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220部分阅读(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他虽然出身贫寒,却也拜卢植为师,学了很多东西。他不是不懂军事,相反非常的精通军事,懂得行军布阵之法。

但是,诸葛亮说的话却有些不现实。

他治理扬州和豫州,的确民心归附,但是能杀回去么?显然不可能。曹操击败了袁绍,将兵十数万,实力雄厚,而且曹操麾下文臣武将也非常厉害。

刘备相比于曹操,差得远了。

就目前而言,刘备只有孙乾和简雍以及张飞,其余人根本不成事。

至于陈宫,跟随他没多久就被王灿抓了。

反观曹操的情况,麾下有李典、于禁、张颌、高览、乐进、夏侯惇、夏侯渊等猛将,又有荀彧、刘晔、陈群、满宠、毛玠等才智高绝之士。曹操的实力如此强悍,刘备根本没有杀回去的资本,说杀回去简直是笑话。

刘备直接问道:“先生,备将少兵寡,将只一员,兵只万余,如何敌得过曹操?”

他也没有任何隐瞒,直接说了出来。

这些话,是必须要说清楚的,也必须要解决好。

诸葛亮从容自信,不急不缓的说道:“汉王,您难道忘了还有荆州之地吗?刘表守家之犬,无力据守荆州。只要汉王得到了荆州之地,养精兵,蓄猛将,收贤才,必定能再造出一支精锐之师。”

顿了顿,诸葛亮接着说道:“有了荆州,汉王再和孙吴结盟,借助孙吴的兵力抵御蜀军。同时,趁着曹操进兵解决袁绍的时候,一举夺回豫州和扬州。等汉王拥有了荆州、豫州和扬州三地,当有兴复汉室的机会。”

刘备压低了声音,沉声问道:“先生,楚王尚在,何以谋划荆州?而且曹操和孙坚都率兵来抵御蜀军,两军已经进入荆州,我们怎么有机会呢?”

诸葛亮自信满满的说道:“汉王啊,刘表年老体弱,身患疾病。再加上荆州局势低迷,刘表内外忧心,身体肯定支撑不了的。亮夜观天象,推测刘表将不久于人世。刘表一死,荆州必然内乱,汉王再领兵进入荆州,稳定局势,这就是汉王的机会。”

说话的时候,诸葛亮轻摇羽扇,眼中闪过一抹冷意。

刘表,不过是一块踏脚石罢了。

刘备听了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看着诸葛亮,心中将信将疑,有些不确定,因为前不久刘备才见了刘表,觉得刘表的身体还可以。

短时间内,刘表肯定不会去世的。

难道,刘表真要死了?

这样的情况,让刘备心中为难。

但是刘备流落荆州,已经是丧家之犬,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除了相信诸葛亮的推测,别无选择。刘备深吸口气,拱手拜道:“先生智深如海,备深感佩服。虽然备名微德薄,但请先生以天下百姓为重,助刘备一臂之力,还天下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诸葛亮当即推辞,摇头说道:“亮虽有短智,却不过是山野村夫,闲散懒惰,恐怕不能奉命,请汉王谅解。”

虽说诸葛亮已经有了出仕刘备的想法,但是他又推辞了一番。历史上,曹丕逼迫刘协禅让,曾有一个三辞三让的过程,很复杂,让刘协很为难,看上去也非常的虚伪,但却是为了表现出谦卑谦逊的胸怀,最后曹丕才接受了刘协禅让。

诸葛亮这样故作推辞,也是为了表现出他谦逊的一面。或许说这样做很虚伪,但大多数人都是如此,是一种许多人都默认的礼仪。

刘备一听,知道有戏了。

但是刘备眼眶一红,声音哽咽,揖首拜道:“先生不出,天下的黎民百姓该怎么办啊?汉室四百年江山该怎么办啊?恳请先生出山,匡扶汉室,拯救黎民百姓。”

刘备言辞恳切,非常认真。

诸葛亮犹豫了片刻,然后拱手说道:“蒙汉王不弃,亮愿效犬马之劳。”

说着话,诸葛亮躬身朝刘备一拜,表明自己归顺刘备。

旋即,诸葛亮纳头拜道:“亮,拜见主公!”

刘备申请欢喜,立即伸手扶起诸葛亮,朗声问道:“先生,我们要谋夺荆州,但是我麾下的万余士兵还在前线抵御蜀军,无法抽调回来,我们没有足够的兵力震慑,即使进入襄阳城,也无法稳定局面,威慑宵小。”

诸葛亮笑问道:“主公可知道董卓刚刚占领洛阳,是怎么稳定局面的?”

