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6部分阅读(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船说力促成科举之事,又提出开设武举一事。

秋后,武举终于成功举办,擢出前三名入朝为官,其余皆入军中。入朝三人中,前两名留在兵部做了员外郎,经常随路翎出入军中,明眼之人已看出路侍郎这是在着重栽培此二人。还有一人,为此次武举的探花,因礼部刚刚告老一位大人空了个缺儿,便留在礼部做了员外郎,倒有些稀奇。不过如今太平盛世,没有战事,谁规定武人出生就做不了文官,再说那兵部众臣皆属文官,如此说来,倒也普通。

拒婚

十月廿三那天,云生郡主及笄,笄礼就在京城的南郡王府举办,南郡王及三位世子自然赶至京城。

皇帝燕北虽然未出席,但派了太子燕瑞亲去祝贺,也是给足了面子。颜若郡主、秋四小姐、陆大小姐自然也去了,几位名门闺秀聚于一处,不免引起了小小轰动。最难得的是,太后恩典,竟谴了宁妃与萱贵嫔亲去观礼。如此大的做派,让全京城的人都知道,南郡王府有个貌美如花又得太后宠爱的云生郡主,使得笄礼之后近半年还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整个笄礼之中,云生郡主举止端庄,姿态傲然,气质高贵,也为众人所称赞。

“父王可是要回去了?”云生虽是娇笑着仰首看着父亲燕南,却满脸的不舍。

燕南轻抚爱女的秀发,宠溺道:“父王不宜久滞京城,你娘亲也是为你好,所以父王虽不舍得你却还是顺了她的意。在京城可不比南阳郡,你可不能妄性而为,事事须听得你娘亲教诲,你可明白?”

“父王放心,云生自然不会给您脸上抹黑!”云生俏声道。

“你这孩子怎么跟父王说话呢!”南郡王妃罗氏虽是责备的语气,面上却满是笑意,双眼掩不住对女儿的疼爱。云生调皮地皱了皱鼻子,跑去一边与几位哥哥说话。

“随她去吧!”燕南握住正妻的手,温柔地说道:“辛苦你了!”

“不辛苦。”罗氏摇摇头,道:“云生就只在王爷您面前活泼些,平日里性子也沉静,老是闷不吭声的。您呀,没白疼她!”

燕南轻笑,又道:“青阳已近而立之年,他是本王的长子,虽王侯之位不得世袭,但总归要继承南郡王府的产业,自然得随本王学着处理事务,早前也没料到朝廷会重开科举,倒是耽误他了。如今既已开了科举,自然要送风阳、明阳过来读书,日后也好求个功名。你向来是知书答礼的,可别以为本王偏心才好!以后他们俩便劳你照看了。”

罗氏温婉笑道:“王爷说哪里去了,这些道理妾身自然是明白的,风阳与明阳自小在妾身身边长大,妾身待他们如亲子一般,自然会照看他们的。”

“本王素来知道你是这般好性子的!”燕南慰道。

“妾身不在南阳,无法照顾王爷,几位妹妹也都是贴心的人,王爷不妨多亲近亲近。秀玉和秀兰年纪也不小了,本该妾身为她们操办婚事,如今还请王爷费心了,虽是庶出的,但总归是郡王府的小姐,再如何也不能比前两个差,可不能让她们吃苦。”罗氏细心提醒道。

南郡王燕南除了正妻罗氏外尚有四名妾室,共育有三子五女,长子燕青阳与幼女云生为罗氏所出,次子风阳、三子明阳、待字闺中的秀玉和秀兰以及已经嫁为人妇的两女皆为妾室所出。不过庶出二子皆为罗氏亲手教养,视她为亲娘,倒与生母不怎么亲近,即便是四个庶出的小姐也只管罗氏叫“母亲”。

长子燕青阳二十有八,已娶妻生子,次子燕风阳年十八,三子燕明阳才年十六,此次燕南携三人进京不仅为参加云生的笄礼,更是送风阳、明阳进学馆读书,方便日后求功名。

“本王自会留意!”燕南拍拍她的手,道:“本王该走了,你也别送了,回去吧。”

“王爷路上小心!”罗氏看着燕南上了马车,嘱咐道。

燕青阳拱手一拜,恭敬道:“母亲,儿子走了,请母亲保重身体!”

罗氏笑着点点头,慈声道:“万事小心!”

燕青阳点点头,转身上车。

云生平日里上女子学馆,闲时随母亲罗氏进宫陪太后说说话,两个哥哥也已进了京城最大的京都学馆,渐入佳境。一晃便到了来年四月。

“云生丫头可说了亲事?”太后关心道。

“回太后娘娘,还没呢,已有几家找了媒婆来说,不说云生看不上,她那两个哥哥却先不满意了!”罗氏笑道。

“嗯。”太后点头道:“不着急,要好好选选的,至少要选个出息的世家子弟,不得马虎!”

