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贾赦他们下衙回来,发现家里人都喜气洋洋的,待听得家中要再添一口,都十分高兴。贾珅知道自己要做父亲时,当场愣在那里,一缓过神来就奔刘氏房里了。刚一进屋,就看见刘氏斜躺在床上,嘴角含着一丝笑意睡得正香。贾珅没有吵醒刘氏,轻手轻脚的走到床前,伸出手轻轻的抚摸着妻子的肚子,眼里满是喜悦。
而从第二天开始,巧儿将一半心思放在了刘氏身上,每天也是补汤一份。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迎春与刘氏先后生下一个儿子,都是顺产,母子平安,大房一直沉浸在快乐之中。
相比较大房的喜事连连,薛家就凄惨多了,即便没有了香菱,这薛蟠房里也是有两个通房的,而且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这夏金桂呢,刚嫁进来时还安分了一段时间,等着她将薛家的事情摸清,就开始原形毕露了,几个女人是天天吵,日日闹,闹得薛家是鸡犬不宁,从薛姨妈到薛宝钗每个人都是狼狈不堪。
薛家家宅不宁,薛姨妈自然顾不上宝钗,这宝钗也因为哥哥嫂子的事情,没心思和宝玉玩闹,一时间宝玉无趣的很。
这宝玉有了空闲,就到王夫人那里表表孝心,顺便调戏一下王夫人的丫鬟,当然,人家宝玉可不认为自己是调戏。在王夫人的众多丫鬟里面,宝玉最喜欢的是一个叫彩云的丫鬟,每次过来都要跟她说几句话,只是每次彩云对他都爱理不理的。不过,也不知道是不是宝玉有被虐待的倾向,彩云对他越不好,他越往前凑。
这一天,宝玉又来找抽,正好碰见贾环,同原著一样,贾环和彩云感情挺好,虽然不像原著那样,时不时偷拿王夫人的东西接济贾环,可离了这些,反而显得两人的感情更加真挚,不过,这一点除了他们自己,倒没有别人知道。现在的彩云自然明白,王夫人不喜贾环,要是自己公开和贾环的关系,还不知道要被王夫人怎么折腾呢。
只是,虽然贾环知道,宝玉并不知道自己和彩云的关系,但不代表他可以接受宝玉调戏自己的女人,所以,这贾环起了一点阴暗的小心思,决心给宝玉一点教训。而对付宝玉最好的人选,一个是黛玉,一个就是贾政了。
正好,今天贾政休沐在家,这贾环先给彩云使了个眼色,等彩云脱身出来,问明白了宝玉在这里厮混的时间,又叮嘱她离宝玉远点,就跑到贾政那里。不知怎么说的,反正贾政到王夫人这里来了,一进门,就看见宝玉缠着王夫人房里的一个小丫鬟,要吃她嘴上的胭脂。
贾政一看见这个情景,一下子想起了当年宝玉害的一个丫鬟跳井的事,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抓起旁边的花瓶,照着宝玉就扔过去了。这宝玉不愧是怜花惜玉的主,这当口居然还记得保护对面的丫头,不过,他不保护还好,一保护这丫头的命就填进去了。
原来,这贾政毕竟是个文官,手头不准,这花瓶朝着那丫头去了,哪知道宝玉见势不妙,上前挡在那丫头前面,这下,这花瓶正好砸在宝玉后脑勺,头上鲜血直流,宝玉立马就晕了过去。
贾政一见着了慌,立马找出金疮药,使劲的往宝玉头上倒,一边请了太医。等太医过来,又伤口包扎好了,看过之后说无碍了,这才寻人给贾母王夫人报信。
贾母王夫人得了这个消息,自然将贾政万般埋怨,这贾政当然不会就这么领了这个罪名,当即说了,自己本来是要教训一个小丫头的,哪知道宝玉跑过来,挡在那丫头前面,这才被打了个正着。
