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儿也知道自己不讨贾母的喜欢,现在除了必要,一般不在贾母面前晃。倒是她和王夫人的关系搞得还不错,反正她又不和王夫人争权,除了每年年底找王夫人拿钱时,王夫人会给她几天脸外,平日里大家处的不错。
巧儿和贾敏的关系是越来越不好了,贾敏女儿家家的,不知道夫妻之间的相处,只觉得巧儿生不出孩子,还占着大哥,一点也不贤惠。平日有事没事的找巧儿聊聊女戒什么的,巧儿只是笑,她说什么就是什么,只是点头答应,至于做不做就不管贾敏的事了。气的贾敏够呛,偏她还是个闺阁小姐,有些话不能说,只得自己生闷气。
巧儿和贾瑚贾琏的关系是倒越来越好了,这几年,巧儿对他们是真心关怀。贾琏的身体还好,贾瑚的就不行了,有好几次太医都说不行了,所有人都放弃了,偏巧儿不管,悉心照顾,硬是将他从鬼门关里救了回来,当然,这也少不了灵泉灵丹的功劳。小孩子比较敏感,谁真心对他们好不会不知道,几人很快处的比亲生母子还好了。
这几年,因贾赦和巧儿一直没有孩子,二人都急的不行,偷偷找人看了,都说二人很正常。直到这一日,贾赦又打听了一个名医,领着巧儿去了。
这大夫原是太医院的太医,后告老还乡,这次是因为孙子考试不放心,跟着来的。他原不再给人看病的,只因他孙子与邢忠是同年,又租了邢家的屋子,才松了口。
这日,邢家将老太医接来,贾赦带着巧儿赶回邢家,老太医分别给贾赦和巧儿把了脉,思虑了一会儿对贾赦:“我就猜是因为这个,我原本就不想管的,这大家族里什么狗屁事没有啊。”
“老先生,不知您这话是什么意思?”贾赦问。
“你们呀,夫人呀一点事都没有,身体挺好。只是贾老爷你身中两种秘药,对别的没什么影响,只是在子嗣上有碍。”
“什么?”贾赦一听怒了。“您没看错,真的是被下了秘药了?”
“我骗你作甚,这还是被下了两次,都有七八年了吧,这要是单独的一种呀,必会绝了子嗣,万幸的是这两种秘药互相有些冲突,还给你留下一线生机。我开个方子,你调理调理试试,能不能好我也不敢打保票。”老太医说着写了一个方子给贾赦,然后摇头走了。
巧儿从帘子后出来,见贾赦愣在那里,赶紧上前。
“老爷,查不出就查不出,也许是我命里无子也说不定。反正我们现在有瑚儿琏儿他们,也没什么要紧的。”
贾赦摇了摇头,将手里的方子递给巧儿,低声将老太医的话告诉了她。
巧儿同情的看着贾赦,什么也没说,只拍了拍贾赦的手。
二人都没什么精神,也没在邢府用饭,直接回了贾府。
第 15 章
更新时间:2012-1-15 14:27:20 本章字数:4000
马车上的二人都没说话。巧儿是不知说什么,她早知道贾赦中了密药,当年贾赦病了,巧儿用灵泉水煮参汤,贾赦喝了,身上排出好多黑色的污垢,巧儿看了就知不对。这几年,巧儿早就把手里的宝贝的用途了解透彻了。灵泉可去除体内杂质,灵药可改变人体结构,用多少量,排多少杂质,巧儿都心中有数。
贾赦他们回了贾府,谁也没说,只是让王善保家的抓药,煎药,说是给巧儿用的,其实每次都是贾赦喝了。
这贾赦历练了这几年也出来了,遇事也沉稳不少,和巧儿两个偷着在这调理身体,其他的半分也没露出。再就是贾赦秘密的查起这事,只是时隔多年,很多证据都没了,贾赦好不容易才查出了一点东西,矛头直指王夫人和苏氏。
巧儿一直以为当年是王夫人下的毒,没想出另一个下药的人是谁,还猜测是不是贾母呢,没想到贾赦的前妻苏小姐插了一手。
不过也是,除了苏氏和二房也没别人了。贾母要是下药就早下了,也不会让贾赦留下两个孩子;贾敏不可能;贾赦房里的姨娘,想孩子都想得发了疯,绝不会绝了自己的路,再说她们就是下药也该是给巧儿呀。只有苏氏,为了保证将来贾府的一切都是他儿子的,有下药的动机;再就是二房王夫人,原先这两个孩子的身体都不好,要是贾赦从此再没了孩子,这两个再有个万一,这贾府就是他们二房的了。
因这事,贾赦和苏家越来越远了,原本逢年过节的,贾赦还不时的过去几次,现在,都是贾琏他们过去,至于贾赦是再没到苏府上去过。
