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说到世子妃,和梁微绮一样,这位一直都顺风顺水的,到了最后反而让人觉得理所当然。 再加上阿常的冷性子可是满京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羡慕的人也就不那么多了。二小姐蓝锦曦又是从小定下的皇长孙,襁褓里的娃娃亲可不怎么保险,偏偏人家就能摊上个好的,怎不羡煞旁人?
其实这也就是一般人的想法,毕竟真的疼爱孩子的父母没有哪个会在不打听清楚对方家事的情况下便为儿女定下亲事。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单看父母,孩子未来是什么情形也可以预见一二。若大皇子和大皇子妃是个不省心的,老爷子就是拼着一身的军功不要,也不会同意这门亲事。
老爷子旁的本事没有,这点面子,宸帝还是要给的。
不然宸帝也不会放着两个和锦曦同龄的皇子不提及,单单点了大孙子。
固国公府若是有往上一步的心思,就该选了九皇子。老九是老儿子,宸帝也会偏爱一些,生母又是蓝贵妃,也算是亲上加亲。可蓝家势大,宸帝不可能同意这门亲事,配老八,人家也不会情愿。大儿子是个没野心的,儿媳妇为人也平和,蓝家既然疼闺女,就不可能不同意。
可见这赐婚也是有学问的。
大军开拔回京的消息已经过去一个月了,王氏是日日翘首盼望,从一开始的喜出望外到渐渐平静再到焦心,这个过程可真够真磨人的。锦甯心中暗自嘀咕,这古代要说什么不好,就是交通和通信两样了。一封书信来回辗转半个多月才到,这千里迢迢的回个家也要花上一两个月的路程,可不让人揪心么?
不仅王氏天天催着府里的家丁去探消息,就是锦甯也常派人去打听,却是一次又一次的空手而回,带回让人失望的消息。
陈氏看在眼里,只觉得蓝家的孩子还真是一条心。京畿就这么点大,有点风吹草动没多久就传遍了。听说蓝家的姻亲陈家也是一样,日日有仆人架马出城。想那蓝绣不过是个庶女,却还惦念着兄妹情谊,可见这蓝家的孩子,都是重情重义的。
陈氏不由想起锦甯对待梁偲美玉和乐瑾的态度来,从一开始,这丫头就一视同仁。虽然大面上还是分的清清的,可陈氏就是觉得,锦甯似乎对嫡庶之分不以为意,一点也不放在心上。梁偲美玉这两个孩子和锦甯可是亲昵的很,可对阿常这个大哥,可从没这么亲近过。
过了初夏,天气渐渐开始炎热起来。韩侧妃闲来无事,便拉着锦甯和陈氏选衣料,打算做几身新衣。屋里挤了大大小小的一堆女人,正妃侧妃再加上姨娘,林林总总的有十来人。锦甯虽不是第一次见到,可每次见到这群女人聚在一起,才会陡然想起原来自己的公公竟然有这么多的妻妾——就这样,在龙子凤孙里,还算是少的。
有陈氏在,靖王爷的这些莺莺燕燕们也不敢太过放肆,规规矩矩的一个个挑选好了衣料,又让人量了体,都坐下来静静喝茶。韩侧妃带了乐瑾在身边,小东西吃的圆润可爱,一张粉嫩的脸蛋上镶嵌着一对黑宝石一般的眼珠子,很是讨人喜欢。没孩子的,是打心眼里的羡慕嫉妒,韩侧妃嫁进来可都是老女人了,一直没生育,谁能想到过上几年别人没怀上,偏她生了个大胖小子,还这么受宠,心里早都打起了小算盘。
转了一圈,乐瑾的小脸都被捏的红了,难为他还能乐呵呵的傻笑。韩侧妃看的心疼,便忙让||乳|娘抱了下去:“也该午睡了。”
姨娘们才消停了,美玉早趁乱偷跑了,锦甯倒是也想跑,可惜没借口,只得老老实实的作陪。
“世子妃嫁过来都快三年了吧?”一位年纪大约二十来岁,还很年轻的姨娘娇俏的笑着,她生了一张粉脸,如含杏一般很是羞怯的模样,细声细气的道:“看着还像没出生的姑娘一样。”
这是在夸她连嫩还是讥讽她?锦甯挑挑眉:“姨娘谬赞了。”
陈氏沉下脸来。
这姨娘的意思她何尝不明白,不过是在说锦甯嫁来三年却一直无出。放在以前,她自然要生锦甯的气,觉得这个儿媳妇不争气,少不得要给她添点堵。可现在听在耳里,却仿佛是在说她儿子似的,顿时不高兴了。
可她又不好训斥,人家明面上可是夸人呢
“甯儿是天生丽质难自弃,旁人求都求不来的。”韩侧妃赶紧打圆场,心里也很不高兴听见这个话题,她不也是好几年无出的?
