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路谈论桂花的掌故,颇为相投,她对我道:" 你可愿意去我那里坐坐?请你品尝我新做的桂花茶吧。"
我笑道:" 我今天真是有口福,求之不得,有扰姨娘了。"
我们进了吟香苑没多久,刚刚坐定,侍女们斟上茶来,我尝了一口,只觉味道香甜宜人,比我以前喝过的好上十倍还不止,正要夸赞几句,只见一名小太监急匆匆进来禀报道:" 回娘娘,侍郎大人有急信呈递进宫来。"
江绮怀的父亲江侍郎,与蓝玉私交甚笃,且是姻戚,我心中一动,莫非燕王已经开始对蓝玉同党动手了?几日不见他,他一定在和锦衣卫追查蓝玉一案,江侍郎是理所当然的同党。
江绮怀面色平静,淡淡接过展信而阅,柳眉微蹙,随即将信收起,并不再看一眼。
那小太监跪问道:" 侍郎大人派来的信使在等候娘娘回信,请娘娘示下。"
江绮怀神情冷漠,说道:" 如今我能有什么示下?他们不如去求冰妹妹,远比求我有用。"
蜀王妃蓝冰,正是蓝玉的女儿,蓝冰是江绮怀的亲表妹。
看江绮怀的脸色,似乎是蓝玉案东窗事发,江侍郎来信恳求女儿在皇帝面前说情,网开一面。
那小太监面露难色,不敢起身,江绮怀面色虽然冰冷,毕竟是骨肉至亲,娘家总归是自己的根本,神色间隐隐透露出焦虑,却不肯再说话。
我不好再坐下去,起身告辞:" 多谢姨娘的好茶,改日定再来叨扰,还要去母妃那里请安,告退了。"
江绮怀点头道:" 你去吧,有空就过来,不必拘束。"
我和香云谢过,出了吟香苑不远,却似乎听见女子的抽泣之声传来。香云说道:" 小姐可听见了?似乎是江妃娘娘在哭。"
我轻拉她衣袖,道:" 快走,让她知道我们未走远,一定很尴尬。"
我和香云来到常妃所居正殿时,已经听见殿内有笑语喧哗之声。侍女们早已通报进去,一名太监走近我提醒道:" 回禀郡主,临安公主、宁国公主和吕妃娘娘都在娘娘这里。"
我点头移步进后殿,果然见到他所说的那些人。朱元璋的长女临安公主,年纪三十有余,宁国公主只比长姐略小,吕妃和她们也都差不多大,她们按理都是我的长辈。
我依礼一一拜见她们,走到临安公主面前时,她示意我在她身旁坐下,然后问我道:"永嘉郡主多大了?生辰是几时?"
唐蕊的年纪我知道,但是她的生日我确实没注意过,听香云提起过大约是在年底,我不敢怠慢临安公主,急忙答道:" 十六岁,我是年末的生日。"
吕妃在旁说道:" 她和允炆同岁。" 吕妃说话的声音很清脆动听,眼神中流露的温雅感觉让人如沐春风。
宁国公主笑道:" 父皇有意给十九弟他们选王妃,我和姐姐陪着胡充妃左挑右选了几个时辰,这京城里臣子的女儿虽多,品貌好的却选不出几个。前日听驸马说,曹国公家做媒的踏破了门槛,景隆也是挑花了眼,都不知道该选谁家的了!" 她喝了一口茶,眸光看向我,接着说道:" 若是个个都像永嘉郡主一样,哪里还用得着选。"
常妃看了宁国公主一眼,慢条斯理开口道:" 原来公主是将心思都放到别人家去了,想是已经忘了我们允炆的事情。"
吕妃也笑道:" 公主本就善言,为人又热心周到,眼光又好,一定能给允炆挑个好妃子。"
