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说于传承好几百年,书香门第的刘家来说,对贾珅还是有些看不起的。
再说,贾府的名声也不是很好。
不是有句老话叫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吗?巧儿他们虽没有作过什么恶事,但当初王夫人包揽诉讼逼死人命的事,当初可是闹得沸沸扬扬的,更不用说还有放高利贷的事了。再加上那个“除了门前的石狮子,再没有干净”的东府,贾家宗族再出几个仗势欺人的纨绔子弟,呵呵,贾府的名声可见一斑。毕竟一般人对贾府的印象都是东西两府一起的,在外面说起贾府的种种劣迹时,也不可能分个东府西府不是吗。
只是当时,正是新旧势力交接的时候,对于势力远离京城的刘家来说,在京城寻找一个盟友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而结盟最好的方式,就是联姻。所以,作为典型的封建家庭教育出来的大家闺秀,刘嫣早就有了觉悟,知道自己的婚姻会由刘父在京城定下,而且多半为了政治上的考虑,估计不会多么理想。
要知道,京城里的纨绔子弟是数不胜数,有出息的却没几个。而且这些人恐怕早就被人订光了,即便有落下的,凭着刘父在京城的短短时日,又哪里能够调查明白,更何况还要考虑家族等种种原因。因此,刘嫣只能祈祷,刘父能多为自己着想,寻一个不算太差的夫婿了。
即便刘嫣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可还是被贾府恶劣的名头吓到了,只觉得天都塌了。即便刘父在信中信誓旦旦的说贾珅是个有出息的,贾府是个不错的,但刘母和刘嫣总是认为这是刘父的安慰之语,全都不予置信。
以后的日子,就在刘嫣忐忑不安的备嫁之中度过。这也是因为古代通信不便,两家离得太远,两家内眷相互之间并不熟悉。所以,虽然这段时间,刘统勋不断地写信回来,将贾府的状况一一告知,但一来,他是外男,对内宅的事情不甚了解,二来,刘家也怕贾府做些表面功夫欺骗于他。所以,刘嫣的心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随着贾府的闹腾日渐加剧。
对此,刘母也没有一点办法,她和巧儿并不熟悉,所知道的也就是巧儿御夫有术,将贾赦管的死死的,不过,却没什么骂名,因为贾赦家里还有好几位通房姨娘,都好吃好喝的供着,只是不得宠罢了,所以这个“妒”字,确是扣不到巧儿头上的。
再就是巧儿贤良淑德,将前边留下的两个孩子视如己出,这事有贾瑚为证,虽然这两兄弟都没有儿子出生,但这不管巧儿的事呀,贾瑚身体不好,至于贾琏,不是有一个女儿了吗。
所以,凭着微薄的印象,巧儿在刘母的想象里,应该是一个满腹心机的形象,唯一能给她安慰的,就是自己女儿嫁的是巧儿的独子,想必应该会得到巧儿的庇护。至于贾珅那所谓的洁身自好,刘母是半点不信的,要知道所谓的大家公子,即便不去什么不堪的场所,但他们哪个屋里没有两个红袖添香的丫鬟,只要不给她们名分,那么这个公子就算是洁身自好的。
再后来,就是哥哥传来消息,希望自己的嫁妆能少置办几抬,无论如何也不要超过王熙凤的嫁妆,还说这么做的话,对自己将来会有好处。
