袁大公子交恶,与袁绍的关系也是不冷不忍。可算是让李敏大大失望了一把。因为他之所以会冒风险漂洋过海来东莱,主要是希望能通过蔡安贞做跳板,搭上袁本初这条线。要是蔡氏已然同袁本初决裂,那他岂不是白来了。
因此曾经有一段时间李敏确实有过打退堂鼓的打算。不过碍于辽东与东莱交通不便,加之对方好歹也是一郡之主,于是李敏只能硬着头皮在东莱继续等候蔡吉自许都回黄县。然而就是在这漫长的等待之中,李敏却发现一直被他当跳板的蔡安贞其实并不简单。这个年纪可以做自己孙女的少女太守,并不像寻常官吏那般,单纯地收取税款,然后锁进库房坐等铜钱烂掉。相反她将积年的劣质铜钱运去三韩换取粮食、武器,装备她的水军。用官府的种种承诺来抵支债款,借商贾之力来修建龙口港。她还用税款购置店铺、船只、房舍进行租借,甚至放贷,使钱能生钱。她坐拥盐铁专卖,她从北方买进牛羊,自南方购入丝茶,或囤积,或流通,用以赚取差价。此外她还为关中的一些没落世家寄卖家什。那些制作精良的器皿往往能在三韩、倭国等地卖出高价。不过据说蔡安贞从不将字画卖给蛮夷,而是自行收藏。对此李敏则深表赞成。
毫不客气地说,若是放在二十多年前,蔡安贞的这些所作所为足以令她收到满满一牛车的弹劾。当然她多半也会因此成为先帝的宠臣。毕竟无论在什么年代,能将两块金饼磨一磨变三块的人都是帝王的宠儿。而在乱世这种本事则更为弥足珍贵。因为带兵打仗皆需要钱粮。更何况东莱军的军备也不容小窥。至少以李敏的经验来看,蔡安贞这会儿是占着一个半郡,却坐拥一州编制的兵马。其向外扩张乃是早晚的事。也正因为如此,李敏才逐渐又燃起了同蔡吉合作的劲头。
不过此刻蔡吉既然会在中原战事吃紧的情况下,决意派出水军支援袁绍,并为其提供军粮,那就意味着蔡吉与袁绍之间的关系或许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般差。想到这里,李敏一边在心中盘算着目前幽州的战况,一边则试探着向蔡吉问道,“蔡使君可是需要一名熟悉幽州者为贵军带路?”
“本府正有此意。不知李大人可有兴致助本府一臂之力?”蔡吉欣然向李敏邀请道。对于蔡吉来说,李敏最大的利用价值,莫过于他在北方的人脉以及名气。倘若李敏能以军师的身份辅佐张清驻军新建的天津港,那不仅能让建港之事事倍功半,同时也能以天津港与锦西港为中心招纳北地名士来投。要知道这世道要向发家,一半靠刀子,一半靠名气。而蔡吉在幽州最缺的就是名气。而李敏的名气恰恰可以抵消蔡吉的这一劣势。至少日后公孙瓒被袁绍诛灭之后,他手下的那帮子部将幕僚也能多一份选择。
李敏是何许人也,怎能听不出蔡吉这是想利用自己的名气,在幽州站稳脚跟。不过李敏同样也打着利用东莱兵马的小九九,所以这会儿的他当即便再次推山倒柱地向蔡吉俯拜道,“蔡使君若不嫌弃。老夫愿效犬马之劳。”
“李大人快快请起。大人是长辈,本府怎能受此大礼。”蔡吉见状赶紧扶起了李敏。心想这位李大人还真是为了报仇不惜代价呢。不过若非如此,此人又怎能为自己所用。
而李敏在被蔡吉扶起之后,突然一改先前激动的态度,转而整整了衣袍,以一副谋士派头向蔡吉探问道,“蔡使君,请容老夫多嘴。却不知此番东莱军北上幽州是随袁大将军一同围攻易京呢?还是仅是为袁大将军运送辎重?”
