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82部分阅读(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船说粮来。 府里吃用是不成问题,但也需要俭省。这一下子拿了五万两出去,账面上不过余留了三千两,最多不过支撑个把月的。

锦甯看韩侧妃这样犯愁,偷偷拿了二万两私房给她。

“我怎么能拿你的银子?”韩侧妃连连摇头,又叹气道:“其实也不是差银子,府里每个月都有进账,哪怕少些,也够用了,往年也有这样的事情。只不过家里的存粮,也只够吃到开春的时候,明年春耕的时候,只怕要捉襟见肘了。”

佃户的日子过的比自家还紧,说不准到冬天就要断粮吃野菜了。他们虽然是主子,却也不能不管底下人的死活,说不定还要倒贴一些,毕竟春耕还要指望佃户们,不吃饱又怎么有力气耕作?

锦甯惊讶道:“如今买不到了?”

“受了灾,只怕难买。就算买得到,也是一大笔银子的花销……”韩侧妃说起这个就烦,把账簿一推:“罢了,不说这些了,其实也就是多花费些银子的事情。”

锦甯笑笑,把桌上的银票夹在账簿里:“韩姨就收着吧,全当是我出了一份子您忘了我那个封郡还是皇上赐的,尽一份心里也应该。”

韩侧妃看她一脸坚持,也不好拂了她的好意,便道:“那我先记着,等过些日子……”

“过些日子就当是家用好了,反正我们成亲的时候屋里也花了不少钱了。”锦甯认真的道:“您也不要有什么想法,就当世子和我孝敬公公婆婆的。”

韩侧妃笑她:“我知道你孝顺还不行么?还跟我显摆起来了。罢了罢了,我不拿这钱指不定你也不会安心,我先收着了。不过若是日后用不着,我可是要交还你的。”

锦甯笑着不接话,韩侧妃拿她无法,也不再说什么。收都收了,再推来推去的,反倒显得虚起来,说起来都是自家人,既然家里如今有难处,又有什么好客气的。

“甯儿,你说我们家都这样,那那些百姓呢?”韩侧妃解决了自家的问题,便开始想起别的来。京城里已经陆陆续续有了一些流民出现,都在城门口聚集,只是保不齐有人看见了,回来绘声绘色的说起。

“节衣缩食怕是轻的,卖儿卖女的也不少。”锦甯点了点头道,她也听闻了,只是一直没见过。京城里有几家名声不错的已经开始在外边摆施粥的摊子了,如今还接济的过来,时间长了人一多,只怕要犯难。到了冬天,这些人如果不肯离去,该怎么处置?宸帝自然不可能让他们露宿郊外,可京畿也没那么多地方让人住。不过这些也不是什么问题,只要有粮食,谁还愿意流落在外头?最主要的,还是温饱问题。

冬天没有粮食收入啊

“没有想过种晚稻吗?”锦甯想了想,试探的问道。

“晚稻?”韩侧妃一愣,不禁看了她一眼。想起锦甯庄子上冬天种出新鲜蔬菜的事来,可是那投入太大了,一般百姓可能消耗不起:“……就是能种,也只是小部分人啊”

“没那么难……晚稻比种菜要容易的多,新鲜蔬菜怕冻又不易保存,可稻种要好上许多。”锦甯耐心的说道:“其实庄子上之前也种过,产量也不错,就是种多了也没处存,这才想起来试着种菜。”锦甯说的半真半假,韩侧妃却是信的,锦甯说过的事儿,还真没出过岔子。

“要不让庄户们试着种种?”韩侧妃犹豫的道。

“试试吧,不过费些种子,就是拿来吃了,也填不了多少,还不如试一试。”锦甯鼓动道。

一派热心的样子。

“行,那我跟王爷王妃商量商量。”韩侧妃终于下定了决心,道。

锦甯笑着应了。

第二日一大早,靖王爷就匆匆赶着进了宫里。没隔几天,皇后下旨让锦甯进宫伴驾。

皇后宫里还是一如往常的气派,只不过不仅仅是皇后,宸帝也再,太子和太子妃都到了。

太子妃冲着锦甯使了个担心的眼神。

锦甯冲她笑笑,表示没事。给皇上皇后请了安,又给太子见礼,宸帝似乎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没等锦甯跪完呢,就拦了她:“甯儿,朕也就不跟你拐弯抹角了。朕让皇后召见你,就是想问问,你说的那个晚稻种植的东西,是真的能成么?”

“皇上,这个说不好,甯儿庄子上也只是试种了一回,虽然成了,但说不好是不是一定回回都行。”锦甯知道这会子不能说打包票的话,不然人就要问了。既然你知道能种,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朕?不知道咱们就是靠粮食为生的啊?