刘母得了这个消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谁不知道女子的嫁妆越多,在婆家越有底气,生活的也就越好。可是自己的儿子自己还是了解的,绝不可能心疼这点银子,那么,应该是贾府发生的一些事情,这才使得儿子做出了如此结论。而且,刘父还敏锐的察觉到儿子信中的意思,只说了数量,但没说质量不是,于是,刘嫣的嫁妆单子就这么决定了。
然后,就是刘嫣出嫁了,陪着的除了从小照顾自己的奶娘和两个老嬷嬷,还有母亲给自己准备的四个年轻貌美的丫头,刘嫣知道母亲的意思,她无奈的接受了自己的命运,直到下轿的那一刻。
下轿后,新娘本应由丫鬟搀扶着走向新郎,刘嫣紧张害怕的手都有点发抖,就在这时,耳边传来一句:“别怕,一切有我。”温柔的声音听在耳里,温暖进心里,刘嫣紧张的心情瞬间得到了缓解,与此同时,这个声音的主人也在她心里悄悄地占据了一个席位。
之后,经过了和谐的洞房时间,两位新人相处了一段时间,相互间对彼此都有了一丝好感。当然,我们不得不说,刘嫣是一颗芳心全扑到贾珅身上了。而贾珅,他现在对刘嫣不过像是对合作伙伴一样,不过,不管他心里怎么想的,至少表面上表现的对刘嫣很好。
不过,即使这个态度也够让刘嫣高兴的了,嫁进来之后,刘嫣很容易的打探到,贾珅确确实实是个表里如一的奇葩,不光是他的才学惊人,最重要的是这位洁身自好,连一个通房丫头都没有。
一个女人一生求的是什么,不就是一个好丈夫吗?而贾珅年轻有才有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很好,而且,看大房的惯例,也不会出现什么婆婆给儿子房里塞女人的情况,那自己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至于两房之间的那点事情,在刘嫣看来,哪个大户人家家里没有这些勾心斗角的事情,而且她所受的教育也使得她可以完美的处理好所有的一切。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怀上一个儿子了。
不说刘氏在那里折腾着生子的事情,单说这日,大观园终于收拾好了,贾政上本请求娘娘省亲,雍正自然允许了。于是,在一个黄道吉日,元春回来了。
第 58 章
对于薛蝌和薛家的恩怨,巧儿不知道也不想管,虽然对薛蝌的说辞有些奇怪,可是巧儿却无心去验证了,因为迎春怀孕了。
迎春出嫁也快一年了,前些日子刚刚诊出喜脉,可将鄂馹高兴坏了,给巧儿报了喜讯,就将迎春供起来了。
巧儿一得了消息,就坐不住了,亲自去看望迎春,顺便给她讲讲孕期须知,连同一应忌口之物又都重复了一遍。要知道,这年头,生孩子对女人来说就是一道鬼门关,再说,迎春年纪太小了,才十六七岁,放到后世,还是中学生呢,身体肯定没有完全发育,如此更加要小心了。
巧儿虽然碍着身份,不能天天往女儿家跑,可是隔三差五的,派人过去问问,顺便送些巧儿亲手做的补品过去倒是可以的。当然,这里面放了些灵泉水,好在那些个密探并没有对这些小小补品感兴趣,倒让巧儿逃过一劫。
迎春有了身孕,不管她心里怎么想的,愿不愿意,还是给鄂馹纳了两个妾室,都是自己陪嫁的丫鬟。一个叫彩枝,一个叫彩霞,都是贾家家生子,生的形貌俏丽,身姿婀娜,两人都是有点小心思,不算安分的人。像这样的丫鬟,巧儿早就挑出了好几个,放在眼前观察了好几年,最后选出这两个好拿捏的,给她们改了名,当做陪嫁的丫鬟送给了迎春。
这两个人从选定的那日,就秘密的给她们两个下了绝育药,让她们终生不可能有孩子,这一点迎春也是知道的,再加上两人连同家人的卖身契都在迎春手里,倒是翻不出什么乱子。
