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83部分阅读(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梁微绮一笑,也不好在这地儿说给她听,这边仆妇多,传到王氏耳中,只怕她尴尬,便笑道:“弟妹到我屋里就知道了。”孙慧茹便满头雾水的跟着去了。

梁微绮和她回了自己房中,将下人都赶了出去,做出一副有“紧要密事”要说的样子,才笑着说了原委,听的孙慧茹一阵面红。她方才听锦甯与梁微绮说话出神,半点也没注意到婆母的异态,只觉得自己比不上梁微绮,有些自惭之感。

到底年纪轻,想什么容易摆在脸上,叫梁微绮看了出来,便轻声安慰道:“你不要多心,我不过是在宫里时见的多了……我虽贵为公主,出嫁前却未必比你快活。”分明是有几分慨然羡慕之意。

孙慧茹讶然,她一直对这个公主身份的大嫂颇有些敬畏。她是家中独女,又是嫡出,自小备受宠爱,只是门第使然,跟着母亲养出一副静谧单纯的个性。嫁人前陡然听母亲说了那许多便有些畏缩,过了这两年才好了些。不过她家虽然也是官家,却不如固国公府这样显赫,她嫁过来,却是高嫁了。因此不论是对婆母还是对身份尊贵的妯娌,都有些放不开,不敢多言一句多行一步。

陡然听见梁微绮如此自贬,心中的诧异何止一筹,目光透出好奇来,那份怯缩却是少了不少。

梁微绮如今养的宽心大度,早已不在意当年在宫里的那些日子,何况就如同锦甯所说,环境会教会一个人从别人身上学不来的东西。譬如她,从小小心翼翼,学会看旁人脸色度日,察言观色的本事就是自那时培养起来的。

也不避讳,捡了一些寻常的说与这个小弟妹听了,却还是有些惊着了她。

尽管梁微绮已经润色了许多,但她依旧还是听得出来大嫂隐瞒了许多东西。光是听她描述她变觉得心惊肉跳,若是要比她说的更严重一些……她几乎不能想象,一个小女孩是如何在那步步为营的宫廷中生存下来的。

孙慧茹此时看向梁微绮时,眸中便多了几丝敬意和怜惜。她虽年幼,却也知道如她那边生活着是如何的辛苦。若换成是她,只怕早就哭过好几场了吧?可看如今大嫂的样子,笑意盎然的哪有半分愁苦之色?

梁微绮莞尔一笑:“你不必替我心疼,你看我如今,比起我那几个姐妹,不是过的更好?”

孙慧茹自然不知道其他几位公主过的如何,但看大嫂如今,却是十分幸福的模样。想起大伯待大嫂,就是爹爹待娘亲也比不过。

她想起大伯蓝锦华,便不自觉想起锦奇来。那个清俊英气的男子,洞房花烛第一眼便叫她沉沦了一颗芳心……原以为他好武,不会如爹爹那般文气儒雅,却发觉锦奇温柔起来,反倒更让人脸红羞臊……锦奇是否会如大伯待大嫂一样好?

梁微绮见她想的出神,也不以为意,并没有去打扰她,自顾自的倒了茶,歇在一旁。

王氏屋里只剩下锦甯一个,她也并没拐弯抹角,打发了一旁的丫鬟婆子,直接开口便问了。

却见锦甯摇头道:“世子从不与我说朝堂上的事情,我也不过问,却是没听他说起过。”

王氏听了便忍不住的失望,几乎都忍不住有些怨怪了。只是陡然想起来,自己与自家夫君又何尝不是如此。她自小接受的教育就是男主外女主内,身为妻子只要好好的相夫教子便好,莫要管束到男人外头的事情上,凭白的讨人嫌去。因而,她自己也从来不过问蓝正杰朝堂上的事情,即便偶尔他说起,她也只道自己不懂这些。

她自身如此,教导儿女亦是如此。锦甯亦是她一手养大,自然也不会去管这些。

这么一想,王氏的怨怪自然全都消了,不好意思的对锦甯笑笑:“倒是我想岔了。”

