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5部分阅读(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那人颤抖地从衣内取出一物递给一旁的万吉,哽咽道:“小人是北方边营孟将军麾下的士兵,跟在王一虎王副将身边,十多日前边境突现梁国军队,偷袭我北军军营,我军措手不及,损失不小,后极力抵抗使得梁军撤退。几位副将觉得梁军来得突然蹊跷,便派人去探其他的小营点,才知道原来梁军早在半月前便已经抵达我大燕边境,向容国借的道,先锋士兵都是乔装成商人,历经几月才完全偷至我大燕,想来是容国战事之后不久就已经开始部署了。梁国人狠辣善战,他们先是悄无声息地灭了几个小营点,待偷袭我们之后我们才知道原来他们已经侵占了周边的十一城,如今他们以便攻打我们一边继续侵占其他小城,几位副将虽极力抵抗但仍节节败退,如今正死守昆城。王副将命小人及其他四位兄弟回京求援,小人日夜兼程,不眠不休,总算在今日赶到。请皇上下旨,让孟将军回边关吧,几位副将快要撑不住了……”

燕北专注地看着趴跪在地上的人,接过那物打开一看,那赫然便是紧急军报,只是无将军大印,孟将军还在京都,想来军印带在身边,无人能用。他眸色一沉,冷声道:“你可有去驿站换马?若去了驿站为何不换人回京禀报?可有耽误军情?”

“小人途中没有丝毫耽误,每到驿站都换上新马,备上水和干粮之后没敢耽误片刻便立即起程,王副将郑重交代过小人,战事会引里百姓慌乱,小人切不能随意提及,且我们几人之中一定要有人达到京都,将详细情况告诉孟将军。王副将告诉小人迫不得已只能找与他相识的几位大人,小人一行五人,中途累死的累死,病死的病死,小人无法,只得求助其中一位大人,他派人护送小人至京城,否则小人也和同伴一般死于途中。”

燕北思索了一下,问道:“可知晓梁军有多少人马,将领是谁?”

“是司马长鸿率了二十万大军……”

“司马长鸿……竟是他!”燕北自语道,陷入沉思。

万吉见状看那士兵,见其已然虚弱不堪,便让人端了水来,亲自递给那士兵,温和说道:“这位小哥可要撑着点,孟将军就要到了,到时你可要把战况详细地说与孟将军听,战事紧急,小哥可要忍忍。”说着,抓紧那士兵的手臂,那士兵顿时觉得精神了些,却不知是万吉怕他支撑不住渡了些内力给他。

不一会儿,有人来报,孟将军竟已经到了。孟尧进来行礼之后,问道:“皇上急召臣进宫,可是有急事?”

燕北颔首道:“将军可认识你身旁这人?”

孟尧看向身旁,无奈那人脸上血污泥污一片,无法看清全貌,孟尧也是个直接的性子,提袖将那士兵的脸擦干净,仔细一看,便面色焦急道:“你可是王一虎的随侍?怎会在此?是不是边关出事了?”

燕北忙道:“将军,此人刚刚禀报说梁国来犯,这是军报,你先看看,你既认识此人,想必他所说是真,让他详细说与你听吧。”

孟尧接过军报快速看过之后急道:“你快说,到底情况如何了?”

“将军……”

翌日早朝,气氛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昨日夜里皇上急召孟将军及兵部尚书等人议事,必定是有战事发生,众大臣心中揣测万分,却不敢肆意商讨。

“昨日傍晚,朕收到北军送来的急报,梁国派大将司马长鸿率二十万大军来犯,北军未能察觉,加至孟将军因旧伤复发留至京都养伤至今,北军被偷袭个措手不及,伤亡损失不轻,如今梁军已侵占北方十一城,北军几位副将正死守昆城,情势堪忧啊!”燕北沉声道。

“二十万大军不是小数,且梁国与我大燕并为相临,又如何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抵达我大燕边境偷袭北军?”宁王惊疑道。

“宁王有所不知,容国自从依附梁国以来一直滋扰我国边境,此次梁国就是借道容国,甚至大费工夫让先锋士兵乔装成商人,瞒天过海,想必是策划已久。”兵部尚书唐奇解释道。

“朕闻言也颇为吃惊,但事实如此,如今情况紧急,朕打算让孟将军立即赶回边关主持战局!”