王夫人本来就不是什么好性子,一听这话那里还做的住,当下将那个丫鬟揪过来活活打死,又将其家人全部发卖到私盐场或是苦窑里去了。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王夫人在这档口还要造孽的原因,反正应该当晚醒来的宝玉,直接睡了三天三夜,一点苏醒的迹象也没有,这下,贾府里众人开始心慌了。
贾府里忙着请医问药,宫里两个皇帝不约而同的下了命令,让人将巧儿手中有救命良药的事情透漏给王夫人。王夫人得了这个信息,顾不上真假,立马找到巧儿,向她求药。
巧儿当时正在和刘氏一起,在逗自己的小孙子,听了王夫人的来意,当即就是一愣。巧儿当然知道宝玉受伤的事情,也去看望过他,知道此时宝玉的情况有些不好。
不过,巧儿并没有放在心上,人家可是过来历劫的,哪里就这么容易死了,说不得到时候就有高人过来救命了。再说了,真要是自己给了什么东西,宝玉要是再有个什么好歹,王夫人还能不赖上自己?所以,一直以来,巧儿都没插半点手。
只是如今既然王夫人求到自己头上,巧儿也没说别的,只是让人取出一棵千年人参,说道:“弟妹,我这里最贵重的就是这棵人参了,原本是前些日子,孩子有孕预备下的,只用了半棵,弟妹既然急着用,就先拿去吧。”
巧儿用半棵人参打发了王夫人,回屋沉思,巧儿总觉得这件事有些不对劲,只是想了半晌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这事就这么放下了。
第 69 章
更新时间:2012-2-28 9:08:31 本章字数:5426
宝玉挨了贾政那么一下,直接在床上躺了一个星期,好不容易才苏醒过来,只不过再次醒来的时候出了一点小问题——宝玉傻了,这下,贾母王夫人她们又要开始折腾了。
贾母搂着宝玉是心肝肉的哭,王夫人一边抹泪,一边吩咐人去请太医,贾政看着痴痴傻傻的宝玉唉声叹气,赵姨娘搂着贾环缩在角落里,恨不得没人发现,二房乱作一团。
再说外面去请太医的人,过了好一会儿才回来,还只请了一个平常的大夫,太医是一个也没请到。贾母一问,才知道太上皇昨儿突然病倒了,别说太医了,就是京城里稍有名气的大夫都给拉到宫里去了,一时间只能找了这么一人凑数。
王夫人一听更是不停地说:“这可怎么好,明眼看着宝玉这是伤了头了,就是太医恐怕都没有把握,找这么一人管用吗?不如和娘娘说说,让她给找一太医过来瞧瞧。”
这王夫人因为担心儿子,只在宝玉屋子里挂了一个帘子避在后面,所以,她的一席话全被那个大夫听去了。这大夫呢,也有点倔,一听这话是抬脚就走,你看不上我,我还不给你看了呢。
好在贾政虽然迂腐,但到底还是明白事理,知道现在这个节骨眼上,就是元春自己生了病都不一定能找到太医,所以拉住了那个大夫,说了一通好话,又多给了许多诊金,这才留住了人。
不过这大夫医德不错,虽然对王夫人的话不满,但还是仔细检查了宝玉,只是他确是有心无力,只能开了一个简单的调养方子,摇头走了。不过这事很正常,毕竟宝玉伤的地方太不好了,这脑部的问题,从古至今都是一大难题呀。
再说康熙那边昏迷不醒,一睡就是好几个月,这天晚上,康熙终于苏醒了,不过雍正却高兴不起来,因为看康熙的这个架势,实在太像是回光返照了。
康熙将所有人都赶了出去,只留下雍正,然后将自己还留在手中的势力什么的一股脑的全给了雍正,等这些都交接好了,康熙沉默了好久,才将贾家的事情同儿子说清楚,然后,没等雍正反应过来就与世长辞了。
