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说之妻尤氏过府邀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赏花,说宁府中花园内梅花开的不错,等到了那日,又带着贾蓉之妻秦可卿来面请。 贾母吃过了早饭,领着巧儿王夫人过府,就在会芳园中游玩,先茶后酒,不过是宁、荣二府女眷家宴小集,并无别样新文趣事可记。
巧儿知道,接下来该是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了,只是不知道现在警幻仙姑的卷册上写了什么,应该不会和原来一样吧,可惜自己是不可能知道了。至于后来那出,宝玉和他的好丫头袭人之间的那场风花雪月,巧儿却是没心思搀和的。
巧儿也是到这里之后才知道,大户人家自有一套相女的方法,一个丫鬟破了身,怎么可能不被人知道,可看原著里袭人并没得到什么惩罚,反而被王夫人认为袭人深明大理,对其信任有加,加了一半的工资,准备将其提升为“准姨娘”,由此就知道,贾母王夫人的心思了。
再说了,这袭人是好是坏都和巧儿无关,巧儿看原著时就不怎么喜欢这个人,总觉得她一个外面买来的,能比家生子都有出息,必是个有城府的,不过,她怎么能折腾,也不过是在二房那里或是宝玉那里下功夫罢了,反正和他们大房是没什么关系。
至于宝玉的身体状况,他的亲娘都不担心,她替人家操什么心,再说了,左右是宝玉的丫头,做主的又是他的亲祖母,亲娘,巧儿也就不去管了。
只是这事也提醒了巧儿,贾珅可是也老大不小了,在贾府那些想着攀龙附凤的丫鬟眼里,也是一个再好不过的目标。好在巧儿一向管的紧,贾珅身边的丫鬟也都敲打过了,贾珅自己也知道过早的进行房事会对身体不好,加上他又是那张冷脸,又老是在外面读书,还没有哪个丫鬟敢爬上他的床,只是也不能断定就没有一个胆大的,于是,又把跟着贾珅的丫鬟婆子叫来叮嘱了许多。
第 39 章
更新时间:2012-1-15 14:28:23 本章字数:7987
不提宝玉与袭人偷食禁果的事,单说那刘姥姥准备一进荣国府了。巧儿从宁国府回来那天就开始盘算,不知道这位重情重义的老太太什么时候来。
想到如今剧情多少被自己改了,王夫人如今又不掌权,和凤姐也貌合神离的,带累的周瑞家也不像原著里那样,那么有头有脸,也不知道是不是还有托王狗儿他爹办事这么一出,现在她还能不能找周瑞家的引见,就是找了,周瑞家的会不会理也是一个问题。
原著里周瑞家的之所以引刘姥姥进贾府,一来是还王狗儿的人情,二来也是为了显摆一下自家在贾府的地位,当然,她也肯定凤姐必然会给她一个面子,多少接济一下刘姥姥。
如今情况不同了,就算周瑞家的为了还王狗儿人情,也只能把刘姥姥往王夫人那里领,而王夫人是个什么脾气,周瑞家的不是不知道,怎么肯讨这个没趣,说不得就把刘姥姥撵出去了,这可不和巧儿的心意。
巧儿左思右想,也没想出什么好法子,只能让下边的多注意一下周瑞家的,有什么风吹草动的就报与自己知道。因为大房平时就对二房的人十分警惕,对二房得用的人也十分注意,再加上又到了年底,巧儿的命令并没有引起别人的怀疑。
如此过了几日,这天有婆子来报,说有一位乡下老太太打听周瑞家的,刚好询问的那个门子是大房的人,因为前几天巧儿特别吩咐过了,那门子也不敢自作主张,于是就报到了巧儿这里。
