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5部分阅读(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故而江老太爷虽已不再是阁老,但江家根系庞大,门中子弟又颇为上进,江家仍是不容小觑的世家大族。

即便是知府孔家,在苏州也不敢简慢了江家。

“外祖母身体还不错。”玉仪带着应有的尊敬,笑道:“可惜隔得远了,不然太夫人你们原本就是旧相识,定然会有说不完的话。”

江太夫人笑道:“几时能回京城就好了。”她原是京城长大的,后来江老太爷上京为官时,续弦娶了她,如今老了自然盼着叶落归根。

当初江太夫人进门时,江二老爷已经成家立业单过,两人年纪又差不多,偶尔遇见不过是按礼节招呼,谈不上分毫母子之情。故而二老爷在京数十年,江太夫人也没打算去住个一、两个月。如今七老爷又没了,只有等四老爷几时任京官了,或许才会跟着回京城看看,也可能一辈子都回不去了。

玉仪怕老人家伤感,便说起了明淳的那位江姓舅母,说道:“小时候,我跟着表哥表姐去玩,也见过舅太太一、两面,后来才知道是江家的女儿。”

江太夫人笑道:“你说的是三房里的二姑奶奶,顶顶伶俐的一个人。”

玉仪也笑,“是啊,舅太太素来最会说话。”

正说着,便见先前找“猫”的梁氏进来,瞧见玉仪怔了怔,然后朝江太夫人道:“方才带着人找了一大圈,总算把那猫找回来了。”话虽如此说,脸上却不见分毫喜色,反倒是一脸愁容。

江太夫人淡淡道:“找到就好。”

“那我先回去了。”梁氏似乎有什么急事,竟然一刻也不愿意多呆,只临走时又看了玉仪一眼,然后不等江太夫人点头就走了。

江太夫人的脸色便不大好,只低头拨着茶。

贺婉贞见气氛不对,忙朝孔家姐妹笑道:“国大奶奶是个大忙人,这会儿又不知道忙什么去了。”

玉华便道:“我们不过是坐着闲话,奶奶们该忙便去忙正经的,不用很陪。”

贺婉贞笑道:“我今儿已经打算好偷懒的,说什么也不走了。”

“你呀。”江太夫人这才露出一丝笑容,“当着外人也这么没脸没皮,也不怕被人笑话。”看得出来,言语间很是喜爱这个孙媳妇。

玉仪接话笑道:“太夫人不知道,贞姐姐从前没出阁便是如此,我看如今越发懒的厉害了。有太夫人心疼她,日子当然过得舒心自在,三年不见,看起来倒比从前还年轻些呢。”

“好啊。”贺婉贞连连笑道:“我请你来做客,你反倒来揭我的老底儿。”

一番说说笑笑,倒也十分热闹融洽。

因为江廷白的事,玉仪并不想在江家久留,说得差不多便起身告辞。玉华也没兴趣呆下去,玉清更是巴不得早点回家,末了找到玉娇,人还迷迷瞪瞪没大苏醒呢。

“你看这孔三小姐如何?”江太夫人问道。

贺婉贞被留了下来说话,回道:“她自幼就是养在豫康公主跟前,教养是不成问题的,模样儿也不错,人又大方爽利,我觉得挺不错的。”

“若论人品相貌根基,倒也和廷白般配。”江太夫人有些惋惜,摇头道:“可惜年纪小了点,我们廷白不能再等了。”

贺婉贞是愿意玉仪嫁过来的,忙道:“也不算太小,先订了亲,回头再准备一、两年嫁妆,嫁过来刚刚好。”顿了顿,“反正小叔叔也有屋里人,只不过子嗣上头晚几年罢了。”

江太夫人又道:“只是她那继母我看不上,亲生儿女一味的娇惯,庶出的养得一股小家子气,实在上不得台面。”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贺婉贞抿嘴一笑,“若是孔三小姐嫁到江家,往后便是江家的媳妇,有老祖宗你教导着,还愁什么?”

