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礼,震海快扶着你媳妇。”皇上看着瑾娘才知道,为什么杨震海这么小心他媳妇,任谁看着那惊心动魄的肚子都有点胆颤,实在太大了。
杨震海听了,赶紧伸手扶着瑾娘。
“谢皇上。”
“朕的淑妃在朕出京时还提过你,还赐了东西,明日让人送过来。”皇上突然说了一句。
瑾娘有点莫名不过还是谢恩“谢娘娘赏赐。”
皇上说完,把目光又转向杨震海,看他们还站着笑着说“呵呵,朕微服出行,不必守那些规矩,你们也坐吧。之前益州县令上奏,关于番署的种植,据说这种作物产量高,在山地也可以种植,杨侍卫是这样吗?”皇上很随意的说着。
“回皇上,是的,草民种植番薯已经有三年了,半山地每亩产量可达到一千五公斤,对土地要求不高,山地旱地沙地都可以,土地疏松种植会更好些,打理起来也容易。”
“这么多?”皇上有些吃惊,接着眼睛眯了眯,关于番薯种植去年就有本奏,只是那个时候并没引起重视,加上水患叛乱,都耽搁了,现在看来还要重视起来。
“是的,草民家中今日正赶上收获番薯,土豆。这个时候产量应该已经出来了。”
“土豆,是什么?”
“也是番邦传来之物,番邦名称草民不是很清楚,也是一种比较高产的食物,平日作为菜肴,赶上荒年也可以作为主食充饥。”土豆是瑾娘叫出来的。
“走,朕去看看这番薯和土豆。”作为皇帝,他比任何人都了解农业的价值。
临出门前皇上,对瑾娘说“今天朕在此留宿,就准备番薯和土豆,看看这两种吃食味道如何。”
瑾娘听了点头应是。杨震海临出门前又说,“把正房东屋收拾出来,做些家常菜式。”不放心的又嘱咐一下。
“我会处理好。”
皇上走到二门,还没等出去,听见孩子的笑声,然后就看到一个粉团样的小子手上捧着个大大的红色物跑了进来。
沛禹跑进自家们,就看到一个不认识的人走了出来,疑惑的站住,先嘴甜的叫了一声“伯伯好。”又看到杨震海出来,顿时满脸的笑容,把手上的地瓜举起来,“爹爹快看,沛禹挖出来的大番薯。比哥哥们的都大。”
皇上较有兴致的看着那小人,对着杨震海说“这就是你那小子?”
“是,正是犬子沛禹。”杨震海刚说完,蕙嫂带着胖小和元景走了进来。三人手上都拎着篮子里面装着番薯和土豆。这都是孩子们自己挖的。
孩子们看到外人都行礼问好,因为皇上是微服出行,身份不能暴露,杨震海倒是没有给孩子介绍。蕙嫂就更不需要知道了。孩子们都有礼貌并不怕失礼。
皇上特意打量了一下元景,等走出院门,说“就是那个孩子吧。”
“是。”
“你做的很好,淳启元年一榜进士邹孝儒现在赋闲在家,他也是益州人士,生活上有些拮据,朕现在不好启用他,你倒是可以请他来家里给孩子做启蒙恩师。他不会不答应。”
杨震海一听,满面欣喜,“草民谢过皇上,草民为此事头疼一年了。有邹先生给犬子启蒙,是犬子的福分。”他心里明白,皇上让邹孝儒做孩子的启蒙恩师,更多是为了元景。邹孝儒是前朝进士,虽然因为一些原因没有成为帝师,可他在皇帝身边堪比帝师。他也是皇帝非常信任的人,是一位真正的大儒。现在虽然赋闲,可也只是暂时的,是政治上的原因,以他跟皇上的关系,早晚有一天会起复,受到皇上重用。至于教学的事,怕是皇上安排的,一方面邹孝儒赋闲在家怕是有不少人打他主意,到他这里也有躲清闲的意思,另一方面怕是要邹孝儒好好教导元景,皇上这几年要对西北用兵,以防趁乱用湘南王的名声做事,元景毕竟是世子。