巧儿知道这就该是刘姥姥了,心里松了一口气,她可不想把这段剧情给扇没了。巧儿虽然十分想见见这位可敬的老人,但也知道现在不是合适的时间,当下吩咐那婆子去探探口风。那婆子不一会儿就探明回来了,把事情和巧儿一说,巧儿当即吩咐,让那婆子领着刘姥姥到凤姐那里去,再派人到王夫人那里说一声,看看王夫人有什么表示。
那婆子寻着刘姥姥的时候,刚好听见周瑞家的和刘姥姥说着自己的难处。原来,那婆子向巧儿复命的时候,正好周瑞家的有事出来,和刘姥姥撞上了。刘姥姥多年前见过她,当即上前和周瑞家的攀谈上了。
周瑞家的一听刘姥姥的话,就知道她为了什么来的,只是她也知道现在的情况,哪里肯为刘姥姥出力,口中自然百般推脱,那婆子赶在这个时候插了进来,也不管周瑞家的什么表情,直接和刘姥姥说二奶奶要见她,领着人走了。
刘姥姥原先见周瑞家的百般推脱,还以为今天要空手而归,正在沮丧时,忽然得了这么个好消息,一时回不了神,被那婆子拖走了,也顾不上和周瑞家的好好告别。等她回过神来,自然向那领路的婆子打听起来,那婆子也不卖关子,直接把凤姐的身份说了一遍,并强调了凤姐管家的地位。
等到了凤姐院里,那婆子让刘姥姥自己等在外面,自己先去禀告凤姐。凤姐听说是巧儿让带过来的,有点摸不到头脑,不过,如今她财大气粗的,也不在乎一两个打秋风的穷亲戚,当下把刘姥姥让了进来,和原来一样,留刘姥姥在外间吃了饭,说了几句闲话。
知道刘姥姥意思的凤姐也不难为她,直接让人拿了五十两银子,又收拾了一些点心旧衣裳的让刘姥姥带着。刘姥姥得了这么多好处,喜不自胜,嘴里语无伦次的,说什么“姑奶奶您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穷人家腰还粗呢。”什么 “姑奶奶这般怜贫惜弱,菩萨心肠,必定儿孙满堂,百子千孙呀。”后面一句对了凤姐的心思,凤姐一高兴,又吩咐旺儿替她雇了一辆马车,送刘姥姥祖孙二人出去了。
这边刘姥姥走了有小半个时辰,王夫人那边来传话的才到,还是周瑞家的。
周瑞家的转告了凤姐王夫人的话,说什么两家原不是一家,因两家老祖一处做官才连了宗,又不是什么正经亲戚,她就不见了,送了一百两银子过来,说是人家既然来了,也是她的好意,不可空了他们。待听到人已经走了,周瑞家的又把银子带了回去。
过了一段时间,周瑞家的又来了,还带着王夫人的训话,说什么毕竟是亲戚,哪有不让人住上一晚直接赶人走的,说凤姐也是大家出身,怎么行事如此小气,PALAPALA……
那周瑞家的转述完了王夫人的话,心里害怕极了,忐忑不安的对凤姐解释道:“二奶奶,这些话可不是我想说的,实在是太太吩咐,我才……”
凤姐听了这些早就气了个仰倒,只是王夫人是长辈,就是她再不忿王夫人的行为,也不能说什么,可是对着周瑞家的却没什么好脸,直接打断了她的话,“好了,不用说了,要是没别的事,我就不留你了,平儿,送客。”
平儿也为凤姐不平,直接拉着周瑞家的出去了,刚送出了屋,也不给周瑞家的说话的机会,直接回去了,周瑞家的只好回去向王夫人复命。
王夫人此时正在薛姨妈那里,她今天训斥了凤姐一番,心中得意,她也知道凤姐同薛姨妈处的也不好,就跑来和薛姨妈说说,一起分享一下。
薛姨妈听了心中不喜反忧,她可不是王夫人,作为王家的庶女,她也是从小历练出来的,更不用说在薛家了。只是后来丈夫死了,她自己当家做了主,这才松散了些,时间久了,遇事也就想简单了。
只是前不久,宝钗落选的事给她敲了一个警钟,于是又把那些手段用出来了。薛姨妈清楚地知道,就是宝钗那事真成了,以后也要靠凤姐扶持,毕竟是大房袭爵,再加上如今大房眼看着越来越好了,她怎么会赶在这个节骨眼上去得罪她?可是偏偏王夫人这个时候来了,不清楚的哪个不觉得自己也在这事上插了一脚?
