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点二十分下座。七点四十分行香。
莫妄想放下放下即是嘿你有一个放下,已经不是了师击香板一下,问:这是什么认清楚这个,道在目前人不识。聪明人整天打妄想,愚者不认识这个。唐宋以前,祖师以无门为法门,解黏去缚而已,热心修道的黏在修道上,要不被任何法门所缚才对。黄檗禅师曰:“大唐国里无禅师。不道无禅,只是无师。”禅――亘古常存。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万缘放下,把放下还要放下,如果放下以后,还守着一个清清明明的,已经表示黏起来了正在这个时候,要多多体会。
为何禅宗逐渐衰弱唐以前国运昌隆,禅宗祖师均属大英雄,大豪杰。宋以后只成了善人的禅。禅宗有什么讲的禅宗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的。初祖云:“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这只是修持之路,没让人参话头,但方法在其中矣。谈禅如何谈法师默片刻曰:就是这个你也没有听,我也没有说。
八点一刻坐第二枝香。八点三刻下座。
东汉末年,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来。佛图澄当时神通传道,神通由定来,讲止观、禅定。嗣后鸠摩罗什来华,译佛经多本,慧远法师创净土宗,念佛生西方,极端稳当,由空入有。此后初祖来华,主张空,空到极点即是。后来人根器陋劣,所以叫人参话头,却给人一个把柄。
如何参要离心意识参参“静”“浑然一体”,那只是神识;不可认作本来人。要看那个能使你静的,能使你浑然一体的。我的话都有毒,不吸又医不好病。放下就是,边放下也放下,就那样放下了。万物静观皆自得读书求道,须自己另具只眼,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心修道,障缘就来了。莫妄想戒慎恐惧,“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诸位在此山中七日,应感谢一切众生,凑成此殊胜因缘。
人能够不怨天,不尤人,饿就让他舒舒服服地饿死好了
九点半坐第三枝香。十点整下座。
收拾身心不要在身体内守住,不可守个空空洞洞,如何不守呢从顶上把它出去,这几根骨头把它摆在这里算了,不要着相
禅宗以般若为宗旨,般若为佛法的过宗要。实相般若,证得心空身空,与宇宙合一,般若之体也。境界般若,境界光明,轻安也。证到无智亦无得,即智慧解脱也。三法印即空无念、无相、无愿无着也。功夫不是般若,功夫修得成,就坏得了,般若亘古常存,无成无坏。
怀让接引马祖:“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能得作佛”如何才能成佛“鸢飞于天,鱼跃于渊”。“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杂念随他来去,何必压制它但又一定去掉它砂土入眼可以使人瞎,把金钢钻磨细入眼,一样可以使人瞎。学问、财富、有道、有功夫,都可以使人堕入骄傲,能把这些都丢掉,也就很不容易了。
百丈被马祖扭鼻子,扭痛了便悟了。百丈悟了什么不要打妄想,可是要参
十点半坐第四枝香,十一点整下座。
马祖看看佛尘,百丈说:“即此用,离此用。”马祖曰:“当向后开两片皮,将为何人”百丈取拂子竖起。马祖道:“妈此用,离此用。”一切都放下后,才起大机大用。百丈把拂子挂于旧处,马祖震威一喝,百丈三日耳聋,真的耳聋吗三日之内毫无妄想也。放下,放下,心头干干净净,万事不要管,莫打妄想走
学禅宗的要有师之见,不要受我骗。百丈说:“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离了妄缘,如如不动,就是这个,你偏要另外求一个东西。一定要求吗有办法,打坐,求去
十一点二十五分坐第五枝香。十一点五十分下座。
明白这个以后,还要展得调理,动中如何静中又如何要在日用寻常处调理它。
有人问:“如何是奇特事”百丈说:“独坐大雄峰。”僧礼拜,百丈便打。极高明而不能中庸,要不得呀小乘就是这个境界。祖师不能走老路子,浑身是手眼。梅子和尚说:“任他马祖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是佛。”马祖说:“梅子熟了。”
庞居士问马祖:“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马祖答:“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再向汝道。”庞居士就这么悟了。庞居士叹道:“难难十担麻油树上摊。”庞夫人道:“易易百草头上祖师意。”庞女灵照道:“也不难,也不易,饥来吃饭困来睡。”
你们学禅究竟是难,还是易坐脱立亡,古人能办到,你能办得到吗
有位尼师道:“竟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手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在哪里这在这里在腿上吗一笑。
下午一点二十五分行香
一切声,一切色,就是这一板子,诸位都喜欢向玄妙处去寻,信得过真会了了,信不过就了不了。苏东坡说:“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佛舌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善于说法。有一禅师驳说:“溪若是声山是色,无山无水好愁人。”
论语:“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晦堂问黄山谷:“闻木樨花香么”黄曰:“闻。”晦堂曰:“吾无隐乎尔。”黄即有省。后来死心新禅师问黄山谷:“新长老死,学士死,烧作两堆灰,问什么处想见”黄不能答。要见吗放下即可见。提起也有消息。杨管北插嘴说:“非见是见。”刘居士随着说:“生死本分上没有见与不见。”
黄山谷在贬黔南途中,有一天白天睡觉,睡醒后忽然悟了,悟个什么杨、刘两居士所答具是口头禅。华严经:“华严果海,信为能入。”不是信别人,是自己信得过自己,信得过便到家。两位大居士说了,我也说一句:这件事是“水中盐味,色里胶青。”试检点看。上座。
注意呀参放下便是,管他那么多。
杨管老说:“不见也罢”
师即曰:一定要见。
一点五十五分坐第六枝香。二点二十七分下座。
楞严经上说:“内守幽闲,犹是法尘分别影事。”放下色壳子内外都一概放下,“踏破毗庐顶上行”,此身不管,看他是个什么东西不要昏沉,身体要端正。你太昏沉了,眼睛要睁开一下指坐中一人。正是这个时候,道昏迷不昏迷,道清净不清净,你那个清清明明在哪里如水中的咸味,到处都有,只要温度增高,盐提出来,水又是淡的了。“羚羊挂角无踪迹,一任东风满太虚。”会吗
三点坐第七枝香,三点半下坐。
腿子刚刚收好,就是这一下,当下即是。这一下过后,有个求定的心起来了,又不是了。这个当下即是,要认定它,但不是道。参
这一枝香大都昏沉,原因是午饭吃得太饱了,五脏气脉不通。
下午点行香
“狂性自歇,歇即菩提。”放下放下即是。楞严经上说;印度有个疯子,一天早起照镜子,看到镜子里的头很漂亮,自己的头看不到,便疯了,到处找头,后来找到了,就不疯了。
佛证道时说:“奇哉一切众生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证道后欲入涅槃,帝释跪请住世,佛曰:“止止我法妙难思。”
要见本来面目吗谁见过了人是世界上最可怜的动物,连自己的本来面目不能看到。想看到吗妄想放下来,“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老子说:“吾之大患为吾有身。”又说:“外其身而后身存。”一、要能公而忘私。二、功夫上讲则是充塞宇宙之间,天地与你合一,法身圆满遍一切处。如何办呢放下休息去大休大歇去你早就做到了。只是有一个修道的心把你捆住了,求希奇,求玄妙,一切放下本来面目就见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