刘备说道:“董卓残暴,百官不敢反抗。”

诸葛亮摇头说道:“昔日董卓率领大军进入洛阳,但抵达洛阳的只是先锋军,大军在后面,兵力不足。董卓为了稳定局面,白天让先锋军进城,待夜晚时又让先锋军秘密离开洛阳城。第二日又让先锋军入城,晚上又让他们悄悄离开。如此往复,城中的官员百姓都以为董卓的大军源源不断,无可抵挡。等董卓的大军抵达后,官员们发现了也无济于事。”

刘备眼睛一亮,说道:“先生,你的意思是抽调一部分精兵秘密潜回。”

诸葛亮说道:“主公英明,大军在前方抵御蜀军,不可能全部带回来,所以只能抽调一部分精兵返回襄阳。等刘表病逝,主公立即带兵杀入襄阳城,稳定局面。襄阳的局面和董卓的情况相似,却又不同,只要主公登位,一切都是顺其自然。到时候主公再拉拢蒯越、蔡瑁等人,然后整编士兵,稳定襄阳的局面,再联合曹魏和孙吴的大军,定能站稳脚跟。”

刘备心中激昂澎湃,拱手说道:“一切,赖先生谋划。”

旋即,刘备说道:“先生,我还得去坐镇前线,所以把孙乾留给你差遣,带回来的一部分士兵也给你使用。”

诸葛亮摇头说道:“主公,前方有三将军主持军事,又有张允和文聘分别镇守,暂时还能稳住局面,您只需要托病不出,就能隐藏行迹。现如今的事情,是立即调遣一部分大军潜回襄阳,等待刘表去世。”

刘备听诸葛亮提及刘表快死了,忍不住问道:“先生,刘表身体虽然有病,可是看情况不像是快死的人。即使刘表要死,我们也无法确定时间。”

诸葛亮神神秘秘的说道:“主公放心,您的精兵抵达襄阳之日,就是刘表去世之时。”

刘备问道:“果真?”

诸葛亮轻笑道:“必然如此!”

刘备爽朗一笑,大声说道:“好,就依先生之言,我就暂时潜伏在襄阳。我拜先生为军师将军,总揽军政大事,等拿下襄阳后,再雕刻印绶。”

诸葛亮拱手道:“多谢主公!”

两人继续商量其他的事情,一直秉烛夜谈。

至于孙乾,早被刘备抛到了九霄云外。

Ps:三更之一;

第十四卷 荆州乱 第976章 撬动荆襄世族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2-5-22 1:21:43 本章字数:3021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非常适合出游。

鹿门山迎来了习家的族长,此人名叫习祯,年龄并不大,刚刚二十出头,比王灿的岁数都还要小些。

习帧身穿一袭白袍,头戴长冠,腰缠玉带,衣袂飘飘,显得淡雅高洁。

他正襟危坐,显得非常严肃。

王灿仍然是那副打扮,身穿麻布粗袍,脸上带着鬼面具,没有半点变化。习祯双手放在膝盖上,开口问道:“阁下是谁,找我来有什么事?”

王灿笑说道:“把习族长叫来,准备送习族长一场富贵,不知习族长可否愿意?”

习祯听后,眼中闪过一抹精光。

他才二十出头,即使少年老成,成熟得早,却还想着振兴习家。

但目前荆州的情况是蔡家和蒯家独大,至于黄家和庞家,都隐于山野,并没有公然的站出来,所以明面上是蒯家和蔡家把持局面。习祯也想入仕为官,也想把习家发扬光大,光宗耀祖,但是有蔡瑁和蒯氏兄弟在前面,他不可能取代三人。

即使习祯选择出仕,也肯定被压着,所以一直没有出仕。

虽是如此,却不代表习祯愿意保持沉默。

他是一家之主,一举一动都牵扯着习家的命运。不仅如此,习家上下几百口人,都要习祯一人维持着,这是艰艰难的一件事。

所以,习祯仍有一颗雄心壮志。

王灿仔细的打量着习祯,脸上露出了笑容。

习家,应该比马家更加的容易入手。

习祯沉默了一会儿后,开口说道:“阁下约我来鹿门山相见,我尚且连阁下是什么人都不知道,不知阁下如何送我一场富贵?”

王灿笑眯眯的问道:“习族长认为蜀王如何?”

习祯剑眉扬起,眼睛死死的盯着王灿,一字一顿的问道:“你是蜀王的人?”习祯也是聪敏之人,立即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

所谓的一场富贵,无疑是投奔蜀王。

要富贵,还得豁出命才行。

王灿笑吟吟的盯着习祯,赞叹道:“习族长一点就透,令人佩服。”

习祯说道:“投效蜀王,要做什么事情?”