薛姨妈看见王夫人满脸笑容的说着,心里不知有多腻歪,可是为了宝钗的将来,也只能忍了这口气,心里想着怎么撇清自己,修复与凤姐的关系。
薛姨妈想起家里还有为宫里采买时留下的一匣芓宫花,原想着用在关键时候,也能显出自家的本事,省的被人小瞧了,只是这时也顾不上了。
薛姨妈怕王夫人多心,直接当着她的面让莺儿把东西拿过来,嘴里说着:“这是宫里头作的新鲜样法,堆纱花儿十二支。你那里养着好几位姑娘呢,不如带了过去,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两枝,下剩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送高氏两枝,余下那两枝就给了凤哥罢。”
王夫人道:“留着给宝丫头戴罢了,又给她作甚!”
薛姨妈说道:“你呀,她再怎么说也是咱们的侄女,一家子骨肉,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闹得这么僵,还不知道便宜了谁呢。听我的,怎么说也得把关系缓和缓和,就是表面上也好啊。”
王夫人听了再没说什么,又坐了一会儿就回去了。薛姨妈送走了王夫人,将莺儿唤来,让她到各处去送宫花。
莺儿刚走出去没多少,就遇到周瑞家的了,她在二房没见到王夫人,听说来了薛姨妈这里,又到梨香院来找,偏偏又和王夫人走岔了。
莺儿告诉了周瑞家的,王夫人已经回去了,自己这是要到各处去送宫花。 周瑞家的听了,就把这差事讨过来了,想着再到凤姐那里表表情。莺儿不明就里,也不推辞,就把那匣子给了她,自己回去复命了。
周瑞家的急着讨好凤姐,先捧着匣子到了凤姐这里,也不敢求见凤姐,只央了平儿出来,说明了来意。平儿随手挑了四枝进去,不一会儿又出来对周瑞家的说:“我们奶奶说了,她徐娘半老的也不消打扮什么,况且还有嫂子和小姑子呢,说让姑娘们先挑,再等大奶奶挑好了,剩下的再送回来也就是了。”
周瑞家的闻言顿时警醒,先去了贾母房里找到黛玉,后才去了三春房里,之后又给高氏送了两支,最后才折回凤姐院里来送宫花。
谁知凤姐早带着平儿出去了,家里只有安儿带着些小丫头看守门户,她收下绢花,嘴里说着:“替我们二奶奶谢谢薛家姨太太。”等周瑞家的走了,随即按凤姐的意思,把绢花儿分给了小丫头们不提。
作者有话要说:不提宝玉与袭人偷食禁果的事,单说那刘姥姥准备一进荣国府了。巧儿从宁国府回来那天就开始盘算,不知道这位重情重义的老太太什么时候来。
想到如今剧情多少被自己改了,王夫人如今又不掌权,和凤姐也貌合神离的,带累的周瑞家也不像原著里那样,那么有头有脸,也不知道是不是还有托王狗儿他爹办事这么一出,现在她还能不能找周瑞家的引见,就是找了,周瑞家的会不会理也是一个问题。
原著里周瑞家的之所以引刘姥姥进贾府,一来是还王狗儿的人情,二来也是为了显摆一下自家在贾府的地位,当然,她也肯定凤姐必然会给她一个面子,多少接济一下刘姥姥。
如今情况不同了,就算周瑞家的为了还王狗儿人情,也只能把刘姥姥往王夫人那里领,而王夫人是个什么脾气,周瑞家的不是不知道,怎么肯讨这个没趣,说不得就把刘姥姥撵出去了,这可不和巧儿的心意。
巧儿左思右想,也没想出什么好法子,只能让下边的多注意一下周瑞家的,有什么风吹草动的就报与自己知道。因为大房平时就对二房的人十分警惕,对二房得用的人也十分注意,再加上又到了年底,巧儿的命令并没有引起别人的怀疑。
如此过了几日,这天有婆子来报,说有一位乡下老太太打听周瑞家的,刚好询问的那个门子是大房的人,因为前几天巧儿特别吩咐过了,那门子也不敢自作主张,于是就报到了巧儿这里。