锦甯总不能说,她是怕破坏这个世界的平衡吧?再说了,这些年,水灾虽有,却没像这次这么严重,她也就没往心里去了。

宸帝点点头,做什么事情都有风险,不过锦甯的庄子上既然种成过,没道理别人就不行是不?

“……”想了好半天,宸帝眸光一闪,终于下定了决心:“这样,你把那回种稻谷的人送到宫里来,我问问他们。”

“这……合适么?”送到宫里来?额……只怕李大哥不会乐意当太监。

锦甯表情微微尴尬。

太子笑起来:“你这丫头想什么呢?父皇就是见一见,问一问。过后还是会给你送回去的,再说不是有司农寺吗?宫里不缺人手。”

最后一句是打趣了,锦甯脸一红,低头赔笑。。.。

344.心安种晚稻的事情传开,朝廷上下一片沸沸之声。许多人都不相信冬天也能种出粮食来,对此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尤其是那些文官们,除了蓝正杰和锦奇保持沉默期待的态度,其他人一个个的引经据典慷慨陈词,暗指靖王世子妃胡闹,身为妇人却参与朝政。但到底碍着固国公府的面子,不敢说的太过。倒是武官们,反应平平,一来事关蓝老爷子的心肝儿,二来他们对此本也不大感兴趣。左右宸帝是不会短了戍边的粮饷的,他们都是粗人,只管自己吃饱喝足了就成,至于别人……还是保家卫国更重要吧?

再说了,这事儿怎么听都是件好事啊就算试试也没什么损失吧?

其实说起来,不过是农事罢了,他们大可不必如此义愤填膺。只怕是有人在其中搅事煽动,再加上固国公府本就已经如日中天,嫉妒心起,想着法不责众,也跟着闹腾。

可宸帝仿佛是铁了心,沉着脸吓得众人都不敢再多言。“不让种晚稻你们谁去给朕找十万斤粮食来?朕给他记大功如果不能,就闭上你们的嘴”

一点种子的事情,做什么这么多废话?那点子粮食,能养活多少人?宸帝心里也不痛快,若是有法子,他也不想冒这个险。可如今是该为了自己那点私心跟人找不痛快的时候吗?这群人都该好好反省反省。为什么他格外看重人家固国公府?还不就是人从来不会为了自己痛快去谋算旁人

有了宸帝的一力支持,锦甯也不藏私,大方的把庄子上种晚稻种的最好的佃户和李大个一起给人送了去。没隔三天人就回来了,李大个憨厚的笑笑来回话:“老陈说,就这么点事情搞这么大阵仗,吓他个半死却是为了十拿九稳的事情,差点没乐死。”

锦甯笑起来,老陈就是那个农人,脾气憨,人又有点直,和李大个很是合得来,差点成了忘年交。还好农家人不兴这套,李大个老陈老陈的叫着没个正经称呼,倒也没人在意。

就是司农寺那般子官儿,在老陈心里的地位立马转了一百八十度,原先还挺敬畏的,一看都是群绿头苍蝇,除了满屋子乱窜嗡嗡叫,啥事干不了,直接落了个坏印象。

“你回去拿些银子给陈伯,到底去了几天,叫家里人担心了。”锦甯笑笑,打发了他去。

司农寺的种子很快就分发到了地方上,他们只管这个,至于实施的难度,就看底下地方官的本事了。不过这是皇差,就算心里吊着七上八下的,也没人敢说不种。京畿外围着的流民渐渐散了好些,剩下的,多半是老弱妇孺或是游手好闲的工人。宸帝想了个折,正好冬天找不到工人,年轻力壮的就做活修补修补城墙什么的,不管工钱只管饭。妇人们可以烧饭做菜给他们弄吃的,一样没工钱,不过平时可以接些绣活做做,攒些散碎铜钱。

至于老弱,让他们干什么也干不了,能跟着自家人走的都走了,剩下的也没多少。虽说不多,安排起来也很让人头疼,许多都是爷孙祖孙过日子,总不好将人家拆开安在收容处里。

宸帝无法,病急乱投医的找老爷子想办法。老爷子皱眉想了半天,说这些老人年轻时多半有些手艺,不如建个工农学堂让他们收徒,虽然头几年可能显不出什么来,但等徒弟们都出师了,手艺人多了,闲人也就少了不是?

意思就是给他们找点事干,不要闲着,老人有保障,小年轻们不至于游手好闲。 看看那些青壮懒汉,修补个城墙这么小的事情都磨磨唧唧的不肯干,指着人白养活?