锦甯知道她是关切锦奇,自然不会觉得奇怪。见她如此忧虑的模样,心中便起了宽慰的心思,张口道:“母亲不必忧心,想是快了。我听公公说起,去年大旱,并不只是我朝,想来东盛军粮吃紧,都偷偷让人到咱们这儿来买粮食,叫皇上抓了许多J细。只怕这战事也拖不了多久,说不定再过几月,韩将军就要班师回朝了呢”

“真的?”王氏顿时精神起来。

晚稻的事情她是知道的,毕竟他们家还因此得了赏赐,锦甯让人事先知会过的。她原本并没有多想,觉得只是为了解决民生,算是做了一件善事。此时听锦甯提起来,才知道尽然还对战事都有影响,不禁有些感慨,又有些忧心:“甯儿你参合了这事……不会有危险吧?”

“不会的,母亲请放心。”锦甯心种不禁一暖,王氏是真的关心她,笑道:“皇上已经将此事压了下去,知道出主意的人是我的并不多,想来东盛国的人不会知道。更何况就是知道了又能如何,我不过是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子,难不成他们还能到京畿来为难我?”

王氏一想,到也是这个道理,便略略放下了心。

只是经这么一打岔,王氏对锦奇的担心倒是少了不少。

锦甯见达到目的,便忙引着王氏说起旁的话来,以免王氏想多了,又问起细节来,她还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自己是如何知道这些的。

351.退败(三)锦甯果然没有留在固国公府用晚膳,王氏留她的时候她笑道:“还要给小乖乖买桂花糕。”

王氏知道这不过是个说辞,桂花糕什么时候不好买?差个下人去买来便是了,哪里用得着她亲自跑一趟。约莫是她应了要回靖王府用饭,这才不好留下,便也不再留。

出了门口就见到才下马的锦华,穿着一身官服正吩咐牵马的小厮。那小厮正对着她,忙与锦华说了,他一转头,就看见锦甯亭亭玉立的站在哪里,对他盈盈笑着。

锦甯便上前打了招呼:“大哥回来了。”

“甯儿今儿来家了?莫不是要回去了?怎么也不让人事先通报一声,我也好早些回来。”锦华柔声说着,眼底闪过一丝宠溺。就算嫁了人,妹妹也还是他的妹妹。

她笑起来的样子,与十几年前那个小女娃一般无二。

“我就是想起来,一时兴起就回来瞧瞧大嫂。”锦甯自然不会说是故意的,也是怕他们回来了就不好早走。“恭喜大哥又要当爹了。”

锦华爽朗的笑了笑:“还知道惦记你大嫂就好在靖王府里有什么事情,也给家里递个消息,莫要像上回似的,宫里来了赏赐,咱们一家人却是一头雾水的。”

他指的大约也是种晚稻一事,其实这事真是她不慎重了。只想着能不能解决眼前的困境,没料到竟会闹的那样大——在她看来那其实不过是个或许可行的主意。

“不过是临时起意,哪里想到会变成这样……”锦甯有些不好意思,腼腆的笑了笑。

“好了好了,我还不知道你么?早些回去吧,爹爹的轿子也快到了,到时候就是你想走,也不得不留下了。”锦华笑着摇了摇头,说道。

他这个妹妹,看似仔细谨慎,其实是个万事都不放在心上的。他还记得那年在宫里,听说两个弟弟妹妹在御花园遇到此刻时那种心悸之感——哪怕他只是个旁观者,甚至连过程都没有亲眼目睹,只是从锦奇口中听到只言片语的描述,都觉得心惊不已。可锦甯呢?第二日就能快快活活的和锦奇玩闹,仿若前晚的事情不过是一场游戏。

他不信她真的是小孩子健忘,反而相信,她只是不把那些放在眼里,从头到尾。

锦甯却不知道他再想些什么,若是知晓,心里定然吃惊他的敏锐。想那时的蓝锦华也不过就是个青葱少年,竟然能有那样仔细的观察力。

若是碰上了父亲,还真是不好立时就走。锦甯会意的点点头道:“那成,改日再来家看你们。”