巧儿知道这就该是刘姥姥了,心里松了一口气,她可不想把这段剧情给扇没了。巧儿虽然十分想见见这位可敬的老人,但也知道现在不是合适的时间,当下吩咐那婆子去探探口风。那婆子不一会儿就探明回来了,把事情和巧儿一说,巧儿当即吩咐,让那婆子领着刘姥姥到凤姐那里去,再派人到王夫人那里说一声,看看王夫人有什么表示。
那婆子寻着刘姥姥的时候,刚好听见周瑞家的和刘姥姥说着自己的难处。原来,那婆子向巧儿复命的时候,正好周瑞家的有事出来,和刘姥姥撞上了。刘姥姥多年前见过她,当即上前和周瑞家的攀谈上了。
周瑞家的一听刘姥姥的话,就知道她为了什么来的,只是她也知道现在的情况,哪里肯为刘姥姥出力,口中自然百般推脱,那婆子赶在这个时候插了进来,也不管周瑞家的什么表情,直接和刘姥姥说二奶奶要见她,领着人走了。
刘姥姥原先见周瑞家的百般推脱,还以为今天要空手而归,正在沮丧时,忽然得了这么个好消息,一时回不了神,被那婆子拖走了,也顾不上和周瑞家的好好告别。等她回过神来,自然向那领路的婆子打听起来,那婆子也不卖关子,直接把凤姐的身份说了一遍,并强调了凤姐管家的地位。
等到了凤姐院里,那婆子让刘姥姥自己等在外面,自己先去禀告凤姐。凤姐听说是巧儿让带过来的,有点摸不到头脑,不过,如今她财大气粗的,也不在乎一两个打秋风的穷亲戚,当下把刘姥姥让了进来,和原来一样,留刘姥姥在外间吃了饭,说了几句闲话。
知道刘姥姥意思的凤姐也不难为她,直接让人拿了五十两银子,又收拾了一些点心旧衣裳的让刘姥姥带着。刘姥姥得了这么多好处,喜不自胜,嘴里语无伦次的,说什么“姑奶奶您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穷人家腰还粗呢。”什么 “姑奶奶这般怜贫惜弱,菩萨心肠,必定儿孙满堂,百子千孙呀。”后面一句对了凤姐的心思,凤姐一高兴,又吩咐旺儿替她雇了一辆马车,送刘姥姥祖孙二人出去了。
这边刘姥姥走了有小半个时辰,王夫人那边来传话的才到,还是周瑞家的。
周瑞家的转告了凤姐王夫人的话,说什么两家原不是一家,因两家老祖一处做官才连了宗,又不是什么正经亲戚,她就不见了,送了一百两银子过来,说是人家既然来了,也是她的好意,不可空了他们。待听到人已经走了,周瑞家的又把银子带了回去。
过了一段时间,周瑞家的又来了,还带着王夫人的训话,说什么毕竟是亲戚,哪有不让人住上一晚直接赶人走的,说凤姐也是大家出身,怎么行事如此小气,PALAPALA……
那周瑞家的转述完了王夫人的话,心里害怕极了,忐忑不安的对凤姐解释道:“二奶奶,这些话可不是我想说的,实在是太太吩咐,我才……”
凤姐听了这些早就气了个仰倒,只是王夫人是长辈,就是她再不忿王夫人的行为,也不能说什么,可是对着周瑞家的却没什么好脸,直接打断了她的话,“好了,不用说了,要是没别的事,我就不留你了,平儿,送客。”
平儿也为凤姐不平,直接拉着周瑞家的出去了,刚送出了屋,也不给周瑞家的说话的机会,直接回去了,周瑞家的只好回去向王夫人复命。
王夫人此时正在薛姨妈那里,她今天训斥了凤姐一番,心中得意,她也知道凤姐同薛姨妈处的也不好,就跑来和薛姨妈说说,一起分享一下。
薛姨妈听了心中不喜反忧,她可不是王夫人,作为王家的庶女,她也是从小历练出来的,更不用说在薛家了。只是后来丈夫死了,她自己当家做了主,这才松散了些,时间久了,遇事也就想简单了。
只是前不久,宝钗落选的事给她敲了一个警钟,于是又把那些手段用出来了。薛姨妈清楚地知道,就是宝钗那事真成了,以后也要靠凤姐扶持,毕竟是大房袭爵,再加上如今大房眼看着越来越好了,她怎么会赶在这个节骨眼上去得罪她?可是偏偏王夫人这个时候来了,不清楚的哪个不觉得自己也在这事上插了一脚?
