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3部分阅读(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船说政觉得别人看他的目光都有问题,坚持了几天就坚持不下去了,回头找王夫人准备搬家。

王夫人虽然答应了贾政的话,确没放在心上,只做表面功夫罢了。可没几天宫里传出话来,王夫人慌了。

原来,这段时间元春不知怎得,忽然艰难了许多,不光是因为史家的反击,其中似乎还有别人的手笔,偏偏元春一时间竟然查不出来,只能求救于王夫人。王夫人接了信,就找人调查去了,这一查,王夫人怒了。

原来,这个做手脚的倒不是什么大角色,而且,也伤不到元春的筋骨,但王夫人却发现,原来这件事,大房那边早就知晓,偏偏袖手旁观,眼睁睁的看着元春吃亏不管。这下,王夫人自觉抓到大房的把柄,立马去找贾母了。

贾母听了这事,自然十分生气,将贾赦巧儿叫来训了一顿,命令他们立即解决这事,贾赦巧儿当着贾母的面,做了深刻的检讨,大意就是自己这段时间忙着忙家和筹钱了,对这事疏忽了,并保证立刻马上就去补救。

王夫人得了这话,心中稍定,却没想到过几天元春又递出话来,询问这事什么时候可以解决。王夫人傻眼了,再一打听,原来,贾赦他们当着贾母的面答应的好好的,实际上是一点也没动呀。

王夫人不傻,知道这就是大房在给自己施压,人家的意思很明显,你什么时候搬家,我什么时候帮元春。于是,王夫人又哭着找贾母了。

可贾母也没辙啊,贾赦他们就咬定了一点,我确实出力了,事没办好你不能赖我吧。贾赦他们一会儿大呼冤枉,一会儿又哭诉为了给元春办事花了多少银子,嚷着让王夫人还钱。

贾母被两边吵吵的头都疼了,而且对这事情的始末缘由知道的一清二楚,于是对贾赦说道,你既然没本事办好这事,我就另找人办这事了。贾赦自然没二话的答应了,等贾母找人的时候,也傻眼了,她找不到人帮忙。

其实,贾赦袭爵也这么多年了,他又不是原著里那个没用的,这家里的大权,贾母抓的死死的,外面的事情可是都交给贾赦了,这么多年下来,人家自然是听贾赦的,就是有几个不用看贾赦脸色的,也不会插手这事。人家也不傻呀,这明摆着是贾家两房较劲呢,他们傻了才会去插手呢。

除去这些不能插手的,剩下的就是史家,王家和薛家了。史家是彻底交恶了,别说帮忙了,他们不踩上脚就算好的了。薛家,要是以前还有可能,现在,他家那点本事,连自家姑娘都送不进去,更别说帮别人了,最后就只剩下王家了,可王家的人脉在王子腾走的时候,都给了自己的女儿凤姐了,这事,你要说凤姐没插上一脚,就是贾母信了,王夫人也不信。

二人这下是彻底没办法了,贾母虽然在贾府说一不二,但那是两个儿子愿意孝敬她,她才有现在的风光,离了儿子,她就什么也不是。眼看着这大儿子是铁了心了,再加上两边毕竟立了契约,就是闹到金銮殿上,二儿子也不占理,因此,只能让王夫人尽快搬家了。

而王夫人的死|岤就是孩子和银子,两相比较,孩子还是比银子重要。于是,王夫人投降了,二房找了一个黄道吉日,到底还是搬出来了。只是,王夫人毕竟是王夫人,虽然服软搬了家,但到底还是闹了一出。

二房院里还有不少东西是公中的,但王夫人不管这个,一股脑的全搬走了,等贾赦他们搬进去的时候,空空荡荡的干净极了,连烧火的柴火都没留下一根。

巧儿她们看在贾母的份上,也不好计较,只能吃了这个亏,好在,那些东西也不值几个银子,真正贵重的古董字画等贾母走了,自然还可以收回来。

王夫人被逼搬出了正房,心中不甘,偏偏找不到机会报复大房,心里憋屈,就去找薛姨妈诉苦。因为前段时间贾府里又是闹分家,又是闹搬家的,两房斗得厉害,薛姨妈怕牵扯进去出什么事,就一直和宝钗呆在梨香院里,没怎么出去,早就憋得难受了。如今既然事情已经结束了,再见王夫人过来,自然是无比欢迎。

两人一落座,王夫人就将前段时间心里的委屈都倒给薛姨妈了,还一边说,一边声讨巧儿,凤姐她们,就连贾母也得了几句埋怨。薛姨妈只是听,一句话也没说,直到王夫人吐完苦水了,这才问道:“听你这话的意思,你是想难为难为她们?”