“皇上,此事可要从长计议,梁国历来贫瘠,此次胆敢侵犯我大燕想必是觊觎我大燕的富饶,我们可与其商谈议和,给些钱粮给他们,如此也可免除战事,防止生灵涂炭啊,请皇上三思!”宁王谏道。

宁王如此一说,那些胆小怕战及宁王的党羽自然附和道:“宁王之良策甚佳,请皇上三思!”

燕北沉吟一声,问道:“李太师可有想法?”

李醉客严肃道:“臣以为,梁国此番计谋实有可能在容国犯事之前便已开始部署,甚至容国犯事也是其中一环,目的是想转移我国的注意力,在我国以为容国刚败短期内不敢再犯而导致有些松懈的时候,他们一举偷袭便能攻我国个措手不及。如此完整的计划更能证明梁国的狼子野心,梁国恐怕不仅仅是想要些钱粮,他们更想要的怕是我大燕富饶宽广的土地。臣以为,不能姑息,定要将他们驱逐出境!”

“朕之想法与李太师所差无几,我堂堂大燕怎能输给这蛮夷之国,且容国近年借着依附梁国一直滋扰我国边境,使得边境百姓不得安生,实在可恶,此次定不能再姑息!”

“可是梁国兵强马壮,英雄善战,整整有二十万,北军不过十五万,且还伤亡不轻,又怎能抵挡梁国虎狮之军?”宁王疑道。

“可令李将军调半数戍西军去支援北军!”兵部尚书提道。

“好!”燕北肃声道:“命孟尧即刻启程去边关主持战事,不得延误!”

“臣遵旨!”孟尧应道。

“兵部郎中路翎,朕命你持朕旨意去戍西军中,让李将军速点半数戍西军交于你率领去支援孟将军!”

“臣遵旨!”路翎应道。

“御林军统领林池,朕命你即刻点一千御林军护送孟将军回边关,防止有J细途中埋伏偷袭孟将军,待孟将军安全抵达昆城后才可回京!”

“臣遵旨!”林池应道。

“兵部尚书唐奇,户部尚书庄铭,朕命你二人率领兵部和户部合作协商,全全负责粮草之事,不得马虎!”

“臣遵旨!”唐奇和庄铭应道。

“那就如此吧,孟将军,战事紧急,朕就不为将军饯行了,朕准备好庆功酒等着将军得胜归来!”

“臣必不负厚望!”

“战事必会引起百姓恐慌,众卿散朝之后不得妄议战事,否则严惩不待!”燕北厉声道。

“臣等遵旨!”众臣跪道。

“退朝!”

燕北走进淑兰殿之时,孟淑兰正在用早膳,只是她心知燕北匆匆离去必是有朝中要事,今晨听田园禀报说昨夜父亲被召进宫中议事,后又召了兵部尚书、李太师等人,她猜想是否是有了战事,因此心中忐忑,也吃不下东西,此时见燕北过来,便急忙问道:“可是朝中出了什么事?”

“梁国来犯了!”

孟淑兰惊诧:“怎会?怎会如此?怎么可能毫无动静?梁国与大燕并不接壤,莫非是容国借道了?”

燕北颔首,疲惫道:“我已让孟将军回边关了,也派人去戍西军那传令让李凉支援孟将军,应该不会有事,你放心吧。等用完膳你去看看无双儿,我先去歇会儿!”

燕北却没有进寝殿,直接去了暖阁。燕瑞已用过早膳,正靠在床上看书,因尚在“昏迷”之中,他不能出暖阁,只得看看书,倒是将未吃透的《兵论》又看了几遍。见燕北进来,他连忙起身道:“父皇!”

燕北点点头,坐到床边,看到他手中的《兵论》,道:“闲得慌了?近来可有参透些?”

“只是熟读了几遍,未能悟透其精髓。”见燕北面露疲惫,便问道:“父皇可是遇着了什么难题?”

燕北吐出一口气,缓缓道:“是梁国来犯了,二十万大军借道容国,悄无声息地攻了过来,实在让人措手不及。”

燕瑞惊疑道:“梁国已有几十年未曾如此明目张胆地攻打我大燕了,此次大军压境,又计划周详,怕是野心不小!可是让外公回北军了?”

燕北点头,感慨道:“你母后怕是担心得很,朕也不愿让孟将军去,可是大燕现在没有空闲着且能让朕信任的将才,朕只有孟将军可用啊!”

