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54部分阅读(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船说是女眷,想来也是在半道走累了,便停在此处歇息的。

大梁名俗,先到地方的便是主,于情于理该问对方一声是不是可以让她们一道休息一会。反正那亭子也不小,容下几个女子还是可以的。

王氏还没发话让人相询,便听亭子中年长一些的仆妇喊道:“可是王夫人?”

这喊得却是王氏的品级称,颇有敬重的意思。

宜真忙应了一声,那身着锦瑟的贵夫人便迎了出来。她还未到跟前,锦甯抿唇一笑:“怕是遇上母亲的熟人了呢!”

王氏听出了其中取笑的意思,白了她一眼,转脸便恢复了端庄的模样,笑着走过去道:“原来是郭夫人,真是好巧。”

“是啊!”郭夫人接话笑道,看模样大约有四十多岁,仪态很是雍容。“今儿陪侄女儿来上香,没成想能遇到夫人,倒是真个的‘不期而遇’了。”

分明是事先说好,哪里有什么不期而遇?锦甯暗道。

估计就像锦奇方才与她嘀咕的那样,是场变相的相亲。

不过她对那有可能成为她二嫂的女子,忽然有些好奇起来。

正想着,郭夫人便唤了她的侄女过来,笑道:“这是我侄女儿敏儿,今年十三。他爹爹今年刚从北疆那片给调回来,我便带她出来逛逛。”

锦甯却是有些吃惊。

正是前边在香火寮里遇见的蒙面少女。

227诧异

郭敏儿也是一愣,锦甯的样子她自是不会认错的,尤其还有一个同她长得那般相似的兄长在侧。双生子本就少见,更何况是龙凤胎,又是如此相似的兄妹。

叫人一见便了然于心,便深深的记住。

郭敏儿没来由的小脸忽的红了起来,低敛下美眸,脑中却是想不起那少年的模样来。

又偷偷看了锦甯一眼——若是做男子装扮,便是那人了。

心中隐隐觉得欢喜,又觉得担忧。

先前……是她唐突了。

锦甯并不知道她心中所想,在王氏和郭夫人的介绍下,淡笑着对她点了点头。

王氏嗔怪道:“我这女儿是个沉静的性子,不爱说话的。”

郭夫人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看来尚书夫人对她侄女儿尚且满意,不禁喜道:“哪里哪里,大小姐举止得宜,不愧为皇上御旨赞过的,我们敏儿要学着些才是。”

“锦甯谢伯母雅赞。”被王氏这么一暗示,锦甯只得扮起乖巧的样子,佯作害羞的垂脸道。

“不敢当不敢当。”郭夫人却是有些惶恐,连连摆手,脸上笑意却更深了些:“郡主不怪我不会说话才好。”

原来她便是明慧郡主。郭敏儿恍然大悟,却是有些羡慕的瞅了在婶婶的夸赞下含羞带笑的蓝锦甯。虽然面上带着欢喜,可一双眼却是清明的,全无被夸赞之后的得意与炫耀,平静似水,淡若清泉。

怪不得圣上赞她,贞静娴雅,清水雍容。

听了郭夫人那般赤裸讨好的话,一般小辈只怕不是鄙夷便是得意,无论哪一种,恐怕都会令人感到尴尬。

郭敏儿正在这边替她犯着难呢,却听蓝锦甯只是淡淡道:“伯母说笑了……还是进亭子里去吧,虽有林子挡着,这日头却还是有些炎热。”

恰到好处的转移话题。

郭夫人心里暗自点头着,搭了王氏的手便拉着她往亭中去。眼角余光落在正若有所思的侄女儿脸上,心底不由有一丝失望。

自家肚子不争气,只得了一个儿子。两个够年纪的女儿都是庶出,虽说可以记在她的名下,可却还是攀不上固国公府那样的门第。

侄女儿出身好,母亲祖上曾有一位公主下嫁,论资格,倒是够了。她母亲出身那般豪庭,自然教养不俗,养出来的女儿也自然非一般闺秀可比。自打这侄女儿归来,越发衬得她家的两个庶女上不得台面。