巧儿不时弄点灵泉水给贾瑚和贾赦喝,给他们调养身体,二人的身体慢慢好了。贾瑚是先天不足,若是用灵丹,或许可以根治,但巧儿怕惹出麻烦,一直以来,都只敢给他喝灵泉水。至于贾赦,原本就没什么,只用灵泉水就可以了。
不说巧儿这边漫长的调养过程,只说邢忠在康熙33年,考中了二甲进士,赐“进士出身”。同年,林如海高中探花,任职兰台寺大夫。后有人做媒,将贾敏许给了林如海,次年,贾敏出嫁。
不说贾敏出嫁时有多风光 ,也不说贾母给贾敏多少陪嫁,只这贾敏不知是哪里不对了,在这出嫁前啊,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把两个嫂子都给得罪了。
贾母房里有两个丫鬟,一个姓赵叫秀英,素来与贾敏交好,平日里贾敏来贾母这里,都是她服侍贾敏。另一个姓韩叫如意,也是在贾母面前极有体面的。
贾敏备嫁,贾母将这两个丫鬟送给了贾敏,这贾敏呀,回头将这两个丫鬟送给了贾赦和贾政。
贾赦将如意收下,转身给了贾瑚,贾政却抬了秀英做了姨娘,也就是以后的赵姨娘了,把个王夫人呕得半死。原本这两人就关系不好,贾敏瞧不起王夫人没文采,王夫人看不惯贾敏假清高,这次贾敏又来了这么一出,二人的梁子结大了。
巧儿那里倒还可以,一来贾赦也没留下人;二来看林黛玉的面子;三是可怜贾敏,贾敏现在还不懂,等她怀不上孩子,林老太君一个个往林如海屋里塞人时就知道有多苦了,巧儿隐约记得老太太还能活还几年呢,贾敏还有的熬呢。
不说贾敏出嫁后日子过得怎么样,单说贾敏出嫁后不到两年,林如海就钦点为扬州巡盐御史,要带着贾敏上任了。
贾敏走之前,巧儿代表贾母去看过她。因林家门禁森严,贾敏甚少回娘家,巧儿和王夫人没事也不登林府的门,她们已经有小半年不见了。出嫁不过一年,贾敏早不见了当年的姿态,脸色发黄,身体消瘦。
巧儿问道:“怎么几日不见,姑奶奶都瘦成这样了,可是身子有什么不是?”
贾敏摇头,旁边服侍的丫鬟插口说:“太太不知道,小姐这段时间都没怎么睡,吃的也不多。”
巧儿惊道:“这是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可是受了委屈,说出来嫂子给你做主,我不行还有你哥哥们呢,再不行还有老太太呢。”
贾敏听了,渐渐的红了眼,让身边的丫鬟出去看着,自己拉着巧儿哭了一场,哭过了对巧儿说:“以前我不懂事,做了好些对不起嫂子的事,还望嫂子原谅。”巧儿拍怕贾敏的手,口说没关系,心里也吃惊于贾敏的变化。
贾敏心里也将巧儿当成了知音,觉得巧儿和自己一样,都是多年无出的,心中便亲近了几分,将这一心的苦水告诉了巧儿。
原来,贾敏和林如海刚刚成亲时,过的还好,后来成亲一年多,贾敏还是没有身孕,林家老太太的脸色就不好看了,话里话外都是贾敏不贤惠,嫉妒,不主动给林如海纳妾。贾敏只是硬扛着,就是不松口,后来老太太直接送了两个过来,贾敏又缠着林如海不让他过去,至此,婆媳二人就斗上法了。
林如海夹在二人之间,一边是娇妻,一边是老母,真是左右为难。
林如海原来也有两个嫡出的哥哥,就是因为妻妾争宠,被妾室害死了,只剩下他一个,林父也因此过于愧疚,早早的亡故了。
林母一人拉扯着林如海长大成|人,还不时的应付林家那些虎狼般的亲戚,过的是万分艰难。直到林如海考中探花,这才收敛些,想着收拾一下关系,只是二人早就伤透了心,不希望再和林家扯上什么关系,两边便冷了下来。
林如海一方面觉得自己还年轻,不愁没有孩子,并不想有庶子出生,以免重蹈覆辙;另一方面,母亲含辛茹苦的将自己拉扯大,口口声声自己没几年活头了,临死前只想能抱抱大孙子。
林如海是个孝子,不能让老太太伤心,再者那时的风气,哪个男人没有个三妻四妾的,也就应了,只想着事后好好处置,别让她们生下孩子就可以了。