不过也是因为这,杨震海的心终于落地了,湘南王在封地一项受人爱戴,有心人利用也是会造成乱子,皇上要是心狠点,就会斩草除根,一切斩杀在萌芽之中。皇上的这种做法表明了不会对元景怎样。
瑾娘在家准备晚饭,皇上视察回来还有一段时间,她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做。
皇上什么没吃过,做些家常菜式会更新鲜。
四个凉菜,凉拌酸辣土豆丝,麻将如意豆卷,刚刚腌好的辣白菜,糖醋心里美。都是素菜清爽开胃,用小盘装了。热菜做了拔丝地瓜,炸土豆饼和地瓜饼,小鸡炖土豆,梅子蒸鹅,粉蒸排骨,水晶冬瓜卷,醋溜白菜,芥菜豆腐汤。另外瑾娘还用水蒸了地瓜土豆。米饭是浓香南瓜饭。
饭菜刚做好,皇上还有杨老爹他们就都回来了。看杨老爹跟皇上说话的样子怕是不知道皇上身份。
吃饭的时候皇上跟杨老爹还有杨震海以及秦勇一桌,他的侍卫不知道去哪了,内侍先到厨房试了试菜,然后跟在皇上身边伺候,常福认出皇上,也小心伺候。其实这屋子里就杨老爹不知道皇上身份,吃饭时给皇上介绍菜品,说些农家事宜,也就他最自在。
第二天一早皇上又去其他地方勘察民情,杨震海也陪着去了,直到晚上才回来,不过皇上去了雁城并未回返。
“怎么样?今天还好吧。”杨震海换了衣服来到瑾娘身边看了看她的脸色,精神还好。
“恩,挺好的,反倒是你,跟在皇上身边没什么吧?”
“没事,到处是丰收景象,皇上心情一直不错,皇上让邹孝儒给咱们孩子做启蒙恩师,我想等家里事忙完了就去请,你看给安排在哪里?”
“邹孝儒?是皇上给介绍的吗?”
“他是前朝进士,当代大儒,要说给咱们孩子做启蒙恩师,还真有些委屈了。”
瑾娘皱了皱眉头,“如果这样咱们可不能亏待,原本准备的地方就不能住了。我这里也要生产了。要不让老爹跟几个孩子住正房,咱们两个去西厢。让邹先生住爹那里。”
“孩子也不用动,咱们还是住西边耳房,让爹住东屋就行。”
“孩子一出生晚上该闹了,爹休息也不好,而且入厕也不方便。”
“就这样吧,大夫说你这是双胎,我看还是给孩子找个奶娘吧。”
瑾娘点了点头,“娘之前也是这样说,等她从家里回来就去找,你出面倒不如娘方便。”
“对了皇上提起淑妃,你认识吗?”杨震海突然想起昨天的事。
“我哪能认得。”她也很奇怪呢。
“淑妃现在是皇帝宠妃,如果不是她发现有孕这次怕是也要跟出来的。听说淑妃的娘家就是益州的。”
瑾娘突然想起,当初被掳走时碰到的双巧。
“那就是了,应该就是她。”德公公应该跟皇上仔细的说过他们的事,当初瑾娘走了就没回来,如果淑妃心里有她说不定得宠后会打听瑾娘的事。而且皇上连他最近的一些动向都知道,或许从元景到他们这里来,他们家就受到关注了,他大意了。
转天家里来了天使,带来了淑妃给瑾娘的赏赐,还有元景的东西,另外还派了一名太医。
虽然皇上不想也不会承认元景的身份,可湘南王毕竟没有犯错,在元景没有了威胁的情况下,皇上也不会太苛刻,所以这次将湘南王的一些财产进行了处理交还给他,至少让他衣食无缺。
没有圣旨甚至没有交代,直接交给他们三大箱子东西。
等天使离开,常福打开箱子,看着箱子里面几件王爷的旧物,忍不住痛哭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还有一章
59、第 59 章