燕瑞在脑中搜索一番,有些无奈道:“确实如此,可惜李太师虽是军事奇才却藏得深了,否则倒是可以再教出不少将才出来。”

“李太师沉寂多年,怕是不愿意再显露了,不知他那孙子如何,若是块好料子以后倒还可以辅佐你。瑞儿,如今时局越发紧张了,朕的计划全被这场战事打乱了!”燕北叹气道,他未曾和任何人提过,自燕瑞遇刺之后他便在心中计划了一件事,一直在等待契机,岂料却因这场来得不是时候的战争而功亏一篑,他怎能不惋惜又怎能不叹?

燕瑞聪颖,却是看出几分,便道:“父皇不必叹息,谁说这战事就不是一个契机呢?若外公大胜,不又是给我们一个筹码么?”

燕北闻言却是笑了:“倒是朕有些急了,瑞儿的心思稳,就让我们期待孟将军得胜归来的那一刻!”

抓周

今年的新年不如以往一般喜庆,盖因梁国战事大燕一直溃败,皇上自然没有好心情,众大臣心中也揣揣不安。虽说几位副将死守昆城,等待孟将军回去,但几日前孟将军到达昆城加急军报奏明周边小城却已失守了十七座,两方军队人数有近一倍悬殊,戍西军支援也需要时日,因此孟将军一时也无法挽回颓势。那梁军每占领一城皆□掳掠一空,之后便是屠城,也就是说那十七城已经成了空城。如此惨烈之事大燕已近百年没有遭遇过,百姓大多已风闻此事,如今全国上下皆开始人心浮躁,皇上又如何不愁,哪还有心思过年!因此今年宫中并未大肆举办宴会,只皇上与几位身份高些的妃嫔一起用了年夜饭,算是最为简单的家宴。

新年前后本该休务一月,直至正月十五上元节后恢复上朝,今年虽然依例休务,但御书房里却日日有官员进出,夜夜灯亮至子时之后。战乱战乱,逢战必乱,虽然战争还停留在边关,对内地百姓影响不大,且上年是丰收年,百姓们衣食无忧,但梁军狠辣的作风却动摇了民心,因此总有躁动,尤其是靠近北关的城镇的百姓,因担忧战火波及自身皆大举迁往内地,造成大量民宅良田空置,普通百姓离开了家乡丢弃房屋土地之后根本没有多少余钱,仅有的粮食却笨重不易带走。此时朝廷也无法制止百姓迁徙,为防止出现大量难民影响内部地域的百姓的生活,朝廷不得不减少边关百姓的损失,便特派官员过去收购百姓的粮食供给军队。

此仅为一事,其余事宜亦多,因此皇上夜夜处理政事至翌日早夜,只得留在御书房就寝,已经多日未有空闲去淑兰殿。今日,皇后想必是担忧皇上过度劳累,却是亲自炖了参汤送到御书房来。

“启禀圣上,白萍郡近日出现了一个圣教,散播谣言道梁军很快便要攻占白萍郡,现在白萍郡及周边的几郡的百姓皆人心惶惶,恐有往南迁徙之意啊!”户部尚司继元道。

“是近日才出现的么?既然已经传至京都,想必已经出现有些时日了,近日开始妖言惑众了?”燕北冷声问道。

“臣愚昧,陛下所言甚是!”司继元低首愧道。

燕北轻瞥他一眼,缓缓道:“朕记得白十一郡曾是已故怡亲王的封地?”

“回禀陛下,武帝陛下取消世袭罔替,故怡亲王过世之后其世子虽能拥有王府及其产业,但却不能继承爵位和封地,因此现今那白萍郡却是郡守管理的。”吏部尚书庄铭回道。

“朕记得怡亲王仅留下一个世子,如今也该弱冠了吧。”

“大约是去年的冠礼,只是白鸟郡距离京都甚远,臣等也不甚清楚。”司继元回道。

燕北颔首不语,众人心中忐忑,圣上莫不是怀疑这圣教与怡亲王世子有关联?静默一片中清晰地听到门打开的声音,只听万吉低声道:“陛下,皇后娘娘来了!”

“让皇后进来吧。”

众人忙低头跪地道:“皇后娘娘千岁!”

“众位大人不必多礼,是本宫打扰了皇上与众位大人议事,本宫心忧皇上龙体,便来走动走动。”孟淑兰将参汤放到桌案上,燕北微笑这拍拍她的手,她温柔一笑,又道:“本宫不妨碍你们议事,如今正值多事之秋,众位大人也要保重身体才好。”说罢,便离去了。

“多谢皇后娘娘关心,恭送娘娘!”