那姨娘见锦甯面色淡淡的毫无异样,反倒是陈氏和韩侧妃略显不快,心底虽有些诧异,也不敢多说了,只得含含糊糊的应了两声。众人也都是察言观色的好手,哪有瞧不出来的,自然也跟着凑了趣,将这小小的插曲盖了过去。
晚上回来阿常却不知从那里知道了,对锦甯道:“看来咱们得早些准备了。”
357.归来
锦甯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可是她只能摇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阿常似讥讽的一笑,却又隐去,伸手捏了捏锦甯的脸颊:“这个世界,不止有一个皇帝。”
不止有一个皇帝,而且有许多的国主。即便弱小,也不曾让他人吞并。哪怕是蝼蚁,也有自己的方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繁衍,生生不息。
即便是自己从前所在的世界,一样是被列强所割据。世界太大,以至于一个人无法完全掌控,毕竟,人的生命和能力,都是有限的。
只是……他们真的能轻易离开吗?
也许已经不止一次感到迷茫,所以她才会有此一问。
最终也不过尘归尘土归土,既然如此,他们又何必辛苦的逃开。
“即便我能手眼通天,但有些事,也不是人力所能控制……是你提醒的我,我现在只是一个凡人,是依着生老病死因果循环生活在这个世上的凡人。”阿常仿佛知晓她心底的困惑,轻轻的搂抱了她,在她耳边轻声说道:“很多事情,依然由不得你我。”
如果可以,他大可以不纠缠这些因果,带着她远走高飞。只要他愿意,哪怕只有两个人,他们也可以生活的很好,长相伴长相守,直至终老。
然而锦甯的职责未尽,他也有他的任务,不能如此潇洒的一走了之。
哪怕从一开始,他只是为了她而来。
他看着她略显凝重的小脸,笑道:“不过是个打算,还没有计划好,你不必太放在心上。”
没计划好的事情说出来做什么?凭白的扰乱她越发趋于安慰的心……自从那一次与六皇子在宫中偶遇之后,锦甯觉得自己的任务似乎已经完成。梁乐桓的眼中对她依然有留恋,可是已经不见执着。他虽然叫着勒如熙,可看着的,却是蓝锦甯。
她瞪了他一眼:“没事瞎折腾什么,洗洗睡吧”
远征戍边的大军姗姗来迟,在七月底进了城。
即便天气炎热,还是有不少百姓齐聚在城门外,努力的伸出脑袋翘首盼望。有些事纯粹凑热闹图个高兴劲的,有的则是来等待自家出征的亲人的。
有人欢喜有人愁,等到归来之后,还不知有多少人家,要悲痛欲绝,撕心裂肺。
失去总是叫人觉得沉重的。
除了大批的百姓,还有许多朴素或华丽的马车停在路边。隐隐约约可以听见女子小声说话的声音,大多是富贵人家的女眷们,毕竟出征的可不止是平明。这城中排得上号的武将世家,多多少少都有人一同出去了。
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带着军功衣锦还乡,这种气氛真是叫人恨不能断了愁肠。
“来了来了”前头马蚤动起来,百姓们兴奋的想要往前挤,但因着门前禁卫的制止,只能固守在原地不得动弹。马车的车帘子也掀起了许多,露出一张张焦急的脸。
宸帝知道今日城门处必定乱成一锅粥,因此特意拍了禁卫军来维持秩序,避免因为人太多而发生踩踏事故,再酿悲剧。
固国公府与靖王府的马车前,有两批快马一前一后的到了。前头的那个下仆在固国公府马车前抱拳行礼,带着如释重负的口吻道:“夫人,大军离此地不过二里路了,约莫半刻中就该到了”
王氏探出头来,虽然面色平静,一双带着水光透出焦急之色的眸子却掩饰不住那种热切的盼望,连连问道:“好好,你辛苦了。有没有看到奇儿在哪里?他怎么样,有没有受伤?”