京畿里于是热闹了一阵,等到周围弄装上晚稻抽出稻秧时,举国一片欢腾。赖着不走的青壮妇人也坐不住了,纷纷回家去,只希望还来得及补种上几亩,也有些还能动的老人也辞了工农学堂的差事回乡种田,只有一些年老无依靠的还留在京畿。年纪大了,总惦记着家乡,魂归故里,骨落旧土。

眨眼间,已经是初冬了。

乐瑾已经八个月大了,正咿咿呀呀的学说话,蹒跚着也能走两步。圆圆的小脸像极了靖王爷,却因为年幼肥嫩而显得可爱无比。

因为晚稻的事情,锦甯担了好几个月的心,此时也总算放下了。秋时种下的稻秧都已经开始抽穗了,天气温暖湿润的南方到年底就能脱了灾,而那边也正是受灾最重的地方,宸帝真是有些喜上眉梢。虽说有些地方的晚稻种的不大好,收成可能成问题,但到底没有死绝,还算是有收获的,大梁的百姓们也不怕过了冬就没饭吃了。

最为重要的是,一旦证实晚稻可种,那等于大梁比旁人就多了一季的粮食粮食的增产在古代是什么?可不是简单的国库充盈那样简单只要牢牢把持了这样技术,大梁就能再短时间内胜过暨国甚至东盛

尤其是今年,东盛的小皇帝只怕还在为了粮食的事情焦头烂额吧?而自己则不需要再担心什么,只等着看那边的笑话就是。

只是这些事情,对于锦甯来说,已经很遥远了。

“小乖乖,来叫嫂嫂。”坐在韩侧妃房里,小乐瑾正努力的扒着锦甯的衣角要站起来,她手里拿了个小铃铛,吊的高高的引着小乐瑾来抢。

小乐瑾哪里知道锦甯是逗着他玩儿,急的不得了,人小小个的够也够不着,只会“啊啊”的叫着,一手揪住她的裤腿,一手往上举着。本来是坐在地上的,慢慢的竟是拉着锦甯的裤腿站了起来,支撑不住了,一屁股坐在地上,也不哭,扭扭屁股又站了起来。

地上铺了厚厚的毛毯子,其实也不疼,不过小孩子,想要的东西得不到时能不哭闹的还真挺少见的,锦甯喜欢的俯身亲了他的小脸一口:“小乖乖真乖,快叫嫂嫂哦,叫了嫂嫂就把铃铛给你玩儿”

韩侧妃在一旁看的好笑,锦甯已经不止一回这么逗她儿子了,一开始还有点心疼,有些不乐意,又不好意思说锦甯。后头看儿子也不哭不闹,还挺有韧性的,便也撇开不管了。刚开始只是坐在地上滚动,这没几个月都能站一会了,也觉得惊讶。更重要的是,儿子身体很健康,小孩子的小毛小病都很少,小人儿壮壮的,她这当娘的心里就高兴。

以为锦甯这是帮着锻炼呢

她怀着乐瑾的时候,锦甯就不常让她走动走动?果然生下来又白胖又壮实,如今越发好了。

其实她是习惯了把锦甯往好的方向去想,其实她就是闲得,也是为了逃避一拨拨上门来走动的人。

锦甯这次可算是帮了宸帝大忙,立了老大的功劳了。可她一个女儿家家的也不能封赏什么,已经是世子妃、封号郡主了,难不成还真能赏她一个公主当当?别说,宸帝还真考虑过,不过在蓝老爷子的婉拒下打消了这个念头。思来想去的,便赏了好些东西给靖王府,毕竟靖王爷还有个递话的功劳呢当然,大头还是锦甯的。

固国公府那边也是一样的情况,不过确是打着前头蓝正杰慷慨解囊的名义,也赏了好些东西。

这既不过节又不没怀孕,无端端的得了许多赏赐,还不叫人狐疑?知情的也就罢了,那不知情的有的猜是靖王世子立了什么隐晦的功劳,不好明面上说,就干脆赏赐家里妻子;有的觉得可能是固国公府的那位二公子,保不准在戍边立了什么大功劳,惹得皇上龙心大悦——当然这有点不靠谱,毕竟人家蓝锦奇是有妻子父母的,赏赐他们也就算了,连已经嫁人的妹妹都能捎带上,未免就有些不靠谱了……但架不住人家能想啊

可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靖王世子妃得圣眷这是板上钉钉,明眼人都瞧得出来的事儿。

一时之间,无有不想巴结巴结这位常年圣宠不衰的新贵的。

人都有从众心理,一开始三三两两的,后头就是一批一批的,锦甯不胜其烦,便到韩侧妃这里躲清净来了。

“洒洒……”小乐瑾口齿不清,一脸急迫的对着锦甯喊着,听的正逗他的锦甯一愣,还以为听错了,忙停了下来,将他抱进怀里。小乐瑾得了机会,哪里还有放过的道理,一把抓了她手里的铃铛,不亦乐乎的摇了起来:“小乖乖,在叫一声嫂嫂来听?”