江太夫人哈哈笑道:“我知道你,想找个称心如意的好妯娌。”

贺婉贞莞尔一笑,又有些担心道:“孔三小姐是豫康公主的外孙女儿,在孔家又是嫡出长女,只怕人家未必愿意呢。”

“难道我们廷白还配不上她?”江太夫人只觉自己孙子是最好的,有些不乐意,“她若是公主的亲闺女,或许我们家攀不上,外孙女都隔了两层了,又能有多高贵?到底姓孔不姓顾,也就是知府家的孙小姐罢了。”又补道:“说一句自大的话,她祖父我还没瞧在眼里呢。”

贺婉贞方才不过是故意激将,眼见有了效果,忙笑,“老祖宗说的是,哪怕是个金枝玉叶,也没有我们白大爷配不上的。”

江太夫人问道:“今儿廷白去哪儿了?一整天都没见到他。”

江廷白此刻正在苏州城外,看着渐渐远去的几匹马儿,直至再也看不清上面的骑坐的人,方才扬鞭策马回城。刚到城门口,便见四周已经开始戒严盘查,心中暗道一声好险,亏得今天没出什么岔子,到底平安把人送走了。

回想今日之事,不由想起了那孔三小姐,一想到那牙尖嘴利好似小猫的样子,就忍不住摇头一笑。当初在画舫上见面时,只当是一个文文静静的小姑娘,没想到竟然是一朵玫瑰花,浑身的尖刺儿。

不过当时幸亏她反应快,----毕竟自己的法子只是下下策,万一真的造成误会,自己倒还没什么,孔三小姐只怕会被唾沫星子淹死。

至于自己说事后娶她,虽然不是随口诳语,但真到了那种糟糕的地步,便是自己愿意娶,祖母也肯定不会同意的,到时候只怕难以收场。

当初在画舫上出手相救,除了有点远亲关系外,另一方面也是想交好孔家,毕竟家族根基都在苏州地面上。倘若自己毁了孔三小姐的名节,到时候交好就不用想了,没准儿两家从此结下了仇,那自己的祸可就惹大发了。

不对……还有豫康公主那边的顾家,越想越是捏了把汗,亏得那丫头反应快,这才把一场惊险化为虚无。

还好,还好,江廷白心里松了一口气。

“白大爷。”刚到江家门口,便见一个小厮跑上来道:“太夫人传了话,让白大爷回来了过去说话。”

江廷白年纪不小了,不方便再住内宅,平日都是住在七房这边,只每天去江太夫人跟前请安。今日忙着送那位重要的客人,一早就没有过去,眼下不等换衣服,便又匆匆去了上房院子。

江太夫人迎面便问:“我听廷书媳妇说,你在回来的路上,出手救过那孔家的三小姐,是不是有这么回事?”

“是。”江廷白点了点头,“因为用了几瓶子药膏,是书大哥托我带给大嫂嫂的,所以才说了这事,没想到她们在京中原是旧识,倒是越发巧了。”

“你觉得孔三小姐如何?”

江廷白一怔,明白祖母又在为自己婚事操心了。

江太夫人又道:“今儿我也见了,是一个贞静秀雅的好姑娘,样貌也不错,家里的根基和你也般配。”顿了顿,“只是不知道你怎么想?”

贞静秀雅?江廷白呛了一下,“呃,年纪似乎太小了些。”

“也不小了,先订亲再准备嫁妆,总得花个一、二年功夫,嫁过来刚好。”江太夫人照搬孙媳妇的话,埋怨道:“你这个年纪,别人的孩子早就满地跑了。你不急,祖母还等着抱曾孙子呢。”

江廷白暗道,如今便是我想娶,人家也不愿意嫁了吧。

“你也别太挑剔了。”见孙子不吭声,江太夫人反倒更热心了,“我看人家姑娘挺好的,你还配不上人家呢。”不知不觉中,又把孙媳妇用过的激将法搬了出来,“早点把亲事定下来,省的你回头挑花了眼。”

江廷白哭笑不得,祖母今天怎么还拧上了?又不好反驳,只得道:“虽说祖母你看好了,也得先问过孔家才是,等人家答应了,再说其他吧。”

江老太太满意道:“这个你不用管,我看中的孙媳妇没有娶不到的。”

江廷白想着自家去提亲,那孔三小姐知道了,会不会以为是自己在戏弄她?婚姻大事竟然恍若儿戏一般,怕是气得浑身汗毛都要炸起来。

不知为何,突然觉得很是有趣。

拒婚

江太夫人虽说对玉仪有意,但也不会冒冒失失去提亲,而是先私下打听了,确认玉仪并没有定下亲事。这才请了梅同知家的夫人来,婉转说明意思,许了谢礼,让梅夫人帮着问个话儿。

梅夫人欣然允诺下来,这门亲事若是成了,便能同时交好江家和孔家,对丈夫的前程少不了好处。

要知道同知乃是知府副职,将来若是孔老太爷升任了,或是年老归田,这知府一职很可能会由梅同知继任。此刻讨好上司乃是必不可少的,若是再得江家提携,不光升任知府有望,甚至还有可能做个京官儿。