“可不是怎么的,总不能好事都让她们占了吧,就是想不出什么好法子。”

“法子,也不是没有,就看你能不能做到了。”

“什么法子,你先说给我听听。”

“听说瑚儿琏儿小的时候,也是跟着老太太的,那时候你们都住在一起,想必关系很好吧。”薛姨妈不正面回答,反而说了这么一句话。

“什么关系好不好的,一个个的全是白眼狼,还有那凤丫头,还是亲侄女呢,哎呀,别说这些了,你不是有好主意吗,到底是哪个,”王夫人急了,直催着薛姨妈出主意,但见薛姨妈只笑不语,却慢慢反应过来了。“你是说……”二人相视一笑。

王夫人道尽了苦水,又得了主意,心满意足的走了。等她走后,薛姨妈进了里屋,将刚才的事情告诉了宝钗,说道:“我的儿,这下娘可替你报仇了,看她以后还怎么得意。”

“母亲,你这又何苦。那边可是好相与的,要是让她们知道是咱们处的主意,又不知道要惹出多少是非。”宝钗劝道。可薛姨妈却不管,一心要为宝钗出气。

第 50 章

原来,当初薛姨妈见将宝钗许给贾珅的事不可为之后,就将目标转到宝玉头上,宝钗到贾母处走动的也勤快了许多,这“金玉良缘”得话也传了出来,本来一切都发展的挺好的,只可惜被凤姐她们破坏了。

当初,因为送宫花之事,误会薛姨妈想离间贾瑚贾琏两房的关系,于是决定报复薛家。知道现在薛姨妈一心想撮合宝玉宝钗,于是在这方面做文章,可怜的薛姨妈,一番努力直接付之东流了。

要知道,虽然凤姐现在有了一些改变,但她本质上还是那个心狠手辣,瑕疵必报的凤姐,既然人家已经下了战帖,她又怎么会不还击回去。

为了和宝玉培养感情,宝钗就到宝玉那里勤了不少,每天呆的也挺晚的,两个人相处也没注意什么男女大防。宝玉是一直就这个样子,宝钗确是有意勾引了,不时的露个手臂什么的,好几次都惹得宝玉看直了眼。

凤姐她们了解到这个消息之后,也没干什么,只是以后宝钗到宝玉那里时,总会遇见几个嘴碎的婆子。当时正是初夏,天气炎热,屋里的窗户什么都是开着的,因此从远处也能看见屋里人的行为。所以,宝钗再露胳膊的时候,有好几次都被这些婆子看到,甚至还有一次被贾母看见了,贾母的脸当场就阴了,连屋子都没进直接回去了。

贾母回去之后,将王夫人叫来,开口就说薛家丫头行为不检,不是宝玉良配。王夫人当场就蒙了,贾母接着还想赶薛家出去的,说是没得留着这等货色败坏了我贾家姑娘的名声。

王夫人吓得顾不上打听事情原委,先用贾府没有赶亲戚走这个先例,稳住了贾母,又说了一大通好话,最后,才说服了贾母。只是以后,薛姨妈宝钗再过来拜见贾母时,贾母总是推说不见。

后来,这风言风语迅速传遍了整个贾府,而且说的十分不堪,但薛家此时并不知道原因,只是不解,为何贾母的态度转变的如此之快。去问王夫人,王夫人也说不出个原因,直到一日,宝钗无意中听见两个婆子的谈话,这才知道真相。

那日,宝钗心情不好,独自一人在假山附近看景,忽然听见两个婆子说话,本来,宝钗对她们说的也没感兴趣,只是懒得出声罢了,哪知那两个人却说到自己头上。

先是甲婆子问乙婆子,说:“怎么最近没看见薛家姑娘来看老太太呀,那姑娘出手可是很大方的。”

乙婆子不屑地说道:“这不是老太太不待见她们吗,人家那是什么身份,也就有点银子了。”

甲婆子奇怪了,问道:“这话是怎么说的,我前段时间请假回家了,还不知道这里面的道道,老姐姐你和我说说。”

然后,乙婆子悄声说道:“这事府里都传遍了,你知不知道那薛家为什么一直住在咱们府里不搬出去呀?”

“不是因为薛家的房子没收拾好,所以才住在咱府里吗?”