这倒也罢了,反正她对小妾生的儿女也无甚好感。

本来她倒也觉得侄女儿足够端庄贤淑,一身气派也是通透的,人又精细,如今与那位颇有盛名的郡主比起来,便显得待人接物差了一些。

方才她那一番话若是由王氏来说,敏儿只怕早就尴尬的不知所措了。

也难怪,谁让她从小就跟着爹娘去了戌边。那边苦寒之地,达官贵人不过寥寥,她交际的少了,自然也不懂一些应对之法。

慢慢教,却还是来得及的。

王氏与郭夫人两人说着话,锦甯便和郭敏儿一道坐了。宜彤取了竹筒轻声问了要不要水,待锦甯摇了头,便取了一把轻巧的团扇来,在一侧轻轻的扇着风。

虽说天还不是太热,毕竟是夏日里,又是万里无云的天气,中了暑气可不好了。

反观郭敏儿的两个侍女,便没有那份自觉了。从她们小姐坐下,便只是笔直的站在她身后。目不斜视的模样倒也端正的很,只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未免有些不合时宜。

看来郭敏儿家中的确是行伍的,连这些伺候的丫鬟都有些武艺傍身。

“敏儿妹妹方回到京畿,可还习惯?”锦甯见郭敏儿半天不出声,只好问道。

郭敏儿有些受宠若惊的向她望去,她方才绞尽脑汁正想说点什么,却是半天也搜罗不出半个字来,只好一径沉默。本以为蓝锦甯没有不高兴便是好事了,没想到她竟然还和颜悦色的主动与她说话。

眸色里的惊讶太过鲜明,连她的丫鬟都瞧了出来,连忙轻咳了一声。

郭敏儿才道:“还好,只是戌边苦寒,却是没有这么……温暖的时候。”

是想说炎热吧?

蓝锦甯轻轻一笑:“那便好。不知道妹妹家中还有几位兄弟姐妹?”

郭敏儿回了说有一个弟弟,再无旁的。又道姐弟二人乃是一母所出,又说到母亲在回京畿之后没多久便因水土不服病了起来,让他们很是担心。

“改日定上门去探望伯母。”锦甯见她说着说着便眼圈泛红,便不由拍了拍她的手。

无论如何,孝顺的女孩子总是讨人喜欢的。

郭敏儿拿起帕子擦了擦眼角,不好意思道:“郡主见笑了。”

锦甯摇头说了不会。

那边听王氏说道:“时辰差不多了,我们先去还了愿,改日有空了来府里坐坐。”

郭夫人忙道:“我们也歇够了,不如一道上山,也热闹些。”

王氏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

一行人又收拾了收拾,便齐整上山。

刚到山腰,便听见锦奇大呼小叫的声音:“母亲,妹妹,你们怎么这么慢?我都喝了三碗绿豆汤了!”

郭夫人诧异的看了王氏一眼。

王氏尴尬的小声道:“这孩子就是顽皮,一声不吭自个跟了来。”

郭夫人笑起来:“少年人活泼些才好!”她家小子也是个皮实的,平日里看着都叫人头疼。又说起她的宝贝儿子来:“若非他爹爹拘着他,只怕早闹翻了天。”

“儿子怕老子。”锦甯心道。

郭夫人却想到,若非蓝绣年纪大了又早早出嫁,而蓝宜又太小,她家儿子能娶到固国公家的庶女也是极好的。想着不由看了蓝锦甯一眼,却是有个大造化的,年纪正好,他们家却是挨不上了。

蓝锦曦蓝瑟却是完全被她排除在外。

锦曦是真正的嫡女,一出生便配了皇孙。而蓝瑟的名声……实在不大好。

却不知道为何,对固国公府里的女孩子们没有半点影响。

反而蓝宜小小年纪,便有许多有心人问起过。

228求签

锦奇这才瞧见脸生的人,忙端正了颜面,一副正经八百的样子,只让人发噱。

王氏一巴掌拍在他背上:“方才的猴样儿都叫人瞧见了,这会子装什么样子?”不等他分辩,便对郭夫人道:“这孩子就是有些孩子气。”

郭夫人了然的笑了笑:“我瞧着这样儿亲切,跟我家那小子一样皮实!”

两个当娘的会心一笑,倒是把蓝锦奇笑得不好意思起来。

“郭伯母莫打趣小侄,郭兄在国子监里颇受先生赞誉,小侄却是个时常挨骂的。”锦奇故作懊恼的挠了挠头,说道。郭家的儿子比他大一岁,与他是同年,在学里,也是常见面的。

不过只是彼此认识,交情并不深。

“莫要被他给骗了,那是他装样子呢!”知子莫若母!自家儿子什么样子,她心里哪有不清楚的,闻言便笑起来:“人前一套人后一套,我这个当娘的都不稀得说他!”