巧儿将全部心思全都放在迎春身上,忙活了几个月,好不容易迎春度过了前几月的危险期,刚松了一口气,那边刘氏昏倒了。
巧儿立马赶到了刘氏房里,刚一进去就看见满屋里的人,个个笑容满面,原来刘氏怀孕了。刘氏年纪还小,身体比较弱,再加上现在正是大热天,所以,一不小心就昏倒了,好在并没有什么大碍,只要卧床休息就好。
凤姐、高氏闻讯也赶来贺喜,凤姐还好,膝下儿女双全,高氏就不一样了,满脸羡慕的看着刘氏的肚子,那目光让人看了心酸。
高氏和贾瑚成亲近十年了,虽然夫妻二人十分恩爱,只是贾瑚身体不好,两人膝下是一个孩子也没有,这一点确是二人心中最大的憾事。
再说贾赦他们下衙回来,发现家里人都喜气洋洋的,待听得家中要再添一口,都十分高兴。贾珅知道自己要做父亲时,当场愣在那里,一缓过神来就奔刘氏房里了。刚一进屋,就看见刘氏斜躺在床上,嘴角含着一丝笑意睡得正香。贾珅没有吵醒刘氏,轻手轻脚的走到床前,伸出手轻轻的抚摸着妻子的肚子,眼里满是喜悦。
而从第二天开始,巧儿将一半心思放在了刘氏身上,每天也是补汤一份。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迎春与刘氏先后生下一个儿子,都是顺产,母子平安,大房一直沉浸在快乐之中。
相比较大房的喜事连连,薛家就凄惨多了,即便没有了香菱,这薛蟠房里也是有两个通房的,而且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这夏金桂呢,刚嫁进来时还安分了一段时间,等着她将薛家的事情摸清,就开始原形毕露了,几个女人是天天吵,日日闹,闹得薛家是鸡犬不宁,从薛姨妈到薛宝钗每个人都是狼狈不堪。
薛家家宅不宁,薛姨妈自然顾不上宝钗,这宝钗也因为哥哥嫂子的事情,没心思和宝玉玩闹,一时间宝玉无趣的很。
这宝玉有了空闲,就到王夫人那里表表孝心,顺便调戏一下王夫人的丫鬟,当然,人家宝玉可不认为自己是调戏。在王夫人的众多丫鬟里面,宝玉最喜欢的是一个叫彩云的丫鬟,每次过来都要跟她说几句话,只是每次彩云对他都爱理不理的。不过,也不知道是不是宝玉有被虐待的倾向,彩云对他越不好,他越往前凑。
这一天,宝玉又来找抽,正好碰见贾环,同原著一样,贾环和彩云感情挺好,虽然不像原著那样,时不时偷拿王夫人的东西接济贾环,可离了这些,反而显得两人的感情更加真挚,不过,这一点除了他们自己,倒没有别人知道。现在的彩云自然明白,王夫人不喜贾环,要是自己公开和贾环的关系,还不知道要被王夫人怎么折腾呢。
只是,虽然贾环知道,宝玉并不知道自己和彩云的关系,但不代表他可以接受宝玉调戏自己的女人,所以,这贾环起了一点阴暗的小心思,决心给宝玉一点教训。而对付宝玉最好的人选,一个是黛玉,一个就是贾政了。
正好,今天贾政休沐在家,这贾环先给彩云使了个眼色,等彩云脱身出来,问明白了宝玉在这里厮混的时间,又叮嘱她离宝玉远点,就跑到贾政那里。不知怎么说的,反正贾政到王夫人这里来了,一进门,就看见宝玉缠着王夫人房里的一个小丫鬟,要吃她嘴上的胭脂。
贾政一看见这个情景,一下子想起了当年宝玉害的一个丫鬟跳井的事,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抓起旁边的花瓶,照着宝玉就扔过去了。这宝玉不愧是怜花惜玉的主,这当口居然还记得保护对面的丫头,不过,他不保护还好,一保护这丫头的命就填进去了。