梅夫人满心热络,心情竟比说亲的两家还要急切。

第二天,便借口娘家捎了几样土产,拎着东西上孔家做客。闲话了好一大篇,终于转到了玉仪身上,“听说你们家三小姐才回来。可惜前几天我不得空,江家办花宴的时候没赶去,不然也见一见,瞧瞧京城里的姑娘都如何打扮。”

阮氏原以为她是来说闲话的,此刻不由猜出一、二分来,面上不动声色,笑道:“梅夫人若是想见,我这就叫人去请三小姐过来。”

“那倒不用。”反正又不是给自己相儿媳,梅夫人对玉仪本人兴趣不大,而是转着圈问道:“听说三小姐是个极伶俐标致的姑娘,又难得贤淑大方,不知多少人家想娶了做儿媳呢。”饮了口茶,“不知可曾定下没有?”

阮氏笑盈盈道:“你们家哥儿才十岁,这就急着相看了?”

“哪有?不过随口问问。”对方没有准话之前,梅夫人可不敢提江家,免得到时候结亲不成反成仇,敷衍道:“再说了,我们家哪有这个福气?实在当不起。”

阮氏也不勉强相问,只是闲闲的拨弄着茶水。

梅夫人又说了几句无关紧要的话,到底还是忍不住,又道:“要说京城里好的年轻人多了,三小姐又是公主养大的,怎么没在京里订一门亲事?”

“她还小呢。”阮氏笑着打太极,偏生就是不正面回答。

梅夫人心里急得好似猫抓,又不敢得罪阮氏,勉强静下心来,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家常话。一会儿夸阮氏好福气,养了三个儿子,一会又夸孔五小姐聪明伶俐,眼看都快说到晌午了,还是没有打住的意思。

阮氏见她一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样子,心下有些厌烦,但又不愿梅夫人改天再来这么一回,弄得自己都没空听婆子们回话。况且自己要办的那件事还没定,有人掺和进来只会更乱,未免中间横生波折,想了想道:“梅夫人认得人多、见识广,回头我们娇姐儿大了,还请帮着多多留心。”

梅夫人笑容一滞,“难道你们家三小姐已经定了?”

“倒也没定下来。”阮氏微微一笑,“彼此正相看着呢。”压低声音,“你也知道,三小姐不是我生的,她的亲事更要多加留意,免得别人说我这个继母不上心。”

自己刚来提亲,人家就已经有对象了?梅夫人心里一阵失望,比自己没说到媳妇还要沮丧,到底不死心,追问道:“不知是哪家有福气的孩子?啧啧,你们家三小姐那般好的人品,谁娶了谁有福气。”

“可不是,都说她是个有福气的呢。”阮氏话音一顿,淡笑道:“不过眼下只是先看着,到底成不成还两说,等定下来了,少不得找梅夫人添一份嫁妆。”

梅夫人茫然的点点头,喃喃道:“应该的,到时候再恭喜你们家三小姐。”

亲事尚未说定,不愿过多透露详细情况,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没结成亲,于两家都不是什么值得庆贺的事。梅夫人一再追问,本来就是有些不礼貌,此刻也不好厚着脸皮深问下去,只得讪讪起身告辞。

赵荣家的送人回来,问道:“这梅夫人,是来替人给三小姐提亲的?”

“应该是吧。”阮氏点点头。

“没说是谁家?”

“哪有一上来就直接说的?”阮氏失笑,“万一说不成,又把话传了出去,倒是闹得两家都不愉快。”揉了揉手腕,“不过她说不说都是一样,十之八九是江家。”

“太太如何知道?”

“这还用想吗?”阮氏勾了勾嘴角,道:“三小姐回来还没几天,除了前天去了江家,根本就没有出过门,而且听说,江太夫人还亲自叫去说了话。虽说花宴上去的人不少,可你瞧梅夫人那上心的劲儿,除了江家,还有谁能让她那般着急?你别忘了,她可是同知家的夫人。”

“看不出,三小姐还真是人小鬼大。”

阮氏淡淡道:“她原本就不差,有人相中也实属平常。”

赵荣家的撇了撇嘴,窃笑道:“听说三小姐在路上遇险,就是那江家四房的白大爷救的,莫非两人那时候就熟识了?”灵机一动,低声道:“太太,这可是一条把柄呐。”

未出阁的小姐,跟陌生的外姓男子有交情,且又有“英雄救美”的段子,想要造出一段“佳话”来,那是再容易不过了。

阮氏却微微蹙眉,“你别乱来,当心坏了我的事。”

赵荣家的竖起一根食指,问道:“姚家真的肯出这个数?”