三个箱子,一个箱子装的是湘南王和王妃的遗物,可以给元景留个念想,两外两个箱子则是湘南王府库房里的东西,都是一些珍品,当然大多数御制的东西都收回了,这里都是不打眼又很有价值的小件,除此之外还有几张地契和一些银票,地契包括原本湘南王留下的几间铺子,花园宅子,同样是不越制的。银票足有十万两。所有的东西搁在一起价值不菲。
收到东西当天常福就离开,去处理元景的产业,铺子租赁还有宅子管理都需要他去弄,另外在封地有一处宅子,因为是王爷常去的,里面的东西也不知道是不是被收走,他心里明白以元景的身份以后是不可能走仕途的,这些以后都是元景的依靠。有了这些东西,他也能做个富家翁了。常福只一心想要元景好好的活着,他不会撺掇自己主子做出什么危险的事情,或许这就是湘南王爷把元景交给常福的原因吧。
常福离开前带着元景把东西送到杨震海和瑾娘那里,让他们收着,其实他心里明白他们以后就要在这里生活了,如果说以前心里还有些不安定,这次皇上过来了,元景就安全了,这里边多少跟杨震海有关,皇上更信任他,在这里生活有一年了,杨震海和瑾娘怎么对元景他是看在眼中的,如果不是身份关系,说不定已经收元景为义子了。对他们的人品也是信任的。
杨震海倒是没说什么,这一年他已经把元景当儿子了,这些钱财多,可他也没看在眼中,东西就替他收着呢,将来他独立了再还给他。不过那些银钱征求了两人意见,杨震海准备拿出一些交给姐夫,做南北货物流通生意,这两年杨震海靠这个挣了不少银钱。常福对此没有异议,事实上就算他不说,常福也准备提出来的。
淑妃娘娘给瑾娘的赏赐,无非是首饰锦缎。不过都是好东西,宫里的东西,又怎么会是差的。瑾娘从自己的绣品中挑出一个小的双面绣屏进了上去。其实她怎么又会缺这个,只是她的一番心意罢了。
其实杨震海更高兴那个太医的到来,皇上这次出来带了几名太医,这位张太医赶巧是雁城人,皇上让他留下,等瑾娘生产之后再回京,这是天大的恩典了,主要是皇上看着瑾娘那肚子太吓人了。张太医倒也愿意,趁这段时间在祖籍看看亲友。
等天使走后,这位张太医就给瑾娘把了脉,孩子现在才七个月,瑾娘看着就跟要临产了似地。
张太医把脉的时间有点长了,杨震海在旁边看着非常急,瑾娘也微微有点紧张。
差不多快两刻钟了,张太医才摸摸胡须,“从脉象上看,尊夫人怀的怕不是双胎,老夫还隐约感觉到另一股脉息。”
杨震海跟瑾娘对视一下,都有点傻,“难道是三胎?”
张太医点了点头,“基本可以肯定了。这两日老夫在把几次脉确认一下。”
“那张太医,会有问题吗?”杨震海觉着自己身上有点突突,本来双胎生产就危险,这三胎岂不是更加危险。
张太医看他紧张的样子,笑了笑“尊夫人身体底子好,尽管反应大些。可也无碍。这段日子只要好好调养,就不会有事。”他其实没说的是,从脉象上看,这三个孩子都很健康,他给不少孕妇把过脉,这种脉象还是第一次,要是换了其他人身体怕是要承受不住,她现在虽然也是表现出行动不便以及一些不舒服的症状,可比起其他孕妇好多了。
有了太医的话,瑾娘和杨震海心里放心了很多,说实话怀了三胎的事瑾娘心里还是有点不好意思,当初三伯娘知道她怀的双胎就稀奇的不得了,这会三胎,她怕是要成村子里的名人了。不过除了这一点,瑾娘还是很高兴的。老爷子知道更是乐的合不拢嘴,如果不是瑾娘说不想那么早让人知道老爷子怕是要把这消息告诉所有的人了。