乐瑾却不再理会她,抓着铃铛傻乎乎的笑。清脆的铃声洒满了屋内,夹着幼儿欢快的笑声,格外香甜。

“韩姨,您也听见了对吧?”锦甯有些不确定的看向韩侧妃,问道。

韩侧妃笑起来:“你啊真是……我儿子第一声开口竟然叫得嫂嫂,已经够让我伤心了,有人竟然还再三确认,哎”装模作样的叹息起来。

乐瑾似乎察觉了一边母亲的叹息,不禁冲她叫起来,还晃着小手,仿佛在安慰她一般。

韩侧妃和锦甯都笑起来。

“真是儿子疼娘,”锦甯笑道:“得,我也心满意足了。就算不是,我也当是了。”

“真是……得了便宜还卖乖”韩侧妃笑骂了一句,抱着儿子玩起来。。.。

345.愁肠靖王爷次嫡子八月开口说话这事不过几日便传得人尽皆知了,人人只当开口喊得的爹娘,却不知其中还有锦甯的事情。当然靖王府的人还不至于把这都往外传,所以外人知晓的也不详尽,只夸赞必是个聪慧的。

“人家都说乐瑾已经能出口成章了,”六皇子两个月前被皇帝派去劳军了,还没回京城来。兵部的事情都落在了阿常身上,原兵部侍郎因着一件短缺俩千俩饷银的小事被罢了职,惹得兵部人人自危,阿常也不能躲懒了,只能担起事来,倒是有两个月没关心过那小家伙了。还是听了外头说的,回过头来问了锦甯。“果真那样早熟?”

蓝锦甯白他一眼,把事情跟他说了一回:“不过是含含糊糊叫了一声,只怕喊得什么他自己也不知晓,外头以讹传讹罢了,你竟然也会信?”

阿常摸了一下鼻子:“这不是有六皇子的先例在嘛”人家可是六个月就能说话,八个月就开始认字了

梁乐桓是怎么回事他还不清楚么?锦甯真是对他很是无言,摆明了是故意提起的。

慵懒的伸了个懒腰,锦甯斜眼看他:“犯不着拿他来试探我,说了不在意就是真的不在意了。”

阿常面上有些讪讪的,心里却真的高兴,哪怕吃了媳妇的白眼也一样。

越来越像一个凡人了。

或者人间的饭吃的多了,阿常这等方外之人,也慢慢沾上了烟火气。

他的性子不那么冷了,笑容也多了起来。虽然对外人还是一如既往,可只要有心还是能察觉出靖王世子的变化来。待家人亲人,都比从前好了许多,还会主动关心起靖王和陈氏来。一度让陈氏有些受宠若惊,心里又是高兴又是酸涩。

这一切的变化,陈氏理不出头绪来,便都归在了锦甯头上。那一点龌龊早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对锦甯一日比一日的好,跟自家女儿似的。

陈氏倒还真是这么想的,她这一生,也就这样了。与靖王爷虽是正经夫妻,却从无夫妻之实。当年是怨恨非常,如今心结淡了,早先便平淡下来。仔细想想,若非靖王爷有回护之意,哪里轮到她做这个靖王妃,当年的太后有一百种法子让她销声匿迹,就是自己娘家也不会出半句声响替她不平。倒是察觉了几分靖王爷少年时的心思……只是如今他们都已经老了,再来说起从前未免可笑,不如便这样安定下来。

终究,靖王爷还是觅得了韩侧妃这样的红颜知己。

说起来,韩氏并没有争过什么,从前她多年无出,一直安安分分的心无旁骛。守着自己的屋子,该练剑就练剑,该出去逛逛就出去,从来不掺合内院这些女人的纷争。因为生不出孩子,也不算特别受宠,再加上韩将军的名声,那些小妾姨娘倒也不敢打她的主意。韩氏一直自过自的日子,倒也怡然自得。靖王爷起先对她也就淡淡,不过时日一长,就显出她的好来了,韩氏这里最清净不过,为人又直爽,和他一样喜爱读兵书,舞刀弄剑。

娶了个侧妃却得了个知己,靖王爷后头对她青眼有加,也不是没有道理。

而生了乐瑾之后,韩侧妃也从未露出过觊觎世子之位的意思。有几回她暗示着提起,韩侧妃连避重就轻都没有,直接否决了,还直言道她希望乐瑾日后做个闲散郡王就好,平平顺顺的一辈子,不想为了那些没用的玩意争得你死我活。

对此,陈氏是既欣慰又忍不住感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