那人一怔,垂下头有些紧张的道:“小人没看清楚……人太多了,远远的只能瞧见烟尘……”
王氏难免有些失望,但也知道,自家的下人不可能靠近大批人马去打听。毕竟人都快道城门口了,若是人人都这样上去围堵询问,还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进城。
“行了,你辛苦了,去后边歇歇吧”王氏尽量平静的说道。
目光中隐隐透着焦灼的水光。
“娘,就快看见二哥了,不如笑一笑?”车中透出一张娇俏活泼的容颜来,冲着王氏调皮一笑,却是锦曦。她又回头朝车中努了努嘴,笑道:“你瞧二嫂,可比你镇定多了。”
车中的孙氏闻言,不由红了脸颊。她哪里镇定,实在是激动的木然了,手脚仿佛都被定住了似的,动弹不得。“母亲莫要听曦儿胡言乱语,妹妹莫打趣于我。”
王氏这才真心实意的笑了起来。
锦曦真切听得那边交谈的声音,不觉莞尔一笑。姚黄听得她笑,不觉奇怪:“主子笑什么?”
“没什么的,我们下车看看。”锦曦摇摇头,对她道。
姚黄应了,挽起了车帘子自个踩着脚凳下车,才又扶了锦甯。锦甯想起当年,这丫头可是个爱骑马的,如今也学起那规矩来。又觉得自己也是一样,二十岁不到呢,这上车下车都要丫鬟搀扶着了,十足大家闺秀的做派。
可她也是个货真价实的名门贵女。
“主子,夫人的马车在那边。”姚黄一眼就瞧见了固国公府的车架,没办法,实在是看了太多年,都习惯了。有时候出任务,她也得装成千金小姐,这样的马车坐的不少。
“那咱们也过去吧,人多热闹些。”锦甯便顺驴下坡,坦然道。
姚黄不疑有他,更不知道锦甯在车中就听见了那边细碎的谈话。这两辆车少说也隔着五六十步远,一般人根本就听不清。再说这会人多吵杂,要从细碎的各种吵闹中听见一辆马车中几个夫人小姐的轻慢细语,就是武林高手也难以做到。
老爷子或许能,但也绝对不轻松。
王氏还没见到儿子的面,就听见说大女儿也来了,忙叫她上了车。
“你这孩子,有我们来就足够了,你还跑出来做什么?”又问道:“一个人来的?”
“恩呢,世子点卯去了,王爷和母妃韩姨都去庙里还愿了,我一个人在家里也无事,正好来接人。”说是还愿,却也不知道是还的什么愿。想到小乐瑾小小年纪就要受香火佘毒,锦甯就忍不住摇头。当然,也没多大妨碍,顶多就是呛一些。
听她这么说,王氏也就不再多问。府里没人,甯儿正好有空,又惦记着自家哥哥,是个有心的好孩子。伸手慈祥的摸了摸锦甯的手,自打婠儿翔儿出生,王氏那性子是越来越和蔼平顺,十足的祖母派头。想她不过四十多岁,还没到五十,面容瞧着也年轻的很,却偏偏一副老年人做派……说到底还是早婚早育惹的。
锦甯又笑着与二嫂孙氏打了招呼,又和蓝锦曦玩笑了几句。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几人也再无心谈话。俱都下了马车,对着那城门方向翘首盼望。
远远的已经可以瞧见人头攒动的队伍走近,待得最耐不住性子的锦曦兴奋的大叫:“回来了回来了”锦甯才装作也才发现的样子跟着一起附和。
王氏没出声,却抓紧了身边锦甯的手,孙氏低头揽着锦曦的胳膊,却时不时的抬起眼睛瞧一眼,手臂不自觉的用力收拢,惹的锦曦叫道:“二嫂,放松些放松些,可夹着我了”
王氏回过神来,瞅着小女儿没个淑女样无奈的叹了口气,责骂道:“你也乖巧些,多学学你大姐和宜儿”
锦曦冲她吐吐舌头,轻声认错。她素来如此,总是知错不改,屡次就范。
这也怪不得她,从小锦甯就给她灌输了要活得恣意快乐、自由自在的观念,难免就有几分跳脱。虽后来在太叔祖母的教育下收敛了不少,却已经是本性难移。而宜儿则不同,锦甯知道她与锦曦的情形不一样,只是放任自流。姜氏是个好母亲,也懂得为女儿打算,教养的本就不错,后头又与太叔祖母投缘,学了不少规矩,自然也就文静娴雅的多。
锦曦与宜儿两个,说不得哪个更好。要锦甯说,她自是喜爱锦曦活泼爽快,但也并不讨厌宜儿恬静文雅。
其实若两个人能中和一下,也许更好。
不一会大军便进了城,说是大军,其实也就一二千人的样子,不过却比离开时多了不少,也显得不那么风尘仆仆。这些是先头部队,伤者一个不见,其实已经比在在赶路时候的队伍精神许多。毕竟得胜归来,伤的伤死的死,不好看也容易跌落士气。
整个京畿城的东城门咋起一片欢腾,冲天的欢呼声几乎能传到西边的金銮殿上。百姓们纷纷冲到禁卫严防死守的边上,一遍呼喊着家人的名字一边抹眼泪,这场景让人觉得心酸,又觉得十分温暖。
兵士们心中都升起一片暖意。
当然如王氏这样的夫人并不会和一般百姓一样振臂高呼,却又担心锦奇找不见他们,不禁道:“这可怎么办,乱成这样,奇儿会不会先回府了?”