“看你那没出息的样儿。”阮氏嗤笑了一句,又道:“你觉得是个了不起的数,人家未必放在心上。他们家要得就是一个靠山,不然生意做得越大,风险就越大。只要生意稳稳当当,出去了的自然还会赚回来。”

“不过……”赵荣家的一副肉痛的样子,“若是这事儿真的成了,只怕姚家给的聘礼也不会少的,到时候嫁妆……”有些不甘,“那太太岂不是又填回去了?”

“人家难道是不会办事的?”阮氏微笑道:“放心吧,他们家的生意还想做长久呢。”

梅夫人带着满心惋惜,硬着头皮去江家回了话。

“照这么说,已经在说人家了。”江太夫人微微不快,她自觉这门亲事并不辱没了孔家小姐,没想到一点转圜都没有,被人拒绝的干干脆脆。

----自己早就打听了,孔三小姐并没有说亲,偏生这么巧,刚让人去打探消息,那边就有人相看了。

到底有没有,大家各自心里明白。

梅夫人叹气道:“是啊,孔家二太太亲口说的。”又忙道:“太夫人你放心,我只是随口问了问,别的什么也没提。”

江太夫人笑道:“是我们廷白没那个福气罢了。”

“那孔三小姐即便有福气,也是有限。”梅夫人心里有一股子怨气,又不好直接抱怨丈夫的上司家,转而笑道:“可惜我们家的大小姐是姨娘养的,不然倒也想高攀一回呢。”

江太夫人见她说话不好听,闲聊了几句,便让丫头送客了。

江廷白虽然不知道这一番波折,但见祖母再也不提孔家,便明白亲事没说成,只笑了笑便丢开手。倒是他屋里的两个通房丫头,不知从哪里听到风声,以为七房又要订下大奶奶了,各自心思动摇不定。

一个想着赶紧给新奶奶做几双鞋子,一个打算给新奶奶缝一身衣裳。又都悄悄去打听,那天太夫人更属意哪位孔小姐,好问清楚性格脾气、喜好,免得做出来的东西不合眼。

玉仪还不知道有这么些人为自己忙活,阮氏更是不会透露一星半点儿,此刻她正在教玉清识字写字,日子过得甚是悠闲平静。

“手上稳着点儿,别乱晃。”玉仪站在书案前,神态像个小学老师,“你今儿先把这个字记住了,明儿我再教你新的,识字得慢慢着来,一口可吃不成一个胖子。”

玉清写了好几遍,还是歪歪扭扭不能见人,不由十分羞愧,又有些泄气,低着头小声道:“妈妈说其实我们女儿家,不识字也使得的。”

妈妈说,又是妈妈说……

玉仪揉了揉自己的脖子,免得血压升高,----也不知阮氏哪儿找的蠢妇,自个儿蠢也就罢了,还把好好的小姐也教坏了,活脱脱一副丫鬟样儿。

“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玉仪恨铁不成钢,埋怨道:“你怎么能跟些仆妇相比,岂不是自甘下流?女儿家识字虽然没有大用,但也不能做睁眼瞎,不然将来人家把你卖了,你还替人数钱呢。”

玉清嘴角动了动,半晌才道:“我这个人笨,不值得三姐姐这般费心。回头让五妹妹知道了,再说给太太听,倒是让三姐姐为难。”

原来是在担心自己。

玉仪的脸色缓和了些,怅然道:“好不好,也不差这一点。”收起字帖,“你拿回去慢慢练,不记得了再来问我。”

自己教妹妹识字,于情于理并没有错处。

阮氏若是真的有心为难自己,也不在这上头,随便找个借口,单是一个“孝”字压下来,就够自己喝几壶的。

只要将来说亲时,阮氏别给自己找个缺胳膊少腿儿的,或是人品败坏的,都就谢天谢地烧高香了。哪怕她把顾氏留下的陪嫁克扣了,自己也不怕,还有外祖母三千两和舅母给的那一匣子首饰,再加上这十年来自己的积蓄,算起来也不少了。

要知道像玉薇这样的庶女,也就四、五百两银子嫁妆。

玉仪私下换算过银子的比例,在这个时空里,一两银子能值现代的八、九百块,也就是小一千的数。自己手头上有近五千两银子,差不多也就是五百万,这会儿又没有炒房的,足够自己下半辈子的嚼用。

可惜古代女子必须依附丈夫,依附夫家生存,不然自己有这些钱,花钱雇几个丫头仆妇,每天做个混吃等死的米虫,那才叫一个美呢

船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