雍正此时的心情极其复杂,其中既有对康熙隐瞒仙丹的不满,也有得知仙丹的兴奋,更有康熙死亡的难过,不过,其中也包含了许多无奈吧,因为,这里是皇家。
雍正安葬了康熙之后,然后宣布,他要为康熙守孝三年,此事引起后宫动荡。后宫里的女人没有一个愿意看见这种事的,要知道,这可是三年,三年后,说不定皇帝都记不起自己是谁了。再说了,三年后,自己肯定都老了,而那时肯定要选秀,到时候不知道要有多少年轻漂亮的女子进宫,自己这些年老珠黄的说不得就得靠边站了。只是皇帝要尽孝,这事确是无法劝说的,大家在太后劝阻无效之后,也只能死了心。
再说贾府那边,宝玉一直没什么好转,大家全都愁眉苦脸的,却也只能贴出布告,遍寻名医。这天,贾母又在照顾宝玉,忽然听见耳边传来一声“阿弥陀佛”,贾母一振,像是想到什么,接着就有下人过来禀告,说有一僧一道接了告示,贾母立即将两人接了过来。
这一僧一道就是书中那两人,自然本事不凡,给宝玉吃了一丸药,又留下一个方子,不等众人反应过来,就飘然远去了,前后时间不过一刻钟。贾府的人追出了门口,连半点人影都没见到。
贾府的奴才以为是这两人腿脚快,自己没追上,那些皇家密探却不能这么想。这一僧一道出现的时候他们就很奇怪,怎么一没注意,贾府门口就多了这两个人呢?后来这两人出了贾府,他们自然要跟上去看看,哪知道就在他们眼前,这两人就不见了。
对于这等灵异事件,皇家密探们当然不能不禀告皇帝了,雍正得了消息,心里就打算开了。看样子,这贾府确实有仙人保佑,恐怕,喂给贾宝玉的也是仙丹吧,只可惜当时密探们不知道,没抢回来。不过,估计他们就是去抢了,恐怕也抢不到吧。
雍正此时还年轻,身体也还算好,倒不像康熙那样急躁,因此,有些事情他也看的比康熙明白。
照雍正的想法,贾府确实是没有仙丹了,否则人家仙人也不会特地过来送仙丹不是吗?至于以前贾府大房的人可以抵抗那些药物,估计是之前吃过什么灵丹妙药的,要知道,这仙丹当初可是贾家献上来的。至于说他们会不会私藏几粒,雍正到不觉得他们有这个胆量。
一时间,不管明面的还是暗地里的,反正贾家的危机是过去了,大观园里又是一片和谐。只是王夫人和薛姨妈之间好像有点不妥当。
原来宝玉病着的时候,因为不管是太医还是大夫都说宝玉没救了,王夫人病急乱投医,想着给宝玉娶个媳妇冲冲喜,说不定宝玉就好了。于是就和贾母说了,贾母对此也同意,只是在人选问题上,两人还是没能取得一致意见,最后两人不欢而散。
王夫人呢,虽然没取得贾母的同意,但是她是拿定了主意的,想着到时候找元春下到旨意,贾母就是不同意也不行。不过,这事怎么也得和薛姨妈通通气,所以就去她那里把这话说了。
这薛姨妈还是疼女儿的,原著里她之所以同意冲喜,那是因为当时薛蟠犯事,自己有求与贾府,所以才在儿子和女儿之间,选择牺牲宝钗。如今可不是这回事,再加上她早知道宝玉恐怕好不了了,当然不会让宝钗就这么嫁进去,所以,以太上皇现在还昏迷不醒,元春这个时候,下这道旨意似乎不妥为借口,推脱了。
王夫人当然明白了薛姨妈的意思,怒气冲冲的离开了。后来,她听贾母的意思,好像是黛玉不嫌弃宝玉的状况,愿意嫁进来冲喜。她一方面为黛玉的不离不弃高兴,一方面还是不愿意找个不和自己心意的儿媳妇。就在王夫人还在纠结媳妇人选的时候,那一僧一道来了,宝玉好了,王夫人的难题也不用解了。
原本,在宝玉好了以后,王夫人是想和薛家翻脸的,哪知道又碰到太上皇驾崩了,一家子都得去哭灵,等一切忙活完了,宫中又传出消息,皇帝要守孝三,这下,元春她们的境况就尴尬了。