锦甯却神秘一笑,说道:“母亲放心,哥哥会找到我们的。”
还不待王氏发问,就听耳边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道:“母亲,慧茹,甯儿曦儿,你们是来接我的么?”
王氏怔忪望过去,就瞧见一张黝黑的俊脸,露出闪亮亮的白牙,对她笑的那般阳光灿烂。
358.成长
王氏一路上忍不住的落泪,也不知是伤心还是欢喜,倒惹的锦奇马也不敢骑了,上车陪着说着好话哄着她。他身上还穿着铠甲,应是有清洗过,却还是一副脏污的模样。凑得近了,还能闻见淡淡的血腥味。
锦甯没回王府的马车上,而是跟着上了固国公府的。她鼻子灵敏,又素来不喜这味道,便挑了个离他远的角落坐了,悄悄的打量他的脸色。
铠甲把整个人都遮的严严实实的,能瞧见的,也就是露在外头的一张脸了。
还略带着几分稚气,眉目间却添了许多成熟之感。尤其是一双眸子,再不是从前那般清澄透彻,多了几分深邃与压抑。锦甯心里有些后悔,却也明白,这是必不可免的事情,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人,总是要长大成熟起来的。
他的脸上倒是没什么伤痕,只是晒的黝黑发亮,倒真的像个小将了。
锦曦用手背抹去眼泪,掩饰的笑道:“娘亲这般模样,还真像个孩子呢”
孙慧茹偷偷抓了抓锦曦的衣袖,示意她不要说话。她的眼眶亦是通红一片,眸中含着晶莹的水光,仿佛就要决堤似的。
又瞧了眼锦甯,只觉得这个妹妹平静的过分。虽然面上也有欢喜,可比起王氏和锦曦来,着实是平淡了不少。锦甯对锦奇的关心,自然是不容否认的,因此孙慧茹不但不觉得她是冷漠,而且还真的打心眼里佩服她。隐藏自己的情绪永远是最难的,譬如她,如今还是不自觉将喜怒放在脸上,即使刻意刻制了,却还是会透出一星半点来。
“你这猴孩子”王氏瞪了锦曦一眼,可经她这么一打岔,总算止住了泪。
锦曦要的不也就是这个效果?当即对锦奇自得的道:“二哥,还是曦儿厉害吧?”
锦奇笑起来:“那是自然……不过娘这都哭的差不多了,你这招怎么才使出来?”
锦曦撇撇嘴,一脸不屑的道:“亏你这回还带兵打仗了,难道不知道审时度势?娘刚才的模样,哪里听得见我说了什么话?就算说了,也是白搭,等娘哭过一会,自然就能听的进去了。”
听见带兵打仗这四个字,王氏原本好些的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盯着锦奇的眼睛问道:“你走时是怎么跟娘说的?你说你只是躲在韩将军身后沾沾军功,可那些军功是怎么回事?这回是你运气好,若是你有个三长两短,可叫我这当娘的怎么活……”
说着,抬起帕子又要去抹眼眶。
锦奇那个悔啊早就知道锦曦这丫头不靠谱了,谁晓得她这么笨才把娘的注意力转移了些,她可好,一句话又给带回去了“娘,我这不是好端端的回来了么”又狠狠的瞪了锦曦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