宁国公主大笑道:" 你们两个红脸白脸一唱一和,看来我不想做这个月老都不成!你们放心好了,别人我不敢担保,允炆的事情就包在我身上,一定给你们选一个既美貌又贤良的儿媳妇。"
常妃笑道:" 如此就多谢公主了。"
宁国公主看了看我,对她说道:"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皇嫂可别忘了还有个乖女儿啊。"
我听她们议论那些皇子王孙们的婚事,却没想到居然议论到我了,看来燕王的担忧是有道理的,他们不可能让我这样自由自在过下去。我急忙跪倒在常妃面前说道:" 儿臣才侍奉母妃不及一月,母妃可是嫌弃我蠢笨吗?儿臣只愿意一辈子陪着母妃,永远不离开您。"
常妃赶紧俯身拉起我,语气有责备之意,却是暗藏不住地开心:" 你这个傻丫头,我几时说过要你离开我了?我也舍不得这么早嫁你出去。"
我大喜过望,依偎站立在她身旁撒娇,说道:" 谢谢母妃!" 常妃抚摩着我的手,对宁国公主说道:" 有了这个贴心的丫头,我觉得时间过得快多了,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过一两年再议婚,也不至于耽误了她。"
临安公主和宁国公主相视一笑,随即换了别的话题。
第十五章倾心相许
一轮明月高悬夜空,人间处处清辉洒落。
中秋节的皇宫内处处灯火通明,朱元璋在几处水上殿阁内设宴,还照惯例行了一大套的繁文缛节,我跟着常妃和朱允炆一起行礼参拜。
燕王表情肃然,并没有看我。我知道他在人前一定是这副模样,也没有去看他。
宫中未就藩的皇子并不多,除燕王外,就只有十九皇子以下的小皇子们。朱元璋自马皇后薨逝以后并没有再立后,宫中事务皆由胡充妃和郭惠妃主持。
众妃嫔都已落座,朱元璋举目四顾,皱眉问道:" 达定妃呢?"
那随侍太监尖着嗓子回禀道:" 回皇上,达定妃身体不适,养病多日不曾出门。"
朱元璋喝道:" 叫她来!"[爬书网·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
一名皇子忙从燕王那边出席而立,说道:" 儿臣这就去请母妃过来。"
我从来没有见过他,对他的印象很模糊,达定妃如果是他的亲生母亲,那他应该就是二十二皇子朱楹,后来被封为安王。
过了没多久,一名丽人就出现在我们所在的秋波阁内。
我几乎就要惊叫出声来,差点以为自己看错了人。
她的面貌竟然和香云有八分相似,但是她的年纪更长,眉目间风韵楚楚动人,可能是因为缠绵病榻的关系,脸色有些苍白,她来见朱元璋,竟然也不肯打扮一下,连胭脂都不肯擦一点,相较胡充妃与郭惠妃的异彩流光,整个人就像一片随风飞逝的浮云。
朱楹跟在她身后,来者是达定妃无疑。
野史记载她曾经是陈友谅的妃嫔。