“娘娘说得是,只是倒没听说哪家子弟如李太师家的孙子一般出息的。”罗氏委婉说道。

太后闻言,缓缓道:“李晏那孩子自然是不错的,只是……”只是宁家却也看中了。

“李晏有什么好,依我看还不如苏长空呢!”颜若抢道。

“苏长空的品貌是不错的,只是年纪大了些。”太后皱眉道。

“年纪大点才成熟稳重,总比李晏那个不懂事孩子好!”颜若面露怒色。

“你自己还是孩子呢,还说人家,人家好歹比你大上几岁。”萱贵嫔笑道。

颜若却是恼怒了,嘟着嘴道:“我就看不出他哪里好了!”

众人明白其中缘由,见状皆笑。

苏长空便是那做了礼部员外郎的武举探花,而宁颜若如此气恼李晏却是有原因的。

宁颜若今年也十五了,八月的生辰,宁家与太后都不动声色地为她物色夫婿人选,最后选定了李晏。李晏一表人才,又是新科状元,更是李太师的独孙,宁家早就想拉拢李太师,无奈总不得成功,如今便想借小儿女的亲事结为亲家以达到拉拢的目的。

二月的时候,宁王亲自去太师府看望久病未愈的李太师,是的,李太师自从孙子言他卧病在床之后便名正言顺地留府“养病”了。其间宁王委婉地与李太师提到联姻一事,李太师却未推托,大笑道:“虽说婚姻大事是父母之命,但老夫家的规矩宁王想必也有所耳闻,便是不过问儿女之事,所以此事还得由李晏自己做决定!”遂叫出李晏,将此事与他一说。

李小公子听了之后,拱手歉意道:“先不论下官愚钝,配不上郡主千金之身,再说那定亲信物仍在七公主手中,便是此亲未退,下官万不可做出这等背信之事,还请王爷见谅!他日下官夺回宝剑,若郡主仍是未嫁之身,下官必登门求亲!”

此话根本就是推脱之意,当初李太师赠剑之时并未提及定亲一事,皇上也不承认定亲一说,只有李小公子坚持“一日未夺回宝剑,一日便未解除婚约”。那宝剑到了七公主之手,再想拿回来,谈何容易!难道真要堂堂郡主等他何年何月取回宝剑不成?

涉及皇家七公主,又有李太师撑腰,宁王再怒也不得对付李晏,只得暂且作罢。而宁颜若本就不愿嫁于李晏,由太后说了厉害关系才肯点头,谁知却被李小公子拒婚,对她而言简直是奇耻大辱,就此结了梁子。

“那苏长空的品貌自然不错,出身却差了,听说父母双亡,孑然一身,且也不大上进,臣妾怎舍得云生吃苦!”罗氏叹道。

“你说得也是,倒是哀家考虑不周了。方才颜若丫头突然提及他,哀家一时忘记了他的出身,此人哪里配得上皇家郡主!”太后笑道。

“娘娘也是关心云生,云生能得娘娘的关切是她的荣幸!”罗氏笑道。

太后点点头,看着云生笑道:“不用着急,好生选着便是了。”

云生忙道:“云生谢皇祖母关心!”

“娘亲,太后娘娘为何对我们如此之好?”云生有些不解。

以云生所观,太后是个冷情之人,对自己的亲侄女也颇为冷淡,宁妃与萱贵嫔更难得她的笑脸,也不见其疼爱孙子孙女,只偏爱侄孙女颜若郡主。如此冷厉之人对母亲罗氏却总是一脸笑意,对云生也是和颜悦色,实在奇怪!

罗氏笑道:“太后娘娘与娘亲的母亲你的外祖母曾是闺中好友,感情甚好,后太后娘娘入宫,你外祖母嫁于你外祖父,太后娘娘还常诏你外祖母进宫陪她说话。娘亲幼时便常随你外祖母进宫,后来你外祖母去世,太后娘娘仍会诏娘亲进宫陪她,还心存指婚之意,可惜被你父王抢先了一步。”

“如此说来,娘亲可是差点便成了皇后?”云生惊道。

罗氏闻言,失笑着摇摇头,道:“当时太子妃是早已定下的人选,就是已故的孟皇后,太后只是想把娘亲指给太子做侧妃罢了。”

“太子侧妃日后便是妃子。”

罗氏叹气,略带伤感道:“当年的许良娣可没机会成为妃子,早早就成了一缕芳魂,皇宫里的妃子怎会轻易就当上了!”

“那还是嫁给父王的好,虽然父王有妾室,但还是最宠爱娘亲!”云生想了一下,便为父亲说起好话。

罗氏点点她的额头,笑道:“是!是!嫁给你父王是最好的!”