蔡吉听李敏如此一问,不得不感叹姜还是老得辣。看来自己今天若不交代清楚自己与袁绍的关系,这老儿到了幽州之后可有得心猿意马了。想到这里蔡吉不由悠然一笑道,“东莱只是一方小郡,兵少将寡。像攻取易京这样的大战役还是不要贸然抢功了。相较之下袁大将军发动如此大战役,需耗费大量的军粮,势必会引来周边宵小之辈窥视。故本府以为保住粮道,才是东莱军的首要之责。当然如此一来,东莱军也少不得要与幽州本地的宗族豪强打交道,而这就得靠李大人多多担待了。”
李敏听罢蔡吉,随即心领神会地作了一揖道,“老夫明白。”
就在蔡吉与李敏会面的三日之后,东莱郡对外公布将由平虏将军张清、伏波校尉管承统帅水军连同陆军五千人北上幽州。而李敏则以军师的身份一同与之随行。一时间黄县内外的话题纷纷由南下徐州转向了北上幽州。一些好事之徒甚至还揣测蔡吉是否打算坐山观虎斗,好等曹操与袁术、刘备与吕布打得四败俱伤之时,领兵南下坐收渔翁之利。毕竟眼下中原的战况已然陷入了一片焦灼之中。
新一章奉上,作为上班党,柳丁在此请大家见谅本书无力加更。不过柳丁保证会保持一天一更,一更4K的速度~~~还请新来的书友多多收藏本书。
第2卷青州之鹏 第77节小滑头
夕阳下,苍白的薄雾笼罩了潺潺的汝水,然而这薄雾并非源自水汽,而是由成千的营火弥漫所致。建安二年,在寿春称帝的袁术联合韩暹、杨奉两大关中诸侯以许都为目标杀入曹操治下的汝南郡。诚然袁术的称帝在天下士人眼中乃是不忠不义的禽兽之举。但在不少人看来天下多出一个皇帝就多出了一份机会。这不,随着袁术浩浩荡荡杀入豫州,沿途闻讯的宵小之徒蜂拥而至。
而面对于源源不断的投奔者,袁术也不问优劣一律接收并唯一高官厚禄。因为在他看来,前来投靠他的人越多就越说明他这个皇帝是受命于天。以至于真当袁术进抵汝南郡治汝南城之时,其兵马已然暴增至十多万人。虽与袁术号称的“二十万”大军相差甚远,却也远超曹操的兵马。
但见而今的汝南城外,成片成片的树林被砍伐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如蘑菇一般连夜冒出的袁术军营帐,以及云梯、高橹、临车、冲车等等巨大的攻城器械。时而有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营ji穿从这些“巨兽”身旁穿梭而过,与沿途的士兵调笑喧嚣。事实上,就连袁术本人这会儿也在大帐内一面坐拥两名爱妃,一面听着长史杨弘向其禀报来自各方的战报。
“五月初一,东莱水军自龙口起航北上幽州。”
“蔡安贞末了还是做了袁本初的狗啊?”御座上的袁术听到杨弘说到这儿,举着酒樽,揶揄地笑出了声。说起来他酒樽中的酒还是从东莱运来的烧酒,可袁术显然对与自己兄长扯上干系的人一律不抱好感。
然而袁术对袁绍的厌恶虽人尽皆知,可身为谋主的杨弘还是小心翼翼地向其进言道,“陛下,刘协之前曾派孔融前往邺城任命本初公为大将军。但邺城至今都没有出兵呼应曹操,而今更是逼迫蔡安贞调兵幽州。由此可见本初公尚还顾念兄弟之情。陛下若是能与本初公一南一北相呼应,这天下不日便能姓袁也。”
“什么兄弟家奴所出之子怎能同朕相提并论。更何况袁本初在想什么,朕会不知道?哼,他不过是想让朕与曹操死斗,好坐收渔翁之利而已。家奴就是家奴,只知割据一地,胸无大志。对刘协那黄口小儿,都卑躬屈膝,真是丢尽了袁氏的脸面。”不知是酒精在作祟,还是过于激动的原因,袁术那张因酒色已然有些松垮的脸庞,此刻已然涨得通红。却见他高举起酒杯,大声宣布道,“朕唯有朕才是袁氏的嫡传,舜之后是代汉的真龙天子”
面对袁术激昂的言语,杨弘哪儿敢继续同他提与袁绍合作的事。却见他赶紧高呼了一声,“陛下万岁”
袁术显然对杨弘的表现十分满意,只见他得意地抿了一口杯中之物后,便点头示意后者继续说下去。于是杨弘顺势从手中找出了一份内容不错的喜讯向其禀报说,“四月
果然袁术听罢这段报告,立马洋洋得意地向身旁的两个可人儿大笑道,“怎样?朕说的吧,朕是真龙之主”
那两个妃子都是机灵人儿,自然是双双娇声口乎,“陛下万岁”
“哈哈,乖。”
袁术听罢更是龙颜大悦,一挥手大方地赏赐道,“赏秦美人、陈美人,锦缎两匹,海珠一串。”
“谢陛下。”
映着俩个妃子欢天喜地的谢恩声,杨弘的心头却不自觉地咯噔了一下。要知道袁术这些年虽在扬州搜刮了不少,可以号称富可敌国。然而眼下袁术谋得是天下,征兵打仗、收买人每一样都需要钱。照袁术现下这种挥霍速度,就算坐拥金山银山,也总有亏空的一天。不过杨弘也知,就算自己提点了袁术,袁术也不一定能听得进去。更何况帐外那么多人跟袁术,还不是看他出手大方嘛。于是乘着袁术心情不错的档口,杨弘跟着又取出了一份战报念道,“四月二十,孙策行军至钱塘。”
虽然杨弘没有说明孙策到钱塘干什么,可袁术听完这消息霍地就站了身,“什么孙伯符敢忤逆朕这个小滑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