瑾娘和杨震海心里有了底,可接下来的问题就多了,一个是奶娘的事,这会不但要请奶娘还要请两个。王氏得到信后连地里的活也不管了就过来了,找奶娘的事被她揽去了,瑾娘对她的眼光还是信任的。另外给孩子准备的东西还要再来一份,衣服襁褓尿布,被褥都要再准备一份,瑾娘还让杨震海找工匠打了三个带围栏的小床,足够孩子睡到两周岁。
在瑾娘快九个月的时候,王氏找到了两个奶娘,一个杨氏,家离的不远,孩子刚两个月了,家里太穷,去年为了给她婆婆治病家里又借了不少钱,今年把钱还上家里都有点揭不开锅了。实在没办法才出来当奶娘的。王氏通过人介绍的杨氏,杨氏是十里八村有名的孝顺媳妇,她家婆婆在病中,杨氏照顾的十分周到,婆媳俩关系非常好。等王氏见了杨氏,虽然长相一般,可人干干净净,看着就是个利索人。神情也很平和。
另一个吕氏,这人却是王氏从人牙子手里买来的。王氏找到杨氏后又看了几家,不是嫌弃人脏,就是性子不好,都没看上,眼看着瑾娘快生了,王氏有点着急,没办法找到人牙子,想着碰碰运气,这个吕氏也是个可怜人,原本也是本分农家人,她相公得了急病死了,生下她和一个遗腹子,好不容易生了个儿子又被婆婆给抢走,她性子本来懦弱在婆家就受气,没等做完月子又被婆家给撵出来。实在无路可走只能卖身为奴。
瑾娘对这两人还算满意,相对来说更喜欢杨氏,这是个明白人,吕氏有些懦弱,她是真的老实胆小,不过这样也好,她签的是死契,以后留在家里帮忙照顾孩子,一些家务也可以交给她,家里孩子多了他们都做不过来了。
瑾娘唯一不满意的地方是这两人身体不够健康,尽管在这个年代的人来说她们已经很健康了,可瑾娘还是不满意。
这两人到家里来,杨氏签了一年契,半个月可以回家一次,因为家里养了牛羊,现在羊奶牛奶都有,瑾娘说可以让她家男人过来取奶喂孩子,他们虽然不是同一个村子的,可离的不远,杨氏很高兴的接受了。瑾娘给两人定了规矩,吃的东西每日蕙嫂会给她们准备好,勤洗澡换衣服,照顾孩子时要注意的事项,林林总总一大堆,蕙嫂照顾过沛禹,对这些很熟悉,她就带着两人。一步步的教导她们该如何做。
瑾娘是十二月中旬的预产期,不过显然孩子等不及了,在腊月初一就发动了。
这回杨震海可不管别人阻止,坚持待在产房陪着瑾娘,瑾娘自己心里也没底她也需要杨震海给她鼓劲。
“啊—”瑾娘知道自己要忍着点,叫多了怕是要没力气了,可这不是她能控制的。
杨震海拿着手巾给瑾娘擦着额头的汗,这会他也提着心,都已经过了两个时辰了,孩子还没出来呢。他从来没有这么焦急过。听着瑾娘一声声压抑的叫声,还有那痛苦的表情,都让他战栗。
“用力,看见头了——”那边稳婆喊着。
瑾娘捏着杨震海的手,咬着牙一使劲,就感觉下边一空,接着听见孩子的哭声,虽然不如沛禹声大,可听着也健康。
“是个小子。”王氏结果孩子高兴地说了一声。
瑾娘松了一口气,深吸几口气,就开始疼上了,接下来两个孩子生得快,最小的闺女总算在子夜之前出生了。
“太医怎么样?瑾娘没什么事吧。”瑾娘生了孩子就睡过去了。产房收拾好,杨震海就把太医给抓屋里来了。
太医把了脉,确认瑾娘只是累着了。
杨震海这才放松,整个人一软一下子坐到地上,这一年提着的心总算是落地了。
两个男孩一个女孩,二子叫杨沛宁,三子杨沛远,女儿叫杨芷晴。女孩的名是瑾娘起的。