夫君疼爱,儿女出色,家庭和睦,自然是好的!

55 太子被迫纳侧妃 离国又来求和亲

八月廿七,宁王最为宠爱的孙女颜若郡主及笄,太子亲至不说,太后娘娘不但率宁妃与萱贵嫔亲去观礼,还担任大宾,亲自为颜若郡主加冠。三加之后,颜若一身红色大袖长裙礼服,头戴双凤戏珠钗冠,雍容大气,典雅端丽,颇得来宾称赞。

笄礼之后,无数贵族子弟上门求亲,比云生郡主当时的景况更盛,宁家势力庞大,颜若郡主又才貌双全,俨然是整个燕京城最受瞩目的女子,若能娶回家不但风光无限,更是前途光明。宁家的眼界自然是高的,怎会将颜若轻易许人,因此提亲的公子皆失望而归。

“皇上,太子娶妻多年,不曾纳侧妃,太子妃却未有所出,依哀家看是时候为太子选上几个侧妃了。”腊八家宴,太后突然提道。

闻言,太子面色如常,太子妃罗小鱼的脸上也是一副淡然,似“选侧妃”一事与他们无关。燕北笑道:“母后费心了,朕倒忘记了此事,瑞儿年纪也不小了,确实该为子嗣考虑,就让他自个儿操心吧,母后安心休养便是,不宜为此等琐事伤神。”

“哼!”太后冷哼一声,不满道:“他操心了这么多年也没见着哀家的曾孙,这回无论如何哀家也要为他选个贤淑女子好添个一男半女,容不得他做主!”

“皇祖母息怒,孙儿已有多名妾室……”

燕瑞话未说完,便被太后打断:“那些个身份低下的妾室怎有资格诞下太子的长子,真是糊涂!”

燕瑞闻言,只得敛下双眼,恭敬道:“那就由皇祖母做主吧,劳祖母费心了!”

“嗯。”太后这才面色稍缓。

“娘娘,听说太子与太子妃感情欠佳,没有子嗣也属正常,只是那些妾室却未曾有过传闻。”惠芳提道。

“太子确实有几个妾室,平日里极少去太子妃那过夜,多是去的妾室那里。不过他却是随皇上的,并不沉迷女色。”太后说着叹气道:“小小年纪有如此定力已是难得,你也瞧过承远家的四个儿子,只有老三尚可,其余三个皆好酒色,没什么出息。燕瑞着实出众,只可惜不是宁家的女儿所出,更不能为己所用,不得不除!”

惠芳了然,又道:“娘娘,老奴听闻,太子至今无子是因十年前遇刺重伤所致,姚太医对此三缄其口,却是经常为太子诊脉调理。娘娘执意为太子纳侧妃,恐怕会引起太子警惕。”

“若真是身体之因,那便再好不过。放个人在他身边,即便是出了意外也方便处理。皇上当年也警惕得很,还不是没护住!”太后说着抿口茶。

“那颜若郡主那里?”惠芳担忧道。

“颜若还是个孩子,懂得什么!”太后冷声道:“她颇为聪慧,以后自会明白其中利害。”

“娘娘说得是!”惠芳恭谨回道。

颜若小郡主那点心思太后自然是看出来了。明面上,太子已有正妃,侧妃一位自然委屈颜若,宁家不舍。长远来说,宁家决容不得太子坐上皇位,日后势必要将他除掉,宁王与太后皆疼爱颜若,自然不会让颜若嫁于太子。

过了年,太后紧锣密鼓地为太子挑了个侧妃,虽是姓宁,却是宁家旁系的远亲,名为晓玉,双目灵动,想必是个机灵的女子。

考虑到太子并不喜此纳妃之举,并未举行仪式,只是立了册文,燕瑞便宁晓玉领回承瑞宫,宫人忙迎上来请安道:“太子殿下安,宁良娣安!”

燕瑞蹙了蹙眉,冷声道:“宫里头宁氏娘娘太多,皇上不喜,此后便称侧妃为玉良娣吧。”

“是!”

“太子妃呢?”

“回殿下,太子妃正吩咐人为玉良娣收拾居处。”宫人回道。

燕瑞似有些不满道:“请太子妃出来,此等小事不必她操心。”

“是!”

不过片刻,太子妃罗小鱼领了几个妾室来到正殿,燕瑞抬眼看去,罗小鱼一身淡粉色长裙,面色平淡,嫁给他这么多年,她依旧是刚来大燕时的模样,普通,平淡。

见燕瑞命人端茶来,玉良娣会意地接过茶盏,对着罗小鱼跪道:“晓玉给太子妃请安!”