“这话你也信,什么没收拾好,那薛家那么多下人,让他们提前几天把宅子收拾收拾又不是做不到,再退一步说,这薛家进京也好几个月了,这会子不管多大的宅子也该收拾好了吧,可你看他们可有一点要搬出去的样子。 ”

“哎呦,要不是老姐姐说,我还真没注意到,那这里面还有什么问题不成。”

“可不是怎么的,这薛家是想和咱们攀亲呢,对象就是宝二爷。”

“宝二爷!老太太会同意?”

“所以才要讨好老太太呀,要不然,怎么会来的这么频繁,而且啊,听说那薛家姑娘还对宝二爷投怀送抱呢。”

“什么,不可能吧,薛家也是大家,他家的姑娘怎么会有这种举动。”

“薛家算什么大家,不过一个商户罢了,怎么就做不出来啊,你又不是没看见,那薛家姑娘每次到宝二爷房里的时候,可带着丫头过,而且,哪次不是三更半夜才走,”说道这里,乙婆子又悄声说道:“还有啊,我可不止一人说过,看见薛家姑娘在宝二爷面前露胳膊露腿的呢,听说还有一次被老太太看见了,把老太太气的不轻呢……”

宝钗听到这里就懵了,也不知自己是怎么回的梨香院,更不记得自己是怎么回答母亲的话,只记得自己看见了母亲,说了几句话,然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宝钗毕竟是宝钗,清醒之后将所见所闻告诉了薛姨妈,薛姨妈大怒,去找王夫人算账。

王夫人被贾母责怪后,就打听清楚原因了,心里也不喜宝钗的行为轻佻,只是碍着两家的情分不好开口。因此,当贾母后来不待见薛家时,王夫人并没有为薛家说好话,恐怕已经对两人的事情后悔了吧。

因为打着毁约的主意,王夫人并没有约束下人,加上凤姐的推泼助澜,这谣言才会越发的不可收拾,好在,她们还顾及贾家姑娘们的名声,这事也只在内宅传播,并没有传出贾府,到底还给宝钗留了一份生路,不然宝钗只能一死以证清白了。

再说道薛姨妈来找王夫人理论,王夫人自然将一干事情全推到巧儿凤姐头上,又诉说了贾母的态度,然后哭诉道:“这种事情我又怎么说的出口,只得约束好下人,可我如今是什么处境你也不是不知道,眼看这谣言越穿越离谱,根本止不住,我都不知道怎么见你了,呜……”

薛姨妈虽然知道王夫人是在做戏,无奈宝钗名声已毁,只能扒着宝玉,因此,只能把一腔怒火全放在巧儿她们身上。其实,凤姐她们也没做什么,这样的结果,纯粹是薛家自找的。可人呀,总是这样,遇事不从自身找原因,总是怪罪到别人身上,于是,大房这几人就上了薛姨妈的黑名单了。

这事,其实巧儿是知道的,虽然宝钗的行为在巧儿眼里不算什么,可这是什么年代,想想原著里“宝玉探病,宝钗给他看项圈时,直接解扣子的豪爽”,巧儿暗暗撇撇嘴,就是在21世纪,这么豪放的良家女子也是少的。想着宝钗既然敢做,自然要承担相应的后果,而且,凤姐只是动了一点小手脚,她要真是立得正,自然不怕这些。

因为有了这么一场因果,所以薛姨妈对大房的人是恨之入骨,可为了薛家的未来,却只能装着不知道,每日还得照常到贾母处碰钉子,到巧儿那里赔笑,又洒下了大把的银子讨好那些下人。好不容易时间长了,谣言淡了,这才松了一口气。如今,王夫人来讨主意,薛姨妈自然要借她的手,好好为自己还有宝钗出气了。

王夫人在那里酝酿阴谋,大房却一点也不知道,此时的众人,一来忙着收拾新屋,二来忙着筹钱。

说道筹钱,对于凤姐巧儿她们来说,还真没什么难的,她们手里都有大把的银子,就是高氏也有不少,几人都商量过了,先拿现银抵债,剩下的,把公中不用的古董字画都卖了,反正也没什么好货了,这些凑一凑也有五十万两了。再加上贾母赞助了两万,贾政一万,还有黛玉当初给的十万两,这就只差三十七万两了,然后把公中的庄子拿了几个出来,巧儿出了二十一万两,自己要了三个庄子,高氏和凤姐一人八万两,每人一个庄子。