大汉皇帝陈友谅出身渔家,自幼崇尚武艺,元末在洪湖率渔民千余人起义,利用元军主力在北方与红巾军作战之机,加紧扩充地盘,使其领导的南方红巾军拥有湘、鄂、赣以及皖、浙、闽部分地区。至正二十年在九江称帝,国号汉,年号大义。随即统军沿江东下,攻打朱元璋的据点南京,至正二十三年五月率两湖军马二十五万及战舰五百余艘进攻南昌,历时三月久攻不下,后遭敌火攻,且被切断退路,被迫水上突围,座舰搁浅于九江口,陈友谅在换乘小船出舱指挥战斗时被流箭射中头颅而死。
陈友谅死后,她被掠入朱元璋的后宫,还为朱元璋生下了一个儿子,被他封为达定定妃。
达定妃来到朱元璋面前,语音软弱无力,盈盈拜倒说道:" 请皇上恕罪,臣妾来迟了。"
她的身影摇晃了一下,似乎站立不稳,满面怒意的朱元璋此时已经完全改变了神色,离开御座亲手去搀扶她,说道:" 来了就好,你既然病着,朕面前这些礼仪可以免了。"
这一刹那间,我看到了朱元璋身后胡充妃和郭惠妃两人交错的目光,她们看向达定妃的眼神明显带着不屑与嫉恨。
身着月白色的纱衣,外罩鸦青色比甲的达定妃,站立在月光下如同一尊玉雕。当她抬起头时,一双清澄如水的大眼睛格外引人注目。她看向朱元璋的眼神并不像其他妃子那样带着期盼与迎合,但是也没有厌恶和疏远,那样清清地、淡淡地看着他,仿佛她面前的皇帝只不过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而已。
她起身而退,默默地在众多妃嫔中间落座,离朱元璋的位置也很远,在那些或雍容华贵或娇娆多姿或青春逼人的大小美女环绕之下,算不上绝色佳人的达定妃其实很普通。但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妃子,从她出现的那一刻起,皇帝的目光就没有离开过她的身上。
正因如此,她才会招惹来胡充妃和郭惠妃的妒忌。
胡充妃美丽的丹凤眼秋波微转,注视着朱元璋对达定妃关切的眼神,略带嘲讽之意说道:" 达妹妹到底还是与我们不同,中秋团圆之夜还要皇上亲自相请才肯过来。"
她是六皇子楚王的母亲,虽然年过不惑,看起来仍然如同双十年华的女子,举手投足之间风韵动人,今夜她用心装饰了一番,白底桃红色的长长水袖纱衣,配上几枝斜摇欲坠的珠钗,更加显得面容娇美年轻,若是站在楚王的身边,几乎就要让人以为是楚王的姐妹。
朱元璋对胡充妃的喜欢是勿庸置疑的。太子以下四位皇子的亲生母亲都已不在人世,他们名义上都是马皇后所出。马皇后逝世后,胡充妃在宫中的地位俨然就是六宫之主,连郭惠妃都要忌惮她三分。
郭惠妃是马皇后养父郭子兴的亲生女儿,美貌聪颖文武兼备,朱元璋对这位小姨爱慕已久,直至登基之后才得偿所愿将她娶进宫中。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都系郭惠妃所出。她是宫中生育皇子最多的妃子,地位仅在马皇后之下。
郭惠妃的打扮并不像胡充妃那样娇柔飘逸,她穿着一套中规中距的皇妃服饰,神情虽然有些不满,却并没有胡充妃那样明显表现出来。
她见胡充妃已经开言,帮腔说道:" 我原本以为达姐姐病着,今晚是不会来的了,谁知道皇上一说相请,姐姐就百病全消,看来皇上的话竟比仙丹妙药还灵呢!胡姐姐你说是不是?"