这贾敏却不是这样想的,从看到林如海的第一眼,贾敏就爱上了他,她无法忍受林如海身边有别的女人,如今林如海对林母妥协了,她只觉的心如刀割,不管林如海和她说什么也听不进去,只是掉泪,夜里也不睡,白天也不进膳,把自己弄得人不人,贵不贵的。林如海看了,也觉得心烦,更是少去她那里了。
巧儿一听,感情这贾敏追求的是“一生一世一双人”啊,她这个二十一世纪穿过来的都没敢这么想,这主到好,直接就做上了,却不能不钦佩贾敏的敢爱敢恨。只是贾敏如今这样做是不合规矩的,若让别人知道,一个“妒”就可以毁了她。
巧儿无法,也只能好好劝解了她几句,又说道:“姑奶奶再怎么生气伤心,也不该拿自己的身子出气,你这样不吃不喝的,搞得自己这样,别说姑爷,就连我都不忍看了,这不是将姑爷往那些狐媚子那里推吗?再说,成亲好几年才有孩子的也是有的,你不好好保养好了,就是将来怀上了,也不容易保住。如今你跟着姑爷即将到扬州上任,到时候天高皇帝远的,还不是你当家作主,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大不了到时候把这些人都供起来也就是了。”
巧儿劝了贾敏一会儿,见时候不早了,就告辞回去了。等回了贾府,巧儿径直到贾母房里,把贾敏的事说了,怕贾母担心,只说贾敏因姑爷纳妾的事有些心烦,最近瘦了些,但精神尚可,别的没敢多说。贾母听了也没别的办法,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没本事,没个一男半女的,人家给姑爷纳妾传宗接代也是正理,说不出什么,这能搜集了一些生子秘方给贾敏送去,再为贾敏在佛前多烧几柱香了。
过了几日,贾敏终于还是走了,同行的还有好几位姨娘,听说都是林老太太给林如海的。巧儿也只能希望她离开后,天高皇帝远的,好好过日子,心情能好一些。
日子就这么流水一样的过去了,邢忠娶了妻,就是他恩师张观的幼女,这师徒变翁婿,也是一段佳话,因邢忠年龄小,也没补什么缺,只在翰林院猫着。
康熙34年,邢父邢母在一年内接连过世,临终前将邢梅的婚事托付给了巧儿。
第 16 章
更新时间:2012-1-15 14:27:22 本章字数:3797
三年后,巧儿除了孝,为邢梅定了一户人家,是正五品的宣抚使司同知石朗。这石朗虽是石家旁系,但本人非常努力,比邢梅大三岁,常年在外领兵,甚少回家。
那日邢梅到贾府看巧儿,回去的路上坏了马车,在路边等侯时又遇上两个无赖,幸好遇见回京述职的石朗。这英雄救美,美人就此芳心暗许。
巧儿虽不愿妹妹找个带兵打仗的武官,无奈邢梅看对眼了,非君不嫁,只得找人打听了。这石朗家中并无妻室,一是因他常年不在家,二是石母脾气古怪,石父早亡,石母独自将石朗拉扯大,受了不少委屈。立誓要为石朗娶一位官宦人家的正经小姐。
刚开始时,石母还看不上邢梅,后看邢家虽是小门小户,但家里两个姐姐嫁的都好,两个姐夫也是好的,平时也都肯互相帮衬,加上邢忠也有出息,最重要的是石朗对邢梅印象也很好,终究还是点头答应了。二人成了亲,为了早点抱上孙子,石母也没留刑梅在身边尽孝,把他们两人一起赶到了石朗任上。
接着是贾瑚娶了从七品钦天监灵台郎之嫡女高氏,这贾瑚因身体不好,议了几年亲都没有中意的,原本王夫人要将王熙凤的庶姐说来,被巧儿一口回绝了,说道:我们瑚儿怎么说也是贾府长房嫡子,就算身体不好,将来不能承爵,也轮不到娶个庶女为妻吧。只把个王夫人臊得不行。
这高氏虽长的平凡了些,但胜在脾气好,有耐心,其母在床上一病就是十年,被她照顾的是无微不至,巧儿看重她有丰富的照顾病人的经验,经人说合,定下了亲事。
贾瑚刚定了亲,巧儿就将一处宅子交给了贾瑚,这宅子所在虽有些偏僻,但好在地方不小,前面有个门头,后面有一个院子还有好几间屋子,周围又有不少客栈,是进京学子们最喜呆的地方。
根据巧儿的建议,贾瑚开了一家书馆,不光卖时下流行的各种书籍,更重要的是开展了一项“租书”项目。
当时读书人所看的书,不是买的就是找别人借来自己抄写的,许多孤本多不得见。贾府毕竟还是有些根基,可以得到许多孤本,巧儿让人一一抄写了,一份留在贾府藏书库里,一份给族学送去,再有两份给贾瑚贾琏送去,最后一份放在书馆里。