隐隐有些骄傲的意思。

锦奇腼腆的笑了笑,瞅向锦甯,不期然看见她身旁的郭敏儿,愣了一愣,旋即又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

郭夫人连忙又介绍一番。

“郭家妹妹好。”锦奇远远的道了声。

“你好。”郭敏儿有些脸红的应了声,声音却细如蚊音。若非锦奇耳力极佳,只怕听不清。

有蓝锦奇在,郭夫人自然不好再说一道上香的话了,打了个招呼便带着郭敏儿自去了。

郭夫人瞅了一眼侄女面纱背后的娇美容颜,轻声问道:“敏儿觉得如何?”

郭敏儿脸上更红,却故意道:“锦甯姐姐人甚是好相处,王夫人也很和善……”

“那二公子呢?”郭夫人却是不耐烦听她绕弯子,直问道。

郭敏儿低着头不说话。

郭夫人正要再问,她的大丫鬟却在她耳边笑语一句,便立时笑开了:“婶子明白了。”

姑娘家的面皮薄,怎好直说她的心思。

这一趟看来是不虚此行了,本来她心里还晃着半桶水,深怕侄女儿还惦记着戌边那里的人,如今看来,却是她多虑了。蓝锦奇那样的锦绣少年,出身又高贵,怎么看都是京畿贵女眼中的良夫佳婿,她又怎么会看不上呢?

不过,这心啊,还是只能放下一半。侄女儿这头没什么问题,可那边如何,却还不一定。

王氏的表情淡淡似乎并没有特别喜欢的样子,不过她一贯如此,还不好说。蓝锦甯一个女孩子家家,只怕王氏也不会同她说这些,倒也无甚打紧。

再者刚才她与敏儿言谈甚欢,虽说不上投契,总之没有冷冷清清便是好事。

至于蓝锦奇……郭夫人却说不上对这个少年是怎样的感觉。

说他轻浮吧……一见有外人在场,便立时正经起来,言谈又有趣,可见是个有心智的。在母亲妹妹面前的那副小儿模样,却也令人喜欢,多半是真性情没有半点作伪。

是个聪明又心地纯善、对家人依赖颇深的。敏儿若是嫁过去,只怕斗不过婆母和小姑……

那厢母子三人却是没有任何评论,由着丫鬟和临时扮作小厮的护卫簇拥着去上了香还了愿。

跪在佛前,锦甯只觉得一阵心平气和。

佛漆金身,却不知民间疾苦,可纵然如此,还是让人心中忍不住升起崇敬。

“信女蓝锦甯,今儿随母亲来还愿。佛祖,不论母亲许了怎样的心愿,锦甯只求我蓝家百年安泰,太爷爷爷爷长命百岁,爹娘身体康健,哥哥嫂嫂幸福和美,弟弟妹妹懂事听话……”

蓝锦甯口中念念有词,却是极其细碎,说到最后,却忽的停住,想起了什么似的,又补上一句:“阿常哥哥长命百岁……”

站在她身后捧着签筒的宜彤抿唇笑起来,待得锦甯回头,便递上道:“大小姐抽根签吧!”

锦甯点了点头,不过轻甩两下便漏了一根出来。

宜彤跟着她去解签。

王氏与锦奇却是早就好了,见她这时才来,锦奇问道:“妹妹跟佛祖说了些什么,怎么那么久?”

锦甯淡淡笑道:“没什么。”

锦奇却是不肯信,又是猜又是求的,好半天也没问出来。气呼呼的道:“不用说我也知道,定是惦记着世子呢!你看你,这还没过门呢,就万事都想着他了!”

话里有两分不易察觉的酸味儿。

宜彤又笑,王氏瞧了她一眼,才解围道:“锦甯快瞧瞧是什么签。”

锦甯点头,拿了签去寻解签的签僧。那僧人问道:“小姐求的是什么?”