原来,这贾政毕竟是个文官,手头不准,这花瓶朝着那丫头去了,哪知道宝玉见势不妙,上前挡在那丫头前面,这下,这花瓶正好砸在宝玉后脑勺,头上鲜血直流,宝玉立马就晕了过去。
贾政一见着了慌,立马找出金疮药,使劲的往宝玉头上倒,一边请了太医。等太医过来,又伤口包扎好了,看过之后说无碍了,这才寻人给贾母王夫人报信。
贾母王夫人得了这个消息,自然将贾政万般埋怨,这贾政当然不会就这么领了这个罪名,当即说了,自己本来是要教训一个小丫头的,哪知道宝玉跑过来,挡在那丫头前面,这才被打了个正着。
王夫人本来就不是什么好性子,一听这话那里还做的住,当下将那个丫鬟揪过来活活打死,又将其家人全部发卖到私盐场或是苦窑里去了。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王夫人在这档口还要造孽的原因,反正应该当晚醒来的宝玉,直接睡了三天三夜,一点苏醒的迹象也没有,这下,贾府里众人开始心慌了。
贾府里忙着请医问药,宫里两个皇帝不约而同的下了命令,让人将巧儿手中有救命良药的事情透漏给王夫人。王夫人得了这个信息,顾不上真假,立马找到巧儿,向她求药。
巧儿当时正在和刘氏一起,在逗自己的小孙子,听了王夫人的来意,当即就是一愣。巧儿当然知道宝玉受伤的事情,也去看望过他,知道此时宝玉的情况有些不好。
不过,巧儿并没有放在心上,人家可是过来历劫的,哪里就这么容易死了,说不得到时候就有高人过来救命了。再说了,真要是自己给了什么东西,宝玉要是再有个什么好歹,王夫人还能不赖上自己?所以,一直以来,巧儿都没插半点手。
只是如今既然王夫人求到自己头上,巧儿也没说别的,只是让人取出一棵千年人参,说道:“弟妹,我这里最贵重的就是这棵人参了,原本是前些日子,孩子有孕预备下的,只用了半棵,弟妹既然急着用,就先拿去吧。”
巧儿用半棵人参打发了王夫人,回屋沉思,巧儿总觉得这件事有些不对劲,只是想了半晌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这事就这么放下了。
第 59 章
更新时间:2012-2-20 17:50:18 本章字数:3910
第59章
虽说王夫人为人小气吝音,但是她对自己的子女还是好的,只要得了元春的信,就往宫里送银子,只是后来,元春要的次数越来越频繁,该干失人心里开始发愁了。这元春的花销是越来越大了,而公中只肯出那么一点银子,王夫人手中银子有限,还想着留给宝玉,所以,这银子给的就越来越少了。
这倒不是说王夫人不心疼元春,只是元春毕竟是嫁出去的女儿,哪怕她嫁的是当今天子,也改变不了古代重男轻女的思想。王夫人手里不宽裕,自然要想着法子弄钱,头一个目标就是薛姨妈了。
说起来自从省亲那日,元春接见了宝钗,薛姨妈对宝钗嫁给宝玉的信心更大了,因此,她很大方的借给王夫人不少银子,而这些银子通通用到了元春身上,而元春投桃报李,终于还是给宝玉和宝钗赐了婚,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话说元春省亲之后,各人却无法好好休息,因为年关到了,等过了年,这一日正是上元灯节,元春从宫中赐下灯谜,让各人猜好了再做一个送去。除黛玉不参加外,其余各人分别写了,封好送了进去。
太监去后,不多时又传话道:“前娘娘所制,俱已猜着。小姐们作的也都猜了,不知是否。”各人纷纷说猜到了。贾母很有兴致,让各人将自己所做之谜各自写在屏灯上,又让人准备灯谜,让各房晚间都到她屋里来承欢取乐。