不论是谁,只要拿上几文钱,就可在后院看书,只要不将书弄脏即可。书馆还提供纸笔,也可自行抄录回去。只是有一条,你要抄的话,必须一式两份,一份自己带回去,一份由书馆处理。
书馆开业不久,正是大比之时,周围客栈住满了赶考的学子,很快的经人口耳相传,书馆的名声打了出去,每日里来此看书的学子是络绎不绝。
一开始,众人都以为书馆赚不到多少钱,可月底结账时,众人都吓了一跳,一个月的时间,足足赚了四五百两银子。
巧儿说道:“这很正常,虽说我们只收了一天十文钱的看书费,可他们总要吃喝吧,这茶,点心都要钱,再说这抄书用的笔墨纸砚也不是白给的不是。不过也就这几个月罢了,等大比结束,书馆也不会这么热闹了。”
有了这么一间书馆,贾瑚也算是有产业的人了,等过了几月,贾瑚将高氏娶了回来,以后两人夫唱妇随,过起了甜蜜的小日子。
贾瑚身体好时,二人或弹琴,或画画,或是一起看书,再因为书中的一些观点争论一番,或是在天气好时一起到郊外踏青。贾瑚生病,高氏就寸步不离的守着贾瑚,直到贾瑚好了为止。除了没有孩子,二人也没什么遗憾。
贾瑚成亲后,贾母道巧儿和王夫人都是要做婆婆的人了,免了她们的晨昏定省,三餐服侍,只初一十五来请个早安也就是了。
巧儿连着张罗了两件喜事,忙的不得了,等这些都忙过去了,巧儿也累瘦了一圈,贾赦不放心,请了太医诊脉,不料爆出一个天大的喜事。巧儿终于有了身孕,不说贾母千叮万嘱的,就是贾赦也成天紧张兮兮的,好容易挨了九个月,生下一大胖小子,贾赦乐的不行,给他取名贾珅。
贾瑚和贾琏早将巧儿当成了亲生母亲,却也担心巧儿有了亲子,对他们就疏远了,对这个弟弟都有些不喜,后见巧儿对他们一如既往,而且弟弟又这么可爱,慢慢的也喜欢起来,有事没事的逗下弟弟,看他瘪着嘴,皱着眉的,格外有趣,后来一天不看看他反而不自在了。
康熙40年,贾珅两岁时,巧儿又生下一女,取名迎春。
贾赦自己早有了好几个儿子,迎春是唯一的女儿,况迎春生的与巧儿极其相似,更让贾赦疼在心里,每日都要抱在怀里逗一会儿。
迎春出生后不久,贾珠考上了童生,年仅14岁,深得国子监祭酒李守中的喜欢,将自己的嫡女李纨许配给贾珠为妻,因二人年纪还小,决定再过几年成亲。
这日,天气很好,贾母心情也不错,就由巧儿和王夫人陪着,在院子里逛逛。贾母逛累了,在亭子里休息,忽然记起一事,对巧儿说道:“我记得琏儿今有18了吧,可有相中的人家?”
巧儿道:“还没呢,老太太是知道的,前几年我戴着孝,也不好出去走动,再后来又有了身孕,就把两个哥儿的婚事耽误了。再说瑚儿身子弱了些,这婚事上就有些艰难,又耽搁了些时日。这不,瑚儿的婚事一定下,我就开始给琏儿相看了,只总没有中意的,老太太见多识广,人脉有多,原就想让老太太给把把关的,只总不好开这口罢了。”
“这有什么不好说的,瑚儿身体不好,只能静养,将来你们这房少不得得琏儿当家,这娶当家媳妇可不能马虎了。你还年轻,认识的人家也少,也难怪你为难。这样,我老婆子闲着也是闲着,琏儿的婚事呀,我就来掺一脚怎样?”
“那敢情好,这可是打着灯笼也找不来的好事。”几人又说笑了一会儿,见天色已晚,就各自回去了。
巧儿回了房,没过一会儿,贾赦进来了。二人吃了晚饭,巧儿将贾母的话告诉了贾赦。贾赦听了说道:“这不是挺好的吗,有老太太在,琏儿的婚事差不了,也省的你我为难。”
“老太太是不惧的,琏儿是她嫡亲的孙子,又是在她身边长大的,万不会有什么坏心的。只是你也不想想,当初瑚儿那时,二房那边就想插一脚,要不是王家没有适龄的嫡女,庶女的身份地位又都配不上,哪那么容易脱身。现下王氏的内侄女王熙凤,只比琏儿小5岁,老太太也是见过的,直说是个标志的,喜欢的不得了。要是王氏在老太太那里提起,老太太哪还有个不依?br />
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