习祯说话很干脆,没有像马雍那样优柔寡断,迟疑不决。

王灿没有着急,反问道:“习族长,你真的愿意归顺蜀王吗?这件事情是大前提,否则我不可能让你做事情,也不可能让你接触机密,否则你到时候临阵反悔,岂不是让我的布置落空,空欢喜一场。”

习祯说道:“我若是答应了再反悔,又当如何?”

王灿冷声说道:“答应了再反悔,承受的将是蜀王的怒火,一个习家,恐怕承受不起。”

习祯针锋相对的说道:“你都被杀了,谁能知道?”

王灿立即反驳道:“我只是负责襄阳事情的一个小头目,你杀了我,随后就有其他的人进驻襄阳。你杀了后来的人,还会有源源不断的人过来。但是习家的人可经不起杀,死了一个就少一个,尤其是习族长若是被杀了,损失就大了,所以请习族长考虑清楚,上了蜀王的船就下不来了,不能反悔。”

习祯闻言,脸色一变。

投效蜀王王灿,意味着一条道走到黑,这事情必须考虑好。

但是习祯早就想明白了,他一直没有出仕,不是没有门路,而是不看好刘表,再者有蒯越等人在前,所以没有出仕。

如今蜀王的人主动找上门来,给了习祯机会,也给了习家机会。

蜀军名震天下,无可抵挡。

习家投靠了王灿,肯定能崛起。这些想法在习祯的脑海中不断地转动,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

习祯抱拳道:“我考虑清楚了,愿意归顺蜀王,永不背叛。”

王灿抚掌笑道:“好,不愧是习家的掌门人,够干脆,够果断,这才是做大事的人。希望以后和习族长共事的时候,习族长多多提携。”

这番话的后半段,不过是为了隐藏身份。

王灿又拿起早就准备好的纸笔,递给习祯,让习祯签字摁手印儿。

这样的做法,是为了稳妥起见。

办完事情,习祯问道:“阁下如何称呼?”

习祯询问王灿的名字,心中也是有打算的。眼前的人掌握着荆州的大小事情,即使没有为官做将,肯定也是蜀王麾下的重要人物,所以习祯想和王灿拉关系。只是习祯没想到的是眼前的人是货真价实的蜀王,别无二家。

王灿笑说道:“名字只是一个代号,蜀王拿下襄阳后,我和习族长共事,习族长就会知道我的名字了。”

习祯说道:“是我赘言了。”

习祯心中本想询问荆襄世族中哪些人归顺蜀王,但现在不了了之,所以心里面想询问的事情也胎死腹中,不再询问。

他话题一转,问道:“既然归顺了蜀王,要做什么事情?”

王灿说道:“习家归顺的事情只有习族长知道,这件事不会传出去。习族长暂时还是襄阳的人,不需要暴露身份,等有事情需要习族长出手的时候,我自会让人传信给习族长。当然,让你做的事情不会太难,也不会让习家陷于危难之地,请习族长放心。”

习祯拱手道:“既如此,祯就放心了,告辞。”

说完后,习祯起身离开。

习祯是无条件的归顺,完全听命于王灿,待遇又有相同。

王灿也站起身,将习祯送出草庐。

王灿和习祯一起走出草庐的时候,习祯心中很震撼,因为他和王灿一起走,面对王灿的时候有种压抑的感觉,好像眼前的是一座山,显得巍峨高大,无法比拟。

一开始,习祯坐在下方,而王灿也坐着,他没有这样的感觉。

但是他和王灿一起走,立即有了压抑的感觉。

王灿仅仅是穿着麻布粗袍,但是他身体精壮魁梧,而且身体又高,和习祯相比较,王灿显然更甚一筹。

习祯离开后,才长舒了口气。

王灿给他的压力太大了!

此时,习祯觉得投靠蜀王很明智,一个暗中操作襄阳事情的人都有这般的能耐和威势,让他觉得王灿更加的深不可测。

殊不知,眼前的人就是王灿。

史阿将习祯送走后,然后返回。

旋即,王灿开始针对其余的家族下手。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王灿把向家收为己用,成功的说服了向家,让向家成为王灿手中的一枚棋子。

只是杨家却没有理会传信的人,消息送到了,但杨家的人根本不出面,没有搭理王灿。饶是如此,王灿也得到了习家、马家和向家的偷笑,有了这三家,再有黄承彦中立,至于蔡瑁和蒯越,这也是可以动摇的。

所以,铁板一样的荆州世族,开始倒向了王灿。

真正终于刘表的人不多,可以说很少。

只要蜀军一到,襄阳城就会成为纸糊的老虎,轻易的就被击败。事情处理得差不多后,王灿想到了诸葛亮,有了拜访诸葛亮的想法。

王灿将史阿找来,询问关于诸葛亮的情况。

这段时间忙着处理荆襄世族的情况,有些疏忽了对诸葛亮的情报收集。

Ps:三更之二;