为了不让皇帝忘了自己,她们必须时不时的给伺候皇帝的太监赛点银子,让他们时不时的提提自己,所以,现在薛家的银子在这个时候就显得格外重要。为了这个原因,王夫人只能忍下这口气,好在薛家也识相,没等她说什么,就主动送了两万两银票过来。
宝玉并不知道这一切,他现在的日子是再舒心不过,父亲不再责骂自己,林妹妹又对自己这么好,他现在可以说是高兴的不知道怎么表达了。
听见这个消息,巧儿也觉得奇怪,怎么黛玉又和宝玉搅和到一起了,找那两个嬷嬷问过了才知道。原来在宝玉生死未卜的时候,人家黛玉悟了,觉得自己没有宝玉实在是活不下去,毅然而然的决定,要和宝玉同生共死。
巧儿听了无语了,什么也没说就让那两人回去了,对于黛玉她已仁至义尽,她以后怎么样都不归她管了,只是希望黛玉能聪明一些,至少可以守住自己的产业,将来也有个依靠。
黛玉自从下定了决心,也一改往日的清高脾气,被嬷嬷们劝着也多到王夫人那里走动走动,虽然不知道王夫人对黛玉的感觉变化了多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黛玉的财产缩水了不少,都被王夫人以各种名目借走了。不过,巧儿也没有因此就为黛玉出头,毕竟这是黛玉为了讨未来婆婆欢心,自愿奉献的吗。好在,这黛玉还有一丝清明,只给了明面上的东西,林如海暗地里留给黛玉的东西,黛玉还是守得好好的。
黛玉以为她这样的行为会得到元春和王夫人的欢心,哪知道元春是根本不知道是自己主动给的银子,而王夫人见黛玉如此不通经济,反而对她更不喜了。王夫人只要一想到将来若是黛玉过了门,还是这样大手大脚的话,没几年就将自己好不容易积攒下的财产全部败光,就想对黛玉甩脸子,只是碍着林家的东西,面子上对黛玉和蔼了不少。
在这一点上,宝钗就比黛玉好多了,虽然薛家也拿出不少银子,但那是薛姨妈给的,再说了,就算是宝钗做的主,只要王夫人喜欢宝钗,也会给她的行为美化一番,反而黛玉,不管怎么做,都是错的,其根由还不是因为王夫人不喜欢她?
就这么样磕磕碰碰的过了三年,宝玉还是在林妹妹和宝姐姐之间徘徊,探春还是扒着王夫人,惜春倒是和妙玉成了好友,巧姐在十岁那年搬出了大观园,借口是要和凤姐学管家,其实是因为宝玉一直住在大观园里,巧儿凤姐她们怕影响巧姐的名誉,再说那园子住着的几位,品性都不怎么好,她们也怕巧姐跟着学坏了。
大房这几年日子过得不错,贾赦为了给儿子倒地方已经辞官了,贾琏原本就对经济比较擅长,又会做人,所以他在户部干的不错。贾珅还是在刑部干,不过,已经升了一级。迎春的丈夫已经考上了进士,近日正在想办法谋职。贾瑚最近身体调养的不错,太医说要是继续这么调养下去,说不定贾瑚就可以有自己的孩子了,所以小夫妻两个正忙着调养,准备到时候一举得男。
相比大房,二房就过的差多了,贾政因为雍正的不喜,仕途上是不进反退,贾政郁闷之下,对宝玉就更严厉了,闲来没事就叫过来教训几句。只是宝玉却没有意思长进,绝望的贾政将精力放在了贾兰身上。
至于贾环,在当年算计宝玉之后,贾政反应过来,认为是贾环有意针对宝玉,为了嫡子的生命安危,不顾贾环年幼,硬是将贾环分了出去,而且只给了贾环区区五千两银子。贾环自己也争气,被贾政赶出去后,就和赵姨娘内侄钱槐一起做起了生意。
贾环年纪小,只是隐身在后,靠着贾家的人脉倒是拿了不少订单,等两人的生意上了轨道,贾环将赵姨娘和彩云一起接了出来。
因为以前彩云和贾环的表面功夫做的好,王夫人并没有发现他们两个的私情,后来王夫人为了掌握贾环,就将自己的丫鬟赐给贾环做耳目,趁着贾环回了接赵姨娘的时候,一并送了过去,倒让这对小鸳鸯笑掉了大牙。
