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 12部分阅读(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三生因缘

佛法到了唐代那么昌明,有很多的三生因缘也出在唐代。例如有个圆泽禅师,这个老和尚有个朋友叫李源──唐代的名士。一个居士,一个和尚,两人好得很。李源有一天就约圆泽两人一同到四川峨眉山去朝普贤菩萨。可是,一拖拖了两三年,圆泽禅师已经七八十岁了,李源就说:“老和尚啊老头啊如果再不去,我们都老啦”圆泽说:“好呀走哇”结果,两人吵起来了,怎么吵呢圆泽主张从长安沿川北到成都峨眉山,风景好,名胜也多。可是,李源不干到底是居士有钱,主张多花一点钱,坐船从长江下游溯江而上,经过巫山十二峰,到嘉陵江,一直到峨眉山。老和尚争不过,就说:“好吧好吧就坐船吧”船到了巫峡,快要靠岸的时候,看到一个大肚子的女人出来洗衣服。老和尚一看,脸色变了,他说:“老家伙,你去吧我不去了”“怎么不去”“告诉你不要走这一条路,这个女人怀孕了三年,生不下来,那就是我,我在逃,你硬是要走这条路,我的业债逃不了。今天我要走了。走了以后,那个女子就会生了。你有三天以后来看我,我们打个暗记,你叫我的名字,我对你笑一笑。还有,十四年以后,我们在浙江见面。”李源气得半死:“哎呀你早不告诉我不走这条路不就好了吗”“这是前生的因果。这是神通,不能告诉你。”这个老和尚就死了。三天以后,李源去看这个婴儿,叫他的名字,果然对他一笑。十四年以后,李源正愁浙江这么大怎么找一个人就跑到山上。这时候,天刚亮,有个孩子牵条牛走过来,李源心想这可能是他。这个放牛的小孩子念了两诗,跟他打个招呼就走了。念了什么诗呢他说: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江山寻已遍,欲回烟棹上瞿塘。

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两名诗。也是佛教的典故,也是中国哲学上的大问题。

刚才由四祖五祖而讲到三生,佛法的基础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结果啊我现现在一般学佛的人,包括出家人,凭良心说,自己对自己讲啊你真相信因果吗真相信三生因果吗这都是问题。人家告诉我,某某法师说:“现在佛法真糟糕和尚怕居士,居士怕因果,因果怕和尚。”有个居士听了说:“某某法师真有气派,把大家的毛病都指出来了。”居士怕因果,因果怕和尚,和尚又怕居士,这“三道轮回”太可怕了杭州城隍庙有副对联真好,把人生都说完了,你看怎么说:

夫妇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

儿女原宿债,欠债还债,有债方来。

夫妇是前世的姻缘,感情好的是前生的善缘,吵架的坏夫妻是前生欠的债,是恶缘。不要再怨恨了,欠的债要去还,勇敢面对现实。他整你就整你,打你就打你,你前生整了他的嘛醒世姻缘就是这样,前生打死了一只老鼠精,后来,这个老鼠精投胎做他的太太,一辈子折磨他。儿子女儿是债主,前生欠他们的债,所以儿女越多,债主越多。不过也有儿子欠爸爸的,那是来还债。欠债还债,有债方来。

要注意哦这三生因果真可怕所以要赶快修道,修定。菩萨罗汉有隔阴之迷,投了胎就迷掉了。没有了“生死”以前,哪怕你功夫作得再好,气脉打通,还是要迷的中阴身一隔,再投一个胎,就迷掉了。有定力的人还有问题,有的入胎不迷,住胎的时候迷掉了;有的住胎还不迷,出娘胎的时候迷掉了。要入胎不迷,住胎不迷,出胎不迷,才是最高的定力。八地菩萨以前,都有隔阴之迷,换个房子就迷掉了,迷失了方向。所以要知道修定的重要。那么简单打打坐就行了那个灵知之性,能知一切的那个东西不认到、不定住,你想入船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