“不要忘记让人递个话来。”莫要让人措手不及,锦华笑着打趣。

锦甯嗔了一声,才上了马车。马车开动起来,扬起的车帘子透漏的缝隙中,碎落的夕阳洒在锦华的肩头,只觉得他仿佛一直站在原地,目送着她远离。

锦华真的是个好哥哥。

锦甯心里明白,锦华其实并不是真的喜欢读书做学问,只是知道家里需要这样一个人,继承父亲的衣钵。因为疼爱弟弟,所以自己主动选择了另一条道路。

锦奇后来可以安安生生的逃学翘课专心痴迷武艺,完全是因为有这么一个兄长在前头,蓝正杰才不至于盯得他那么紧。

锦华对妹妹们也很好,不管是嫡出还是庶出。出门总不忘记替她们稍带些东西,吃的用的,哪怕只是一朵样式新奇的头花。

有人诋毁她,他虽没有贸贸然的出头反驳,可暗地里必然是使了劲的。否则锦奇那个憨小子哪里会跑去把不跟自己在一个年级的人痛揍一顿,阿常又怎么会特意老晚跑来揍的他鼻青脸肿?以至于第二日在朝堂上,李家人被反驳的无言以对,狼狈认输。

因为父亲、母亲,哥哥们,让她对固国公府有种莫名的归属感。老爷子于她,自然是疼爱的,可多半时候,却更是利用——一个女孩儿而已,在老爷子眼中,说不上多重要。就像锦曦,尽管是嫡女,尽管也是从小备受宠爱,可老爷子对她,不过泛泛。

对老爷子,她是尊敬尊重。

可对三房的人,她即是疼爱,又是被疼爱的。上辈子未曾享有过的亲情温暖,让她很珍惜。

人对我恶,我报之以双;人对我好,我还之以十。

“世子妃,王府到了。”姚黄再耳边一声提醒,将沉思的锦甯从思绪中拉了出来。小丫鬟撩开了车帘,用车门子上的银钩挂住,放了绣杌子在落脚处。

阿常从门房走了出来。

见到他,锦甯心中蓦然大定。阿常伸出手来替了姚黄,锦甯却反手抱了他的左臂,宜嗔宜喜的道:“怎么在这里?”他身上穿着常服,显见是换了衣裳才来的。

“母妃说你回娘家一趟,我估摸着你该回了,就来接你。”阿常道。

“又不是小孩子,自己家里,还怕我迷路么?”锦甯嘴上抱怨着,心里却掠过一抹甜意。

阿常笑笑没有说话,她却知道,他是习惯了。

习惯了一着家就看到她,习惯了与她没事也要说上两句话,听她清淡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就觉得心里踏实安宁了。

她也是一样的。

所以才急着要回来,却没想到还是比他晚了。

这大约就是牵挂,心里头放着这样一个人,即使天天见面,依然还会想念。

看似浅淡却深重的爱着。

回屋给陈氏道了安,陈氏正在看小丫鬟们蹴鞠。京畿今年开始流行这样的小游戏,不仅是男子,就是女孩子们也爱玩。闲着无事这样休闲一下很容易就打发了时间,贵夫人们的日子总是很无聊的……当然陈氏不会亲自下场,只是看着丫鬟们在园子里挥洒汗水,平时个个冷静的宛如大家闺秀,此刻却只因进了一球而欢腾,脸上荡漾着明媚纯粹的笑,便觉得自己也快活起来。

“回来了?”陈氏瞧见小两口携手而来,心里只是微微一叹,笑道。

锦甯忙应了声,将家里人的状况说了一遍。

陈氏笑道:“还是你们家热闹些,孩子多……可惜了我们府里孩子少,乐瑾年纪太小,梁偲与祥儿也玩不到一块去。”

阿常有些微微诧异,顿了顿,接口道:“儿子不爱那些,母妃又不是不知道。”