“庄尚书,着人给朕把那个圣教的根底查出来,一定要安抚民心,不能允许他们再蛊惑百姓!”

“臣遵旨!”

待到二月的时候,边关传来了第一次捷报,原来是路翎率领戍西援军赶到,之后两军将士之间的磨合也费了些时日,如今总算是有了默契,在梁军攻打昆城时给予了猛烈的反击。从第一次捷报后,便陆续传来捷报,虽也有失利,但有捷便有了期望,皇上及众大臣的脸上皆有了笑意。

如此,到三月的时候已有部分失城被收回,皇上也有些如重释负。七公主的生辰却是快到了,近日边关传来几次大捷,想必战事不久便会结束,皇上便也有了心情为小公主举办抓周礼。

七公主实在是时运不佳,出生之时正值容国马蚤乱,满月礼前嫡兄遇刺重伤,因此百日礼也只是家宴规制,如今又是梁军来犯,好在并未被当成不祥妖物,否则哪里有如今的风光。燕北也着实烦恼,想给予无双儿最高的恩宠让他人尊崇,又怕引起他人嫉妒之心反而累及无双,实为两难也。

《育子》中载:“生子百日,置会,谓之‘百啐’。至来岁生日,谓之‘周啐’。其家罗列锦席于中堂,烧香秉烛,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戥子、彩缎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线、应用物件、并儿戏物,却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谶,谓之‘试啐’。此小儿之盛礼也。”

抓周儿又称为“试儿”,乃小孩的盛礼。育儿礼俗中有产儿报喜、三朝洗儿、满月礼、百日礼、抓周礼,其中以“抓周礼”最隆重。是以七公主的身份该隆重举办才是,但又顾及边关战事未完,实不宜大肆铺张,故较之满月礼一般规制,仅皇家宗亲及朝廷重臣参加宴会,只是因战事时局不稳,封地较远的几位亲王及郡王并未出席,太后也未回京,只宁王出席晚宴。不过今日却多了一位没有此两种身份的人,那便是无因寺的住持——无果大师。

小无双早已沐浴后换上盛装,安静地被皇后抱在怀里。只见堂中一大案上铺了厚厚的红布,上面放有:王亥算、仓颉简、财满星、洪崖乐、官星印、食神盒、将军盔、串铃、伊尹镬、墨斗、陀螺乐、酒令筹筒,共十二样物件。孟淑兰正要把无双儿放到案上,却被燕北制止了。只见万吉递上一托盘,上放有两物,一是李太师于七公主的“三朝洗儿”礼上赠予七公主的配剑,一是一支毛笔。那支毛笔的笔杆为上好白玉制成,稀奇的是这玉中还夹杂这一抹墨色,笔杆上细致地以浮雕手法雕刻一五爪金龙,栩栩如生,只是那笔头却不知是用何种动物的毛制成的了。其实这笔头上的毛发却是小无双儿满月那日剃下的胎发,这支笔便是云大学士为七公主亲制的胎毛笔。燕北亲手将这两物放置案上,再让孟淑兰将小无双放于案上。小无双身着明黄缎布滚边的大红色绸裙,胸前背后皆用金线绣“寿”字,小小人儿置于案上,显眼得很。

众人皆噤声细观七公主的动作,只见小无双先是静静坐着,小身子骨倒是坐得笔直的,有些皇家的威仪,她并不看密切关注她的大人们,扫视案上一翻,竟自己稳稳地站起来了,低头看着案上迈着小步子来回缓慢地走动,着实让众人心中替她着紧一把。她来回走动几步,似是看中什么物件,蹲了下来,沉思许久,拿起了那支胎毛笔。众人忙道:“恭喜皇上,七公主将来必定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才华横溢……”

岂料众人话还未说完,小无双已放下胎毛笔,抱起那把李太师赠予的宝剑,薛墓瞥一眼微带笑意却丝毫不露心思的李醉客,心思转了几圈,笑得别有深意起来。只听众人又道:“恭喜皇上,七公主必定成为巾帼英雄……”

只是小无双再次戏耍了众人,她又放下了宝剑,站起身来将案上的物件一一细看过去,思索良久,才蹲下抓起一物,此时众人却静默一片,小无双抓的不是其他,正是官星印,这官星印本代表“命中有官,官运亨通”之意,在皇家却是用的龙印,故小无双手里抓的正是

船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