“求平安。”

王氏与锦奇俱向她看去,她却没有半点犹疑之色。

那僧人笑道:“小姐定然是个诚心的,佛祖许了您天随人愿,上上签。”

这样的寺里哪里会有不好的签?锦甯了然一笑,拿了签文走到王氏身侧,宜彤上前付了解签的费用。

“我不过是个中下签,娘许了个中上签。”锦奇挫败的看着锦甯手中的“上上签”:“就连佛祖都比较疼你……”

“浑说!”王氏极想一巴掌拍过去,奈何这是在大殿里,人来人往的不好看,甩了个“回家再收拾你”的眼神给他。

“哥哥求的什么?”锦甯好奇的问道。

锦奇却是极为难得的脸红了,等到王氏都忍不住看过去的时候,才诺诺的道:“姻缘……”

母女两个诧异的对看一眼。

木头人也有开窍的一天?蓝锦奇的红鸾星动了?

也不知道是哪家小姐……

王氏却与锦甯想的不同,她今日里才相看了一户小姐,锦奇便求了姻缘签,莫不是早就知晓了消息?可偏偏又是个中下……

莫不是那郭小姐,有什么不对?王氏心里一紧。

不过她面上并未显出半分来,露出了几分疲倦的模样。锦甯见状,便也顺势说自个累了,想早些回家休憩。

王氏心里有些愧疚,这个女儿,总是能第一时间领会她的意思。

这份察言观色,只怕从幼时便学会了吧?

她是母亲,自然会不自觉的更偏颇亲生子女一些。

虽然她对蓝锦甯也极好,恍若亲生女儿一般,但那终究,也只是恍若。

小孩子敏感,是察觉到了吧?

第229章 嫂子

锦奇和锦甯送了王氏回房,稍稍说了两句话就退了出去。

王氏迫不及待的叫来了大管家,有些事儿还是早点查清楚的好,免得到了最后后悔。

锦奇一出门就偷看锦甯——不知道为什么心虚的。可是直到各自分开回小院子里的时候,锦甯还是什么都没有问,只有最后跟他说了一句话:“拜拜。”

拜拜是什么?锦奇一头雾水,然后看着锦甯一脸愉快的转身。

身后跟着她的两个丫鬟。

她们啥时候出现的?他怎么不知道呢?

算了,不问就不问,他家的妹妹,他永远搞不懂她在想些什么。

就像从小到大不知道她为什么聪明,不知道她为什么明明身子没什么不好,还要装病喝药。

这些他都是知道的,锦甯没有瞒过他。

因为他们是双胞胎哇。

锦奇忽然觉得神清气爽,于是傻乎乎的乐了,吓了新分到他身边的小厮城武一跳。

二少爷疯魔了?看着不大像,可这无缘无故的,他笑啥笑啥?

靖王府递来了帖子,请府中的少爷小姐过府去玩,于是王氏准了锦奇光明正大的请假一天,还给国子监的先生写了条子,为他翘课的事情开脱。

娘都是护着儿子的,锦奇什么样儿大家心里清楚的很,所以先生嘴上没有说啥,心里还是有些怪罪的——这么宠下去,这小爷迟早成个纨绔。

其实纨绔也没有什么不好。

锦奇锦甯,领着弟弟妹妹准备出门,想了想,又从梁微绮那儿把小双胞胎抱了来。

小双胞胎一岁多了,办周岁的时候差点没把梁微绮给累趴下。不是王氏不帮她,而是她总该慢慢学着适应那些应酬——往年当公主的时候虽然也应酬,但那会的应酬,只要静静坐着时不时笑一笑就行了。

宫里规矩大,不敢乱说话,生怕不小心说错了什么,引来无妄之灾。

不过,累归累,心情却是愉快的。

去靖王府玩儿,对大双胞胎不是什么新鲜事,可是几个小的却是头一回。锦曦小时候去过——还在肚子里的时候,后来没等她长大到足够交际串门的时候,两家的关系就不那么好了。

除了和阿常还能厚着脸皮经常走动,他们还真不好意思主动上靖王府串门去。

这不,快成亲家了,什么仇都没了。

锦奇骑马,几个小的和锦甯一块儿坐车,蓝淳闹着:“我也要和二哥一样骑大马!”

被锦奇甩了一个白眼,立马老实了。

蓝淳是个混世小魔王,成日里的闹腾,王氏都管不住他。蓝锦华和蓝锦甯待他又松乏的多,每每闹起来多半是劝的时候,渐渐的也就不那么怕了。不过他年纪虽小,心里分寸却很有。说是闹腾,其实多半是撒娇。

府里孩子不少,又有了侄儿,难免有被忽略的时候。

男孩子引起注目的方式无非那么几样,闯祸、折腾,动静越大越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