就是因为知道,所以才觉得后悔。若是当年的自己能宽容大度些,能早些明白过来,不对靖王爷那样记恨着,或许祥儿也不会养成这般性子。

她总觉的儿子还记得她在他年幼时说的那些怨毒的话,以至于他对人变得如此冷漠。

成了亲才好了些。

这么想着,看锦甯就越发顺眼起来。她早已不觉得当年锦甯对她那点小小的违逆,反倒觉得,那么小的女孩儿就能有那样的主见,很是难得。

也幸亏的这么七弯八拐的,她还能做了自己的媳妇,又是个看得开的,换了旁人,知晓了那些事情,只怕早就闹起来了吧?就算不闹,心里只怕也会记恨。可这些日子看看蓝锦甯,却分明没有半点异样。

依旧乖巧,也依旧有着自己的坚持。

她看着小夫妻俩,意味深长的对阿常道:“我倒宁可你跟别人家的儿子一样。”

那声调分明有些感慨遗憾,又似乎有些欣慰。

阿常没做声,事实上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难道说其实您不必遗憾,您的儿子早就换了个里子了。

锦甯忙打岔道:“怎么不见乐瑾,他的桂花糕我给买回来了。”

“下午玩的累了,歇午觉去了。这会子说不准已经醒了,不如你去瞧瞧。”陈氏笑道,又看眼阿常:“祥儿就留在这儿陪娘说说话。”语气里有几分恳切的意思。

这还是第一次陈氏主动要和阿常说话,阿常点了头,锦甯便独自去了韩侧妃屋里。

“祥儿,你来坐在娘身边。”陈氏指着身旁的椅子道。

阿常走过去坐了,陈氏便只是目不转睛的看着他。说起来,他似乎长得更像自己一些,眉目眼角多是柔婉,却只有一双眼睛生的最像他。

可又是不一样的,那人的眼睛总是饱含着许多不同的情绪,让人瞧不出他真正的心绪。而祥儿的眸子,总是清清淡淡的如一潭泉水。

没有情绪,也从不会掩饰自己的喜恶。

真不像是他的儿子。

她试探着开口:“祥儿……若是,让你再纳一房侧妃,你可愿意?”

阿常皱起眉头,看了她一眼:“母妃,您分明知道……”

陈氏打断他:“我知道可那不是我想,只是逼不得已……”

阿常翘起唇角,瞧着却有一丝讽刺:“逼不得已?如果我将自己不孕的消息透出去,只怕没人会愿意将好好的女儿嫁过来吧……”既然站不到高处去,又何必浪费一颗好用的棋子?

陈氏噎住。

阿常又道:“如果是那个人的意思,您不妨直接回了他,就说绝无可能……儿子不介意丢脸,真的。”

陈氏瞪大眼睛。

“你……你都知道了……”声音有些发颤。

.。.。

352.仓惶“孩儿什么也不知道,我只知道,今生,我是您的儿子。”阿常轻轻一笑,道。

陈氏呆滞的望着阿常,仿佛想从他脸上看出一朵花来。好半天,才缓过神来,目光轻闪了闪,才神情恍惚的道:“既然你不愿意……这件事就罢了……”

阿常听她似乎还有些犹豫,便笑了笑:“孩儿与锦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却也历经了许多才走到如今,也是不易……孩儿本就无心旁人,子嗣如今与我也无关隘,母妃既然心知肚明,何苦误了人家好好的女儿家的一生?”

陈氏想到,无论想要生过来的是谁家女儿,只怕还真是害了人家。

便点了头,应道:“我做主推了就是。”

心里却想着,家里这般和乐,其实她也不愿意给锦甯添堵。如今心平气和的看谁都顺眼,每天与韩侧妃有说有笑的聊聊天,逗逗乐瑾开口说话,日子挺充实的。这样就挺好,虽说水至清则无鱼,可太浑浊了也不好不是?

至于那人如何作想,其实又与她何干?他们早就是两个世界的人,只怕入了黄土也呆不到一块去,她又何必还牵挂着?

心里那点放不下,似乎便这样轻轻落地了。

其实陈氏心里可谓明镜一般,如今她不过是在爱情与儿子的单选项中选了儿子。既然乐祥觉得够了,那便够了,她不想再多事与儿子离心。等儿子和媳妇定了下来,她跟着走就是了。

人生不过百年,何苦执着一生。

便撇开了这个话题去,与阿常闲说了两句。

没过多久便又近了?br />

船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