瑾娘第二日一早就醒了,看到三个红彤彤的小家伙,心里异常的柔软。他们虽然没有沛禹出生时大,可看着都健健康康,吃奶的时候力气大得很。现在孩子吃的不多,母亲头三天的初||乳|对孩子有好处,所以瑾娘坚持给孩子喂奶,她的身体毕竟经过水之母的改造,比杨氏吕氏要强很多。
两个男孩子长的一模一样,现在还看不出来像谁,不过看着比沛禹出生时还漂亮,女儿长的小一点,王氏说长的跟瑾娘小时一样。
这回孩子洗三家里大办,几乎所有亲戚都通知到了,孩子是初一生日,大年初一满月,显然不适合大办,杨老爷子也想趁此机会好好的显摆一下。杨家生了三胞胎这件事瞬间传遍了。洗三时大多数人都是奔着三胞胎来的。瑾娘也要面对那些好奇的女人。实在无法招架只能装睡躲了。
今年瑾娘坐月子一直到过年,显然不能主持过年的事了,王氏照顾瑾娘直到腊月二十,马上就要过年了,她也不能留下了。亏着家里有两个奶娘和蕙嫂,还应付的来。
老二家的七月的时候怀了第三胎,本来挺高兴的,可看着瑾娘一下生了仨,心里十分不舒服,连带的脾气有点不好。
老三已经搬回去住了,其实他也只是搬回去住而已,平日都不在家的,他有点手艺,现在不忙了就给人打零活,胖小还在杨家大院,之前三伯娘跟瑾娘说的那门亲事每成,她哥嫂礼金要的多是一方面,另一个是瑾娘去看了一下,总感觉这女子虽然看着老实,可也是个有心的,瑾娘总觉的她跟老三媳妇那里有些像。加上跟老三说,老三不急,他惦念着把房子重新起了,再说亲。瑾娘就把她给推了。
老四在秋收的时候回来了,他虽然没考上进士,可举人功名也足够了,在京里跟一些同窗说文作诗,有一股乐不思蜀的意思。上个月老四媳妇的陪嫁丫鬟有孕了,老爷子听到心里十分不快,老四媳妇也不舒服,家里也有点不宁。可惜老四有点书呆子气,对妻妾争锋根本没有感觉。瑾娘觉着老四就是那种特别传统的书生,什么都以书本为主,对待女人也是如此。
作者有话要说:四月一日补完。
60、第 60 章
“娘不要再叫沛禹宝宝了。”沛禹站在炕边上一脸严肃的对着瑾娘说。
“哦,为什么啊?”保持严肃比较困难。
“沛禹已经有弟弟妹妹了,沛禹是大人了。沛禹还要教弟弟读书呢。”说完一脸肯定的点了点头。
瑾娘摸了摸沛禹的小脸袋,她儿子咋就这么可爱。
“昨天晚上那个大人在床上画地图。”杨震海端着汤走进来,听到儿子的话调侃。
“爹——”小家伙顿时满脸通红,撅撅嘴趴在瑾娘怀里“娘爹坏——”
瑾娘瞪了杨震海一眼。低头安慰伤自尊的娃。
“娘小妹妹为什么总睡觉?”元景站在小床边上看着芷晴,十分郁闷每次他过来妹妹都在睡觉。自从上次皇上来过,元景就改口了,叫杨震海和瑾娘爹娘,三个孩子出生后元景特别上心,性子活泼很多,慢慢有了孩子的样子。
“妹妹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睡饱了才能长得快。”
“哦。”元景小心的碰了碰芷晴的小手,软软的温温的,“娘,妹妹的手好软。昨日先生说等年后教导我们古琴,等我学会了将来教给妹妹。”
“元景只顾妹妹不想弟弟了吗?”瑾娘取笑元景,这孩子对芷晴的喜欢超过另外两个小家伙。
元景有点不好意思的说“不是,元景一样疼弟弟,不过沛禹弟弟说要教导弟弟们学字,元景不跟弟弟抢。”其实他一直记着之前母妃跟他说要给他生个小妹妹的,他那时很小根本不懂什么,只觉的家里只有他一个孩子比较寂寞,如果母亲生了妹
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