她以手帕掩嘴轻笑,话犹未已,胡充妃随手轻轻拉住朱元璋的衣袖,接口笑道:" 正是这个话,以后咱们姐妹有病痛,也不必唤太医来,只要皇上肯陪在我们身边,一定比那太医强十倍,包管药到病除!" 她语含讽刺,却依偎在朱元璋身旁撒娇,朱元璋也奈何她不得,拈须哈哈一笑,果然不再看达定妃了。
达定妃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神态柔和安静,仿佛这一切与她毫无关系,也没有听见她们所说的话。
早有几个趋炎附势的妃子捧着酒杯袅袅娜娜走向御座前,一齐向朱元璋进酒,为首的妃子笑道:" 胡姐姐说得不错,皇上洪福齐天,是妾等的福星和护佑之神,妾等祝愿皇上万岁万福,龙体康健。"
朱元璋见她说话伶俐讨喜,不由心花怒放,端起酒杯说道:" 好!朕今晚和你们每个人都喝一杯。"
其他妃子见他高兴,也纷纷上前凑趣,霎时就将御座前围得花团锦簇一片。只有达定妃和葛丽妃没有离开自己和座位。
葛丽妃已经怀有八个月的身孕,她是朱元璋最年轻的一位妃子,还不到二十岁。因为身形笨重,她不便前去争宠,只是远远地看着她们,又低头看看自己隆起的腹部,淡淡的含烟柳眉间看不出是喜是愁。
我们所坐的席位离朱元璋那边并不远,在自己儿孙面前,朱元璋那些妃嫔如此无所顾忌地争风吃醋,常妃、吕妃她们却只顾和公主们吃酒耍笑,仿佛没有看见一般。我偷偷看了看燕王那边,那些皇子们也是安之若素,看样子他们早已习以为常。
妻妾成群也就算了,要我看着他们那些表演,我实在是浑身不自在。
趁他们都没注意我,我站起身溜下了席,刚出了水阁,还没来得及站定换口气,就感觉到有人在背后拍了拍我的肩膀。
我回过头一看,原来是朱允炆。
他的嘴角挂着一丝温柔的笑容,说:" 你想到哪里去?以为我们都没看见你是吧?"
朱允炆和我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天天都有机会见面,他对我总是客客气气,我除了叫他一声" 允炆哥哥" 之外,和他并没有太多话说,关系既不好也不坏。
我仰头看了看夜空皎洁的明月,几片薄云掠过后,那月色越发显得洁白光亮。" 月色好美,我出来看看啊。"
朱允炆很认真地看了我一眼,说道:" 如果你觉得在皇爷爷跟前有些拘谨,我带你去玩些好玩的东西如何?"
我好奇问:" 什么好玩的东西?"
他露出一个淘气的笑容,说道:" 你跟我来。" 说完,他居然拉住了我的手,带着我就往水阁的西面走。
水阁西面有一艘巨大的游船,与水阁遥遥相望。
游船架着几架火炮筒一样的东西,朱允炆对那些太监点头说道:" 你们开始吧。"
那些太监急忙将火信点燃,直到水阁夜空上方展现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美丽焰火时,我才想起原来那些东西就是古代的焰火发射器。
此时夜空中的焰火变化多端、有声有色,时而万紫千红、绚丽多彩,时而银光闪闪、光辉夺目,简直是美丽极了。我望着天际那一幅幅瑰丽祥和的图案,不禁陶醉其中,尽情欣赏着那些绚烂辉煌。
朱允炆和我手拉着手并肩站立在船头,对面水阁中自然看得清清楚楚。
朱元璋也被那焰火吸引,众妃嫔簇拥着他离开御座到了水阁栏杆侧,他大声喝问道:"是谁在那边玩这个?"
一名太监朗声回禀道:" 回皇上,是皇长孙和永嘉郡主。"
朱允炆也隔水应答道:" 皇爷爷,是我们。"
朱元璋笑道:" 好玩意儿,你们两个都过来,陪朕喝杯酒!"