巧儿早就好奇各人所做什么,俱书中所言,她们做的诗其实映射了她们各自的结局。所以,巧儿老早就去贾母那里了,等给贾母请过了安,就急急忙忙看姑娘们做的灯谜了。
只见小巧的屏上写着几首灯谜,头一个是元春的,和原著一样是爆竹,第二个就是迎春的,写的是:真心未露,坦然处之。谜底是三羊开泰。巧儿想到三羊喻三阳,三阳,卦艾之初九、九二、九三,阳气盛极而阴衰微也。开泰,泰卦名;乾上坤下,天地交而万物通。开泰即启开的意思,预示要交好运。三阳开泰,窝意祛尽邪按,吉祥好运接踵而来。
巧儿看到这个灯谜,心中松了一口气,想着要是灯谜真的预示着这几个女子结局的话,至少迎春将来会过的不错。
迎春原先预定去年底成亲的,谁知去年五月,鄂尔泰被任命为云南乡试的副主考,顺便考察一下当地的民情,因此,鄂尔泰去年无论如何赶不回来,因此,迎春的婚事就推迟到今年五月了,这个年,将是迎春在贾家过的最后一个年。
巧儿又接着看下去,余下几人的灯谜都没什么改变,只有里面却没有贾环的。巧儿暗叹,此时的贾环自然比原来好了不少,但处境却没一点改变。
贾环身边只有一个得用的人,其他人都是王夫人的心腹,每日里勾着他耍滑偷懒的,而且王夫人还时不时叫了他去,抄抄佛经什么的。所以虽然贾环有心上进,但没有时间,学业自然不好,再加上他又要藏拙,在贾府众人眼里,其实也就比原著稍强一点吧。
赵姨娘曾经暗示了贾政好几次,但贾政却从不理睬,时间长了,这母子两人也想明白了,贾政这是在压着贾环啊,可能是怕贾环出息了,将来和宝玉相争吧。贾环很是伤心,难道在父亲心里,可能只有宝玉才是他的孩子吧,那么我呢,父亲又将我这个庶子放在那里?
贾环一度非常颓废,但很快又振作起来了,因为,他还有一位可怜的母亲,一位为了他装疯卖傻的母亲。每次,听见别人笑话赵姨娘又闹出什么笑话,他的心都如刀绞。母亲也不想这样啊,可是她只能用这种方式保护自己的孩子。
可是她的两个孩子呢,他们甚至都不能叫她一声母亲,只能叫她姨娘,而且,贾环每每想到这里都气愤难平,他的姐姐,可是对姨娘非常排斤,多少次当众给姨娘难堪。贾环暗下决心,姐姐不是不拿姨娘当母亲吗,那么以后她也不是自己的亲姐姐,自己会努力学习,将来也会好好照顾母亲,至于那个姐姐,就让她去抱嫡母那个粗大腿去吧,将来是好是歹他都不管了。再说这大观园,自元春省亲之后,就一直闲置,而且还要拿出大把银子维护,这笔花销之前一直是从修园子的账上走的,如今园子也修好了,亲也省过了,这本账自然也封存了,因此,之后如何就成了王夫人的一块心病。
王夫人觉得这园子是为了自己的女儿修的,更何况自家还拿了这么银子出来,这园子理应归自己家。但是维护这个园子的花销太大了,王夫人一来不想出这笔银子,二来这天长日久的也拿不起那银子,于是就把主意打到公中身上。
这日,王夫人让周瑞家的到凤姐处支银子,就说是维护省亲别院之用,周瑞家的找到凤姐,说是来取维护别院的银子的,然后就低头不语。
凤姐听了周瑞家的要求,什么也不说,只是斜靠在床上,打量着周瑞家的,周瑞家的被凤姐看得不安的问道:“二奶奶这是……”
“周姐姐,你也是这府里的老人了,怎么这点规矩都不懂,这两边都分家一年多了,怎么还到我这里支银子,不会是老糊读了吧。”
“不是的,二奶奶,这园子……”可怜的周瑞家的,她可不敢说这园子是公中的,只能急的满头大汗。
凤姐也不管这些,直接说道:“好了,这园子虽说各家都有份,但既然是为娘娘修的,那么说是二房的产业也不为过,这修缮吗,自然是二太太那边的事了,好了,我也乏了,你先回去吧。’