贾环纳了彩云为妾,当然是暗地里的,毕竟太上皇刚刚驾崩吗,一家人和和美美的过起了日子,而薛家家凄惨多了。薛蟠压不下夏金桂的嚣张气焰,反而被她逼得只能出门经商,结果在路上又闹出了人命官司,好在有贾府的打点,倒是没什么大碍。只是经此一事,薛姨妈无论如何不愿意放薛蟠出门了,只能呆在家里,和夏金桂打擂台。
再说东府贾珍那里,简直是乌烟瘴气,尤二姐怀了几次孩子,因为守孝,只能打掉了,尤二姐因此怀了身子,尤氏趁机下手,毒死了尤二姐。尤三姐是个泼辣的,人又小心,尤氏倒没有下手的机会,而且那贾珍又不是什么常情的,他原来喜欢这两姐妹,不过是享受偷情的乐趣,如今既然正大光明的纳了进来,反而对她们不是那么上心了。没有了贾珍的袒护,尤三姐就是有力也无处使呀,只能被尤氏压得死死的,但尤三姐并不气馁,她一直在寻找复仇的机会。
再说雍正守孝期满,他开始对以前不服自己的大臣下手了,而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甄家。而随着甄家的覆灭,贾家最大的危机也来临了。
第 70 章
更新时间:2012-2-28 9:08:34 本章字数:5936
雍正除了孝做的第一件事是抄了甄家的家,而元春除了孝做的第一件事是给宝玉和宝钗赐了婚,没错,就是宝钗,而不是黛玉。
元春很同意王夫人的看法,宝玉本身就是个散财童子,再加上一个同样大手大脚守不住家产的黛玉,那么这两口子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再说了,黛玉的身体状况可不怎么样,她们可不想宝玉和贾瑚似的,二三十了还没有嫡子。当然,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林家明面上的财产已经全被王夫人搬走了,黛玉失去了利用价值,不过这一点,王夫人和元春是无论如何也不承认的。
而这一点宝钗就好多了,薛家家境富裕,宝钗又是个有成算的,虽然家世差一点,但二人觉得宝玉身为娘娘的亲弟弟,完全不需要妻子娘家提携,只要元春一直得宠,宝玉将来自然有锦绣前程。
元春的旨意一下,贾母和黛玉都傻眼了,贾母看王夫人这两年对黛玉和蔼了不少,还以为她是因为黛玉对宝玉不离不弃感动的,自觉地将来两个玉儿的婚事必定是铁板钉钉了,到没防备王夫人还有这一手。只是元春既然已经传出旨意,虽然不像圣旨那样必须尊从,可是,为了元春的面子,难道自家还有选择的余地,只能委屈黛玉了。
黛玉闻言可真是晴天霹雳,当即就昏倒在地,被抬回了潇湘馆,只是除了她自己的丫鬟,却没几个人关心她了,因为所有的人都在向宝钗贺喜。
宝钗听了旨意之后,一直做害羞状,心里却放下了一大块石头,她今年已经十九了,为了宝玉她耽搁了太多,要是元春反悔,自己将来除了给人做填房,就是要出家为尼了。探春和惜春围在宝钗身边,不停地打趣她,探春是完全只顾恭维宝钗了,只有惜春,想到昏倒的黛玉,眼里不时闪过一丝担忧。
宝钗知道,大家看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宝玉的妻子这个位置,要是今天元春旨意上说的是黛玉而不是自己,那么现在躺在病床上无人问津的就是自己了。所以,虽然宝钗看见了惜春眼底的那丝担忧,知道是因为黛玉,宝钗并没有因此对惜春有什么不?br />
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