罗小鱼点点头,接过茶抿一口,并不说话。

燕瑞见状,心中明了这位正妃不知如何说话,便道:“玉良娣既已给太子妃敬过茶,便是承瑞宫里的人了。本殿知晓你是太后自己挑选的,但到了本殿这里就得守这里的规矩,太子妃为本殿的正妃,该怎么做你该知道,不用本殿教你礼数吧?”

玉良娣福了福身,细声道:“臣妾明白!”

燕瑞点点头,道:“如此甚好!”

此后,几位妾室向玉良娣敬茶行礼,一番折腾之后玉良娣便在承瑞宫落定,也算是半主子。只是当日太子却未歇在玉良娣房里,留在了太子妃的寝殿。

想是玉良娣确实玲珑,竟逐渐得了太子的宠爱,虽是侧妃,却成了京城百姓眼中的红人。太后也有些惊讶,但自然是满意的,连带着玉良娣娘家也得了宁家照拂,得不了不少好处。

二月的时候,却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这位客人不是别人,正是文帝十六年来大燕求亲却看中了宁萱的离国四王子,几年前离国大王子继位为王,与大王子一母同胞的四王子已被封为庆王。此次庆王来访,一是带庆王妃省亲,二是为侄子离昊求亲。

“大燕皇帝陛下,这位是小王的侄子,更是我离国太子离昊。大王兄忙于政事,太子的母妃又早逝,自八年前小王娶回王妃,他便多由王妃照顾,与王妃感情甚好,极为倾慕大燕女子。如今太子年十八,尚未娶妃,此次拜访贵国便是想求娶一位身份高贵、贤淑美丽的大燕女子,为示我国诚意,小王带来了我国王上的亲笔册文,太子此次所娶的女子为太子正妃,他日太子登基便是我离国王后!”庆王说着命人将册文呈上。

燕北看过,点头道:“贵国诚意朕自然明白,我大燕也诚心希望两国结亲,既是要成为离国将来的王后,这太子妃自然要身份高贵,得从公主或郡主中选出。朕听说庆王妃的家乡在南方,朕可派人送庆王妃回乡省亲,庆王也可到南方游玩一番,待庆王回京城之时,朕定当给太子一个高贵美丽的妃子!”

“如此,小王便恭敬不如从命,多谢陛下美意了,我国太子便留在京城,劳请陛下照拂!”庆王躬身行礼道。

“这个自然!”燕北大笑。

离国太子求亲一事很快便传开,皇上一句“从公主或郡主中选出”惊了不少人。

皇上共有五位公主,除了年纪尚幼的七公主,其余四位皆为适龄。其中三公主玉兰为云贵妃所出,幼年时便由皇上同意与云大学士的长孙云谙定了亲,剩下三位皆待字闺中。若说郡主,远的不说,这京城里就有两位,正好近来皆颇具盛名,一为宁王的孙女颜若郡主,一为南郡王的幼女云生郡主。

宁家怎可将颜若远嫁他国,南郡王妃也急忙进宫求过太后,宁妃自然也舍不得女儿嫁至蛮夷之地,皆有些心慌。虽然有宁家做靠山,但若皇上下旨,宁家也反抗不得,太后与宁妃便找来云贵妃商量着定下人选,云贵妃自然不会得罪宁家,于是这和亲人选便在生母出身普通的大公主与四公主二人中选出,这一选才发现不得众人注意的大公主原来已经二十有一,已过了适嫁年龄。大燕国的女子十五及笄后便可婚配,过了十九未嫁的极为少见,过了二十仍未婚配便难以出嫁了。

“大公主的年纪怕是大了些,那离国太子不过才十八岁,怕是不大相配啊!”太后叹道。

“太后娘娘说得是,四公主的年纪是适当的,可是大公主由于臣妾的疏忽耽误了年纪,如今跳过她让四公主出嫁,日后她在大燕国怕是更难婚配!”云贵妃愧疚道。

“贵妃娘娘说得是,依臣妾拙见,确实对大公主不太公正!”南郡王妃罗氏接道,她本不会多言宫中之事,如今自家闺女牵连其中,便被太后命了一起商议人选。

宁妃忧道:“大公主的性子恐怕冷了些,不如四公主可人,会不会不得离国太子喜欢?”

太后瞥她一眼,冷淡道:“皇家哪来喜欢不喜欢的,既是由我大燕指婚,人选也由大燕定,离国还能不满意不成!”

太后如此一说,气氛顿时凝了起来,宁妃立即低首不语。云贵妃忙笑着说道:“性子冷也是好的,说明大公主沉稳,四公主年纪小,尚有些孩子气,突然离乡背井怕是会哭哭啼啼的,让离国太子见了也不好。”

“那就定下大公主吧。”太后决定道,随即对云贵妃缓声道:“云妃,徐美人那就交与你了,你想必是明白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