薛姨妈看见王夫人满脸笑容的说着,心里不知有多腻歪,可是为了宝钗的将来,也只能忍了这口气,心里想着怎么撇清自己,修复与凤姐的关系。
薛姨妈想起家里还有为宫里采买时留下的一匣芓宫花,原想着用在关键时候,也能显出自家的本事,省的被人小瞧了,只是这时也顾不上了。
薛姨妈怕王夫人多心,直接当着她的面让莺儿把东西拿过来,嘴里说着:“这是宫里头作的新鲜样法,堆纱花儿十二支。你那里养着好几位姑娘呢,不如带了过去,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两枝,下剩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送高氏两枝,余下那两枝就给了凤哥罢。”
王夫人道:“留着给宝丫头戴罢了,又给她作甚!”
薛姨妈说道:“你呀,她再怎么说也是咱们的侄女,一家子骨肉,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闹得这么僵,还不知道便宜了谁呢。听我的,怎么说也得把关系缓和缓和,就是表面上也好啊。”
王夫人听了再没说什么,又坐了一会儿就回去了。薛姨妈送走了王夫人,将莺儿唤来,让她到各处去送宫花。
莺儿刚走出去没多少,就遇到周瑞家的了,她在二房没见到王夫人,听说来了薛姨妈这里,又到梨香院来找,偏偏又和王夫人走岔了。
莺儿告诉了周瑞家的,王夫人已经回去了,自己这是要到各处去送宫花。周瑞家的听了,就把这差事讨过来了,想着再到凤姐那里表表情。莺儿不明就里,也不推辞,就把那匣子给了她,自己回去复命了。
周瑞家的急着讨好凤姐,先捧着匣子到了凤姐这里,也不敢求见凤姐,只央了平儿出来,说明了来意。平儿随手挑了四枝进去,不一会儿又出来对周瑞家的说:“我们奶奶说了,她徐娘半老的也不消打扮什么,况且还有嫂子和小姑子呢,说让姑娘们先挑,再等大奶奶挑好了,剩下的再送回来也就是了。”
周瑞家的闻言顿时警醒,先去了贾母房里找到黛玉,后才去了三春房里,之后又给高氏送了两支,最后才折回凤姐院里来送宫花。
谁知凤姐早带着平儿出去了,家里只有安儿带着些小丫头看守门户,她收下绢花,嘴里说着:“替我们二奶奶谢谢薛家姨太太。”等周瑞家的走了,随即按凤姐的意思,把绢花儿分给了小丫头们不提。
第 42 章
却说凤姐到了可卿屋里,再看可卿这心情可就不一样了,凤姐虽然识字不多,又善妒好出风头,但自身确是立得正,她实在想不通,可卿这么好的人居然会与自己的公公有染,只能暗自猜测,可能她是为了帮助其弟罢。
凤姐叹了一口气,罢了,还追究原因干嘛,现在重要的是消灭证据。凤姐见屋里只余下一个丫头,几句话就打发了出去,又给平儿使了个眼色,让她出去绊住那人。
凤姐自己走向可卿,陪着她说了一会儿的话,又喂她喝了一杯茶,趁机在茶里放了致人昏睡的无色无味的药物,等可卿睡下之后,趁屋里没人,这才仔细打量起来。
凤姐并不是头次到可卿这里,对可卿屋里也算是熟悉了,只是凤姐思量着像可卿这样,身边一直有丫鬟婆子服侍的,真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藏在卧室里的可能性极大。再说,若那两人有私情,说不得会有什么书信信物之类的,只估计不会放在明处,必在隐蔽之处藏着。
于是,专门在能藏东西的地方寻找,之后果然在可卿床头的一个暗格里找到一个盒子,又从可卿身上寻了钥匙打开一看,里面都是一些书信和几件首饰,书信是贾珍写给可卿的,里面尽是些滛词乱语。
凤姐耐着性子,忍着难堪,一目十行的看下去,知道贾珍与可卿果然有私情,那几件首饰都是价值连城之物,就是贾珍弄来讨好可卿的。二人这关系已经持续好几年了,只是两人隐藏的好,府里并没有人知道。
凤姐又从最近贾珍劝可卿的信里得知,可卿果然怀了贾珍的孩子,只是因为贾蓉那段时间不在家,只能将孩子打掉了,凤姐看时间应该是可卿刚开始生病的时候写的,心惊,莫非可卿不是生病,而是小产,不知这事隐瞒的可算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