由于不过是从左手倒到右手,贾家男人也没说什么,反正还是姓贾,就这么着,钱是凑齐了,贾赦马上就交了过去。

再说林家当初也是跟风似的借了二十万两,等黛玉知道了,立马拿了二十万两银票过来,让贾赦给顺带着还了。

这贾家林家还债之事,没两天,这朝里上上下下的都知道了,林家就不用管了,毕竟就剩下一个孤女了,可贾家却很是让人议论了一番。说好说坏的都有,也有在贾赦贾琏面前阴阳怪气嘲讽的,可贾赦他们一概不理,只管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这种作风,得到了两代皇帝的高度表扬。

第 51 章

前文已经说了,康熙派了人日夜监视着贾府,而雍正呢,看他老爹这么关心贾家,虽不知道原因,但不耽误他插上一脚,所以,这在贾家轮班的又多了几位。这监视的人多了,这贾府里上上下下,就没有这两位不知道的了。

康熙吗,主要目标还在药方或是制药人身上,对贾家的事,也就当个打发时间的故事,听听就算了。雍正却不同,要知道,虽然因为康熙的原因,现在的德妃不像历史上那么不给雍正面子,可也提了不少要求,无一例外是为了他的小儿子十四阿哥,也就是忠顺王求的。

这雍正皇帝早就觉得,自家老娘偏心,可自己是皇帝呀,要做孝子,要给臣民做表率,这有什么气也只能自己憋着不是。不过,现在可不一样了,雍正突然发现还有一个同盟,而且貌似贾赦这厮比自己还惨,这正房都是别人住着的,于是,就对贾赦有了点革命情谊了。

雍正爷看贾赦是怎么看怎么顺眼,再等贾赦把欠款一交,雍正就更满意了。再看看贾政,雍正爷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这绝对是和忠顺王一样的货色,都不是什么好东西。这忠顺王自己没法动,贾政我总可以虐虐他,出出气吧。由贾政再想到元春,这位爷就有主意了,大笔一挥,给元春提了一级,从嫔提到了妃,又交代小太监,等过两天贾政生日的时候就去传旨。

这时候,可能有人不明白了,怎么封妃反而是虐人呢?要知道,这后宫之事牵连着前朝,无故封妃,这可是什么好事,尤其还是皇帝越过皇后主动封的,瞬间就将元春放在了风口处,这元春之后的日子,大家想想那些宫斗文,就知道了。

于是,在贾政生日这一天,这么一个毒馅饼就落下来了。不过,贾府的可不知道是毒馅饼呀,一个个欢天喜地的接了旨,然后,就是祭祖,请客一连串的事情了。

等着忙过去之后,贾政王夫人后悔了。早知道有今天,当初就不应该这么爽快的搬家啊,说不定等两天,娘娘就封了妃,一切不是迎刃而解了吗。这群人,可是一点都没想过,要是这一百万欠款没还,元春会不会封妃的问题,在他们眼里,元春那么好,怎么会有男人不喜欢她,必是元春迷住了皇帝,这才被封了妃。

凤姐贾琏他们大房的人也挺郁闷,都觉得这个娘娘来得蹊跷,该不会这个是拿那一百万两银子换来的吧,嗨哟,我的皇帝呀,你怎么不打听清楚呀,这赏赐给错人了。不过,没几天大房的心里就舒服了,贾琏升官了,还是连跳两级,从正七品的笔贴士升为正六品的部院主事,比起贾政的工部员外郎可就只差一级了。

说起来,这个可是实打实的好处,可比那个虚名的娘娘好多了,要知道,别说是一个妃子,就是贵妃甚至是皇后又怎么样,只要没诞下皇子,或是生下皇子,但这个孩子没长大,那么就一切都是空的。

大房得了这实惠,没敢太过声张,只是自家人吃喝了一顿就消停了。倒是巧儿,借着这股劲,接连为贾珅,迎春找好了人家。

贾珅娶得是四川布政使刘棨之女。刘家也是官宦世家,其祖父刘必显为清初官员,官至户部广西司员外郎,阶奉直大夫。刘棨只一子一女,长子就是刘统勋,幼女刘嫣,年芳二八,性子温柔。

这门婚事是贾珅老师牵的线,他和刘棨是多年好友,二人关系不错,刘棨知道他有个得意弟子,就是贾珅,等后来到京拜见新君时一看,果然是个好的,就动了心思。

巧儿虽然不知道刘棨是谁,可她知道刘统勋啊,这可是雍正朝的名臣,再说,他的儿子刘墉也是乾隆朝的名臣,这说明刘家至少还能风光百年,自然没二话的答应了。贾赦也没什么意见,毕竟对方的家世不错,人也谨慎,贾珅有这么个岳家也不错。就这么这,双方交换信物,定下了婚约,决定明年夏天两人成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