朱允炆闻言,回身轻轻搂住我的腰,人已向水阁掠了过去。我随即明白过来他是以为我不会武功,要带着我从水面跃过去。
我暗暗吃惊看似文弱的朱允炆竟然也身怀武功,却不愿意他过于亲密碰触到我的身体,唐门轻功本不差,我其实根本用不着他带我。我在他跃起身时用力脱离开他的怀抱,他却以为我是无意中失手,怕我掉落水中,伸手就来抓我。
我身形比他快许多,飞掠而过,他凌空抓到我的衣袖,却扑了个空。
等我稳稳当当站立在水阁中时,朱允炆也随后双足点地,跟着我到了。
常妃笑道:" 你们兄妹两个又在闹什么?是要比试轻功身手吗?我看允炆似乎还稍逊蕊蕊几分呢。"
朱允炆看看我,微笑恭声道:" 母妃所言极是,妹妹身手的确远胜于我。"
我有些不好意思,说道:" 只不过是些旁门左道三脚猫的功夫。" 话还没说完,朱元璋已经笑道:" 小郡主功夫不错,朕今天真是大开眼界,你们都随朕进来吧。"
众人齐齐进水阁之后,朱元璋即道:" 宣朕的旨意。"
一名太监急忙宣布:" ……十九皇子朱橞封谷王,藩治宣府;二十皇子朱松封韩王,藩治开原;二十一皇子朱模封沈王,藩治潞州;二十二皇子朱楹封安王,藩治平凉。……钦此。"
这四位皇子年纪相仿,都在十七八岁左右,皇子封藩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朱元璋圣旨一下,谷王朱橞的母亲郭惠妃、韩王朱松的母亲周妃、沈王朱模的母亲赵贵妃各自都感激不已,纷纷叩谢皇恩。
安王朱楹的母亲达定妃,也不再是刚才那副冷清的神色,与安王一同跪下叩首称谢,朱元璋此时心中得意之情早已溢于言表。
他无比满意地审视着座中诸皇子,对他们说道:" 朕给你们兄弟起的名字全是木字旁,多木才能成林,才能枝叶繁茂。你们要时刻记住,朕最看重的是骨肉之情,最怕的是你们自相残杀,若能如此,大明江山交到你们手上朕也可以放心了。"
秦王晋王不在京中,新封的四位藩王虽然气度不凡,终究还是稚嫩了些,燕王那皎洁出尘的外表,还有他身上那种久经磨练而成的沉稳大气,足以让他在所有出色的皇子中具有绝对的领袖地位。
朱元璋话刚说完,燕王早已近前一步,答应着说道:" 父皇请放心,儿臣等一定谨遵皇命,以求四海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朱元璋点点头,又说道:" 朕已经将漠北边防统交与你,日后由你总率着兄弟们平患保边,蒙古人虎视中原,你切不可稍有懈怠。"
随后,他的目光就投向了朱允炆。
燕王代表的是皇子这一辈,皇孙这一辈中以朱允炆年纪最长,朱允炆已经注意到了爷爷关切慈祥的目光,出列说道:" 皇爷爷的教诲,孙儿们都记住了。各位叔叔多年来辛苦保家卫国,尤其是四叔,更是孙儿们学习的榜样。如今天下太平,四海归心,皇爷爷可以不必担忧,安心养好身体,也是天下万民福祉。"
燕王听到朱允炆提起自己,面上没有任何表情,也并不表示谦逊。
朱元璋面带笑容,注视着朱允炆说:" 难得你们有这样的心思,朕很喜欢。朕在位几十年来,为社稷黎民鞠躬尽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日后还是要靠你们去达到大治一统,朕恐怕已是有心无力了。"
朱允炆看了看燕王,才说道:" 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皇爷爷的文治武功,孙儿们一定难及万一。"
朱元璋荡漾着笑意的脸上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阴郁,说道:" 古语有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们身为朕的子孙,应该比朕更加勇猛能干才是,怎么反而不能及朕的万一?"
朱允炆默默无言,燕王随即说道:" 儿臣等虽然不能及父皇英明睿智,但一定会谨遵皇命,牢牢守护父皇费尽心血打下的大明江山。"
朱元璋的脸色又变得和缓了一些,对朱允炆说:" 你四叔的话可听见了?朱家的子孙就该像你四叔那样!无论成与不成,也不能先输了胆气。"
朱允炆恭声答道:" 孙儿谨记皇爷爷的教诲。"
月色溶溶,朱元璋已有几分醉意,胡充妃时刻留心他的态度,娇声问道:" 皇上此时可要臣妾陪您回宫去歇息?"
朱元璋摆了摆手,说道:" 不必了,朕今晚去达定妃那里。" 胡充妃闻言虽然不悦,仍是陪着小心:" 臣妾还是不放心,皇上……"
她话没说完,朱元璋已经摇晃着站起?br />
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