第十四卷 荆州乱 第977章 倒霉的刘辛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2-5-22 1:21:43 本章字数:3050

草庐中,王灿和史阿相对而坐。

王灿笑问道:“史阿,最近诸葛亮的情况怎么样,许久没听你说了。”

史阿眉头微微蹙起,说道:“主公,这一趟招募诸葛亮,恐怕有些困难了。监视诸葛亮的人发现刘备的谋士孙乾经常出入诸葛亮的草庐,关系好像很密切。卑职估计,很可能诸葛亮已经投奔了刘备。”

“什么?”

王灿心中大惊,身体一僵,满脸的笑容骤然消失,露出错愕的表情。

他看着史阿,问道:“孙乾接近诸葛亮,为什么不告诉我?”

王灿原以为刘备驻扎在前线,正在抵挡蜀军,不会影响到他拜访诸葛亮,所以一直的打算都是先处理襄阳的正事,再去拜访诸葛亮。但是王灿却没想到刘备人在前线领兵,却派了一个孙乾四处活动,将诸葛亮挖了出来。

甚至于,连监视诸葛亮的人没有发现刘备已经到了草庐中。

因为不是全天候监视,所以刘备悄悄的来了。

史阿神色发苦,说道:“主公,卑职之前就曾问过您,是否要早些拜访诸葛亮,您说先办襄阳的正事,等处理好荆襄世族后,再去拜访诸葛亮,所以卑职没有禀报。”

“你……唉,算了!”

王灿伸手指着史阿,最终叹了口气。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旋即,王灿沉声吩咐道:“立即通知吴晃,让派人查探孙乾和诸葛亮的情况,确定诸葛亮是否投靠刘备,抓紧时间,要快!”

此时,王灿已经动了杀机。

若是真的确定了情况,只能辣手除之。

“诺!”

史阿点头应下,旋即转身离开了草庐。

其实在史阿心里面,他并没有把诸葛亮放在心中,也不怎么上心。因为史阿不明白为什么王灿这么重视诸葛亮和庞统,两个没出茅庐的雏鸟,有什么好重视的。而且史阿心里面认为有了贾诩、郭嘉、程昱等一干人等,诸葛亮简直就是无足轻重。

史阿心中这么想,却不敢这么说出来。

王灿有令,他只能立即执行。

……

楚王宫,刘表正在给杜袭接风洗尘。

当初派人去江东求援,杜袭毛遂自荐,这让刘表很受感动。越是危难的时候,越能看出人心,他心里面已经打算重用杜袭,任命杜袭为一方县令,让杜袭执政一方。

宫殿中,刘表笑问道:“子绪(杜袭字),你说说出使江东的情况。”

杜袭看见刘表对他的态度截然大变,心中大喜。

毛遂自荐,看来是起到作用了。

杜袭当即把他去江东的见闻说了出来,然后重点说了粮食的问题。刘表给的粮食是三十万石,但是杜袭却只用了二十万石粮食就把孙坚说动了,这显然是杜袭的功劳。

刘表听了后,哈哈大笑道:“好,好一个能言善辩杜子绪。没想到你如此的善于变通,竟然将三十万石粮食变成了十万石,够聪明的。你这一番话,节约了孤十万石粮食,真乃大功一件。来,孤敬你一杯!”

说着话,刘表端起酒樽,遥敬了杜袭一樽酒。

杜袭端起酒樽喝完后,谦逊的说道:“全赖大王威名,否则袭也不能成功。”

刘表听后,更是乐不可支。

这人呐,懂进退,识大体,很好,很好!

蒯越拱手说道:“主公,此时正是用人之际,杜子绪机变果断,不失我楚国国威,这样的人正好可以大用。”

杜袭闻言,感激的看了蒯越一眼。

蔡瑁张嘴想要说话,想了想还是没有说出来。

他本是想说杜袭是中原来的人,这样的人不可靠,可能会临阵投敌,但是现在荆州情况危急,需要更多的人才填充,所以杜袭没有说话。

刘表嗯了声,说道:“异度言之有理,孤正有此意。”

杜袭听得刘表当众允诺,一颗心终于落地了。

他拖家带口,带着百余口族人来到荆州,虽然刘表给了他安家费,让杜家的人能在襄阳安定下来,但他不出仕为官,杜家就不可能安稳下来,而且杜家也没有收入来源。俗话说有权才能有钱,只有杜袭做官了,杜家才能在荆州扎根。

杜袭来荆州近一个月,一直没有得到音讯,家中族老颇有怨言。

如今,终?br />

船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